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节速度的静音电磁鱼雷,将先于磁流体核潜艇进入实际装备

当代的重型鱼雷已经非常先进,速度最快的型号已经可以在水下飙到70节左右,远远快于早先大多数重型鱼雷最高水下速度50节的水平。70节的水下航速用来对付40节极限水下航速的核潜艇也完全可以追得上,何况现在重型鱼雷的打击距离已经超过了30海里。过去最高航速只有50节的重型鱼雷,追击最高水下航速35节的核潜艇已经比较困难。如果发射时双方距离较远,而且被追击的核潜艇不断变化深度和方向快速逃跑,那么最远线导距离只有15海里的鱼雷就容易追丢。最新的先进重型鱼雷,之所以可以跑到70节的高速而是线导距离达到30海里的级别,主要是采用了先进的奥托2高能燃料和更轻便的光纤制导模式。燃料的单位能量更高,自然导致鱼雷的作战速度更快,而且航程更远。而采用有线制导距离大了一倍的光纤线盘,

总体体积和重量反倒比过去的铜线制导线盘都更轻巧。这就是技术进步带来的战力全面提升。这里瀚海狼山(匈奴狼山)需要单独说明一下,同样是有线制导,线导导弹和线导鱼雷的放线方式是不同的。大多数线导导弹。是把放线盘直接集成在导弹本体的后部,与导弹一起发射出去。一边飞行一边从导弹的后部放线。而线导鱼雷则相反。线导鱼雷的放线盘是在鱼雷的本体之外。发射期间,放线盘留在鱼雷发射管的后部,只把线导鱼雷本身发射出去。实际上是鱼雷雷体一直从鱼雷发射管里往外拉出、拉长导线。之所以导弹和鱼雷的放线方式相反,和两者一种在空中飞行,另外一种在水中游动,速度和自重不同有直接的关系。可以说是怎么方便怎么来;以不断线和确保制导效果为最终目的。不过目前最先进的线导鱼雷。

仍然有噪声源过大的问题。水下作战对噪声格外敏感,主要鱼雷还存在噪声,就容易增强对手的防御措施,而降低本方的攻击效率。因此未来鱼雷作战方式的进步首先还是让鱼雷攻击速度更快而且全过程的噪声最低。目前的鱼雷发射和攻击过程,噪声主要来自3个方面。第一是鱼雷被高压气体弹射出发射管以前,内外盖的开启噪音;第二是高压气体的弹射噪音;第三就是主动鱼雷在寻找目标时的螺旋桨或者泵推的噪音。这三种噪音让对手可以提前预警和规避。要避免这3大噪声源,首先是把传统的高压气体弹射鱼雷的发射方式,改为完全静音的电磁弹射发射鱼雷的方式。第二点,则是前两天狼山谈到过的,把超导磁流体水下推进方式,在大型核潜艇上技术完善实用化之前,首先运用到体积和重量更小,要求条件相对更低的磁流体鱼雷上。电磁弹射鱼雷相对技术比较简单,可以说已经进入了早期试验阶段。

而超导磁流体技术首先运用到鱼雷上,条件会相对核潜艇极大的降低。核潜艇动辄几千吨甚至上万吨,因此需要磁流体的推进功率起码要3到5万千瓦的级别。要达到这么强的动力,超导电磁设备体积庞大,需要消耗大量的液氦。而电磁鱼雷不过2吨多重,推进功率几百上千千瓦已经足够。鱼雷大多是一次性作战,因此其电磁动力没必要完全超导化,只需要便宜又安全的液氮之类作为冷却剂。只需要适当降低电阻,就可以达到80节的最高攻击速度,没有任何机械噪音。这类鱼雷对磁性屏蔽的要求也不高。这种电磁鱼雷只有接近到对手潜艇数百米内才会做最后的声呐定位,极难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