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学生到民族英雄,他是南明王朝最为璀璨的一颗将星

2023-11-07 06:13 作者:真MAX一线天道长  | 我要投稿

这个题目说的是谁呢?说的当然就是国姓爷朱成功,又可以叫郑森,现在一般来说习惯叫郑成功。关于他佬的文章呢,也算写了不少了。

有关郑成功对反清复明事业的态度就不多说了,明郑史料《先王实录》中那一大堆挑衅口吻的信件我也不摘录了。只摘录一段清兵部满尚书噶达洪在顺治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二日的事本“今据督臣刘清泰疏,为密报海澄负固情形事,经议,郑成功并无剃发归顺之意,请敕闽省督、抚、镇,若见郑成功之人登陆,即派官兵剿杀”其他内容提到说在清郑议和期间,有很多裹头之人“打着郑成功的旗号”四处征粮扰民。

但是如果咱们对照《先王实录》的记录“三月,藩以和议方就,乘势分遣各提督总镇就福、兴、泉、漳属邑派助乐输,恐其出兵相阻,即移书于督抚刘清泰曰:以数十万之众,按甲待和,虽议可俟而腹决不可枵,稍就各郡邑权宜措饷,以济兵粮可也”恐怕四处“征”粮的人并不是打着郑成功的旗号,而确实就是明郑政权派出的小股人马,当然了肯定还有一小部分人确实就是打着郑成功旗号的地方土匪,这在乱世中是不可避免的,这就跟崇祯末年“降兵叛卒率假左军(左良玉部)号恣剽掠”是一个道理。

虽然郑成功军队的征粮行动从现在人的角度来看,确实有一定扰民的问题,哪怕是从明郑角度来写的《先王实录》我们都可以看到不止一处“大掠”的字眼,比如“五月初四日,藩督大师掠永宁、崇武二城,所获颇多而回”但是这种行为也确实说明了一个问题:郑成功完全没有任何和清廷和平共处的意思“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这首诗才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

然后咱们再说郑成功自身的军事才能。如果咱们仔细探讨这个问题,就会发现一点,郑成功在明末绝对是一个相当离谱的人,很多人不知道一点,郑成功自己是有军事著作的“一日,藩在楼观各兵阵操有未微妙者,于是再变五梅花操法,日亲临督操,步伐整齐,逐队指示,计半月,官兵方操习如法。始集各镇合操法,并设水师操法,俱有刻版通行”。

“并设水师操法,俱有刻版通行”可见郑成功的“军事著作”类似于纪效新书,就是将水师作战操练的经验予以总结。当然了,这种书主要的面向的还是郑军内部的各级指挥官。郑军水师的厉害不必多说,在南直隶战役最危急的时刻,长江之上的郑军水师还能击退清军水师,掩护残兵败将撤退。永历六年漳州战役,郑军水师阻击清军泉州水师,杀得清军水师屁滚尿流,清兵部尚书噶达洪的题本残本记录当时清军的狼狈之相“唯见兵丁水手跳岸以逃奔,大船小舟挂帆而急遁”清军的水兵和划船的水手纷纷丢掉被击毁的船只逃上岸,没有被击毁的大小船只挂上帆就跑。还有厦门保卫战中经典的一幕:八艘明军战船吓得二百多艘清军战船四散逃命,明军还顺手击杀了清军主将马得功。

至于陆战那就不得不提漳州会战前夕的东江桥之战“东北大山下,系通漳大路,当先据其险,不可致令敌札,据高瞷下。尔右先锋黄廷督左冲镇杨琦、奇兵镇杨祖等札空营山顶,多树旗帜,伏精兵于山傍待敌。”

“另选戎旗内壮勇冲锋三百人,埋伏虎渡桥南北,与杨琦等为应援犄角,以绝漳城之援,东南一带山埠堪战之地,尔左先锋苏茂伏札东尾寨内外。尔亲丁镇甘辉督礼武镇陈俸等札当头叠敌道之冲,次尔援剿左镇林胜接 之,又次尔前冲镇万礼并正兵营陈埙接 之,戎旗中军营则札各营之中继,连援剿、后右冲、中冲等镇接其右,势如常山之蛇,击首尾应,击中则首尾俱应。又尔前锋镇赫文兴统马兵千余伏中军营前树林,以为各路冲突应援,又尔援剿右镇黄山埋伏深青桥、鸿渐尾一带,截其归路”

此战最后的结果就是浙闽总督陈锦惨败,明方声称浙闽总督陈锦率领的人马已经全军覆没,这当然是夸大,毕竟在此之后陈锦和郑军还有两次交战,战斗的结果都以清军的失败而告终,最终陈锦只能调浙江绿旗兵来福建救援漳州,由此可见,直至陈锦溃退到同安一带,他手上的绿旗主力应该都被摧毁了。

所以说,我说郑成功是一个相当离谱的人,咱们知道他是1624年出生的,到1644年崇祯朝廷灭亡的时候,也就才20岁,这时候还在国子监读书当学生呢,到他被隆武皇帝赐给国姓的时候,也就才22岁,基本上没有任何军事经验。

到隆武朝廷灭亡,郑成功召集为数不多的手下起兵抗清,这时候他也就23岁。结果仅仅四年之后,他就成功整合了东南沿海的南明军队,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几乎摧毁了福建清军绿旗汉军的主力,退到同安县城浙闽总督陈锦因为屡次败于这个年仅28岁的年轻人之手,导致福建岌岌可危而日趋暴躁,殴打手下的家丁仆人,结果被自己的家丁在晚上杀死,这个曾经的辽东明军老将也算是间接死在了国姓爷的手上。

郑成功绝对是一个天才的军事将领,他和李定国还不同,李定国的事迹实际上是相当模糊的,更不要说早年,但是我们肯定一点,李定国应该是在十几岁左右的时候就参加到农民起义战争之中,所以到他三十岁左右的时候,已经是老将了,他的军事才能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卷”出来的。而郑成功就真的什么经验都没有,在他取得如此大的战果的几年前,他本人甚至还在南京国子监读书,而且他起兵的时候情况也要比大西军四将的情况更加糟糕,大西四将继承的是张献忠的基业,而郑成功的大多数军队都是靠自己招募或者夺取而来的。而郑成功这一切的成就或许只能归因于天赋。

所以我说,如果以明清战争全局的视角来看郑成功,这位永历朝廷东南战场的擎天之柱的功绩也绝对不是一句“开辟荆榛逐荷夷”就能够完全概括的。从学生到民族英雄,郑成功是南明王朝最为璀璨的一颗将星!



喜欢这篇文章的转发和点个赞长按5秒给个三连,顺便关注天天,关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寿百,年入千万

从学生到民族英雄,他是南明王朝最为璀璨的一颗将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