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影视作品评分标准(个人)

2022-08-11 11:01 作者:鸑鷟残飞坠  | 我要投稿

个人认为,各大平台对电影电视剧、动漫的打分,太过随缘,基本是随粉丝的主观判断,也没有任何参照标准,常常出现9分高分和1分产地的打分,有些烂片分数能比一些公认的经典佳片还高,甚至还有买水军刷票之类的恶性竞争行为。


  买水军无脑刷分之类的,个人也想不出有什么办法可以禁止,基本上你每出台一项对策,我都能想象到不良资本会用什么方法来钻空子。


 我能想到的就只有一套严格的评分流程,给一些真心想给电影、动漫打分的观众做个参考罢了。


  首先,要按照影视作品的载体,区分多种不同领域,分别为真人电影,动画电影,TV动画,特摄剧,电视剧,布袋戏等等。


 真人电影也需要按类型分,  对于非商业片来说,把特效场面和动作戏纳入评价范围很显然是很不合理的。


  动画则是应该细分为二维和三维还有定格动画,不同载体之间没有可比性,二维的作画和三维的k帧也应当有不同的评判方式。


  特摄和布袋戏之类的必须单独列出来,因为其制作方式二特殊性,皮套的设计、布景的真实感、特技拍摄技巧的创意(倒放之类),都是特摄独有的评判标准(特效开始广泛应用之前的电影,如《侏罗纪公园》,或是大量运用特摄技法的新时代电影,如《星战7》也一样),而布袋戏的人偶设计、操偶师技术也是其特有的评判标准。


  综上所述,真人电影的基本评判规则应该有以下:


1、剧本(剧情永远是第一标准,剧情好坏的评判标准要视电影类型而定,逻辑没有硬伤、前后剧情不冲突,这只是及格线)


2、镜头语言(影视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需要一定的专业素养才能评判镜头语言的优劣)


3、思想内核(价值观导向必须正确,对一些违反普世价值观的现象只能以上帝视角旁观而不可以表现出明显的支持立场)


4、演员演技(真人电影的重中之重)


5、配乐(音乐与画面是否贴合,能否传达给观众)


6、配音(非演员原声)


7、特效场面(科幻、魔幻、战争等题材商业片)


8、设计(包含人物服化道,场景,道具,生物等)


9、设定(世界观和法则设定是否创新、是否完善)


10、动作戏(动作片为主,或带有大量动作场面的电影,在武打动作的设计、拍摄方式方面也需要纳入评判标准)


另附:改编自小说或游戏、漫画等其他载体的电影,是否尊重原著不应当纳入评判标准,除非单独开设【粉丝向电影】这一分类,但通常来说,如果原作本身质量过硬,电影却不尊重原著,通常这样的电影抛开粉丝向,仅依照以上10条评判标准,总分也不会太高,粉丝不需要凭着一腔热血就去打高分或低分,老老实实按照评分标准评,大部分情况下不会有问题,该是烂片的它还得是烂片。


再另附:明星带来的商业价值绝对不能纳入评判标准,类似于“这个电影有某某某!我吹爆!”这样的评价无参考价值,电影的票房也与评分无关。




  以上十条评判标准,每条总分10分,分别打分后计算平均分,即为实际分数。


  每部电影的10项评分都应该显示出来给观众看到,当观众给一部新电影打分时,比如他选定了“7分”,软件能自动显示评分在7分上下的其他电影来给他提供参考,比如说你想给某个电影的剧本打10分,但你发现你觉得是神作中的神作的那部终极神作的剧本也只有9分,你可能会冷静下来打个8分。


  观众应该有多次修改评分的权利,这样经过多次修正,最终结果将无限趋近于理想值,但到了一定时间就不能再修改评分了,除非到了必须重新洗牌的程度。


  个人评分与最终结果最相近的那些观众应该获得更高的话语权,事实证明他们对电影评价的专业性高于一般观众,但这些影评人掀起的舆论也有可能引导观众的打分标准,如何监管影评人收钱昧着良心吹黑电影也是一个管理上的问题。


 另外动画电影的评价方面,2d的演出作画可以替代演员演技,打斗作画与动作戏基本可以等同,自然现象特效作画也是“特效”的一部分,3d动画还要把建模和渲染等纳入评判标准,而不论2d还是3d,运动规律都是一项重要的评判标准。

影视作品评分标准(个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