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对同学进行马列主义宣传(字幕在评论区)

2023-07-08 09:11 作者:陈钧睿  | 我要投稿

驳所谓“异化学习”理论

文章我也发专栏了 如果各位想交流可以移步专栏评论区或者私信

先叠甲:我本人也是初三刚毕业的学生,看到那位up的演讲觉得很有意思,就写了这篇文章,参考的书目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十五部马恩经典著作导读》(均为人民出版社出版)。文中可能有错误,还请各位大佬批评指正,和我辩论交流

 

驳所谓“异化学习”理论

陈钧睿 

      文中提到“学习是劳动的准备。劳动异化了,学习也就跟着异化了。”实际上这二者并没有说劳动异化了,学习就异化了的关系,劳动异化更多指的是劳动的组织形式或者说生产关系出了问题,但劳动的内容并没有改变,因此作为劳动的准备,学习的内容也不会随着这些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真正使学习内容变化的应该是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更强的技术、更先进的机器,需要新的知识来操作,此时学习的内容才会相应改变。

      实际上,所谓异化学习和异化劳动也有许多不同之处,文中提到“学生们学习不再是为了使自己变得智慧、发掘潜能而是上个好学校,找个高薪工作”这句话的前半句定义了正常的学习,我同意这个说法,但是,上个好学校实际上也是使自己变智慧,发掘潜能的一部分。就拿资本主义强国美国来说,美国在大学的前期并不用划定明确的专业,课程也多是通识课程,期间学生就可以探索许多领域,了解自己真正喜欢什么,发掘自己的潜能,所以实际上上个好学校也是正常学习的一部分。你可能会说学习的通识课程很多在日后的劳动中都用不上,但实际上,只有你真正学习、了解了这些学科,你才能探索自己喜欢什么,进而发掘潜能,这是发掘潜能的基础。扯得有点远,就拿初中和高中的许多科目来说,物理、化学、生物等等,这些学科在日后的劳动中大概率是用不上的,但学习这些学科的过程就是探索不同领域,发掘潜能的过程,由此可见,在这一方面,学习并没有被真正异化。

      和上段同理,文中提到的“而现在娱乐却成了人最大的精神动力”,学习的精神动力也可以是上好学校并且学习知识,探索未知。说实话我认为在现实中,很少会有人拿娱乐当学习的动力吧(难道你爸妈允许你学一个小时,玩半小时手机你就努力学习啦?)更多的是将上个好学校作为一种动力,所以我认为这句有失妥当。但话说回来,在异化劳动中,其实这个表述也并不妥当,我采访过一些劳动者(理发师、服务员),他们下班后的娱乐生活就是刷抖音,在这种情形下,可以说人们只能在娱乐中找到快乐,而不是在本应该得到快乐的劳动中找,总不能说刷抖音就是他们的精神动力吧?

      “将来的我们会到社会上参加工作,那时我们就是用脑力劳动者”,额,这句话是不是多少带点对体力劳动者的偏见和作为学生有的一丝孔乙己脱不下长衫的气息。(对这句话的理解可能不同,就当我没说)

      “同志的,不要再沉醉于网络娱乐了!二次元娱乐圈游戏什么的““它们代表着资产阶级意识形态” 。其实吧,这些网络娱乐只是一种载体,既可以体现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也可以承载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不过就现实来说,这些娱乐反映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还是占多数,其实也没必要说完全不看,看这些的时候对内容加以分辨就可以了。况且适量的娱乐还是有必要的(喜欢二次元不代表认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不妨碍我学马列,我在看番的时候也能察觉到其中的意识形态输出)

 

上面讲的是我关于你文中一些具体表述的看法。下面来说关于你将学习类比为异化劳动的问题,我会从异化劳动的四个方面分别来阐述。

      异化劳动的第一项规定是劳动者同自己劳动产品相异化,具体表现为马克思所说的“工人生产越多,他能够消费的越少;他创造的价值越多,他自己越没有价值、越低贱“异化劳动是如此,学习呢?既然你是学生,应该很清楚,就算是现在所谓被异化的学习,你只要学、付出努力,学习成绩一定会给你回报的,回报的多少可能受到考试状态、身体等客观因素影响,但绝对不是像劳动一样,累死累活劳动却只能得到维持生计、购买基本生活资料的劳动所得,如果你付出和无产阶级在劳动中一样的努力,获得的成果一定会让你满意。因此对于学习是学生付出努力越多,学习成绩越好;他学到的东西越多,自己越有“竞争力”,越有价值。

      异化劳动的第二项规定是劳动者同自己劳动活动相异化,表现为:工人的劳动不是自愿的劳动,而是被强迫的劳动且人们对劳动采取逃避态度。你在文中提到了这项规定:“于是学生们无法从学习中感到快乐,逃避学习。在学习中感觉自己不是个人,只能从动物性中获得快感才感觉自己是个人” 。但实际上之所以这么说劳动,是因为如果不劳动,就无法获得购买生活资料的货币,因此无法生存,但学习真的是如此吗?学习并不是强制性的(义务教育除外),首先,如果你不想进行所谓的异化学习,你可以去职业学校呀,那里的学习是和劳动完全接轨的,其次,也可以选择辍学,直接到社会上参与体力劳动,实际上也能养活自己,由此可见,学习并不存在所谓的强制,你就算不在学校学习也可以生存;所谓的强制其实是学生自己加给自己的,好面子,想和同学竞争-----。况且,学习取得不错的成绩时,也是会获得成就感的,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有的人也能达到越学越快乐的情况。所以其实对于第二条规定,异化学习也未必符合。

      第三条规定(人同自己的本质像异化),我的理解是这里的本质指的是劳动,因此和学习的关系不大,在此略过(我也不太明白这条,希望多多交流)

      第四条规定是人同人相异化,这条我认为和学习有一定关联,“当工人与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劳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分离时,必然意味着他人对工人本该拥有的东西的占有,因而必然导致人与人的对立”,这是对第四条的解释。实际上你演讲中,对异化学习的重点集中在批判它的目的,即为了上好学校、高工资而学习,和批判它的过程,即学生们无法从学习中获得快乐,像逃避学习。你演讲中提到的和第四条并没有太多相关的地方(唯一一处是上更好的学校)而我认为这才是异化学习真正应该批判的地方。

 

接下来阐述我的理论:

      我认为现阶段的学习本身并没有问题,真正将知识、学习异化的,实际上是极端应试教育这个东西,它才是批判的重点。

      这种体制出现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选拔能接受更高等教育的人。因此它的目的就决定了,每届能升学的人数是有限的(当然可以通过扩招等方式增加这个数字),而教材中知识本身也是很少变化的,所以为了起到这个选拔的作用,体现出区分度,就只能拔高考试的难度,出一些偏难怪来为难学生,其实这就是为了考试而考试,通过一次考试来决定学生的命运,失去了考试本身检验知识学习的功能。在这种应试教育下,恐怕会出现学习者同自己的学习成果相异化的情况(第一条规定),到了一定的瓶颈期,就算再怎么努力成绩也无法取得突破,因为考试是多变的,会用无数种手段为难你(比如文字游戏等);除此之外中考只能考一次,高考虽然能复读,但费时费力,具有非常强的偶然性,并不能完全体现对知识的掌握。在这个过程中你付出了努力,知识水平得到了提高,但成绩就是出不来,这才是真正的异化学习。

      同时,有限的升学人数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一定会出现,为了竞争升学机会,甚至会出现极其恶劣的行为。比如我亲身经历的我对同学把我优势学科的学习方法、资料倾囊相授,而他们却将自己的好东西、秘诀藏着掖着,再比如一些在课下补课的同学在学校上课时故意骚扰我,不让我学习。本质上来说,这就是这种竞争激烈、残忍的应试教育带来的恶劣影响,实际上这也完全符合第四条规定:人同人相异化,为了占有有限的资源,必须把别人踢出去才可以,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对立。

      但是,中国是个人口大国,让所有人都能有升学机会,或者说让所有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道路还任重道远,如今我国的教育已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已经普及的很好了。应试教育是在发展过程中迫不得已采取的方式,也是目前看来对于教育资源分配问题比较公平的解决方案。相信在未来,一定会有这么一天,所有人都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地道路!

 

总结(对演讲者的话)

      你有心研究并宣传马克思主义这很好,但还是希望你能多读书,多做调查研究,以达到更好地宣传效果,其实在演讲中我认为重点稍显不突出,内容有些单薄,打鸡血的东西有点多,这样的宣传可能会起到一定的反效果,比如喜欢娱乐圈、二次元的同学对此不满,甚至生发出对马克思主义的刻板印象,有的同学断章取义,认为自己摆烂、不好好学习是有正当理由支撑的,所以还希望你能注意工作方法。另外看到评论区有位老哥说你缺乏自己的语言,这点确实也存在,和同学们宣讲的时候还请用更通俗的语言,之前我为我们班同学讲唯物辩证法的一些知识的时候,只讲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就算掰开揉碎,大家理解起来还是稍显吃力,所以还是那句话,多做调查研究,吃透理论,更好的宣讲。

 

 

 

 

 

 

 

对同学进行马列主义宣传(字幕在评论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