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助力乡村振兴的平安探索:从聚焦农业生产到促进三产融合

2023-07-27 10:34 作者:周周一世  | 我要投稿

沿着乡道驶进安徽阜南新村镇,一路开阔的田野景象开始出现一排排大棚,空气飘来一阵阵芦蒿的清香。不久的未来,这片3万亩土地,将被打造成为“中国平安芦蒿小镇”。 而在1700多公里外的湛江,一望无际的覃斗镇流沙湾海域矗立着一个蓝白相间的钢结构建筑。这就是湛江市2022年4月正式启用的首个深远海养殖平台——海洋牧场“海威1号”,是湛江首个半潜桁架式渔业智能养殖平台。 在乡村振兴的号角下,从一根小芦蒿到一条海鱼,一个个乡村特色产业正掀起巨变浪潮。在时代潮流下,平安产险打破传统农险单一保障服务边界,通过多种“保险+”举措,不断延长特色产业帮扶,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小芦蒿变大产业 芦蒿,古往今来被人们视为美味佳肴。现在,安徽省阜南县新村镇把餐桌上的这道美味做成了支柱产业。新村芦蒿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这个春天,走进新村镇,一片绿色的芦蒿基地静静地卧在麦田里,地垄里扦插的芦蒿已经冒出新叶子,农民忙着收割、捆扎。丰收的背后离不开保险的保驾护航。 在一产农业种植环节,平安产险在新村镇芦蒿基地落地了320亩芦蒿产业综合保险,为新村芦蒿提供价格指数保险、芦蒿种植保险、大棚设施企财保险等保障,提供全量风险覆盖。 “为高标准打造新村芦蒿品牌,我们还专项提供帮扶资金,专门用于芦蒿种质资源库建设及新品种选育。”平安产险阜阳中心支公司分管乡村振兴的负责人张洪伟表示。 如果芦蒿收成后直接卖,只能储存一天,销售半径有限,无法做大成为一个产业。新村镇在一产种植的同时,开始引入二产加工。新鲜的芦蒿通过机器分拣、称重、抽真空、贴标签后,可以保存7天,用冷链运到不同省份商超,打开销路。不仅如此,每一包芦蒿包装上还印着一个溯源二维码。“这是平安产险打造的特色农产品溯源系统。消费者买完芦蒿后,用手机一扫,就能看到芦蒿种植、加工、运输等信息,知道这是货真价实的新村芦蒿。”张洪伟说。 据介绍,平安产险还将邀请农业专家和农业高校,为芦蒿加工制定生产标准,助力提供产品品质。 针对三产销售流通环节,平安产险还在“平安好车主App”上架芦蒿、芦蒿酱等产品,通过超1.7亿手机端用户导流协销,同时组织线上协销带货活动,助力芦蒿产品销售。截至目前,已实现促销金额4.7万元。 “未来,我们还将联合新村镇打造‘中国平安芦蒿小镇品牌’,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张洪伟进一步指出。 一棵小小的芦蒿,蕴藏着乡村振兴的巨大能量。如今,越来越多的在外打工者因此回到家乡。村民张文雅在2019年底从多年打工的阜阳市里回到老家新村镇,开始承包40亩地种起了芦蒿。“以前打工挣的钱,只够养家,供小孩读书。现在收入比以前打工高,能存下钱了。” 一组数据能直观地看到当地芦蒿产业振兴的景象:阜南县新村镇全镇芦蒿面积达到1.6万亩,全镇芦蒿总产量超过3.2万吨,产值突破3亿元,全镇人均增加纯收入6000元。 “平安产险创新探索‘振兴保’模式,以‘保险+’推动产业发展,围绕新村镇芦蒿产业,延长至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销售、文旅等产业链帮扶,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努力把农产品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以实际行动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平安产险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条海鱼变“蓝色粮仓” 深海网箱养殖平台——海洋牧场“海威1号”矗立在湛江市覃斗镇流沙湾宽阔的海域上。“‘海威一号’一个网箱吃水超10米,可以养数万条鳘鱼。一条成年的鳘鱼胶(鳘鱼膘)就值上千元。”平安产险湛江中心支公司临时负责人王树毅说。 在大食物观的理念下,辽阔的海洋就是“深蓝粮仓”、丰茂的“牧场”。海洋牧场正在成为打造海洋强国的战略新支点。当前,广东、山东、江苏等多地以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为突破口,加快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积极贯彻落实海洋强国战略。

助力乡村振兴的平安探索:从聚焦农业生产到促进三产融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