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史考点 | 纪录片的类型
网络视频产业应势发展,互联网技术得到普及,移动电子行业逐步兴起,大众需求方向和思维意识的变化引起新审美的产生,使纪录片在数量和质量上大幅度提升。不同类型的纪录片特征得到凸显,具体包括自然地理类、人文历史类、社会现实类、美食类、旅游类、新闻类、传记类纪录片等,作品突破传统表现形式,出现跨界和多行业融合现象,极大地满足观众的需求,达到观众“大饱眼福”的效果和“灵魂升华”的境界。
一、自然地理类纪录片
随着大众文化素质的提升,人们对社会风俗、城乡风貌的探求渴望不断提升,越发追求与大自然的融合和对自然现象进行研究,中国文明历史、自然地理、人文环境得到重视,《黄山奇观》 《漫游柴达木》 《土林探奇》等自然地理类纪录片则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激发观众重拾对万千世界和对自然现象渴望探求的心理,让其体会到祖国河山、人文地理风貌魅力。
二、人文历史纪录片
人文历史类纪录片作为纪录片创作中的主流形式,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让观众在人文历史的发现与探索中思考,引发观众对美丽中国的感叹、对艺术世界的好奇与探求。人文历史类纪录片是以历史、现实、文化为素材,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具有文化传承作用和深远的文化价值,具有传播文化、传播理念、传播艺术、传播审美、传播价值的作用,它对艺术赋予了极强的中国化特色,例如《京剧》 《习仲勋》 《中国通史》 《下南洋》等,这些作品弥补了新时代人群在快节奏生活中的“文化缺失”,通过梳理人文历史文化,加强观众的历史文化知识。随着现代人在新审美情形下对精神文化和美好生活的追求,人文历史纪录片所表达的精神理念和灵魂十分珍贵,让观众享受艺术、人文、历史和银幕之美。
三、社会现实类纪录片
社会现实类纪录片是记录现代社会中存在的真实现象的影像,反映人们现实中的日常生活景象,包括生活状态和人物情形等。这类影像与其他影像的不同之处在于以真人真事为参演对象和事件,看似平凡人的普通生活,但却孕育深意,暗示着人间百态和社会现实,引人感悟和深思,例如《游戏·人生》和《青春致敬青春》分别展示了玩电竞游戏人群的生活和青年人对历史的看法,观众通过银幕去体会处于不同阶层现实社会人群的生活与思想,感受影像所传递出的能量,可以引起观众的无限联想和对人生的思考。
四、美食类纪录片
美食纪录片将美食与文化相结合,利用中国美学表达风格,通过美味的食物来了解城市历史、当地人生活和其中蕴含的城市故事。观众可以在美食中获取知识,提升对美的理解,例如《人生一串》 《早餐中国》 《老广的味道》和《舌尖上的中国》等美食纪录片在表达形式上趋向中国化、民族化和区域化,赋予大众视觉化与听觉语言一定的审美感知,建立良好的线上与线下的经济体系,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对美食产业和旅游产业产生积极的正向发展作用,它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表达得淋漓尽致,促进了城市文化传播,提升了城市品牌价值,具有全球化价值,容易向世界推广。
五、旅游类纪录片
旅游纪录片将城市风景、人文特点等与文化相结合,利用游记叙事手法,对地点和事件进行拍摄,例如《侣游》 《五大道》等旅游类纪录片,带领观众体验了各地区浓郁的风土民情和特色文化,在探索旅游路线的同时,连通了很多线上与线下产业,达到促进旅游行业发展的目的,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
六、跨界和多行业融合类纪录片
在如今的网络与新媒体平台时代,跨界和多行业融合类纪录片迅速产生,一些纪录番外篇涉足了电影、电视剧、综艺娱乐、音乐会、演唱会和美食、探险、医疗、科学等方面,进行多产业的融合,形式多样,内容新潮,吸人眼球。跨界和多行业融合类纪录片影片被作为一种热销的作品,让纪录片影像产品进入链条式发展阶段,它与不同形式艺术和行业相结合,多层次开发作品,例如《影》 《芈月传奇》 《城市味道》和《人间世》等,具有高黏性、品牌化、强思维的特点,被大量观看和转载,传播非常迅速和广泛,成为传播和盈利的高光点。 除此之外,还有新闻类和传记类纪录片等,新闻类纪录片是根据具有影响力的新闻事件集成的完整影像,它的结构性较强,例如对中国体育、奥运会、抗日时期重点事件、改革开放事件、中国发展、国际关系发展和外交、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疾病发展和科技发展的记录等。传记类纪录片是对人物的生活和经历的记录,一般多为影响力大的人物,例如毛泽东、孙中山、武则天、李白和屈原等,它以真人影像或通过技术深度还原真相的形式进行演绎,讲述非虚构的真实人物生活情况和经历,目的是让观众对人物和事件产生真实的感触和认识,引起观众的震撼和感慨,起到舆论导向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新时代审美视觉下纪录片的特征与突破- 李沁格 - 电影文学 -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