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冲泡茶叶(入门,工具选择和各种茶叶的冲泡方法)
上周在团座直播间看直播,看到评论区有小伙伴说茶叶泡了发苦,就想扒拉一下老茶友的公众号(风依西楼,讲主要讲传统的,茶、香等等,感兴趣可以关注),看看有没有现成的,一下没有找到,于是想想自己喝了几年茶,还是有点经验的,所以就来献丑一下,贻笑大方之处,望各位大佬不吝批评指正。 一,茶具 泡茶的工具,有保温壶、飘逸杯、玻璃杯、瓷杯、瓷壶、陶壶、盖碗等等(其实咖啡用的法压壶也可以用来泡茶),辅助工具有盖碗、滤网、茶则、茶匙、茶夹、茶荷、烧水壶等等,饮茶工具有玻璃杯、白瓷杯(功夫茶杯、斗笠杯)、彩瓷杯、紫砂杯、建盏等。 这些工具各有各的特点,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不过这属于晋阶的内容,这里不做赘述,这里介绍几种比较入门的泡茶工具。 1、烧水壶 烧水壶的选择是有讲究的,一是功率,如果允许的话,建议1000W以上,1500w更好,二是嘴型,最好选择长嘴型(下图方便是短中长,选择长嘴型最好)。 这里讲一个小妙招,这类烧水壶烧开后,打开盖子冷却半分钟(冬天短几秒到十秒,夏天长几秒,水少短几秒,水多长几秒,喝茶不需要太精确),就是冲泡绿茶、黄茶、红茶、白茶最适合的温度(85~95℃)。
2、玻璃杯(最佳器型:无盖、薄壁) 适合的茶类品种:绿茶(★★★★★)、黄茶(★★★★★)、三~五年内的散装白茶(★★★)、其他非茶饼的茶类(★) 冲泡方法:高冲、中冲、低冲 投茶方式:上投、中投、下投 水温:沸水、85~95℃水 ·先说三种冲水方式: 高冲:水壶嘴高出茶杯或盖碗5~10cm的冲水方式,适合高香型茶叶。(如图,正岩梅占高冲,沿盖碗边,不直接冲茶叶) 中冲:又称平冲,冲泡水水壶口高于杯口或者盖碗5cm以内,适合滋味型的茶叶。 低冲:沿玻璃杯壁或者盖碗沿注水,适合细嫩型的茶叶以及对茶汤清透度要求比较高时。
·再来说投茶量和三种投茶方式: 首先,要用沸水烫一下茶杯,这是防止注入热水时,水温急剧下降冲泡不开茶叶。 然后是投茶量,绿茶和黄茶大概就是铺满茶杯底一层茶叶,散白茶大概是铺满整个杯子高度的1/10~1/5,喜欢浓的多点,喜欢淡的少点,根据经验以及器型调整。
下投:在注水前投茶,然后用中冲或者高冲方式冲泡,适合于对茶汤清透度要求较低、对茶汤的浓稠度和滋味要求较高的人群,缺点是没办法欣赏茶叶在茶汤中缓慢吸水、膨胀、沉浮的乐趣,且茶汤较为混浊。高端绿茶沸水高冲下投,别有一番享受,但中低端的绿茶不行,会暴露茶叶的缺陷。白茶适合下投、中冲、85-95℃。 上投:将茶杯注满水(八九分满,85-95℃),然后再投入茶叶,让茶叶在热水中缓慢舒展、下沉,体验品饮绿茶的全部乐趣,确点是茶汤相比起来稍淡薄一些。 中投:先注入1/3的热水,倒入茶叶,然后把茶杯倾斜60°~70°角,低冲方式沿杯壁缓缓注入85-95℃的热水,这个投茶方法兼顾了茶汤滋味和观赏性,兼具两者特色但特征又比两者稍弱,不过可以掩盖缺点,我饮用中档绿茶、黄茶时喜欢这种冲泡方法。 3,白瓷盖碗( 适宜茶叶品种:绿茶和黄茶外所有茶叶类型,高香型茶叶如乌龙茶(★★★★★),白茶(★★★★★)、红茶(★★★★★)、黑茶(★★★☆)、生普(★★★★★) 盖碗器型:钟型,薄壁,碗深度适中 盖碗如图有三种碗型(图片来着百度),一个是高瘦型(第一张),一个是矮胖敦实型(第二张),一个是高低矮胖适中的(第三张),高瘦型容易泡不出香气,矮胖型容易积热,中等身材的最好。盖碗壁最好选薄一些的,不容易积热。
辅助工具:茶则(取散茶用),茶夹,公道杯,茶杯 茶滤可有可无,个人不在意有碎茶渣子,而且觉得茶毫也是茶汤滋味的组成部分,所以一般不用茶滤,冲泡完茶水在公道杯内静置十几秒茶渣就能沉淀,这时候再分茶。 冲泡方法: ①温碗:洗净盖碗、公道杯、茶杯后,用沸水冲洗盖碗、盖碗盖、公道杯、茶杯,使三者保持一定温度,这个步骤可以用茶夹辅助(像我这种老茶鬼就用无情铁手)。 ②摇茶:倒出盖碗内的温碗水,乘盖碗尚有较高余温,用茶则取适量茶叶(可参考后面各茶叶的投茶量),投入盖碗中,然后扣上盖碗盖,轻轻摇动茶叶,使茶叶在在盖碗余温下稍微加热一些,激发茶香,摇完茶后,可以打开盖碗盖,闻闻茶叶被盖碗余温激发出的干香。 ③洗茶:散茶叶,用合适水温(见后面各茶叶类型分析)中冲或高冲,使散茶充分翻滚,用碗盖撇去浮沫,然后盖盖子快速沥去茶水,洗碗水可以用于润洗茶杯和公道杯,一是让它们继续保持温度,二是让它们初步带上茶香,前后激发,使茶香更加美妙。老茶饼,洗茶时应该浸泡30~45秒再去润杯,这样才能充分泡开。 ④醒茶:让茶叶在盖碗中静置30秒,充分吸收残余水分舒展开来,老茶饼需要醒久一些。 ⑤冲泡:醒茶后可以稍微晃一下盖碗让舒展开的茶叶铺平,然后用适合温度的水沿盖碗边开始注水,边注水变拉高水壶,最后处于中冲或者高冲的位置,注意冲下去的水不要直接冲到茶叶,而是沿着盖碗边缘流入,浸润茶叶,否则会冲破“茶胆”(湿润茶叶互相铰结成的茶叶团),影响口感。 对于出水时机(洗茶不算入其中),以下是我和数位茶友总结的出水时间,比较适合入门,有经验后可以根据自己经验调整: 散茶 一水:冲泡后秒出, 二水:坐杯(即泡后盖盖子静置)2~3秒, 三水:坐杯5秒, 四水:坐杯7秒 五水:10秒 六水:15秒 七水以后:20秒 老茶饼
一二水:坐杯(即泡后盖盖子静置)3~5秒,
三水:坐杯3秒,
四水:坐杯5秒
五水:7秒
六水:10秒
七水以后:15~'20秒
4、紫砂壶、瓷壶
一般来说,盖碗适合发挥茶叶香气,茶壶适合激发茶叶的茶汤厚度,所以汤厚度较为厚重的适合茶壶,而紫砂壶是茶壶里最适合泡茶的,紫砂壶的超微孔隙可以吸附一部分茶叶香气,对茶汤有增益作用,不过紫砂壶需要开壶、养壶,而且一大类茶需要一种紫砂,这个比较麻烦,放最后附录说。而瓷壶洗干净就行。
适合茶叶:除绿茶黄茶外所有茶叶,乌龙茶(★★★),老白茶(★★★★★),老黑茶(★★★★★),老生普(★★★★★),老熟普(★★★★★),红茶(★★★★☆)。
辅助工具:茶则(取散茶用),茶夹,公道杯,茶杯
冲泡方式和盖碗类似,都需要温碗、摇茶、洗茶、醒茶,冲泡时也得沿茶壶口边缘注水,不能冲破茶胆,老茶可以用温壶、摇茶、洗茶、醒茶(不需要也没办法撇去浮沫)。
5、饮茶杯
盖碗和紫砂壶要配茶杯,不同茶杯有不同的特点和效果,这里推荐白瓷的功夫茶杯,白瓷可以观赏茶色,又不吸味,功夫茶杯性质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白茶可以用白瓷斗笠杯,适合牛饮散热快(其他茶叶原则上不适合)。岩茶可以试试闻香杯。不太建议深色的茶杯,影响茶汤茶色的观赏性。
二、六大茶类及其冲泡注意。
1.绿茶和黄茶
由于绿茶和黄茶很多方面较为类似,所以放一起说。
绿茶是采摘茶青后不经过发酵直接揉碾后,经过炒制或者蒸制、晒制杀青的茶叶,由于直接杀青,茶叶脱去了嫩叶的青草味,激发了茶叶直接的香气,并保留了茶叶最原始的鲜爽味道(来自于氨基酸和糖蛋白),所以绿茶在所有茶叶里最为鲜爽。各类名优绿茶,大都是积累了一个冬天养分的茶叶,氨基酸、糖蛋白含量最为丰富,所以头茬绿茶最贵也最好喝。
黄茶是进过些许发酵后,再高温杀青的茶叶,由于只喝过一次品质较为普通的君山银针,我也不太清楚这类茶叶的特点,不过黄茶一般是地方特色茶,喝的人本来就少,就不多做介绍了。
最适宜冲泡器具:玻璃杯。
投茶量:茶杯底部铺一层,或1~3g/240ml。
冲泡温度:85~92℃,高端绿茶可耐受沸水。绿茶和黄茶原则上不需要洗茶。
冲泡方法:中投低冲,尽快饮用,在茶叶温度降低到60℃前喝完,冲泡第二泡。这里介绍一个喝茶的小技巧,喝茶不要大口喝,喝茶时嘴做吹口哨状,吸饮少量茶汤,让其在口腔中快速降温,再缓缓吞下,不要一口喝太多茶水,就不会很烫。
保存:绿茶黄茶一般炒制以后放半个月后品饮最佳,最好放冰箱冷藏,最佳品饮期是茶叶制作后半年内,放冰箱可以延长几个月。
2、白茶。
白茶是茶叶采摘后,不经过揉碾,在常温下风干或者用烘干机烘干的茶叶,由于白茶需要长时间转化更好喝,所以很多白茶再干燥后一般会压成茶饼,更利于保存仓储。
通常来说,刚刚制作好的白茶会带有茶叶的青草味,所以需要放三个月褪青才能更好的品饮,这时候白茶以茶叶本身自有的花香味为主,不苦不涩,存储三到五年后,白茶会转化出药香味,七八年后,由于茶叶的蛋白质和多糖被茶叶里自有的一系列酶催化分解,形成氨基酸和寡糖,所以白茶到这个时候会转变为红枣香气,质量好的老白茶还有甜凉味。一般来说,传统风干的老白茶,因为酶的活性最大程度被保留了,所以利久储,现代工艺烘干白茶则转化时间要长一些 ,转化效果也差。
最适宜的冲泡工具:
新茶→盖碗。
老茶→紫砂壶,或用养生壶、大陶壶煮茶,大茶缸。
投茶量:尽量塞满盖碗或者紫砂壶,老白茶煮茶一般十来克左右可以煮一大壶,大茶缸茶水比可以参考绿茶,老白茶泡完晾凉也非常好喝,适合牛饮。
冲泡温度:85~92℃
冲泡方法:盖碗及壶泡。煮茶一般煮十来分钟到半个小时内。杯泡可以下投中冲或高冲。
保存:阴凉通风干燥处常温保存,袋装密封、勿抽真空,请勿冷藏,会降低转化时间,可用厚纸箱密封保存以防潮。一般干燥保存可放置十余年。
3、乌龙茶
乌龙茶是半发酵茶,著名的铁观音和大红袍都是这类茶的代表,其中清香型铁观音是低发酵度乌龙茶,闽南地区叫生茶或者青茶,大红袍是高发酵度乌龙茶,闽南地区叫熟茶(当然不是红茶那种全发酵)。
最适宜的冲泡工具:盖碗。
投茶量:120ml茶杯大约6~8g,一般是盖碗容积的1/2~2/3左右。
冲泡温度:100℃。
冲泡方法:沸水高冲沿盖碗边缘注水,不要冲破茶胆。也可用紫砂壶冲泡。及时出水。
储存:乌龙熟茶常温干燥环境即可,铁观音之类的乌龙生茶需要冷藏。乌龙熟茶可以存放3~5年淳化。建议放半年以上褪火气。
附:武夷岩茶有一种喝法,适合个人品饮,那就是洗茶后用一个另外的杯子把洗茶水收集起来,只留一口漱口(清除口腔残留的异味,等泡完尾水(最后一次冲泡,此时茶叶味道已经极淡)后,再回过头来喝洗茶剩下的汤,别有一番滋味,当地人叫回魂汤。
4、红茶
红茶是全发酵茶叶,发酵度较高,是绿茶外饮用人数较多的茶类,传统红茶多桂圆香或干果香,近来有不少红茶适当减轻发酵度,出花香。
最适宜冲泡器具:盖碗或紫砂壶。
投茶量:120ml盖碗或者紫砂壶约3~4g,大概是茶具内胆空间的1/4~1/3容量。
冲泡方法:盖碗泡或壶泡,高冲或者平冲。
冲泡温度:85~92℃
保存:常温阴凉通风干燥保存,可以存放三年,建议新茶放半年到一年时间褪火气。
5、黑茶
黑茶是过发酵茶,六堡黑茶、安化黑茶、茯砖、普洱熟茶都属于这类,是茶叶渥堆充分发酵后的产物,发酵中产生特殊风味和物质,特殊菌种发酵的黑茶会有金色菌体和菌香。
适宜冲泡工具:紫砂壶,或用养生壶、大陶壶煮茶,大茶缸。
投茶量:120ml紫砂壶大约6g,壶煮十余克小火煮十来分钟。
冲泡温度:100摄氏度。
冲泡方法:紫砂壶:洗茶后热水浸泡30秒~45秒出水,勿盖盖子,出水后醒茶半分钟以上。壶煮:小火煮十余分钟,可放凉饮用,有条件可放片新会陈皮。
保存:常温阴凉通风干燥,可存放数十年,新茶建议存放三年以后饮用。
6、生普洱。
其实普洱生茶原本应该归类于绿茶类的,属于晒青绿茶,但存储和品饮方式和绿茶大相径庭,所以但列一类。老生普属于单独的后发酵茶。
适宜冲泡工具:盖碗,老茶可用紫砂壶,十年以上老茶可用大壶煮。
投茶量:120ml盖碗约6g。
冲泡温度:100℃
冲泡方法:沸水高冲,洗茶后浸泡30s~45s,沥干水后静置半分钟,老茶可适当延长时间。冲泡时沸水高温沿盖碗边冲水。
储存:常温阴凉通风干燥,可放置10~20年,建议新茶存放三年后饮用,否则易伤胃。
附录:紫砂壶开壶及保养。 由于紫砂壶会吸附茶香,所以不同种类茶叶,最好不要用同一个紫砂,当然这个种类是大类,比如凤凰单枞、武夷岩茶、碳培铁观音可以用同一个紫砂壶,正山小种和英德红茶可以用同一个紫砂壶,茯茶和熟普可以用同一个。 然后选好自己以后要冲泡的茶类,准备这种茶的低端茶叶(生普可以用下关甲沱,熟普可以用下关销法沱,乌龙熟茶可以用海堤的三印水仙等)十余克,拿干净大锅洗净,讲紫砂和茶叶一起放入锅中,加入可没过紫砂的茶叶,煮半小时左右,再浸泡一二小时。拿出紫砂壶用清水冲洗,不要用任何洗涤剂,冲洗后再用热水,内外冲淋一遍。 每次使用紫砂前,热水冲淋,冲泡完茶叶后,用茶夹夹出茶叶,在茶海内用温水洗净,再用沸水冲淋一遍,晾干,收纳,千万不能用洗涤剂清洗,否则得重新开壶养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