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热边大起义•人物】千秋芳名,记冀东抗日联军第一支队司令员王平路(陆)烈士
原文刊载于:《热河革命史资料第十一期》(热河革命史编委会办公室,1986.5.4) 本文作者:王世俭 笔者注:王平路应为王平陆,孔庆桐应为孔庆同 ————————分割线———————— 一九三一年,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中国人民到处揭竿而起,团结抗战。地处东北、华北结合部的滦河两岸、长城内外的抗日波涛,更是此起彼伏。无数先烈为拯救中华、抗击日军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其中就有英名流芳千秋的冀东抗日联军第一支队司令员王平路烈士。 王平路同志的老家在河北省迁安县(现迁西县二拨子乡上梨树峪村),1901年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里。父亲叫高富贵,兄弟二人,弟弟叫高永瑞,他排行老大,叫高永祥(化名王平路)。小时候读过几年私塾,功课拔尖,闲余时间常有小孩们听他讲《三国演义》、《水浒传》、《三侠五义》等古书上的故事。受书中绿林好汉的影响,青少年时代他就为朋好友,刚强正直,好打抱不平,经常为弱小受欺辱者出气。 一九二六年他二十六岁的时候,家乡兵荒马乱,民不聊生,他被迫下关东,到哈尔滨中东铁路做事。先是当伙夫,后来当路警,接触一些日本人横行霸道的事件,心里愤愤不平。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目睹腐败无能,东北军不战自退,大好河山不断沦陷,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所不为,平路更加气愤异常。这年冬季,他毅然离开哈尔 滨,回到久别的家乡。开始,白天下地干活,早晚看书写些什么东西,有时出去访问亲友,或在家接待客人。他对从铁路上带回一大摞书籍爱不释手,通宵达旦地看。 王平路大高个,长白脸,高鼻梁,浓眉大眼,秀气英俊,好口材,善讲故事,不管他到哪,身旁总是围着一群人问这问那。他讲故事活灵活现,一些老人划着火柴,听着听着竟忘了点烟,以至火柴烧了手指头。他讲的很多,什么岳飞呀,林则徐呀,邓世昌呀,还有日军炮轰北大营、立满洲梦想一口吃下中国等,偶而也讲些大伙没听过的新词儿,如十月革命、苏维埃、列宁、斯大林、人人平等,有地种,有吃穿,不受压迫等。他家乡的党组织中共迁安县长河区委(一九二九年建立),见王平路宣传抗日卓有成效,批准他为抗日工作人员。 到了一九三二年二月,长河区委根据王平路的要求和平时表现,经张仲三、高存凤同志介绍,批准他加入了党组织,为便于隐蔽活动,起化名叫王平路。第二年六月下旬,有两位二十多岁,穿长袍,戴礼帽,既象商人,又象学士模样的人来找王平路。他们三个人一见如故,特别谈得来,有时一谈就是半宿,家里人给守门看人。从那以后,他们三个人经常来往,有时是平路出去,有时是那两位来平路家。那两个人是谁?后来家里人才知道,人们称为“老李”的是京东御侮总会主任委员李运昌同志;“小周”就是中共京东特委书记李葆华同志。在他俩的帮助指导下,平路同志进步很快,尤其是在扩大革命力量,发展党的组织的工作中,做出了优异成绩。经他培养、介绍入党的高永顺、万国来、魏春波、高永瑞、高淑珍(赵平远)、高永旺等许多同志,后来都成了革命斗争中的骨干力量。秋末,在县委书记韩东征指挥下,砸了上营统税局,平路同志在战斗中机智勇敢,起了先锋作用。 一九三三年一月三日,日本侵略军占领山海关,三、四月承德和古北口以东长城各口相继失陷。随之,冷口、迁安、迁西、遵化也落入日军控制之下,华北腹地岌岌可危。在共产党领导下,滦河两岸抗日怒火熊熊燃烧,王平路整天东奔西走,七月被任命为中共迁安县委委员。他经常教育全家人爱护共产党,热心支持抗日,一次,他从外边回来,把全家人召集到一起说:“没有国,那还有家,锅让人砸了,你端着碗也吃不成饭,所以得搞起义,集合起队伍来,打日本!”父亲和二弟也跟着平路一起干,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就连正在罗屯上学的儿子高玉书也帮助爸爸拿报纸,送密信。妹妹高淑珍、媳妇和弟媳则经常忙着招待过往的同志,王平路家后边的三间房子成了特委和县委的联络点和招待所。他一家老小常吃烂梨和糠秕做成的菜团,省下净米净面招待“客人”。这真是一个革命家庭! 一九三三年九月下旬的一天晚上,在王平路家召开了由李葆华同志主持的特委军事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李运昌、樊顺、王平路、樊永春、孙才等同志。会议决定成立“京东红军抗日游击队”。确定了起义日期,委托李运昌同志起草、刻印布告。布告上写着游击队的宗旨和任务是:“赶走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国”。经过准备,这年十月二十七日,上梨树峪、下梨树峪、板墙峪、韩庄等村的乡民们,手持长矛、大刀和土枪、火炮起义了。大街小巷站满了带红袖标的庄稼人,人们扬眉吐气,奔走相告,欣喜若狂。担任中队长的王平路同志,站在台阶上提高嗓门儿挥手向大家说:“国家,国家, “国'和'家”是联在一起的,“国”叫日本吞了,“家”也保不住了,出路只有一条:动员起来,抗日救国,把日本赶出中国去!”接着,他和苇子峪刘永丰带着人马进军二拨子,迫使豪绅王子藩交出护院大枪,又按预定计划到郭庄户集合。队伍到齐了,先围了员庄地主王凤山的大院,收了他家的枪支。随后队伍开往庙岭头,攻下了伪警团局子,队伍达到四五百人。第三天下午三四点钟,向青山口进发,次日上午,在行进途中遭敌伪武装一千五百多人伏击。经几小时激战,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于中午时分,起义队伍被打散了。这次起义虽然受王明“左”倾路线的影响,把辛辛苦苦积累几年的革命力量,一下子暴露给敌人,招致惨重的损失,但也显示了中华热血男儿不甘受外人侵辱的气魄,并且锻炼了干部,取得了教训,为以后的胜利,积累了经验。 起义失败后,日伪军警疯狂“剿共”,有三十多名党员被捕,起义队员户户被抄家。王平路同志的家更难幸免,被抄几次,洗劫一空,前三排房被民团充公占据。一家八口被分离七处,躲在亲友家避难。有的亲友如周家峪姨母家等因受牵连也被抄了家。父亲为不再牵累别人,就沿途讨饭去了热河,弟弟被捕(因绝食斗争牺牲在天津第三监狱)。在革命处于低潮时刻,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被反革命气焰吓倒,脱离了革命。但王平路同志比以前更坚强、更沉着了,他从失败中找到教训,转入秘密工作,联络同志,恢复党的组织。为避开敌人搜捕终日奔走在外,展转他乡,最困难时,他曾同张仲三同志在板墙峪西山一个洞子里住十多天。这个洞子,上边滴水,下边湿漉漉,站不起,坐不下,躺着就滚一身泥。可是,对于胸怀一团火的革命者来说,这又算得了什么! 十一月,李葆华、李运昌同志从乐亭、滦县转道丰润县榛子镇,奔迁安专程来找王平路同志,肯定了他在白色恐怖中,毫不畏缩的革命精神和坚持继续斗争所取得的成绩,并指示他恢复迁安县委,由他担任县委书记。规定以后接头地点为滦县赵玉清家和乐亭木瓜口大黑坨村。鉴于敌人在长河东区不断“围剿”,王平路等县委领导同志决定,工作重点西移,在西庄、黑洼、才庄一带开辟新的革命基地。以西庄魏春波处为中心,打开新局面,沟通长城内外,铁路南北的秘密工作网。 一九三三年初冬时节,王平路同志派人以商人的公开身份,从迁安西北部出发,穿过长城来到兴隆县黄花川孙永勤家(孙当时是黄花川自卫团团总),向永孙勤讲述关里农民组织起来抗捐抗税,搞起义进行抗日的事迹。孙永勤听了心扉大开。这年十二月十一日,(农历十月二十三日),孙永勤在日伪逼他交出自卫团大枪,不然就要诛灭九族的危难时刻,毅然打起“关外第一军,杀富又济贫”的大旗,组织“民众军”举行了武装起义。从此以后,平路与韩东征同志陆续派二十多名迁安党员到“民众军”中工作,并通过刘俊岳与孙部参谋长(共产党员)何子桥取得了联系。 一九三四年三月,已是中共冀东特委委员、军事部长的王平路同志,在兴隆县苇子峪李连贵、柳河八挂岭张福义,蓝旗营年焕兴等几支起义队伍同孙永勤会师时,亲赴“民众军”军部,向孙永勤等“民众军”领导人说明我党抗日主张、政策和策略,指出抗日战争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取得胜利。孙永勤对共产党一向佩服,这次又看到王平路这样有才能的干部,更加深了他对党的感情和信任。于是,欣然接受了党的抗日主张。这以后,在我党的帮助下,“民众军”改编为“抗日救国军”,活动在兴隆、承德、宽城、平泉、迁西、遵化等县,到处歼灭日军,袭击顽伪,队伍不断扩大,最兴盛时期曾达五千多人。 一九三五年,王平路同志广泛活动在迁安、滦县、乐亭、遵化、兴隆等县,同魏春波、韩东征、李子光等秘密发展党的组织,建立抗日武装,到处奔袭敌人。他身边的手枪队(一九三四年七月建立),也从开始时的刘永丰、高存、高永琛等几个人发展壮大起来,成为精干队伍。到九月,平路同志出席了有李运昌、赵寿山、丁振军同志参加的、在滦县高各庄举行的特委会议,会上专门研究了恢复发展党的组织问题。在这前后的工作中,平路同志显出了他那老练沉着、多谋善断的卓越的领导才干。他有一种特殊的团结人的本领,他走到哪里,就能同那里的群众打成一片,受到群众的爱戴。他和善可亲,平易近人,遇事和大家商量,从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他讲话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号召力和感染力,有时几句话就能把大家的情绪鼓动起来。由于他对党忠心耿耿,工作起来热情高,不怕困难,且富有宣传、组织工作才能,在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威信,这一年,他被任命为冀热边特委书记。 一九三六年六月初,在彭真同志来冀热边地区巡视工作期间,平路同志曾参加在古冶召开的负责干部会议。这年,迁西党组织基本得到恢复,并且由滦河北扩展到滦河南的部分村庄。以滦河西北的西庄为中心的革命基地已建成,沟通了四通八达的秘密工作网:谷福负责西庄至古冶;周治国负责西庄至太平寨;赵海明负责西庄至洪山口;刘俊岳负责西庄至口外黄花川;高升、高存负责西庄至兴隆驴儿叫、西厂沟;才永昌负责至天津等地的秘密联络工 作。这个革命基地,对冀东革命事业贡献甚大,党的负责干部彭真、李葆华、李运昌、胡锡奎、阎达开等同志都曾工作在这里,住在西庄魏春波家。三八年大起义时,冀热边特委、“抗联”总司令部就设在这里。 在秘密活动极端艰难困苦的日月里,平路同志舍己为公,一心向党,表现了他对党、对革命事业的一颗赤诚的心。他曾不断典当土地,折卖家产,用以购买武器、弹药和医疗药品,周济同志们的家属。一九三七年春,一次他去刘永丰家,见永丰女人病卧在床,四个孩子大的才十岁,小的还抱在怀里,一个个面黄肌瘦,衣不遮体,就把自己穿在外面的青布夹袄脱下,披在裸露肩膀和后背的大孩子身上,又摸出两块银元放在破柜上。刘永丰抓起钱塞给平路,噙着沮水说:“老王!你······你家的地快卖光了,这钱你留着,还有大用。”“这就是大用,先给嫂子抓几付药,再买点吃的。”平路说着又把钱塞到永丰口袋里。临走安慰说:“大嫂,别难过,都怪我照看不到。眼下是苦,苦咱也得往前熬,离咱这不远的平西来了红军,有指望了!”他对同志象一团热火,可是对自己,对自己家从来很少考虑,母亲长期便血,爱人失治病故,女儿失明,他却因为“外边事忙”没有尽到做儿子、做丈夫、做父亲的责任。 这年七月七日芦沟桥事变,日军大举向华北和华南腹地进犯。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洛川举行扩大会议,决定开辟以雾灵山为中心的冀热边抗日游击根据地。十一月底,中共中央北方局根据洛川会议决定,派红军干部李润民(四方面军团政委)。孔庆桐(同)(四方面军营长)到冀东帮助训练军事骨干。这时平路同志改任特委军事部长(因准备起义,北方局书记于十月亲笔写信,让李运昌同志从省委返回冀热边,任特委书记)。他以身边的手枪队为基础,又汇拢迁西起义失散了的同志,组织了一个游击小组,在迁西黑洼万国荣家同李润民、孔庆桐会面。十二月,李运昌同志在滦县多渔屯主持冀热边特委召开的十县抗日人民代表会议。会上提出立即开展游击战,各县都做了分工,指派专人负责。会议决定,由王平路同志负责组织一支队伍,先在迁安、遵化、兴隆一带山区开展游击活动。高志远、洪鳞阁以他们掌握的民团武装,在滦县、丰润起来响应。 在这次会议以前,王平路、刘永丰在迁西,马阴南、田心等同志在流沙河,丁振军、张鹤鸣、张振宇等同志在滦县,高小安等同志在沿海,高存、高升等同志在兴隆,已分别组织了游击小组,并广泛开展了活动。会后,王平路同志立即调集一批党员、自卫会骨干、游击队成员,集中于迁安、遵化交界的茅山诸乐寺,成立了“冀东抗日联军第一支队”,并按特委决定宣布:王平路任司令员,史贞、李润民任、正副政委,孔庆桐、刘永丰任正副支队长,周治国任支队特派员。 第一支队成立第三天,袭击了兴城河北蝉山寺伪警据点。接着队伍开到上梨树峪边休整、边派出人员化装到伪满热河省青龙县青河沿侦察。青河沿地处长城要塞,连接关内外迁安、青龙、宽城三个县。日军占领热河后的第二年(一九三四年)就在这里设了伪国防警防所和海关税局。这两个伪机关相隔一个院,都在庄东头。这里共有四个日本人,十八九个伪兵,人虽有限,但作恶多端,经常四出搔扰百姓,抢掠民财,对出进关口的行人搜身要税,群众恨之入骨。 第一支队决定攻打这个据点。一九三八年一月八日夜间,王平路司令员率队从团瓢峪出发,过城子岭,直奔青河沿。战斗打响后,队伍很快接近警防所,敌人拼命打枪。在枪林弹雨下,刘永丰登着人梯翻墙进院打开大门,为了保证上级派来的两位红军干部的安全,王平路拦住李润民、孔庆桐,自己率队冲进院内。经过激烈枪战,迅速消灭了敌人,得长枪十来支、短枪三支。在战斗即将结束时,“呼”、的一声,顽抗的残敌从屋内射出罪恶的子弹,王平路胸部负重伤,身体一晃,周治国、刘永丰快步上前扶住,退出了大门外。撤出战斗时,王立成、赵海明同志轮换背着他。王平路艰难地说:“你们放下我,我…不行了,快…去西庄,找…找'老寺星”(即魏春波)。”以便在他的指导下,稳定情绪,坚持继续战斗。到城子镇时,借用赶太平寨集日的老乡的牲口,把他驮到马庄子姓李的三姐家,还没来得及治疗,王平路同志就于一九三八年一月九日(农历腊八)上午停止了呼吸。 同志们悲痛欲绝,王雨、王立成、高存凤等挥泪将平路同志遗体秘密运回上梨树峪,安葬在庄东头二里远的山沟里。日伪警特及伪保长闻风而至,整天在山上、地里转游,寻找新坟,叫喊着要找到平路尸体,到“皇军”那里请功领赏,还逼这问那,抓走了共产党员樊永春和樊桐。四天后,李运昌同志来了,他听了李润民、孔庆桐、刘永丰汇报平路牺牲的事,禁不住悲从中来,大家都哭了。运昌同志说:“闹革命动刀枪,牺牲的事是难免的,我们要完成烈士未完事业,坚定信心,把第一支队搞下去。”为了不使平路遗体落入敌手,同时保护好平路同志家属免遭罹难,运昌同志与魏春波进行了具体研究,并由魏春波责成彭夫、周治国来办理。 彭夫、周治国、刘永丰和其他几位同志,按组织的委托,分别于四月三日(农历三月三)和五月x日把平路同志家属安排到罗屯、新店子、沙岭子、西庄、黑洼等几个地方,最后到丰润县苏林燕的兄弟苏林义(共产党员)家,才算住了下来。把平路的儿子高玉书送到遵化县芦各寨地下党员彭夫家继续念书。为躲开敌人搜捕,还要不断更换地方,光高玉书就在半年内转移六个住地。 二月末三月初的一个晚上。周治国、高存凤、王雨、王立成等四人,又把王平路同志遗体移至南山九泉寺山顶,安葬在一棵粗大的松树下。从晚上九点至第二天清晨,整忙了一夜,最后趁晨光消除一切痕迹,才放心地离开。 中华民族是不甘受外人欺侮的,一个同志倒下去,千万个人又站起来。平路同志领导的这支队伍,后来又增添了张鹤鸣、张振宇等十八名同志,继续坚持斗争。二月打开了兴隆县药王庙(今半壁山)海关局,消灭了全部敌人,烧了房子。接着彭夫、高存等领导同志决定,队伍分散到各地,组织游击小组,灵活机动的开展游击战争。这年夏季,全冀东爆发二十万人的武装大起义,活跃在各地的游击小组,成了起义队伍的支柱,他们扩编成第四、第五两个总队,在八路军邓宋纵队的配合下,打了许多胜仗。这时,平路同志的儿子高玉书(年十二岁)由其姑姑赵平远带领,继承父亲遗志,也参加了起义队伍,在十四总队政治部宣传队工作。四纵队政委邓华同志到迁西时,亲笔写信叫随军被服厂给高玉书做了一套小军装,第四总队长孔庆桐专拨一匹马让玉书和姑姑骑,还把心爱的枪牌橹子手枪赠给玉书。后来,组织派人几经周折,于一九四一年才把玉书送到晋察冀边区。在那里,聂荣臻司令员的爱人张瑞华找玉书谈话,最后嘱咐:“你不要改名字,以后我们好找你!”一九四三年又转到中央所在地延安上中学和抗大。现已离休,全家住在北京。 王平路司令员为国捐躯,虽然已四十八年了,但他那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顽强的战斗意志和不怕牺牲的英勇精神,不仅过去是而且现在和将来都将永远是鼓舞我们勇往直前的、强大的动力!他在冀热边这块大地上将芳名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