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韩国青春电影分为它之前和它之后

2022-11-20 12:20 作者:畫外音voice_over_  | 我要投稿

说到“成长电影”,脑海中会自动闪现出一种很普遍的讲述故事的方式。经历苦难和逆境的人物用自己的经验解决了难题后,过上了比之前好的生活,成为比以前更好的存在。


那么,作为衡量韩国“成长电影”的一个标准,这部独立电影如何呢,不知不觉已经上映快10周年的电影《守望者》,到现在依旧存在对这部电影议论。特别是当一部涉及青少年成长的电影出现时,与《守望者》进行比较成为不可避免的一个步骤。


值得注意的是,不知不觉已经成为韩国青少年成长电影的代表作的这部电影,其实与我们熟悉的成长电影有不同之处。


图片


电影一开始以殴打某个人的场面开始,接着就是整齐排列着的公寓全貌,暗示着故事的进行并不光明。从想知道儿子基泰突然自杀真相的父亲视角,到熙俊、东允的视角,通过倒叙结构,可以看到每个人物的心理变化。


虽然现在代表了忠武路的新鲜血液,但是当时作为青涩的新人演员,拥有的生硬演技是所有人都经历过的,就在我们渐渐忘记的那个时候,回忆重现。但《守望者》的孩子们用全身的力量强调,“伤痛只是伤痛”,与其他成长电影不同,不是说经历了伤痛就会成长。


虽然影片以追踪一名少年死亡原因为故事结构,但影片最终未能给出明确的答案。三个少年因为错误的沟通而互相伤害,最终伤痕累累,孤零零的留在原地。


图片


我的成长过程不是本意地和《守望者》联系一起,比基泰、东允、熙俊三个朋友还小的初三,和他们年龄相仿的高二,还有经过所有时间成为成人的现在。虽然是同一部电影,但根据观看时间的不同,《守望者》给我带来了与我不同年龄的感觉。


16岁的我讨厌教室内部无形的等级顺序,所以曾回避过班上厉害的孩子们。在这样的情况下,当时的我无法理解基泰,对熙俊产生同理心也许是自然的结果。十八岁的我是一个在朋友之间发生矛盾时起到“仲裁者”作用的孩子。因此只能把目光放在因基泰和熙俊之间的矛盾而担心的东允。是熙俊这样的中学生,也是东润这样高中生的我和他们两个人物一样,当时没有理解基泰。


图片


但是成年后重新看《守望者》中的少年们与学生时代我记忆中的样子截然不同。熙俊比想象中坚强,东允情况不太好,基泰瘦弱。与因为过去穿着和他们一样的衣服,就会和某个人产生同理心的我不同,现在的我已经跨过了“成人”的门槛,我可以用比较放开的眼光看待孩子。在混乱的手持拍摄画面中,基泰和熙俊,熙俊和东允,东允和基泰通过棒球传递着彼此已经褪色的友谊。


电影初期,观众们预测自杀的人是遭受校园暴力的受害者熙俊。但是电影将加害者基泰作为自杀的主体,让观众陷入混乱。与所谓“老大”排位最靠前的基泰相比,熙俊显得相对弱小,但随着电影的深入,基泰的眼神在变化,而熙俊的眼神里却渐渐有了刚毅。


虽然被打了脸,被抓着头发的人物是熙俊,但是基泰看起来很痛苦,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熙俊因为自己的“自尊心”而惹恼了基泰,心里造成了伤害,单方面断绝了朋友关系,给基泰也带来了心理创伤。但是基泰既不知道熙俊伤害自己的理由,也不知道如何治愈伤口,所以最终通过身体上的暴行给熙俊造成了伤害。


互相既是加害者又是受害者的他们的关系,在没有意识到各自的方式可能不同与之前就产生了矛盾。基泰想让所有一切都回到原位,但道歉是不成熟的,熙俊对于已经过去的姻缘没有迷恋。基泰向顽固的熙俊传达自己“真心”的唯一方法就是投出自己宝贵的棒球。


图片


但是基泰自杀以后,熙俊说:“事情不和我说也可以,但还是希望你能见见基泰的父亲”,并把基泰的棒球给了东允。主张基泰自杀与自己无关,把告诉基泰父亲事件始末的责任推给了东允,熙俊最终回避了基泰的真心。为了不受伤害而提前收回内心的方式是熙俊在伤痛中保护自己的行为,所以我们不能随便指责向东允转接棒球的熙俊。


因为和基泰和东允不同,熙俊至少是懂得保护自己的守望者。而东允在和基泰在吃饭的时候,也听到了熙俊想要逃避基泰的真心。东允和基泰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的原因中,他们的对话方式占了很大比重。两个男孩像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一样交谈。


“呀,你知道什么?/不知道所以才问。

“别问了,是没办法说的事情。


随便说一些模糊不清的话,反复进行无法沟通的对话。这与东允在回忆中和基泰的对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东允忠告说“不要把精力放在没有用的事情上”的基泰说出了“即使人生再次变得悲惨,但只要你懂我就行”这样信赖的话。东允到后来才明白,原来他们之间是用真心沟通的。


在装载着三个孩子幸福回忆的火车道上,东允想起了基泰,问基泰:“谁是最棒的?”基泰回答到:“你是最棒的,朋友。”一直以来回避熙俊的基泰的心,东允将它重新还给了基泰。影片没有让孩子们顺利进入成长的下一阶段,而是以这样的结局结束:一个孩子死了,一个孩子回避了现实,一个孩子人生中只剩下后悔二字。



在一次采访中,对于基泰死亡决定性原因的提问,饰演基泰的李帝勋演员,饰演东允的徐俊英演员,饰演熙俊的朴正民的演员都回答:“是因为我”,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回答。基泰生长在一个没有人关心自己的家庭,所以他有用错误的方式渴求得到关心和爱的罪,而东允也有用“只要你不在就行”的话来摧垮基泰内心的罪,熙俊也有为了不受到伤害早早的就把对待朋友的真心收回的罪。


基泰提出的“从哪里开始就错了”的问题,也许从一开始就是没有正确答案的问题。曾经自诩比少年们更成熟的成人观众,在基泰的提问面前变得渺小。就像唯一的成人,最想了解真相的基泰的父亲最终成为离真相最远的人一样,对于孩子们在崩溃的边缘,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的观众来说,《守望者》这部电影,并不是“成人”和“成长”的同义词,它伤害了少年的内心


图片


该片强调痛苦和成长并非不可或缺的关系,反过来却成为了韩国成长电影的分水岭。此前在多部作品上的青少年大多被消费成“成人前”的形象,但《守望者》并没有将青少年视为孩童到成人之间的过渡期,是一个独立的时期。


这部电影想要传达的并不是为了顺利长大成人而跳过的未成年阶段的故事。虽然每个人的成长都是痛苦的过程,但《守望者》为我们再现了岁月面前暂时被遗忘的那个年代的记忆,伤痛虽然只是伤痛,但至少可以安慰痛过之后没有成长的熙俊,东允,还有基泰。


翻译 / 书云  排版 / 优琪

你们的 “点赞”、“在看” 、“评论”、“分享”

就是小画(mai)前(zhou)进(bian)的动力^^



*图片部分来自网络,版权归拥有者所有

*禁止二改二传截取部分,谢绝任何形式转载,请勿摘抄复制


画外音VoiceOver

微博画外音voice_over_

微信号voice_over_

B站畫外音voice_over_

投稿p78i6n@163.com



韩国青春电影分为它之前和它之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