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史人物评鉴-王珣 字元琳

王珣 字元琳

王珣(349-400年),字元琳,小字法护,东晋琅邪临沂人。东晋丞相王导之孙,王洽之子。王珣弱冠时为桓温掾,与谢玄一起为桓温敬重。桓温曾说过:“谢掾年四十,必拥旄杖节。王掾当作黑头公。皆未易才也。”后转为主簿,和郗超一起深为桓温信赖。由于郗超多须,王珣矮小,于是有言:“髯参军,短主簿;能令公喜,能令公怒。”王珣本为谢氏女婿,由于谢安对其不满,竟断绝婚姻,导致当时王、谢二族交恶。谢安去世后,王珣仍往吊谢安,但与谢氏的关系并未恢复。孝武帝司马曜雅好典籍,王珣与殷仲堪,徐邈、王恭、郗恢等,均以才学文章并受亲近,累官左仆射,加征虏将军,并领太子詹事。隆安元年(397年),王珣迁尚书令,加散骑常侍,寻以病卒,终年五十二岁。朝廷追赠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献穆”。
王珣家学渊源,《宣和书谱》记载:“珣三世以能书称,家范世学。珣之草圣亦有传焉。”相传他曾梦见一人,授以如椽大笔,此后他书艺大增,并称:“此当有大手笔事。”人们熟悉的“大手笔”典故即出于此。王珣的真迹《伯远帖》,堪称无上至宝。其书体为成熟的行草,运笔自然,古逸洒脱,与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齐名,并称为乾隆皇帝的“三希墨宝”。
统帅 D+
(王珣曾都督琅邪水陆军事,以备王恭。)
武力 D
(王珣身形短小。)
军谋 C-
(王珣尝从讨袁真,以功封东亭侯,惜史载不详。)
智略 A
(王珣神情朗悟,经史明彻。桓温以为奇才,与谢玄、郗超并受赏誉。)
内政 A
(桓温经略中夏,竟无宁岁,军中机务并委珣焉。荆州文武数万人,悉识其面。后入朝任宰辅,孝武深杖之。及在郡,亦为士庶所悦。)
魅力 S-
(王珣学涉通敏,文高当世,风流之美,公私所寄。明董其昌赞曰:“王珣潇洒古澹,东晋风流,宛然在眼。”惜谢公以猜嫌致隙,遂成仇衅,不免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