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跳绳必看:保姆级跳绳提速攻略

跳绳的好处,可不止是有助于孩子长高。有研究人员发现:如果在考试之前做一些跳绳之类的运动,能让孩子的注意力更集中,考试成绩也能提高10%左右。
有一个真实案例是这样的:妈妈盼女儿媛媛长高心切,所以就不断地给媛媛的跳绳任务加码——从原先的一天1000个增加到早、中、晚各跳1000个。

媛媛也能理解妈妈的苦心,就一天天地咬牙坚持着。
可是前段时间,她跳着跳着,忽然感到左膝疼痛,不动时能很快得到缓解,所以她也没太在意。
最近,她在走路时也能感到左膝的隐隐作痛。可是,妈妈却以为她是想偷懒,才找了这样的理由。
直到医生诊断出媛媛得了胫骨结节骨骺炎,妈妈才后悔莫及!
虽然跳绳有助于孩子长高。但如果姿势和方法不对,遭罪的就是孩子。
医生说,跳绳姿势不对,根本不能起到长高的作用,还让孩子受罪。孩子目前这种情况,必须制动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否则骨骺部位会发生磨损,出现无菌性的炎症,严重的可能导致坏死。

当自家孩子比同龄人矮小时,父母们往往会陷入“身高焦虑”。因为无论是未来的就业、还是婚恋交友,“身高歧视一直都在”。
虽然父母们想让孩子长高的的初心可以理解,按跳绳并不是跳得越多越好。
如果跳绳姿势不对、方法不当,就会给孩子的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
央视网就曾发微博提醒:错误的跳绳姿势,会对孩子的关节和脊柱造成损害,而且跳得越多,损坏越大。
其实,家长们热衷于让孩子跳绳,一部分是想借此长高,更大一部分是为了升学。
根据 2014 年修订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到小学一年级,男生一分钟跳绳满分是 109 个,女生 117 个。

我在朋友圈里,经常能看见家长说自己孩子跳绳练得有多苦。有的家长已经被困扰得头皮涨!
还有的,不好意思在小区、广场练,偷偷转战地下室。
“会”跳的,姿势不对,身体遭罪;不会跳的,不止是身体遭罪,而是内心崩溃。
是“会”亦忧,不会亦忧。然则何时而乐矣?
找培训机构,科学跳绳?可那费用不菲啊!
有的家长就曾花上万块钱给孩子报班,即便是便宜的,也是上千的费用,让不少家长感到压力山大!

本以为跳绳简便易行,买几根跳绳也没有多少费用,没想到跳绳班的费用贵到难以形容……
心里狠狠怪罪:为什么要把跳绳纳入考试范围?
家长的这个烦恼,世界跳绳冠军、国家级裁判员、全国导师级跳绳教练张少华可以帮忙解决哦!家长们可以根据以下方法步骤去教孩子:

摇绳是跳绳技术技能中最重要的环节,摇绳的好坏与质量的高低影响着跳绳的成绩,摇绳技术动作主要是以周期性运动,摇绳弧度越小越快,且稳定性越好。
注意事项:明确摇跳顺序,应是先摇再跳的顺序。摇绳弧度过大,根据摇绳手臂摇绳关节的利用,摇绳者应采用手腕摇绳的方式为佳。避免出现两手臂向外打开、向上提着摇绳,用两个手臂进行摇绳。
练习方法1:对着镜子进行练习,可直观地看到自己的问题所在,目的是让自己看到摇绳时双手的位置。
练习方法2:双手自然夹紧报纸或其他东西进行跳绳练习,目的是使孩子的双手都能贴近身体。
练习方法3:单手摇绳,两手轮换进行,或者双手各持1根绳子进行同步摇绳练习。
2.跳绳方法:
跳绳动作的正确与否影响着跳绳的整体质量。
在跳绳过程中,下肢技术动作主要是踝关节与膝关节协调用力,起跳时用前脚掌着地,连续完成跳跃。
注意事项:避免出现双脚全脚掌或后脚跟着地,这种动作会导致跳绳者因震动过大影响腰椎和颈椎,影响脑部的健康;
起跳的高度不可过高或过低,双脚起跳时,脚尖不可向前踢或向后撩,避免造成孩子下肢弧度过大和下肢动作用力不顺的问题;关节僵硬,踝关节与膝关节不够放松,会造成下肢在跳绳时缓冲不足。
练习方法1:明确双脚着地的部位,采用前脚掌走路的辅助练习,充分体验前脚掌发力。
练习方法2:起跳时脚尖大约离地3~5c m高度为宜;跳绳时,可让孩子对着镜子练习原地纵跳动作,脚尖自然下垂,踝关节与膝关节自然发力跳动。
练习方法3:可选择适合的音乐或节拍器进行伴奏练习,练习时踝关节与膝关节要微屈弹动跳跃。
3.跳绳节奏
培养孩子跳绳节奏感的方法跳绳是培养节奏感的一种有效练习方法。跳绳的节奏好坏,影响着跳绳的成绩。
练习方法1:可采用口令的方法练习,边摇边跳,一拍一跳;
练习方法2:跳绳起跳时机的把握,要让孩子注意摇跳绳时上肢摆与下肢跳的协调配合。当绳子摇到胸前时,双脚准备起跳,绳子打地落在脚尖前30~40cm处,踝关节与膝关节自然跳动。避免出现起跳时机过早或迟缓,导致卡绳或不连贯。
张教练系统讲解跳绳的正确姿势,跳绳前的热身运动,跳绳的作用,跳绳的正确方法、正确姿势,跳绳技巧,如何巧妙避开跳绳的误区,以及怎样选出适合跳绳的鞋子和绳子。
让你一学就会,帮助孩子和家长,轻松掌握跳绳的技巧,快乐学跳绳,告别孩子不会跳、跳不好、跳受伤的各种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