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考古通论课程

2023-02-27 20:04 作者:燕破岳啊  | 我要投稿

西侯度文化


属于早更新世


发现地点:山西省芮城县西侯度村附近


发现时间:1961到1962年


石制品:包括石片、石核和石器,石器制作工艺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


(烧骨)动物化石,被火烧过,人类用火可能早于180万年前,减少了对大自然的依赖


带有切痕初步制作骨器




元谋人


发现人类化石


1965年5月1日


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附近,发现元谋人两枚上内侧门齿化石,石制品17件


脊椎动物化石,有炭屑和烧骨,推测出:可使用火和制造工具


属于早更新世




蓝田人


1963和1964


陕西省蓝田县陈家窝及公王岭的直立人化石


陈家窝:老年女性下颌骨


生产工具:石器为主(有三棱大尖状器)


用火遗迹


公王岭属于中更新世早期,陈家窝属于中更新世




北京猿人:晚期猿人(1921年安特生)


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洞穴堆积


化石发现:1921/1923年采集到一颗人牙化石


1929裴文中第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1936年贾兰坡三个较为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


1937年5个相对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


1941年12月 丢失


新中国成立后40多个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猿人个体化石


北京猿人体质特征


文化遗物主要情况


以石器为主


许多骨角器大量大中型动物骨骼标本


大量用火遗迹,灰烬成堆状,说明很好地管理火、控制火(天然火)


北京人遗址学术意义


1987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金牛山人:早期智人


1984年 辽宁省营口市永安乡金牛山山洞


猿人和智人的过渡类型


打制石器和部分骨器


使用天然火




人字洞:早更新世


安徽繁昌县孙村镇,1998年


石制品与骨制品


亚洲最早的人类文化遗址




位置、发现年代


哪些发现:人类化石、石器制作


生产方式


动物化石研究气候变化


地质时代


遗迹向我们反映了什么信息


学术意义和价值




华北旧石器文化两大系统说


1.提出人物:贾兰坡


2.匼河——丁村系


(1)以大型石器为主的文化类型:三棱大尖状器,砍砸器、手斧、石球等;


(2)代表文化:丁村文化、蓝田文化、三门峡文化、匼河文化等;


(1)石器打制方法:碰砧法、锤击法、摔击法;两面打制。


3.周口店第一地点(即北京猿人遗址)——峙峪系


(1)以小型石器为主的文化类型:刮削器、尖状器、雕刻器等;


(2)代表文化:周口店第一、第十五、许家窑、大荔文化等;


(3)石器打制方法:砸击法;单面加工。


4.意义


(1)打破了过去仅以单个遗址简单器物分类描述的传统研究模式;


(2)华北旧石器文化两大系统说将旧石器传统研究模式提到了一个区域文化类型与技术发展传统等综合研究的高度;


(3)旧石器研究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旧石器时代记忆模板


1.


2.生产工具:石器为主,兼有骨器


3.居住方式:早中天然洞穴,后期会建设房屋


4.考古学意义与价值(重保、世文遗)




山顶洞人


1.中国华北地区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裴文中先生主持发掘


2.山顶洞 上室 住宅 下室 墓室


3.体质已经有很大进步


4.生产工具:骨角器最具有代表性


5.生产技术:钻孔技术、磨制、染色,生产技能提高。已经具有审美观念,原始宗教信仰。




峙峪文化




下川文化




水洞沟


桑志华 北疆博物馆




慢轮 对器物进行修整


快轮




魂瓶 明器


陶器 吸水器性强,即使是高精度的陶器也是如此




早期:


农业比较原始“刀耕火种”


石器、生产工具::有磨制石器但仍以打制石器为主,磨制石器主要是局部磨光、刃部磨光。


主要饲养 牛羊




中期


已经进入锄耕农业阶段。翻土播种,书荒耕种


生产工具


饲养家畜:猪为主




晚期




第一章 考古学提纲


· 一、定义(对象、年代、方法等)


o 考古学作用、功能(正史、补史、纠史)


§ 考古学是否具有局限性?


o 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方法一:描绘其对考古学的作用


§ 方法二:阐述其二者的异同




· 二、研究年代




o 旧石器时代


§ 开始于距今300万年前—今1.2万年至1万年)


§ 时代特征:主要使用打制石器,除此之外还有骨器、角器、木器


§ 采集为主、渔猎为辅的掠夺性经济,早期自然火,晚期可以人工取火


§ 1865年,英国考古学家卢伯克




o 新石器时代


§ 距今约1.2万年前—4000年前


§ 时代特征


· 农业、家畜饲养业产生以及磨制石器的使用


· 晚期出现青铜器和红铜器


· 陶器为了适应炊煮谷物类的需要也被发明和产生


§ 从掠夺性经济方式转变为以种植农业和家畜饲养业为主的生产性经济方式,出现了固定的村落、墓地,晚期还出现了早期的城堡


§ 1865年,英国考古学家卢伯克创造的词




o 铜石并用时代


§ 中国不清楚是否经历了这一时期


§ 时代特征


· 石器仍在生产生活和武器制造中占据主导地位


· 出现了以红铜作为主体的金属器物


§ 原始农牧业和手工业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o 青铜时代


§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5世纪,夏、商、周和春秋奴隶制国家


§ 时代特征:青铜器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 初期青铜器具比重较小;中期逐步增加;青铜器出现以后,对提高社会生产力,起了划时代的作用


§ 与中国的奴隶制社会的产生、发展和衰落相始终




o 铁器时代


§ 公元前5世纪末至今:春秋末至今


§ 时代特征


· 以能够冶铁和制造铁器为标志


§ 发展


· 自春秋开始冶铸铁器


· 战国中叶得到普及


· 东汉时期,铁器彻底取代青铜器






· 三、研究方法


o 研究步骤


§ 考古调查


· 田野调查


§ 考古发掘


· 探方发掘法


· 探沟发掘法


§ 资料整理


§ 报告编写


· 绪论


· 正文


· 结论


o 判定年代


§ 相对年代


· 地层学判断


· 类型学判断


§ 绝对年代


· 距今年代计算公式


· 放射性碳素断代


· 树木年轮法(最精确)


· 古地磁断代法


o 考古地层学


§ 文化层


· 叠压关系


· 打破关系


· 共存关系


o 考古类型学(鬲)


o 考古文化因素分析法


§ 常用的文化因素






· 四、分支学科


o 史前考古学


o 历史考古学


§ 夏代及其以后,有文字记载以后的历史(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


o 田野考古学


§ 20世纪初叶,欧美,使用特殊的仪器、技术、手段


o 水下考古学


§ 陆地的田野考古向水域的延伸


o 科技考古学


§ 跨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学科,我国:上世纪90年代




· 五、考古学文化


o (同一时代、同一地区、同一特征的族群)


o 考古学命名的方法


§ 首次发现


o 考古学文化的分期与类型


§ 分期:存在时间较长(存在时间先后):二里头文化


§ 类型


· 同一文化内部的差异


· 传播时间的早晚而造成的差异


· 地域性的差异




第二章 中国考古学简史提纲


· 一、中国古代金石学


o 1.金石学定义


§ 思考:金石学与考古学的关系


o 2.金石学发展历程


§ 萌芽期(春秋至隋唐五代)


· 汲冢竹书


· 石鼓文


§ 形成期(北宋)


· 北宋 吕大临《考古图》


· 北宋 欧阳修 《集古录》


· 北宋 宋徽宗《宣和博古图》


· 宋 李清照、赵明诚《金石录》


§ 兴盛期(清)


· 明 曹昭 《格古要论》


· 清 乾隆《西清四鉴》




· 二、欧洲近代考古学的诞生


o 诞生时代背景


o 埃及学创立


§ 商博良


§ 罗塞塔石碑


o 三期论提出


§ 三期论定义及内容


§ 汤姆森


o 田野考古诞生与旧石器时代的发现




· 三、中国考古学的萌芽期(1895-1921)


o 中国学者对欧洲考古学成就进行介绍引入


o 西方帝国主义等对中国进行文化掠夺


o 中国近代三大考古发现


§ 甲骨文


· 甲骨文的发现


o 王懿荣


· 甲骨文的研究


o 刘鹗《铁云藏龟》


o 孙怡让《契文举例》


o 甲骨四堂


§ 罗振玉 雪堂


§ 王国维 观堂


§ 董作宾 彦堂


§ 郭沫若 鼎堂


§ 敦煌文书


· 敦煌文书发现大事记


· 敦煌文书名词解释


· 敦煌文书的掠夺者


o 斯坦因


o 伯希和


§ 流沙坠简




· 四、中国考古学的诞生期(1921-1931)


o 中国近现代考古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相继建立


o 1921年安特生对仰韶遗址的发掘对中国考古学界产生的重大影响


§ 安特生




o 1926年李济对山西夏县西阴村史前遗址的发掘,是中国学者第一次主持的在中国境内的田野考古发掘


§ 李济




o 1927年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对新疆进行考古发掘工作


§ 斯文赫定




o 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的成立是中国考古学诞生的重要前提




o 1928年10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对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是考古学在中国诞生的重要标志




o 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对北京周口店的发掘及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的发现,是中国考古学产生初期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 裴文中


§ 贾兰坡




o 1930年吴金鼎对城子崖龙山文化的发掘


§ 吴金鼎




o 梁思永发现著名的后岗(冈)“三叠层”,开创了中国考古地层学理论


§ 梁思永




o 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的成立及其进行的考古发掘


§ 马衡




o 苏秉琦撰写《斗鸡台沟东区墓葬》和《瓦鬲的研究》开创了中国考古类型学理论


§ 苏秉琦






· 五、中国考古学初步发展时期(1931-1949)


o 1936年我国南方首次发现史前时期新石器遗址——良渚遗址




o 1944年,夏鼐重新发掘齐家文化墓葬,第一次发现齐家文化晚于仰韶文化的地层证据,从而据此批驳了安特生的中国文化西来说






· 六、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学的发展状况(1949至今)


o 建国以后考古学发展情况




o 建国后著名考古学家


§ 石璋茹


§ 宿白


§ 李学勤


§ 张忠培


§ 曾昭燏


§ 郑振香


§ 樊锦诗




o 建国后考古学著作


§ 《新中国考古发现与研究》、《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发现》




三章 旧石器时代概述


· 地质时代基本知识


· 化石的形成


o 填充作用


o 蒸馏作用


o 互替作用




· 猿和人的界限


o 智人


o 直立人


o 智人与直立人的区别


§ 不同


· 体质特征:脑容量、头骨骨壁、眉脊


· 社会婚姻形态和家庭形态


· 石器文化不同:类型和打制方法


§ 相同


· 都属于人类进化的阶段且有早晚期


· 经济方式:采集为主,渔猎为辅


· 会使用火


· 生产工具:石器兼有骨器




· 中国旧石器时代的概述


o 细石器:旧石器晚期


o 三棱大尖状器:丁村文化




· 旧石器时代分期及其主要特征


o 旧石器时代早期(距今300万年-距今20/15万年):直立人阶段


§ 西侯度文化、元谋人、蓝田人、北京猿人、 金牛山人、 人字洞




o 旧石器时代中期(距今20/15万年-距今10万年):晚期猿人-早期智人;石器类型进一步增多;功能进一步分化;文化特征及分区日益明显;石器加工技术广泛得到应用;人工取火;埋葬同伴;早期墓葬出现;族外群婚、母系氏族早期阶段


§ 丁村人、大荔人、许家窑人




o 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10万年-1,2万年):人种分化;文化发展速度加快;工具制作多样化、专门化;建造房屋作为住所;人工取火和墓葬普遍;母系氏族早期阶段向确立阶段转化


§ 山顶洞人、峙峪文化、下川文化、水洞沟(桑志华)




新石器时代文化答题


中国考古通论课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