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Part 1 研究生教材《医学分子生物学》学习提纲

2023-03-18 13:30 作者:ExxxxxxxxxxxxxxO  | 我要投稿

(人民卫生出版社,周春燕、冯作化著,第2版)

蛋白质篇

一、蛋白质的折叠

熟悉了蛋白质折叠的定义,及分子内外的影响因素(包括蛋白质一级结构、二硫键及非共价键、外部环境、辅助分子)。

熟悉了分子伴侣的概念,并了解了其作用机制(包括HSP70、HSP40以ATP依赖方式,HSP60、HSP10以圆筒状复合体方式辅助折叠)。

稍微了解了一下有关蛋白质折叠的机制理论,包括“自组装”热力学假说、能级形貌等。

*HSP:热激蛋白。

二、蛋白质的定位

熟悉了蛋白质靶向输送的含义及“信号肽假说”的内容。

熟悉了向线粒体(含有靶向序列的未完全成熟的蛋白质,在TOM/TIM作用下进入线粒体,并折叠成天然构象)、跨核膜运输(含NLS/NES的蛋白质在载体蛋白协助下经核孔进出)及分泌性蛋白(N-末端序列与SRP结合的,进入内质网膜上的易位子打开的通道)靶向输送的机制。

*TOM/TIM:外膜转运酶复合体、内膜转运酶复合体。NLS/NES:核定位信号、核输出信号。SRP:信号肽识别颗粒。

三、蛋白质的修饰

熟悉了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含义及常见类型。

熟悉了蛋白质磷酸化的含义、常见蛋白激酶(包括①蛋白质丝/苏氨酸激酶:PKA,PKC,CaM-PK,PKG;②蛋白质酪氨酸激酶:PKT;③双专一性蛋白激酶)的作用。

熟悉了糖蛋白糖链连接方式及其各自的功能(N-糖链最常见,参与细胞识别、与ECM相互作用、信号转导等;O-乙酰半乳糖胺是构成血型抗原的结构基础;O-岩藻糖修饰参与Notch分子的信号转导;O-乙酰葡糖胺调节转录因子活性)。了解了酸性糖链结构及功能。顺带复习了细胞膜蛋白的分类及功能(因其大多是糖蛋白),了解了蛋白聚糖的功能。

稍微了解了一下脂基化修饰(固定蛋白质于膜上,信号转导开关)、甲基化修饰(表观遗传调控)、乙酰化修饰(调节肝内代谢酶活性,调节基因转录)、类泛素化修饰的生物学特点及意义。

*ECM:细胞外基质。

**部分内容在后文“表观遗传学基础”总结。

四、蛋白质的降解

熟悉了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的组成(ATP和泛素依赖的UPS含19S的蛋白酶体激活因子,体内以此种为主;而不依赖之的UPS含11S蛋白酶体激活因子)、降解过程(主要的酶:泛素活化酶E1,泛素结合酶E2,泛素连接酶E3;共价连接多个泛素分子的靶蛋白在蛋白酶体核心颗粒β亚基降解)。

熟悉了自噬的概念,了解了其降解过程(自噬相关基因参与,经历起始、成核、延伸过程,最终降解被包裹物)。调节因素有PI3K、mTORC1等。

了解了蛋白质降解的研究策略。

*mTORC1: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体1,抑制自噬。

五、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复习了一些概念:蛋白质相互作用(PPI)、衔接蛋白、结构域等等,还回顾了SH2、SH3的知识。

对于Grb-SOS通路有了初步的了解。

了解了PPI界面的一些特性,以及PPI的研究策略。

六、蛋白质组学

了解了其定义和研究范围。

基因组与基因表达

一、基因组

复习了一些基本的知识点,比如:基因、遗传学三大定律、多基因家族、假基因等。复习了基因及基因组结构方面的一些概念,比如:操纵子模型(原核生物);结构基因序列(外显子与内含子)与调控序列(顺势作用元件,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顺式作用元件与反式作用因子;重复序列。

了解了基因组、基因组学、转录组学的概念。

二、基因组复制

熟悉了真核生物基因组复制的基本过程及复制叉模型,参与其中的各种蛋白质(5种DNA聚合酶,RPA,RFC,PCNA,DNA连接酶I,DNA解旋酶,拓扑异构酶等)及其功能。

了解了真核生物DNA复制的调节(主要是CDK的作用)。了解了端粒酶及DNA复制末端的调控。

*RPA:复制蛋白A。RFC:复制因子C。PCNA:增殖细胞核抗原。CDK: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

三、DNA损伤的修复

熟悉了DNA损伤修复的方式及各自适用的对象。


熟悉了何为DNA损伤反应。在细菌即SOS应答;真核生物中由感应蛋白(主要是RPA——单链DNA结合蛋白,MRN——双链DNA断裂结合蛋白)招募激活ATR、ATM调控激酶(均为PI3K相关蛋白激酶),控制复制叉、调控细胞周期进程。

四、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调控

熟悉了表观遗传学的含义,了解了其研究的角度(选择性转录、转录后调控、翻译后调控)。



了解了染色质重塑的特点、含义及分类。

*TF:转录因子。SAM:S-腺苷甲硫氨酸。DNMTDNA甲基转移酶。HAT:组蛋白乙酰化酶。HDAC:组蛋白去乙酰化酶。PRMT: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KMT: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SUMO:小泛素相关修饰物,SUMO化即类泛素化。

五、真核基因表达的转录调控

熟悉了转录起始调控中一些关键概念:PIC即基础转录装置;TF即转录因子/反式作用因子,包括通用TF、序列特异性TF、辅助TF等;顺式作用元件如TATA盒;转录激活因子(及其结构特点、如何发挥作用)及其中常见的一类——核受体。

稍微了解了转录过程的调控(关于RNA Pol II的大亚基CTD)。

熟悉了转录后调控的四个关键词——修饰,剪切/剪接、定位、降解。熟悉了5’-帽[m7GpppAGpNp]的重要功能(出核、防降解、促翻译等)、3’-尾及PolyA信号、剪接与剪切的区别及选择性剪接、mRNA实现定位的途径(沿细胞骨架转运、定位保护、定点合成、扩散与定点锚定)、影响mRNA稳定性的因素、无义突变介导的mRNA降解(NMD)的含义,等等。

细胞生命活动的分子调控

一、细胞凋亡的分子调控

1. 熟悉了细胞凋亡的含义——内在基因控制、自主(主动)的、有序的。熟悉了其特征性变化,包括:①凋亡小体;②细胞膜磷脂酰丝氨酸外翻;③染色质DNA非随机性降解(阶梯状电泳图谱,160-200bp×n)。

2. 熟悉了促进细胞凋亡的酶或分子。

(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在天冬氨酸之后切断底物,分为ICE家族(-1,4,5,13,参与炎症反应)、CED-3家族(-3,6,7,凋亡执行者,降解蛋白;-2,8,9,10,凋亡启动者,自激活后引起caspase级联反应)。其功能:灭活抑凋亡蛋白(eg. Bcl-2);水解细胞蛋白;激活相关活性蛋白酶。

(2)核酸内切酶可被钙镁离子激活、被锌离子抑制。在核小体连接区切割。

(3)凋亡蛋白酶激活因子1(APAF-1)可以与Cyt C、caspase-9协同激活caspase-3。

(4)死亡受体/配体有:TNFR-1/TNF、Fas/FasL、DR3/Apo-3L、DR4/Apo-2L、DR5/Apo-2L。Fas可形成三聚体,胞内DD结构域通过接头蛋白FADD的死亡效应结构域DED与pro-caspase-8偶联。活化蛋白激酶,提升钙离子浓度;活化caspase级联反应,水解DNA等。TNFR-1的接头蛋白是TRADD。

(5)p53是Bax的正调节因子、Bcl-2的负调节因子。G1期监视DNA完整性,阻滞细胞周期,若不能修复,则诱导凋亡。

(6)凋亡诱导因子(AIF),存在于线粒体内外膜间隙,其引起细胞凋亡不依赖于caspase活性。其发挥作用是由于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

(7)c-Myc有转录因子活性,有促增殖和促凋亡双重调节作用。其与Max形成复合物,也可诱导凋亡。

熟悉了抑制凋亡的分子。

(1)Bcl-2家族:Bcl-2等抗凋亡,抑制MPTP开放,灭活APAF-1,还可特异性结合Cyt C。Bax、Bid、Bak等促凋亡,参与线粒体外膜孔洞形成、还可与Bcl-2等相互作用。其作用方式主要是影响钙离子、AIF、Cyt C的释放。

(2)细胞凋亡抑制因子IAP超家族,可抑制caspase活性。

(3)IL-1、IL-18、TNFs有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TGF-β1、INF-γ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诱导凋亡;IL-4、IL-6可抑制凋亡。

4.熟悉了caspase依赖的凋亡途径。(以下是对笔记4的补充)

①线粒体凋亡:ATP/dATP的下降等导致MPTP开放,Cyt C、AIF、内切核酸酶G、CAD等从线粒体膜间隙释放入胞质。Cyt C/APAF-1/pro-caspase-9聚集形成凋亡体,激活caspase-9。内切核酸酶G转运入核,水解核染色质,DNA片段化。CAD(caspase依赖的DNase)也入核,经caspase-3切割后可使DNA片段化更明显,染色质进一步浓缩。线粒体凋亡途径受到Bcl-2家族调控。

②严重的内质网应激,可导致内质网凋亡:通过caspase-12通路、CHOP/GADD153通路、JNK通路介导。详见“应激的分子调控”章节(下周读)。

③死亡受体介导的凋亡:FADD的DED区与pro-caspase-8/10结合,形成DISK(死亡诱导信号复合体)→caspase-8,10自身剪切激活,启动caspase级联反应,caspase-3,6,7激活→降解ICAD,释放CAD→降解DNA,引发凋亡。

此三大凋亡途径有密切的相互联系,比如钙离子的核心作用、caspase参与与的共同执行通路。

④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NK细胞释放了穿孔素/颗粒酶。Fas/FasL是CTL诱导凋亡的主要方式。颗粒酶B可以激活caspase而不依赖于上游信号;颗粒酶A则是通过单链DNA损伤进行的caspase非依赖途径。

5.了解了caspase非依赖的凋亡途径。例如自噬、类凋亡、有丝分裂灾变、凋亡样程序性死亡(AIF,内切核酸酶G可能相关)、坏死样程序性死亡(钙蛋白酶原、Bax参与)。

6.了解了心肌缺血或I/R引起细胞凋亡的机制。①ROS↑;②Fas表达↑;③p53转录↑。猜测:钙超载也是机制之一?

7.了解了针对凋亡途径的潜在治疗靶点。

二、细胞增殖的分子调控

1.熟悉了四个细胞周期检查点及相对应的功能,此过程中的重要细胞周期蛋白。①G1-S期检查点(R点)—整合内外信号—cyclin E,CDK2/3,若存在有丝分裂原,则cyclin D、CKD4/6也促进细胞通过R点;②S期检查点—DNA受损—cyclin A,CDK1/2;③G2期检查点—防止带着受损或未复制完的DNA进行有丝分裂;④M期检查点—姐妹染色单体是否稳定附着于纺锤体—cyclin B,CDK1(即有丝分裂促进因子MPF)。Cyclin D-CDK4/6、cyclin E-CDK2活化Rb蛋白,解除对E2F(转录激活因子)的抑制,启动基因表达。Cyclin B-CDK1对M期有丝分裂进行调节。

2.了解了细胞周期抑制分子(CKI,14-3-3,p53)。

3.熟悉了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生长因子的概念,细胞从G0返回G1的过程(获取资格[PDGF参与]、进入[PDGF,EGF,胰岛素参与]、进展[IGF1参与])

4.熟悉了细胞增殖相关信号通路。

5.了解了细胞内外环境对增殖的影响。NO、硫化氢、低pH可抑制增殖;钙离子通过IP3途径影响增殖。

6.了解了细胞增殖相关的概念,接触抑制、细胞衰老等。

7.了解了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在AS中的作用。

三、细胞分化的分子调控

1.熟悉了一些基本概念,如细胞分化、祖细胞、去分化、转分化、细胞可塑性、分化主导基因、iPSC、Yamanaka因子(Oct3/4、Sox2、c-Myc和Klf4)等。

2.以基因座控制区为例,了解了分化状态及功能是由特异性基因时空表达决定的。粗略了解了一下其机制。

3.熟悉了细胞间分化调控的重要通路Notch信号的组成(Notch受体,DSL/jagged配体,DNA结合蛋白CBF1/CSL)和功能(旁抑制效应)等。

4.熟悉了诱导定向分化的三种方式。①外源性生物分子或化合物诱导(例如BMP家族,DMSO);②转基因诱导(如FGF2、Runx2);③与其他细胞共培养。三种方法各有利弊。

5.了解了维持ESC全能性的机制,包括白血病抑制因子(LIF)-LIFR-Jak/STAT通路、Oct-3等转录因子。




四、应激与代谢的分子调控

1.熟悉了一些基本概念,如应激、应激原、急性期反应、急性期蛋白(APP)、迟缓相等。

2.熟悉了全身性应激的桥梁——神经-内分泌系统: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GC↑);②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儿茶酚胺↑)。

3.熟悉了细胞应激的非特异性分子事件——APP与热休克蛋白(HSP)。①APP:如CRP、α1-酸性糖蛋白、降钙素原(PCT)、结合珠蛋白。肝脏是主要的合成部位,IL-1β、IL-6、TNF-α是诱导合成的主要分子。②HSP:促进应激时蛋白质的解聚和复性;受热休克因子调控(HSF,其中HSF1为主)。

4.熟悉了不同应激原诱导的特异性分子事件,如表。


5.了解了应激在心血管疾病中扮演的角色。HSP70等发挥的保护作用;ROS在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血糖症促进AS发生发展中发挥的作用等。

6.粗略看了下各种相关蛋白、相关通路,应激在其它疾病中的作用,对本章细节未作深入学习。

7.熟悉了物质代谢调节的信号通路,包括:①AMPK(AMP激活的蛋白激酶)通路:AMPK是能量感应器,受AMP/ATP、ADP/ATP比值、上游激酶TAK1等调节;调节下游关键酶或转录因子,促糖摄取,促糖酵解,抑制糖异生。还调节脂代谢。②PI3K(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通路:胰岛素等GF、CK通过酪氨酸蛋白激酶和G蛋白偶联受体,激活PI3K,产生PIP3并激活Akt。Akt磷酸化p21、NF-κB、GSK-3、Foxo1、mTOR等,而PTEN是负调节因子。此外,还稍微了解了其他通路,比如HIF-1α通路调节代谢。


Part 1 研究生教材《医学分子生物学》学习提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