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题下产城融合的创新性表达

铸造在中国已有6千年以上的历史,制程采用高温燃烧、冶炼与车削,往往被社会大众视为沉重脏污的工业环境。但位于湖北孝感市东侧高新区的勤美达,致力打造一处前瞻的人本园区,藉由创新的产城融合设计手法,改造城乡地景,落实富有「铸造美学」的新城空间之时,并创造兼具人文关怀的环境,朝向智能制造、碳减排和绿色能源技术迈进,寻求未来永续发展的可能。

随着近年都市的急速扩展,城乡出现了许多新市镇,原本有机散落的村庄,渐由方正的街区所取代,在产业建筑和设施大量迁入的背景下,环境的归属感大为削弱,转以经济生产为主。项目基地也面临同样课题,因周边新开发的工业用地,较缺乏城市肌理及生活空间。

生活、生产、生态三重奏

面对这个问题,JJP团队以「生活、生产、生态」三重奏的概念,打破传统产城偏重生产效率,令生活区沦为配套的情形。提供在此生活与工作的员工更多元的生态环境。设计规划将员工宿舍楼、办公楼、管理中心三栋楼布置成围合的簇群,并通过铸铁雕塑花园及生态庭院,打造促进美学涵养的铸造园区。



生活区建筑配置运用对角线塑造出空间韵律,强调生活与生产相异的秩序。切分的墙面不仅成为开放空间的视觉焦点,更划分出多层次的生态景观,以不同植被与建筑窗景对应;人行路径则串联所有公共庭院,既提升移动的引导性,创造更多的聚集活动,也产生多重调性。


考虑到当地多雨水且夏季闷热之气候特征,生活区和生产区建筑皆着重外墙的通风设计,同时在户外园林结合生态绿建筑手法,置入湿地以增强保水性,强化基地的水循环系统。


粗矿与精密的工艺对话

三重奏的设计概念不仅实践在量体布局上,外墙材料也延续异中求同的设计方法。生活区建筑外墙采用具手工质地的陶砖材料,唤醒铸造过程中的温度与记忆。

迭砌的陶砖墙与车间外墙上的金属铝板互为呼应,激荡出一场粗矿与精密的工艺对话。金属铝板保留了制程及安装的痕迹,其生产中所形成的刻槽,成为外立面的横向条纹,纹理的韵律变化恰与砌砖的层迭线条连结,带来谐和的材料对应关系。


办公楼OFFICE BUILDING办公楼的切角为入口大门的视觉焦点,作为生活区最重要的对外接待区域,外墙选用悬浮的砖色铝管,创造开放通透的入口意象。




铝管锁固在深色方钢管上,以不同的模矩结合视线高度,聚焦处的铝管由疏至密上下渐变,每排铝管左右交错卡合有若砌砖构造,产生如同悬浮陶砖般的视觉印象,高度展现了勤美铸造在工艺上的精密态度与卓越水平。


管理中心
MANAGER DORMITORY
设计充分考虑了庭院里的互动关系及楼栋间的视线组织,园区住宿空间外墙采用更细腻的构造手法。



管理中心南面开窗朝向湖景中心,将视线引向景观最佳处。


管理中心通廊处使用U型玻璃,与厚实的陶砖形成虚实量体关系,也为走道引入丰富的光影变化。


员工楼
STAFF DORMITORY


有别于一般开窗形式,员工楼的生活阳台使用花砖镂空迭砌,在兼顾采光通风及晾晒衣物的遮蔽性下,既能保障私密,又能维持外墙效果的整体性。

员工楼内并设计两种宽度的走道,宽处作为日常走动的休憩平台,此处外墙以U型玻璃贯通,起到视线遮蔽的作用,同时改善传统宿舍区光照不足的问题。





永续发展的人文园区

勤美达园区的设计展现了对工艺的敬畏和追求,并结合人文、环保与智能制造的理念,创造了一个既符合现代都市需求,又充满生活美感的环境。将产业园区建筑设计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层面,实践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
联合国推出17项永续发展目标,敦促世界各地的企业与政府消除贫穷与剥削,推进环境可持续性与人类健康的福祉。
勤美达园区以「生活、生产与生态」对位的三重奏,开展了中华文化追求天人和谐的场域,业主也引进全新自动化制程设备,环保节能,获得《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的认可,成就了符合联合国永续发展指标3「良好健康福祉」、9「产业结构创新」与12「责任消费与生产目标」的人文智能生产园区。

项目名称:勤美达(武汉)精密机械项目
项目地点:湖北省孝感市
总建筑面积:52,947.61㎡
摄影:赵奕龙
设计时间:2018.10~2020.09
施工时间:2020.04~2022.04
设计范围:建筑/景观/室內
设计团队:
建筑-潘冀、唐正国、杨念恒、杨雪、庄凌云、吕纯云、柯采仪、邱瑀、邱意淳、王维康、林昭瀚、黄彦玮
室内-吴昱廷、游文星、许哲铵
景观-黄诗芳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JJP潘冀联合建筑师所有。欢迎原文转载及与朋友分享。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