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梁氏庄园:清文登首富创始宅第,风雨中道不尽悠悠历史
威海文登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不乏一些闪烁着古老印记和文明的村庄。高村镇万家村就因梁氏庄园,从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开始广为外界熟知。

编辑
梁氏庄园,是清代文登首富梁氏家族数代营建的宅第。庄园创始人梁萼涵,是清代道光年间山西、云南巡抚。道光年间梁萼涵(今威海市环翠区孟家庄人)告老还乡,途经万家庄时,随同的风水先生向其进言,择此地而居。道光十七年(1837年),梁萼涵从荣成孟家庄搬此安家,在村中建起了著名的梁氏庄园。咸丰二年(1852年),为扩大庄园规模,其后人又多次大量购地,连年大兴土木。

编辑
经梁氏家族数代营建,至民国十四年(1925年)完成。庄园占地百亩,有楼房、瓦房及陪房、佃户房等1000余间,成为当时文登、荣成、威海、牟平4县市最大的官僚地主庄园。至1946年土地改革时,梁氏家族共占有土地3.2万余亩,建仓库近20处,年收租5万余升;另有商号、油坊、药房20余处。
据史料的记载,梁氏庄园兴建于清朝咸丰二年。整个庄园为清式木、砖、石结构群体建筑,占地百亩,拥有瓦房、小楼及陪房、佃户房等1000多间,集中了胶东、滇西、晋中3个地区的风格。

编辑
梁氏发家离不了为宦做官。梁萼涵及其子弟为官不洁。咸丰二年(1852年),梁萼涵在山西与大盐商勾结,乘乱取缔私运,私分白银3000万两事发,咸丰皇帝下旨查抄。京内心腹秘密派人连夜赶到梁家,献上炒焦的茶叶一包,无语而去。梁萼涵解其意为“茶(查)炒(抄)”,连夜将金银古董转移、藏匿。其中部分金银转移到营南陈家一亲属处,事后,其亲属赖账,从此两家断绝往来。
当文登营副将郑连登按旨查抄时,梁萼涵去上海躲避。梁萼涵之子梁理森、梁缙森天天以酒肉款待官兵,又贿赂金银。文登营副将查完上奏:梁家仅有房屋182间、纹银万两,祠堂供奉桌上金香炉1个、花亭2座、鱼塘2个。咸丰帝阅毕谓:多年高官,仅区区财产,何谓贪污!遂下令撤免原状。

编辑
此后,梁家大量购地,除在本村、邻村占地3253亩外,还在文、荣两地设庄建仓库近20处,占耕地2.88万亩,并广设商号,同时大兴土木,扩建庄园。
历经百年风雨的梁氏庄园,现存规模仅为当时的1/3,其主要建筑,如梁氏祠堂、家庙都已被毁,但从现存建筑庄严厚重的气派中,仍能感受到昔日高官巨贾的威严与矜持,也不难推测出昔日梁氏庄园的宏大与豪华。

编辑
2011年,国家住建部、文化部等部委启动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并于去年公布了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其中就有高村镇万家村梁氏庄园。

编辑
风雨变幻,时代变迁,梁氏庄园见证了一个家族的兴衰起落。今天,在这片大户人家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智慧的万家村民积极响应党的富民政策号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昔日大户人家也不曾想到的美好生活。但愿这些梁氏老房子能穿越悠长的时空回廊,留下一段凝固的历史,继续见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