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宣布涨价,低价竞争下网约车应回归市场定价!
网约车观察5月11日消息,近日宜宾市滴滴出行发布网约车价格调整公示及意见征集通知。

通知的内容也很简单,那就是根据滴滴后台订单数据显示,最近半年,宜宾市滴滴司机与乘客长期处于供小于求的情况,为了更好地平衡乘客需求与司机收入,改善乘客应答体验,提高司机出车意愿,滴滴考虑部分品类进行适当涨价。
在当下网约车行业普遍面临消费降级,运价下滑各家都在通过低价打车获取客源的背景下,滴滴宣布涨价能够挽回行业的信心吗?
消费降级,乘客爱上便宜车
自从2020年新冠疫情开始以来,国人的消费水平正在悄悄改变,裁员潮、关店潮在各个城市不断涌现,伴随着拼多多崛起,直播带货大火,国人对于生活品质的理解正在发生微妙改变。

便宜,似乎正在成为新的消费主流。
这一点也可以从最近半年滴滴不断下架优享业务,曹操出行、T3出行等平台也纷纷下调运价迎合市场需求的动作窥探到。
此外乘客对于网约车品牌的认知度也在持续下滑。
以前出门打车习惯性会打开滴滴APP叫车,而现在出门很多人会选择打开高德地图APP,输入目的地后进行比价,选择价格最低的几个平台进行叫车,更夸张的乘客甚至会同时打开四五个APP进行比价叫车,对于乘客而言只要能到达目的地即可,而对于舒适性等貌似已经不再那么在乎。
而这一切的背后其实都归功于当前网约车行业各大平台对于安全问题的重视,如果放在前面三年,当乘客用轿车软件叫到一个连名字都没有听过的平台时,或许乘客还会犹豫要不要上车,而现在以高德为代表的聚合平台崛起,乘客通过高德地图下单叫车后,根本不在乎叫到的是什么平台的车,因为对于绝大多数乘客而言,他们会默认自己使用的是“高德打车”,来接自己的司机自然也就是高德司机。
平台不断增加,网约车运价谁说了算?
截止2022年4月,全国共有网约车平台267家,除去滴滴、曹操、T3、首汽、美团等知名度较高的网约车平台外,其他大部分小平台都接入了高德聚合接单。

聚合平台为平台解决了订单流量问题,这也是为何现在网约车平台能够快速增长的动力之一,在聚合平台出现以前,要想做成一个网约车平台没有足够的资金实力技术实力是很难实现的,而如今,只需要注册一个公司拿到交通部颁发的许可证便可以开展网约车业务。
在平台不断增长的背后一个问题也在持续暴露出来,那就是网约车的运价定价到底谁说了算?如果是平台自己说了算,那么目前全国有263家网约车平台,就可能会出现267种定价方式,而这对于急需规范化标准化的网约车行业而言是非常不可取的。
但是如果是市场定价,那么鉴于目前网约车行业普遍还在面临的乘客高峰期打车难,司机吐槽的运价低的问题,怎么看也不像是按照市场规律在调节。
在网约车观察的调查中发现,目前行业中除了头部的平台拥有完善的价格体系外,263家平台中的大部分平台其实都没有自己的价格体系,接入聚合平台的这些平台其实都是沿用的聚合平台的定价标准。这就导致会出现很多系统错误。
例如前段时间在天津的一笔4.6公里1.28元的订单,如果这笔订单是按照市场定价,那么参考天津市公交车2元的票价,以及出租车11元起步价的运价,4.6公里最少也有2元,不可能会出现1.28元。

所以目前网约车行业其实并没有做到依据市场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市场定价,各大平台的运价定价权还是在平台自己手里。
为什么网约车很难做到政府定价
很多司机疑惑,为什么网约车的运价就一定要比出租车低?为什么出租车可以做到政府定价,而网约车就是平台自己说了算?
其实网约车的定价主管部门不是不管,早在2021年4月交通部就督促网约车平台公司公开定价机制,在今年2月又再一次督促网约车平台公开计价规则合理设定抽成比例。


但是在中国交通60多年的发展史中,网约车属于最年轻最新的物种,与其他如道路客运、民航、出租车等不同,网约车是纯市场经济的产物,所以一直以来网约车走的都是与其他品类不同的道路。
另外传统的如道路客运,铁路航空等都是原来地方国企或者直属企业,虽然部分企业已经改制,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受到当地管理部门的监管,定价自然也是以政府定价为准。
而目前的网约车平台企业,几乎都是由社会资本投资设立,所以网约车要想实现政府统一定价是很难的,但是网约车可以按照市场需求来合理定价,例如前面滴滴在宜宾的调价就是迎合市场需求。
低价对于平台而言确实是最有效的获客手段,但是低价不管是对于网约车行业还是客运行业而言都是致命的打击,当大家都没有利润后,谁也不会思考如何提高行业服务水平,改善存在的问题。
让行业回归理性,以市场需求调节进行市场定价才是主流,一味的低价竞争不可取,现在行业大环境不好,司机的收入堪忧,呼吁各大网约车平台充分调研各地市场针对市场需求对运价进行合理的调节,不要一味的比谁的价格更低,更能获取客源,而伤害了司机也毁了整个行业!
支持网约车回归合理价位,涨价的,请点个在看,转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