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不着急,那么谁在气急败坏?


这个标题,咋一看不对头,现在生存这么难,老百姓怎么能不着急呢?
其实这个事情要反过来看,老百姓不是不着急,而是发现着急没用。
比如说现在关于生存问题,找工作这件事,甭管谁在传播焦虑,也不论是谁在“表面上讲道理,实际上暗搓搓给大家拱火”大家的生活最终还是落于各自的实处。
什么叫实处?一个送外卖的打工人,不会因为看到某个视频里讲“送外卖没有前途的,你们要学习,要提升学历才不会淘汰”然后就幡然醒悟,就不送外卖,关起门来不闻窗外事全心全意去学习了,为什么不会这样呢?因为不送外卖就没钱赚,身边也没有更好的赚钱办法,人得生活,生活就得干活,这是最朴素,最接地气的道理,
所以,这就叫实处。
有些话,观点,道理,人们可以看,可以听,可以听完之后愤愤不平,可以想到很多的事情,包括未来,包括现在,包括那些残酷的卑鄙的可怕的东西,但终究人们会关掉手机电脑,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
接下来就只有一件事要做,那就是睡觉。

第二天醒来,该干嘛干嘛。
该干嘛,就是为了生活调整步伐,可以走的慢,有机会走快了一定会跑起来多赶两步,但是终归要动起来,
动,那就不可能要求事事顺心,也不可能体会到事事顺心,或者说对于“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这件事的理解,本身就会与生活共存,成为一种生活的常态。
所以,不是老百姓心甘情愿的不着急。
而是当意识到着急不会让事情变好,拼尽全力不会改变什么的时候,
不着急,就成了一种恰如其分的生活态度。
当然我们也不能说着急是完全没用的,有些人着急,有盼头,有理想有抱负,这是值得鼓励的,或者说有些人的理想抱负能够实现,也是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幸事。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幸运”,或者说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讲,
不幸是一种生活的常态。
这个世界很大,个体的人很渺小,渺小到什么程度呢?人们看到的东西,也许很多都跟自己无关,
话筒里传来对未来的抑扬顿挫,对宏大叙事的深沉与思考,也许会引来更多人“看起来很清晰可见的共鸣”,但终究大家不是一个锅里吃饭的人,他们的碗里有山珍海味,我们的碗里有肉有菜,看起来是同样的东西,
其实只有吃到嘴里的那一刻,才知道什么叫做天壤之别:
不着急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被逼无奈的生活态度,无论是抱着辩经的心态去深究那些容易和不容易之间的鸿沟,还是打着“不如何就如何”的想法去保持高亢,最终人们都会用自己的方式接受生活本身的味道:
酸甜苦辣咸,皆是因果。
喜怒哀乐愁,实属没辙。

老百姓不着急了,该干什么大家都很清楚。
不着急不是好事,但也不是坏事,毕竟这些所谓好与坏的事情,能决定的都已经决定了,决定不了的,终究会有一个答案在等待着结局。
但是,为什么现在有人急了?
这也许是有些东西开始表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也或许没那么复杂,或许只是看不得别人自得其乐的活着,
恨人有笑人无并不仅仅在于人与人之间的问题,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矛盾,往往也藏着这种看起来“小打小闹”的影响。
但究其根本,还是蛋糕的问题。
可蛋糕的问题,不是分蛋糕的问题,而是做蛋糕的问题:
没人做蛋糕了,吃蛋糕的人就慌了,吃不着蛋糕可怎么办呢?
人们骂着,慌着,他们自己不做蛋糕,于是他们把所有的情绪倾倒给了做蛋糕的人?
“你们为什么不老老实实做蛋糕给我们吃呢?”
“因为我们吃不到啊。”
有些时候,实话是很伤人的。
但更多的时候,
伤人的,可不仅仅是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