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战时海上运输:日本二战中的海上运输(部分)

2023-03-22 15:03 作者:夜之徘徊  | 我要投稿

1*ABC船 截止1941年12月7日开战时,日本共拥有各类船舶2529艘,总吨位633万吨。这些船中用于保证基本国名需求的被称为C类船。据计算,这类船舶应不少于300万吨。除C类外,在战时被日本陆军征用的运输船被称为A类船,共519艘。被海军征用的为B类船,共482艘。但实际上开战以后,日本共计征用A,B类船总吨位达390.07万吨。也就是说,自开战的那一刻起,日本的运输船队就已经无法在满足日本国名的基本需求了。尽管,陆军和海军都只是说借用一下,但现实是日本运输船的损失速度远远高于预期,即使开足马力制造新船,但日本的C类船在整个二战中从来没有打到过300万吨的最低下限。 2*日本海上运输能力 登录运输(“——”前为运输项目,后为所需运力,单位为吨,()内为加上热带战区所需的额外运力后的数据) 兵员——3(5) 马匹——9(10) 野战炮——18 卡车——80 按运输船吨位运输 一个师团(辖3个步兵联队,一个炮兵联队)——15万 一个步兵联队(辖1个步兵联队,一个炮兵大队)——3万 日军登录速度 1天可以卸载师团战斗部队 3天可以卸载完毕整个师团 5天可以卸载完师团所需的补给物资 1小时可以卸载——马30匹。或者一般货物40吨,或者弹药15吨。 3*船舶损失原因 船舶吨位入不敷出是日本在二战中最大的问题。仅开战第一个月(1941年12月)就损失了56000吨,次年1月又损失了73000吨。 1941年12月至1942年10月,损失运输船178艘,主要为盟军潜艇(包括美国,英国和荷兰潜艇)造成的,占总数的70%。但彼时的盟军潜艇部队由于鱼雷引信存在问题,所以并未发挥出他的全部实力。 42至43的年度损失为462艘,其中飞机击沉的比例有所上升(111艘,24%),而潜艇的战果则直接翻了一番,达287艘。 1941年12月~1942年12月中在所罗门和新几内亚损失了20万7千吨的船舶(其中1942年11月运送38师团上瓜岛就损失了8万6千吨船舶,这里面大部分为盟军飞机击沉) 44年度损失970艘,盟军飞机击沉比例持续上升,达359艘,37%。潜艇部队的战果较上一年又翻了将近1倍,达519艘占比54%。 44年至战败共损失958艘,犹于盟军发动饥饿攻势,用水雷封锁日本本土,因此这一年被水雷击沉的运输船比例大幅上升(216艘,23%),而潜艇此时已经难觅猎物了,但依然取得了226艘的战果,占比约23% ,飞机击沉则成为了这一年的主角达411艘,占比43%。 4*战时标准船 由于海上运输的成本较低,从国家经济及军事层面上来看,确保战时海上运输是十分重要的。在战争中,日本为了快速弥补运输船的损失,在短时间内制造了大量结构简化的船只,称为战时标准船。 日本一共计划了4批战时标准船,包括货轮,油轮,散货船等共计1036艘,合计263万吨。 ·第一批次 186艘(721020吨) ·第二批次 844艘(1867830吨) ·第三批次 6艘(47300吨)ps第三批次原计划数目不详,只有6艘在战时完成 ·第四批次 只停留在图纸阶段,未建造 这些被建造的战时标准船中也包括隶属铁道部的青涵联络船,油轮与航母兼用的TL型特殊船,陆军的特殊登陆舰的特种舰艇。 不只有钢制船舶(通常被称为甲船),木制船舶(乙船)也进行了战时标准化设计,并于43年一月开始建造,一开始封为70/100/150/200/250五个等级,后来简化为100/150/250三个等级,计划建造95万吨,实际建成2378艘,合计32.7万吨。 具体来看一下 陆军航母 特TL型,建成两艘,载机12架(九三式)

しまね丸(特1L型)45年2月29日竣工(同级舰还有大滝山丸号,未建成) 山汐丸(特2L型)45年1月27日竣工(同级舰千種丸号于44年12月下水,后终止建造) 这两艘船是日本陆军和海军矛盾的产物,建成后没发挥任何作用,都被盟军重创后搁浅在海滩上。 1A型(第一位数字代表建造批次)

标准吨位6400吨,15航速节。用于南方和本土运输建成8艘 1B型

4500吨,航速14节。用于中国大陆与本土运输,建成16艘。 1C型

2400吨,航速14节,用于中国大陆和本土运输,建成34艘。 1D型

专用于重物运输,战时多被争为军用,用于运输车辆和大发艇,建成22艘。 1E型

830吨,航速12.4节,沿岸杂货运输,建成21艘 1F型(没找到图片) 490吨,航速12节,沿岸杂货运输,建成13艘 1K型

5300吨,航速13.5节,5000吨标准矿石(散货)船,用于中国大治至八幡制铁所之间的铁矿运输,后来也参加了海南榆林至本土运输建成20艘 1TL型

10000吨,航速19节,万吨级油轮,南方石油运输,建成19艘 1TM型

5200吨,航速15.5节,5000吨级油轮,建成26艘 1TS型

1010吨,航速12节,千吨级油轮,建成5艘 2A型

6600吨,航速10节,建成101艘 2AT型,6600吨,航速10节,就是挪用的2A型改造的油轮(T代表tanker,油轮) 2D型

2300吨,航速11节,建成126艘 2E型

870吨,航速九节,建成419艘 2ET型,挪用2E型改造的应急油轮,建成165艘 2TL型

10100吨,航速15节,万吨级油轮,建成27艘 2TM型

2820吨,航速11.5节,是1TS的改进型,负责将原油从巨港运往新加坡,建成40艘 3A型,7200吨,航速15.5节 3B型,4900吨,航速16.5节 3D型,3000吨,航速15节 3E型,880吨,航速10节 3TL型,10200吨,油轮,航速19节 3AT型,7100吨,油轮,航速15.5节 3ET型,870型,油轮,航速8节 4B型,3400吨,航速18节,未开工建造 4TL型,9600吨,油轮,航速19节,未开工 4TM型,3400吨,油轮,航速18节,未开工 4ET型,1150吨,油轮,航速13节,未开工 衍生船 W型,第五青涵丸,青涵联络船 H型石狩丸 M型甲,摄津丸,陆军登录母船 M型丙,熊野丸,陆军登录母船 TE型,650吨,拖拽式油柜船 EC型,武治丸 5*石油运输战 ヒ船団 这我在之前介绍日本护航航母的文章中提过,战时从新加坡向日本本土运输油料的船队称为ヒ船団ヒ船団以大型高速油船为主。 编号原则,奇数编号为从本土至新加坡,偶数编号为新加坡至本土。 ヒ88船团分为多个批次,用字母A到J编号,最大编号为99,99以后从1号开始再循环。实际循环到第2次ヒ03船团时,ヒ船团航运被中止。 ミ船団 由于婆罗洲北部的港口设施不好,一开始日本并没有启用米里作为石油运输的港口,但1944年美国潜艇加大了对日本油船的打击力度之后,日本开启了米里至本土的石油运输航线,称为ミ船団。 航速低于9节的慢速旧油船被编入ミ船団。 开战时,日本拥有47万吨油船,大部分被海军征用,能用于石油运输的大型油船,总吨位不足10万吨。算上中型以下的油船,能用于石油运输的总吨位约为20万吨。 1943年度开始的ヒ船団,计划运回360万吨石油,实际运回185万吨。 因为苏门答腊岛巨港的河川港口条件不适合停泊大型油船,所以石油首先由小型船舶运送到新加坡集中。1943年7月开始设立ヒ船団,航线从新加坡出发,经过台湾高雄,前往本土。 ヒ船団也受到护航兵力不足的困扰,最开始的ヒ01船団,一直到1944年2月的ヒ43船団,只能配备1艘海防舰或者一艘旧式驱逐舰作为护卫兵力。加上开始的ヒ船団为了提高油船周转使用效率,一直是5艘以下的小船队运输,更加分散了原本不充裕的护航兵力。 美军1943年9月之前,潜水艇鱼雷一直受到引信问题困扰,潜水艇作战效率低下。从9月开始,美军解决了潜水艇鱼雷引信问题,开始进行有效的破交作战,其中日本油轮是美军的重点攻击目标。 1944年2月,ヒ40船団的5艘油轮受到美军潜艇攻击全灭。日军开始研究护航对策,日军提出大船队集中护航的策略(10艘以上)。 以下列举部分数据 ヒ69船団,包含运输船17,护航舰10,还有3艘护航航母。 ヒ71船団,包含运输船20,护航舰14,运送第26师团增援菲律宾莱特岛,遭受惨重损失,途中运输船沉没4、损伤3,损失护航航母 大鹰。 ヒ81船団,包括运输船7艘,护航航母神鹰,护航舰6艘,运送第23师团增援菲律宾吕宋岛,被击沉护航航母神鹰,运输船2艘,淹死日军5000人。 到1944年4月,航速高于13节的船队编为高速ヒ船団(ヒA船団) 剩余的9~13节之间的船队编为低速ヒ船団(ヒB船団)(虽说是低速,可是还是比ミ船団的老爷车们更快) 此外,护航航母从1944年1月开始投入使用,增强了日军的海上护航力量。 1945年1月~3月,日本发动“南号”、“北号”作战,从南方资源地抢运石油返回本土。ヒ86船団和ヒ87船団遭受空袭损失惨重。从此以后,日本ヒ船団的规模缩小,改为分散护航运输。 ミ船団,1944年4月创设,航速9节以上的编入了ヒ船団,剩下的航速低于9节的油船就调拨给ミ船団。ミ船団的基本航线为米里至鬥司,中间在马尼拉和台湾高雄中转。 ミ船団使用的油船,主要是2TM型战时标准油轮,日本为了弥补油轮不足,应急改装了34艘2A型战时标准货船为2AT型油轮,其中22艘加入了ミ船団。 第一个ミ船団是ミ02船団。(编号原则,从本土出发前往资源地的船队编号为奇数,但第一个ミ船団是从资源地出发,返回本土的,因此编号为偶数。) 【ミ02船団】 1944年4月22日在马尼拉编成,运输船8艘,护航舰2艘,4月28日抵达米里。在米里编成16艘运输船,3艘护航舰的船队。1944年5月4日从米里出发。途中损失了 日新丸(16764吨,大洋渔业,捕鲸母船)1944年5月23日到达鬥司。 【ミ05船団】 运输船37,护航舰10 【ミ11船団】 运输船22,护航舰5,1944年7月12日,从鬥司出发。在台湾海峡受到美国潜艇群攻击,沉没4艘运输船,损伤2艘。 【ミ12船団】 运输船12,护航舰6,沉没5艘运输船。 【ミ19船団】 沉没3艘运输船,损伤3艘。 【ミ23船団】 运输船15,护航舰7 运输船: 油轮:江原丸(2AT 型)、宗像丸、松本丸、弘心丸、第二勇山丸、永仁丸、栗荣丸、山园丸、延暦丸、松荣丸 货船:日胜丸、广田丸、陽海丸、云仙丸、特设工作舰 白沙 护航舰: PC第14号、PC第20号、 PC第34号、PC第38号、PC第46号 哨戒艇 第38号、第102号 1944年10月18日离开佐世保 10月20日,穿越对马海峡到达朝鲜罗老湾 10月22日,到达舟山群岛 10月25日,江原丸(6956吨,日本邮船)被击沉,盟军潜艇SS306 刺尾鱼,被自己发射的鱼雷回转击沉,幸存者9名被海防舰 PC 第34号救起。 松本丸(7024吨,日本邮船)被刺尾鱼命中一枚鱼雷船首下沉,不能航行,依靠第二勇山丸拖曳前往福建省莆田市。26日沉没。 10月26日,经过厦门,加入海防舰PC 笠户、PC 三宅。 10月27日,到达台湾马公。 在马公重新编组船队后再出发,11月12日抵达新加坡。 【ミ27船団】 运输船10,护航舰5 途中被击沉4艘,航运中止。 11月30日,海上护卫总司令部命令【ミ26船団】【ミ29船団】中断运输。残余的油船被编入损失惨重的ヒ船団。 在ミ船団护航的377艘运输船中,总共损失了42艘,损失率为11.1% 这个损失率低于ヒ船団的15.7%(这个数字并非说明日本ミ船団的护航有效率,而多原因是美军不重视攻击这些低速小油轮,更加重视攻击日军的高速大型油船) 1945年1月,因为盟军定期从莫罗泰岛空袭米里,米里港口被迫关闭。1945年4月,日军炸毁了油田设施。 6*松船团 1943年9月,日本陆海军确定了绝对国防圈的范围。为此,需要陆海军协力进行绝对国防圈的建设行动。日本人用“松竹梅”来命名这些运送兵员和物资的船队。(日本对德国的运输称为“柳”运输。) 太平洋方向,对绝对国防圈中马里亚纳和加罗林群岛的增援船队称为"松输送"。 从东京湾出发的称为东松船团,从鬥司出发,经过台湾前往帕劳的航路称为西松船团,东松船团由横须贺镇守府负责护送,西松船团由第一海上护卫队负责护送。 松输送一共进行了11次运输行动,运送第14师团防守帕劳,第43师团防守塞班。第35师团,关东军的第1~8派遣队,第9战车联队,在船团返航时,运送避难的难民返回。 东松一号船团(3301船团) 包括甲乙两个梯队,甲梯队为3艘10节的运输船和3艘护航舰,3月5日从父岛出发,12日到达塞班岛。 运输船: 辰春丸、后备丸、庆洋丸 护航舰: PC隐岐,PC满珠,PC第8拓南丸 乙梯队为3艘8节的慢速运输船和3艘护航舰,3月7日从父岛出发,14日到达特鲁克基地。 运输船: 射水丸、豊光丸、神福丸 护航舰: 敷设艇 由利岛、PG那智丸、MSW鸟岛丸 运输船没有损失。 东松二船团 运送31军司令部,关东军第1、3、5、6、8派遣队,高射炮25联队,野战高射炮52大队,步兵18联队后续部队。 运输船: 马里亚纳:高冈丸、日美丸、但马丸、美保丸、安房丸、大天丸、柳河丸、玉鉾丸、国陽丸 加罗林群岛:对马丸、あとらんちっく丸、第一真盛丸 护航舰: CL龙田(第11水雷战队)

驱逐舰野分、朝风、夕凪、卯月 PC平户,MSW 第20号,敷设艇 测天、巨济、MSW鸟岛丸 由901空,903空掩护(陆攻5机,飞艇3机,舰攻6机) 3月9日集结完毕,3月12日从木更津出发。 3月13日,盟军潜艇玉筋鱼号(USS Sand Lance, SS-381) 击沉护航舰队旗舰轻巡龙田,国阳丸(4607吨,大阪商船) 3月18日,分离高冈丸前往帕甘岛。 3月19日,进入塞班岛。 3月20日,组成14艘输送船,7艘护航舰的船团返航 4月1日,到达东京湾。 东松3号特船团 由司令部特别指定与其他运输船团独立运输 运输船: 浅香丸(7398吨,日本邮船)、山阳丸(8360吨,大阪商船)、满珠丸(旧名さんとす丸) 护航舰: 第31驱逐队——岸波、冲波、朝霜 3月20日,馆山湾出航 3月25日,到达塞班。山阳丸分离,前往特鲁克,3月28日到达。在特鲁克泊地受到空袭。 返航时编号4401船团,护航舰为1驱逐,1PC。 塞班返航横滨时称为4407船团,护航舰为3PC。 4407船团4月12日到达横滨。 运输船无损失。 东松三船团 运输船: 塞班——广顺丸、明隆丸、第11星丸、第1日正丸 帕劳——辰浦丸、乾安丸、富津丸、长白山丸、南洋丸、给粮舰 早琦 护航舰: CL夕张(旗舰,伊集院松治 少将坐镇) 驱逐舰:旗风、玉波、雷 水雷艇 鸿 PC 平户、PC 能美、PC 第48号、PC 第51号、PC 第54号 3月22日从东京湾出航 3月25日,护航舰PC第54号被潜艇青鳕鱼号(USS Pollack, SS-180)击沉。 3月28日,分离运输船6只,驱逐舰1,海防舰2,前往帕劳,因为得到盟军58特混舰队攻击帕劳的消息,4月2日返航到塞班岛,重新出航后,4月14日到达帕劳。 3月30日,抵达塞班。 4月3日,运输船4,护航舰6从塞班返航 4月10日到达横须贺。 运输船没有损失。 东松四号船团 最大的一只松输送船队,运送关东军第2派遣队,战车第9联队、独立工兵第7联队、船舶工兵16联队,由第2护卫船团司令护航。 运输船: 塞班——松运丸、东冈丸、第8云洋丸、多佳山丸、秋川丸、幸光丸、白峰丸、台海丸、加古川丸、まかっさ丸、第149号特设运输舰(5日加入,兼任护航舰) 关岛——美作丸、东安丸、安土山丸、日秀丸 特鲁克——昭瑞丸、建部丸、志摩丸、神洋丸、はあぶる丸、给粮舰 杵埼,共荣丸(塞班加入) 帕劳——天龙川丸、大安丸、第五真盛丸、东征丸、给粮舰 间宫 ヤップ島——神靖丸 护航舰: 驱逐舰 五月雨(旗舰,清田孝彦 少将坐镇) PC 隐岐、天草、御藏、福江、PC第2号、PC第3号、PC第50号 水雷艇 鵯 4月1日从东京湾出航。 4月3日,被青鳕鱼号(USS Pollack, SS-180)潜艇击沉东征丸(2814吨,冈田商船),あぶる丸(5652吨,大阪商船)中了一枚鱼雷,未爆。 4月8日,分离了前往帕劳的船队。 4月9日,被潜艇海马号 (USS Seahorse, SS-304) 击中美作丸(4667吨,日本邮船),10日沉没,死18人,沉没1440吨物资。 4月14日,运输船8,护航舰4返航 4月23日,到达东京湾 东松五号船团 由第3护卫船团司令护航, 运输船: 特设油船 清洋丸、阿苏山丸、能登丸、东山丸、三池丸 护航舰: 皋月(旗舰,鹤冈信道少将坐镇),PC满珠,PC笠户,PC第4号 运送第14师团和第35师团的战斗部队。 4月7日从馆山湾出航。 4月10日到18日在父岛待机 4月24日到达帕劳。 4月26日返航 4月27日,受到潜艇射水鱼号(USS Trigger, SS-237)攻击,击中了 阿苏山丸(8811吨,三井船舶),三池丸(11738吨,日本邮船) 海防舰笠户。 船队返回帕劳。 4月29日,运输船2(能登丸、东山丸),护航舰2( 皋月,PC第4号)再度出发。 5月4日到达本土。 27日受伤的阿苏山丸,29日再出航,5月1日被潜艇 蓝鳃太阳鱼号(USS Bluegill SS-242)再度攻击击沉。 东松六号船团(这个船队去的时候叫松6号船团,回来的时候叫东松06船团。) 运送特鲁克岛空袭时被击沉的第52师团150联队的补充兵员700人,2个独立自行车中队,3个独立高射炮中队(18门高射炮)。由第七护卫船团司令部护航。 运输船: 马里亚纳——淡路丸、日鸟丸、勝川丸、高冈丸、ばたびや丸、安房丸、北辰丸、稻荷丸、利根川丸、第2动力艇(4月19日加入) 加罗林群岛——第二长安丸、第十八御影丸、じょくじゃ丸、美山丸、仁山丸、神岛丸、祥山丸、 父岛——辰昭丸、玉鉾丸 护航舰: 驱逐舰 帆风(旗舰 松山光治 少将坐镇) PC 三宅、PC 第6号、PC 第10号(海防舰)、PC 第10号(驱潜艇)、PC 第12号(驱潜艇) 敷设艇 猿岛、巨济、由利岛 MSW 第20号、MSW 第28号 4月15日从东京湾出航。 4月17日,卯月撞沉了一艘机帆船 4月18日,分离了2艘运输船,敷设艇由利岛、巨济前往父岛。 4月23日,到达塞班。 4月27日,运输船14,护航舰7返航 5月4日,返回东京湾。 运输船没有损失 东松七号船团 第5护卫船团司令部护航 运输船: 塞班——辰春丸、御狱山丸、朝日山丸、冲绳丸、山球丸、后备丸、明隆丸、門司丸、美保丸 加罗林群岛——浅香丸、興新丸、睦洋丸、第128号特设输送舰、第150号特设输送舰 父岛——台东丸 护航舰: PC 能美(旗舰,吉富说三 少将坐镇) PC 第12号、 PC 第18号、 PC 第22号,PC 第16号,PC 第18号 4月28日,从东京湾出航。 5月6日,到达塞班。 与第3503船团合编,新编成第4517船团。 5月17日,剩余的运输船5艘,护航舰3艘返航。 4517船团返航时, 运输船没有损失,5月22日被潜艇青鳕鱼号(USS Pollack, SS-180)攻击损失了护航部队旗舰——驱逐舰朝风 东松八号船团 第3护卫船团司令护航 运输船: 东山丸、能登丸、满珠丸(旧名:さんとす丸) 护航舰: 皋月(旗舰,鹤冈信道少将坐镇),PC天草,PC第4号,PC第6号 5月14日,馆山湾出航 5月19日,到达塞班。 5月20日,运输船3,护航舰3返航。 5月26日,到达东京湾。 运输船没有损失。 西松船团 西松船团分为两段运输,门司到高雄称为モタ船団,高雄到帕劳称为タパ船団 西松1号船团(モタ06船団,タパ04船団) 西松2号船团(モタ09船団,タパ06船団) 3月26日,帕劳入港时,遭到盟军潜艇射水鱼号(USS Trigger, SS-237)攻击,但潜艇鱼雷发生故障,击沉了自己。 3月30日和31日,在帕劳遭到盟军空袭,损失货船 忠洋丸,驱逐舰 若竹,第31号哨戒艇。 返航时,损失货船松江丸。 松运输船团,总共护送了超过100艘商船前往绝对国防圈,损失了3艘运输船,护航舰2艘。运送陆军部队的主要船只一只也没有损失,这增强了日军巩固绝对国防圈的信心,但这之后好运不再,增援前线的输送船队屡受重大损失。 7*竹船团 澳大利亚北部方向,增援新几内亚西部和荷属东印度东部的船队称为“竹输送”。 竹一船团 因为船舶不足,1944年4月,才编成了从上海出发,运送增援部队至新几内亚西部的竹一船团,负责从中国运送32师团、35师团以及海军第107、108防空队给新几内亚第二方面军。 上海至马尼拉 运输船: 第32师团——和浦丸、御月丸、伯刺西尔丸、天津山丸、第一吉田丸 第35师团——但马丸、亚丁丸、阳山丸 其他——满洲丸、福洋丸、帝海丸、河南丸、云海丸、帝香丸 护航舰: ML白鹰(旗舰 第6护卫船团司令 梶冈定道少将坐镇) 驱逐舰 朝风、白露、藤波、栗 其他 海防舰 第20号,第22号,仓桥, 炮舰 安宅,宇治 MSW 第22号,第101号, PC 第37号,第38号,第七玉丸 马尼拉至新几内亚西部 运输船 第32师团——和浦丸、御月丸、伯刺西尔丸、天津山丸、帝海丸 第35师团——但马丸、亚丁丸、阳山丸 护航舰 ML白鹰(旗舰 第6护卫船团司令 梶冈定道少将坐镇) 驱逐舰 五月雨、白露、藤波 其他 MSW 第102号,第104号, PC 第38号 特设捕网艇 兴岭丸 概要 1944年4月17日,船队从上海出发,运送部队除了32师团,35师团之外,还有海军第107/108防空队。 4月26日夜间,第一吉田丸(5245吨,山下轮船)被潜艇 鲣鱼号(USS Jack, SS-259) 击沉,该船运载32师团的步兵210联队的3500人,损失了联队长小池安正以下2586人。 4月29日,船队抵达马尼拉。 5月1日从马尼拉出发,其中帝海丸代替了沉没的第一吉田丸。 5月6日,美国潜艇 鲂鱼号 (USS Gurnard, SS-254) 击沉了了货船天津山丸(6886吨,三井造船),亚丁丸(5825吨,大洋兴业),但马丸(6995吨,日本邮船)。损失人员700名,和大部分运送物资。 5月13日,返航马尼拉,路上没有损失。5月20日,入港马尼拉。 这次竹一船队的输送过程中,盟军成功的破译了日军密码,获得了增援船队的航路信息,伏击的潜水艇两次进攻成功击沉4艘运输船,使第32师团损失了9个大队中的5个,炮兵损失了4个大队中的一个半大队。最终成功登陆仅步兵4个大队,盟军取得了一次大胜利,直接影响了第2方面军阿南惟几大将的决策,为后续盟军在新几内亚的登陆行动铺平了道路。 竹船团后续行动 竹二船团,(H25船队,运输船8,护卫舰3),5月25日抵达; 竹三船团,(H26船队,运输船9,护卫舰4),沉没天平丸等2艘。 竹四船团,(H27船队,运输船9,护卫舰5),6月5日抵达; 竹五船团,(H28船队),6月13日抵达。 期间均没有损失。 8*饥饿战役 Operation Starvation——饥饿战役,美国空军空投水雷封锁日本本土航运的作战行动。 二战初期,美国陆军航空兵(USAAF)根本不曾想过进行空投水雷的攻势作战。当时他们满脑子都是使用重型轰炸机进行战略轰炸任务,直接摧毁敌国的战争潜力。 这种思想集中体现在欧洲战场,第八航空军对德国的飞机制造厂、轴承工厂展开昼间大规模空袭。1943年8月,第八、九航空军对罗马尼亚的普洛耶什蒂油田的空袭也是这种战略轰炸思想的集中体现。这种战略轰炸的结果是美军陆航损失惨重。 在太平洋战区,麦克阿瑟的西南太平洋战区,肯尼将军的第五航空军在1943年只使用B-24重型轰炸机进行了一次空投布雷任务,仅空投布设24枚水雷。(1941年12月7日开战时,美国海军仅有200枚空投水雷和12枚磁感应空投水雷) 在中缅印战区,1943年2月,Veth中校说服了蒙巴顿将军,美国陆航开始在仰光河上空投水雷,以封锁日本缅甸方面军的航运。1943年2月22日,第十航空军的10架B-24在仰光河上布设了40枚英国水雷。 1944年9月,第14航空军的科学研究办公室(OSRD)作战研究人员得出结论,B-24,B-29重型轰炸机可以从中国的基地出发进行这种空投水雷的封锁任务。飞虎队的陈纳德将军看到了这份报告,同时结合第十航空军的仰光布雷行动的成功经验,他决定第14航空军开始封锁长江的空投布雷行动。1944年5月至10月期间,第14航空军开始布雷封锁长江。 1944年8月,日军发动垂死挣扎的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一号作战,在豫湘桂作战中战胜国民党政府军,同时缅甸方面军发动了印度攻势作战,为了阻止日军,美军开始考虑从马里亚纳群岛出发,空中布设水雷阻断马来半岛和中国广州沿岸的日军航运,以减缓日军两次攻势的力量,这就是饥饿战役的最初源头。 在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国飞机空投布设了17,875枚水雷,水面舰艇防御性布设了7632枚水雷,水面舰艇进攻性布设了3010枚水雷,潜艇布设了1020枚,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美军的布雷主要以空投形式进行,其中攻击性布雷数量为21905枚,是防御性布雷数量的3倍。

1944年11月开始,第20航空军下属第21轰炸大队的313中队开始了空投水雷训练活动,12月,空投水雷专家进驻马里亚纳的提尼安基地。至1945年2月20日,提尼安岛已经囤积了空投水雷1500颗。 每架B—29可携带12枚453公斤水雷或7枚900公斤水雷,出发基地为塞班岛和提尼安(天宁)岛机场。 1945年3月27日起,美军开始第一期作战,对濑户内海西部的关门海峡进行封锁,夜间投下1350颗水雷。30日,又投下450颗,4月12日,出动246机,投下2030颗。 关门海峡,当时占日本本土航运量的40%以上,输送阪神工业区重要的工业原料。至4月6日为止,击沉500吨以上运输船8艘,至5月2日,击沉19艘,击伤39艘。 5月3~12日,美军第2期作战开始,投下1422颗水雷,其中半数使用水压引信触发,造成关门海峡不能通航大型船只,剩余的船只有1/3会触发水雷。 5月13~6月6日,第3期作战开始,15次投下水雷1313颗,封锁北九州和日本海一侧的港口。日本商船损失数迅速上升,5月有66艘,总计11万吨商船触雷沉没,这个损失已经超过了潜艇和空袭造成的损失,此外还有31艘受伤,总计106000吨。 从6月7日开始,海军的PB4Y(海军版B24)加入第4期布雷行动,投下3542+186颗水雷。 这一时期,日军为了恢复其海上交通,投入340余艘舰艇,2万余人进行扫雷作业,但由于前一时期因触雷沉没的船只较多,很多船只不敢再冒触雷的危险进入雷区,因此该阶段日本船只的损失有所下降,但实际运输量也大为降低,以神户和大阪港为例,5月卸货量为32万吨,而 7月仅为4.4万吨,降幅达86%。 从7月9日开始第5期布雷,投下3746颗水雷,封锁舞鹤、新泻、釜山、罗津港。 美军总计出动飞机1529架次,投下水雷12315颗,击沉日本船舶30万吨,击伤40万吨。美军仅仅损失15机,损失率不到1%。从此,日本本土的港口遭到封锁,粮食运输濒临中断,日本国民陷于饥饿状态。 9*多号作战 1944年10月17日盟军登陆莱特岛,麦帅打响了反攻菲律宾的第一枪。1944年10月底开始,日军增援莱特岛的输送作战称为“多号作战”。 至1944年12月中旬,多号作战一共进行了9次(第10次作战中止)。盟军方面称为“奥尔莫克湾海战”。 大本营计划运输第1师团,第26师团,第65旅团增援莱特岛。 第一次作战 第16战队:青叶,鬼怒,浦波 第一运输队:一等运输舰第6号、第9号、第10号 第二运输队:二等运输舰第101号、第102号 运输2个大队的2000名士兵。 10月21日,从林加延出发,在入港马尼拉前,青叶遭到雷击,不能航行,青叶留在马尼拉。 10月24日,鬼怒、浦波出港,前往カガヤン,16点入港 10月25日,第一、二运输队和鬼怒,浦波一起出发。 10 月26日,抵达奥尔莫克湾卸载。 26日晨5点,第16战队返航马尼拉,返航途中,10:15,16战队遭到空袭,浦波于12:24沉没,鬼怒14点不能航行,17:30沉没。 第二次作战 第一次作战 二等运输舰第101号、第102号 10月26日深夜出发,前往奥尔莫克湾,102号在前往目的地途中沉没,101号成功抵达并将部队卸载。10月28日,101号遭到盟军80架飞机空袭沉没。 第2次作战 第3船队 运输舰第131号 运送独立速射炮一个大队340人以及装备补给。 10月28日从马尼拉出发 10月30日成功登陆奥尔莫克湾。 返航中被B-24空袭,不能航行,被拖带回马尼拉。 第4船队 一等运输舰第6号、第9号、第10号 10月31日,从马尼拉出港。 11月1日,14:15抵达奥尔莫克湾。 11月2日下午,第6号,第10号返回马尼拉。 第9号去宿务岛运载第35军司令部,再次前往奥尔莫克湾。 第2次运输部队 第1船队:能登丸(7191吨,日本邮船)、金华丸、香椎丸、高津丸(陆军特种船) 护航舰:冲绳、PC占守、PC第11号,PC第13号 掩护部队:霞、曙、冲波、潮、初春、初霜。 运送从上海运到马尼拉的第1师团。 10月31日从马尼拉出发。 11月1日,18:30抵达奥尔莫克湾,19点开始卸载。 11月2日,在陆航四式战疾风的掩护下,遭到盟军B-24轰炸机24架攻击,能登丸沉没(损失了马匹32只和部分弹药,卸载90%),其他船卸载100%。 11月4日,运输队返航马尼拉。 第四次作战(早于第三次作战) 第6船队:香椎丸(8407吨,大阪商船)、金华丸、高津丸(5656吨,山下汽船) 护航舰:冲绳、PC占守、PC第11号,PC第13号 掩护部队:霞、秋霜、朝霜、潮、长波、若月。 运送第26师团主力。 11月8日从马尼拉出发 11月9日,18:15到达奥尔莫克湾。 但事先准备的50艘大发艇被台风埋没,只能使用5艘。人员全部登陆,但武器弹药只卸载了少量。 11月10日,12:30向马尼拉返航,途中遭到B-25的35机空袭,高津丸,香椎丸沉没,PC第11号不能航行,被迫自沉。 第4船队 一等运输舰第6号、第9号、第10号 运送第1师团剩余单位。 11月8日从马尼拉出发 11月9日,18:30到达奥尔莫克湾。 第三次作战 第2船队:せれべす丸、泰山丸、三笠丸、西丰丸、天昭丸 护航舰:PC第30号,PC第46号 掩护部队:岛风、浜波、初春、竹 运送6000吨粮食弹药,补充兵2000人,第26师团的一部分。 因为恶劣的气候耽误了出港时间。 11月9日从马尼拉出发。 11月10日,せれべす丸触礁,PC第46号留下警戒。 在途中与第4次输送部队交换了护航舰,初春,竹加入第4次输送部队返航马尼拉,朝霜、长波、若月编入本部队。 进入奥尔莫克湾时,部队如下: 第2船队:泰山丸(3587吨,宫地汽船)、三笠丸(3143吨,东亚海运)、西丰丸(4639吨,大连汽船)、天昭丸(4982吨,东海汽船) 护航舰:PC第30号 掩护部队:岛风、浜波、朝霜、长波、若月 11月11日,中午12点到达奥尔莫克湾,遭到盟军347架飞机空袭。 除驱逐舰朝霜外,全部运输舰和护航舰均被盟军击沉。旗舰岛风号被击沉,第2水雷战队司令 早川干夫 少将战死。 第五次作战 第1运输船队 运输船:运输舰第101号,第141号,第160号 护航舰:PC第46号 11月23日,从马尼拉出航。 11月24日,空袭3艘运输船全部沉没。 11月25日,空袭PC第46号沉没。 第2运输队 运输船:一等运输舰第6号,第9号,第10号 护航舰:竹 11月24日,从马尼拉出航。 11月25日,空袭第6号,第10号沉没,第9号损伤,驱逐舰竹损伤。 第六次作战 运输船:神祥丸(2880吨,栗林商船)、神悦丸(2211吨,栗林商店) 护航舰:PC第45号、PC第53号,哨戒艇105号 11月27日,从马尼拉出航 11月28日,19点抵达奥尔莫克湾。 夜间遭到盟军鱼雷艇袭击,击沉了PC第53号,哨戒艇105号 11月29日,空袭击中神祥丸,在滩头搁浅。 11月30日,返航马尼拉时残存的PC第45号,神悦丸在宿务岛东方遭到空袭沉没。 第七次作战 第1运输队 运输船:陆军3艘运输潜水艇 护航舰:PC第20号 11月28日,从马尼拉出航。 11月29日,1艘SS触礁 12月1日,卸载了200名人员,粮食510立方米,弹药60立方米,卫生材料45立方米。 12月2日,返回马尼拉。 第2运输队 运输船:陆军2艘运输潜水艇 11月30日从马尼拉出航。 12月1日到达。 第3、4运输队 运输船:运输舰第9号,第140号,第159号 护航舰:竹,桑 12月1日从马尼拉出航。 12月2日到达奥尔莫克湾。 3日凌晨与盟军驱逐舰3艘,鱼雷艇交战,日方号称击沉驱逐舰库帕,击伤艾伦.萨姆纳和两艘鱼雷艇。日本损失了桑,竹受伤。 12月4日,运输队返回马尼拉。 第八次作战 运输船:赤城山丸(4714吨,三井船舶)、白马丸(2858吨,日本邮船)、第5真盛丸(2599吨,原商事)、日洋丸(6482吨,东洋汽船) 护航舰:梅、桃、杉、PC第18号,PC第38号,第11号运输舰 运送第68旅团主力4000人。 12月5日从马尼拉出航。 12月7日,10点到达,遭到B-24和SBD共30机空袭,人员登陆成功,但4艘运输船和第11号运输舰都被炸毁。 剩下的护航舰返回马尼拉。 第九次作战 运输船:美浓丸(4670吨,日本邮船)、空知丸、たすまにや丸(4106吨,冈田汽船) 护航舰:夕月、卯月、桐、PC第17号,PC第37号 运输船:输送舰第140号,第159号,输送舰第9号(中途加入) 运送步兵第5联队的主力约4000人,武器1200立方米,粮食800立方米。输送舰第140号,第159号装载400名海军陆战队员,逆登陆作战。 12月10日从马尼拉出航。 12月11日,遭到F4U海盗机空袭,たすまにや丸、美浓丸沉没,空知丸强行搁浅登陆。卯月遭到鱼雷艇攻击沉没。 剩余舰船强行登陆,输送舰第159号遭到炮击损毁。 12月12日,20:27,夕月遭到P38战斗机46机空袭沉没。 12月13日,桐、PC第17号,PC第37号、空知丸、输送舰第140号返回马尼拉。 第十次作战(被终止) 运输船:马山丸、和浦丸、日昌丸 运送第10师团的1个联队和第23师团的1个大队。 12月14日从马尼拉出航。 侦查发现盟军登陆部队北上(民都洛岛登陆作战),第14方面军命令作战中止。 这是多号作战的最后一次行动。 多号作战累计损失 轻巡:1(鬼怒) 驱逐舰:7(岛风、浦波、浜波、长波、若月、夕月、卯月) 大型运输船:15艘(累计68125吨) 小型运输船和护卫舰艇:16艘 运输潜水艇:1艘 损失原因 34艘盟军空袭损失 4艘损失原因为与盟军鱼雷艇和驱逐舰交战 1艘受到盟军炮击损失 1艘运输型潜艇搁浅损失。 群文完~~~ 参考资料 日文维基 《海上护卫战》 《击沉一切》(查尔斯.洛克伍德著)

战时海上运输:日本二战中的海上运输(部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