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0 和谐与梦想 单元考点总结
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
1. 我国民族构成及分布特点: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主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
(2)我国各民族人口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2.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其含义
(1)民族平等:各民族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
(2)民族团结: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迁徙、贸易、婚嫁等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特别是近代以来,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饱受欺凌,但中国人民“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打败了侵略者,贏得了民族独立(共同抵御外敌)。
(3)各民族共同繁荣: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种种压力和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4.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怎样的?
在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础上,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主关系。
5. 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的原因
(1)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社会状况得到很大改善。
(2)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6. 支持各民族发展的途径(措施)
(1)支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通过输入技术、管理、人才等方式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2)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
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初步建立基本医疔保障制度,从而促进民族关系更加融洽,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3)扶持少数民族文化发展
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少数民族文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7. 为什么要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
(1)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2)维护和促进民主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2)各民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意义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8. 我们应该怎样反对分裂?/ 反对分裂的要求
(1)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反对分裂,就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
(3)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安全。
9. 一国两制的含义?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为“一国两制”。一个国家,是指中国是统一的国家,主权和领土不容分割。两种制度,是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灣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
10. 如何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
11. 为什么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为什么要反对“台独”?)
(1)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
(2)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3)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
12. 怎样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2)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3)两岸同胞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有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知识拓展
1. 在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维护民族团结方面,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做?
①中学生要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②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③在实际生活中,要做到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等
2. 为什么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
①维护民族团结,才能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②才能巩固国防,保持边疆的稳定;
③才能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④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等等
3. 我国近些年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原因是什么?
①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落实党的民族政策;
②坚持实行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③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援和少数民族地区各族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④坚持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⑤党和国家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等等
4. 为什么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的发展?
①民族问题关系我们的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
②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③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
④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⑤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等
第八课 中国人 中国梦
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实现的历史性跨越指的是什么?
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2. 中国梦是什么?
(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2)新世纪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①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两个阶段的奋斗目标
①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②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 我们为什么要实现中国梦?
(1)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意味着:
(1) 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 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3) 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为促进世界各国的发展和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5. 新时代,如何开启新征程?
(1)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2)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之后的所以理论)
6. 如何实现中国梦?
(1)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五大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中国精神薪火相传
(4)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梦想的实现者。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7. 中国人为什么越来越自信?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
(2)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让中国人更加自信。
8. 自信的中国人有哪些表现?/ 怎样做自信的中国人?
(1)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
(2)自信的中国人对文化有底气。
(3)自信的中国人对发展有信心。
(4)自信不是妄自尊大,也不是故步自封。有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
(5)自信的中国人既是梦想家又是实干家,既要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实,既要满怀激情又要锲而不舍。
(6)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与自信的根本所在一起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