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斯大林②】一国建成社会主义:斯大林与托洛茨基的理论斗争和重大分歧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认为无产阶级专政革命是世界的。列宁也强调世界革命的概念。十月革命的特殊情况导致了托洛斯基与斯大林的论辩。
1924年,斯大林出现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思想。托洛斯基批评到,一国建成社会主义是背离马克思主义的。斯大林却说能不能建成社会主义就是说能不能调节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能不能克服,这是能够的。
季诺维也夫反对到,苏联毕竟孤立于世界,不可能成功建成社会主义。他和加米涅夫尖锐指出,布哈林一排有民族狭隘,依赖富农,无法脱离新经济政策的谬误。究其原因,列宁生前曾经乐观指出社会主义即将建成,迷糊指出俄国应该建设社会主义,这些话被斯大林利用。
托洛斯基坚持不断革命论,无产阶级必须领导农民,打压富农,这不可以脱离外国无产阶级的帮助,否则就回被世界资产阶级围剿。所以托洛斯基坚定必须赶快在世界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斯大林回复到一国建成社会主义不是民族狭隘,因为俄国苏维埃不能放弃继续执政,如果他们不能确定能建成社会主义,那么他们也不能继续执政。(因为无产阶级执政就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谁否认一国建成社会主义,谁就是否认十月革命。另外,斯大林对世界革命论的解释则是苏联将不免于外部资本主义攻击,苏联必须赶快支持推动他国革命。斯大林也否认苏联经济依赖于国外,因为依赖是双方面,苏联不会失去独立性,外国资本不可能控制苏联。世界革命中外国援助不一定是外国无产阶级政权,也可能是来自一般的工人农民。布哈林更加讥讽托洛斯基,如果没有西方无产阶级帮助苏维埃就无法避免与农民的冲突,那么如果世界革命成功,如何对待如此数量巨大的农民呢,从外太空寻找无产阶级吗?
最后在党内斗争中,托洛斯基、季诺维也夫、加米耶夫落败。后两者最终认错,而托则是被驱逐出国。托过于强调世界革命论,打击党内热情,这脱离实际情况,导致他的失败。
1936年,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建成了,因为这个时候公有制和集体农庄应该是绝对优势了。他却忽视了当时苏联落后的生产力形式,这一点似乎映证了托洛斯基观点,落后苏联没有发达国家无产阶级的帮助,是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的。农民确实激烈反抗了公有制。苏联确实明显出现了门罗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斯大林没有结合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么建设社会主义两个问题。斯大林的一国建成社会主义也是有合理性的,一国建成社会主义成功引导了苏联在当时实现飞速发展。折中的道路是存在的,最终两位刚强的领导人破坏了这种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