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经普查一线|全国经济普查单位清查“倒计时” 东莞“普查老将”显担当

“我们乌沙有4个分社,69个普查小区、297条路街巷,有60000多间/套出租屋和过万户市场主体。”说话带有湖南口音的付东红,对东莞长安乌沙社区的数据情况十分熟悉。社区内有多少条街巷?每个街巷所合围起的普查小区内有多少市场主体?他都了然于胸。

原来,他是东莞“经普人”中的一名“普查老将”,从2000年开始,就陆续参与了乌沙社区第五次、第六次、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以及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 现在他正是以一名经验丰富的“普查老将”的身份,协助社区主管领导具体统筹和指导乌沙社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目前,付东红和辖区内的普查员们已经完成了“地毯式”的单位清查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对清查收集回来的数据进行查疑补漏、数据质量检查,全力以赴摸清底数,从而为明年1月1日全面启动的普查现场登记做好充足的准备。

“普查老将”的新发现
在付东红的桌面上,摆放了不少普查表格和普查地图等资料。在翻看社区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厚厚一叠的普查地图时,付东红颇为感慨:“我还记得当年我们参与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时,是趴在地上用不同颜色的笔在大幅的社区地图上一笔笔勾画出的十多个普查小区地图。”当时,为了画十多个普查小区的地图,可花费了不少时间。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时候,有电子画图软件,还发了移动终端。”
“现在更方便了,只需要在手机上下载一个小程序,就可以画图,也可以做单位清查和入户普查。操作方便,还省钱,更得心应手。”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乌沙社区的市场主体从当年的6500多户,到现在的过万户,普查对象总数几乎翻倍。但付东红却感受到技术进步为普查工作带来的便利改变和效率提升。
得益于连续多次参与社区普查工作而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付东红早已练就了一门画图的好手艺。
每条道路的边界何在?四个分社之间的界限是否清晰?每个普查小区内的市场主体数量是否符合150-200个市场主体的要求?
通过前期跟普查员的充分沟通和细致核实,付东红对社区内的道路、楼宇、市场主体情况有熟悉的了解后,只用了10天时间就画好了辖区内的69个普查小区地图。这一张张精准的普查小区地图,便是后续统筹和分配普查单元的重要依据。

全市13000名“两员”全力以赴摸清底数
从今年8月下旬正式启动,到10月底全部完成,单位清查登记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付东红和同事们不敢松懈,全力以赴。
为了采集到早市出摊的农贸市场主体信息,他们不得不起个大早,六、七点就赶到市场,趁市场档口老板们不忙的时候,一一核实和登记信息;为了采集到宵夜档档口老板的信息,他们有时得守到夜里12点,等宵夜档档口老板忙完后再采集。
对于他们而言,除了日常的工作,单位清查登记并没有具体的下班时间——要采集的市场主体什么时候有空,什么时候就要入户登记。
今年夏天雨水多,天气多变。有一次正开着小型培训会,大家发现脚湿了,裤腿也湿了。原来是雨水太大,培训所在的会议室已经涌进了雨水。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保护普查资料,抱起资料马上转移到更高层的办公室。
有时外出采集结束,采集员会不期遇到一场大雨。遇到这种情况,采集员一定会小心地把刚采集到的普查资料装进工作袋里再撑伞往回走。因为,在采集员眼中,多次上门并成功采集到的数据尤为重要。
“做经济普查工作,一定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和耐心。”付东红直言,在普查的过程中,确实会碰到“一址多企”“一企多照”“无固定场所经营”等现实情况,给单位清查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如果普查员登记完一家企业信息后没有多询问、多观察,很容易发生遗漏。
我们欣喜地发现,东莞有13000名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用他们的双腿走遍了莞邑大地上的上百万市场主体。摸清底数的同时,他们用耐心询问、仔细观察破解了一个个难题;更用高度的责任心和辛勤的汗水为全市高质量完成经济普查单位清查工作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