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司长解读2020年2月份CPI和PPI数据

国家统计局3月10日最新发布。
2020年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2%。其中,城市上涨4.8%,农村上涨6.3%;食品价格上涨21.9%,非食品价格上涨0.9%;消费品价格上涨7.9%,服务价格上涨0.6%。1—2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5.3%。
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0.8%。其中,城市上涨0.8%,农村上涨0.9%;食品价格上涨4.3%,非食品价格下降0.2%;消费品价格上涨1.4%,服务价格下降0.2%。
2020年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2%
来源:国家统计局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2020年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2%。其中,城市上涨4.8%,农村上涨6.3%;食品价格上涨21.9%,非食品价格上涨0.9%;消费品价格上涨7.9%,服务价格上涨0.6%。1—2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5.3%。
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0.8%。其中,城市上涨0.8%,农村上涨0.9%;食品价格上涨4.3%,非食品价格下降0.2%;消费品价格上涨1.4%,服务价格下降0.2%。
一、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同比变动情况
2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上涨16.0%,影响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约4.84个百分点。食品中,畜肉类价格上涨87.6%,影响CPI上涨约3.85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上涨135.2%,影响CPI上涨约3.19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涨10.9%,影响CPI上涨约0.33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2.8%,影响CPI上涨约0.05个百分点;蛋类价格上涨1.0%,影响CPI上涨约0.01个百分点;粮食价格上涨0.7%,影响CPI上涨约0.01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下降5.6%,影响CPI下降约0.11个百分点。
其他七大类价格同比六涨一降。其中,其他用品和服务、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分别上涨4.4%、2.2%和1.0%,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上涨0.5%、0.3%和0.1%;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1.6%。

二、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环比变动情况
2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环比上涨3.0%,影响CPI上涨约0.99个百分点。食品中,鲜菜价格上涨9.5%,影响CPI上涨约0.28个百分点;畜肉类价格上涨7.1%,影响CPI上涨约0.53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上涨9.3%,影响CPI上涨约0.45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上涨4.8%,影响CPI上涨约0.08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3.0%,影响CPI上涨约0.05个百分点;蛋类价格下降5.8%,影响CPI下降约0.04个百分点。
其他七大类价格环比一涨一平五降。其中,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1%;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持平;交通和通信、衣着、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分别下降1.5%、0.3%和0.2%,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均下降0.1%。
附注:
1.指标解释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简称CPI)是度量居民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随着时间变动的相对数,综合反映居民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2.统计范围
居民消费价格统计调查涵盖全国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等8大类、262个基本分类的商品与服务价格。
3.调查方法
采用抽样调查方法抽选确定调查网点,按照“定人、定点、定时”的原则,直接派人到调查网点采集原始价格。数据来源于全国31个省(区、市)500个市县、8.8万余家价格调查点,包括商场(店)、超市、农贸市场、服务网点和互联网电商等。
4.数据说明
由于“四舍五入”原因,有时会出现合计数据与分类数据高值或低值相同的情况。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司长赵茂宏解读2020年2月份CPI和PPI数据
摘要:2月份,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价格走势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冲击,但随着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复工复产、保供稳价等政策措施的实施,价格运行总体平稳,呈现出有涨有降的结构性变化态势,CPI继续上涨但涨幅有所回落,其中食品价格上涨较多;PPI稳中略有下降。
▽上下滑动查看解读全文
2月份,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价格走势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冲击,但随着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复工复产、保供稳价等政策措施的实施,价格运行总体平稳,呈现出有涨有降的结构性变化态势,CPI继续上涨但涨幅有所回落,其中食品价格上涨较多;PPI稳中略有下降。
一、消费领域价格继续上涨
CPI仍处高位,涨幅有所回落。2月份,全国CPI环比上涨0.8%,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同比上涨5.2%,涨幅回落0.2个百分点。据测算,在2月份5.2%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2.9个百分点,今年的新涨价影响约为2.3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占比较高,达四成多。1—2月平均,CPI比去年同期上涨5.3%,涨幅比去年同期扩大3.7个百分点。
食品价格上涨较多。2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上涨4.3%,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98个百分点;同比上涨21.9%,涨幅扩大1.3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4.45个百分点。食品中,鲜活食品价格持续处于高位。薯类价格环比上涨16.0%,涨幅扩大8.3个百分点;猪肉价格环比上涨9.3%,涨幅扩大0.8个百分点;鲜菜、鲜果和水产品价格环比分别上涨9.5%、4.8%和3.0%,涨幅分别回落5.8、0.7和1.5个百分点。食品价格上涨较多的主要原因,从供给方面看,主要是各地不同程度地实施了交通运输管控措施,部分地区物流不畅;人力短缺造成物资配送难度加大,成本有所上升;部分企业和市场延期开工开市,一些产品生产和供给受到影响,难以及时满足市场需要。从需求方面看,受“居家”要求与“避险”心理等因素影响,有的居民出现囤购行为,部分地区出现抢购方便面、肉制品和速冻食品等易储食品现象,甚至波及到其他食品,助推价格上涨。2月份,鸡蛋供应充足,价格环比下降6.9%,降幅比上月扩大3.2个百分点。1—2月平均,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1.3%,涨幅比去年同期扩大20.0个百分点。
非生活必需品价格基本稳定。2月份,因疫情防控,部分商业和服务网点停止营业,一些非生活必需品的消费需求也受到抑制,供需均有收缩,价格基本稳定,部分项目价格甚至下降。工业消费品价格环比由上月上涨0.1%转为下降0.4%;同比上涨0.3%,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能源类价格有所下降,汽油和柴油价格环比分别下降5.7%和6.2%,居民用煤和液化石油气价格环比分别下降1.0%和0.4%;春装上市延缓,服装价格环比下降0.3%。服务价格环比由上月上涨1.0%转为下降0.2%;同比上涨0.6%,涨幅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医疗服务价格环比微涨0.1%,飞机票、理发和宾馆住宿价格环比分别下降7.8%、2.5%和1.0%。
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环比由上月上涨0.5%转为下降0.1%;同比上涨1.0%,涨幅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
二、生产领域价格稳中略降
PPI略有下降。2月份,受季节和疫情因素影响,一些工业企业停工停产,需求减弱,全国PPI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下降0.5%,同比由上涨0.1%转为下降0.4%。据测算,在2月份0.4%的同比降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1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0.5个百分点。1―2月平均,PPI比去年同期下降0.2%。
石油相关行业价格大幅度波动。2月份,国际原油市场受到较大冲击,价格大幅度下降,影响国内石油及相关行业价格环比由涨转降。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由上月上涨4.3%转为下降11.0%,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由上涨1.8%转为下降4.4%,下游的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化学纤维制造、橡胶和塑料制品制造等行业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从同比看,上述行业价格也都有所下降,降幅在0.4%—10.7%之间,合计影响PPI下降约0.44个百分点,是PPI同比由涨转降的主要原因。
煤炭、钢材和有色金属价格稳中有降。2月份,煤炭供需基本平衡,价格环比由上月下降0.6%转为持平;受钢材库存增加影响,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环比下降1.4%,降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受国际铜价不断走低影响,铜冶炼价格下降3.6%,拉动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由上月上涨0.6%转为下降1.5%。
医药制造业价格略有上涨。疫情发生后,医疗防护物资生产企业积极复工复产保障供应,但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物流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2月份医药制造业价格环比上涨0.3%。其中,消毒产品价格上涨14.8%,卫生材料价格上涨1.5%。
公考考生还应注意这些~
作为公考考生,应关注其中一些与公考相关的点,也就是考试中可能会涉及的点,如:常识会考查基本术语和相关概念、资料分析会考查的数据分析等。
【名词解释】--CPI
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又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简称CPI。
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它是在特定时段内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随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是用来反映居民家庭购买消费商品及服务的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是一个月内商品和服务零售价变动系数。
居民消费价格统计调查的是社会产品和服务项目的最终价格,一方面同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同时在整个国民经济价格体系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进行经济分析和决策、价格总水平监测和调控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其变动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货膨胀或紧缩的程度。一般来讲,物价全面地、变化对比、持续地上涨就被认为发生了通货膨胀。
例题
1、CPI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 )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
A.数量
B.质量水平
C.价格水平
D.范围
2、近年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CPI数据成为反映社会经济生活状况的“晴雨表”。下列关于CPI的表述错误的是( )。
A.CPI是反映我国通货膨胀程度的主要指标
B.CPI用于衡量消费者经常购买的确定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
C.按年度计算的CPI变动率不能反映通货紧缩的程度
D.CPI是市场经济活动与政府货币政策的重要参考指标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
1、选C。本题考查经济知识。CPI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priceindex)的简称,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它是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随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是用来反映居民家庭购买消费商品及服务的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故本题选C。
2、选C。CPI指的是固定的一篮子消费商品和服务随着时间的变动导致价格发生的变动,它是进行经济分析和决策、价格总水平监测和调控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其按年度计算的CPI变动率通常被用来作为反映通货膨胀或紧缩程度的指标。故C项错误,应选。
附:公职考生应知的25个经济学名词
1.需求:消费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2.供给:生产者在某一时刻和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对某种商品或劳务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数量。
3.需求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4.供给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呈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5.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6.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7.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
8.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9.边际成本: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10.会计成本:即会计帐面上核算的成本,又叫账面成本、明显成本。具体包括薪金、利息等支出,反应了资本家的观点,从资本家角度看:各种税收利息都是生产经营必不可少的支出都应打入成本,只有最后留在自己腰包里的钱才是利润。
11.经济成本:产品成本除会计成本外,还包括一部分会计账面没有反映的隐含成本。会计成本加隐含成本等于经济成本。
12.隐含成本:指会计账面上没有反映的成本,包括厂商使用自有生产要素的机会成本和某些短期内其功给无法增加的生产要素的经济租。
13.外在成本:除商品直接负担的私人成本之外,一部分产品成本由厂商以外的整个社会所承租的叫外在成本。例如;一家化肥厂将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等于占用一段河道作为污水排放场所,事实上构成了产品的一部分。但厂商并不为此付任何费用。即由社会承担的这部分成本即为外在成本。
14.机会成本:是一种资源用于某项用途而放弃的其它用途的最大可能收入。即作出某项决策而不作出另一决策时所放弃的东西。如一块地若种小麦,每年可收入1000元;若种玉米,每年可收入800元,现决定种蔬菜,每年可收入5000元。由于种蔬菜而放弃种小麦可能得到的1000元收入,即种蔬菜的机会成本。
15.沉没成本:(旁置成本)是指已经付而不可能再退回的成本。例如:花20元买了一张电影票,无论是否好看,票都不能退。
16.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17.完全竞争: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18.完全垄断: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
19.垄断竞争:是指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类产品市场中,既有竞争因素又有垄断因素存在的市场结构。
20.寡头垄断:指少数几个厂商控制着整个市场中的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结构。
21.洛伦兹曲线:是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提出的,是用以反映国民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一种曲线。
22.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提出的一个衡量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
23.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富裕或贫困程度。在0.6以上为贫困,0.5到0.6为温饱,0.4到0.5为小康,0.4以下富裕,0.2以下特富。
24.帕累托最优状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如果不减少一些人的经济福利,就不能改善另一些人的经济福利,标志着社会经济福利达到了最大化状态,实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
25.熊彼特利润:创新会在短时期内形成一种暂时暂时性垄断,从而获得一种暂时的超额利润。超级富翁大多是靠创新行为获得“熊彼特利润”,如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兹、沃尔玛特公司的创始人萨姆沃尔顿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