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牌故事

本文算是

的歌词科普

每个词牌后面都有它的故事,或是词牌本身,亦或是词,
——题记
我俯身迷离,蝴蝶轻语
《蝶恋花》原名 《踏鹊枝》,晏殊因梁简文帝萧纲诗“翻阶蛱蝶恋花情,容华飞燕相逢迎”而改成《蝶恋花》。此处或是人迷离在花香,亦或是蝴蝶迷离在花香。
酒醒愁梦里,莎过春溪
唐陈羽有诗“众草穿沙芳色齐,踏莎行草过春溪”,《踏莎行》由此而来。而此处写的酒醒愁梦,即晏殊所填《踏莎行》:“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三月里画堂上的痕迹,些许隐藏的凉意
白居易有诗“画堂三月初三日,絮扑窗纱燕拂檐”。画堂春,理应是春天里那富丽的画堂。而凉意则是来自黄庭坚填《画堂春》:“水风山影上修廊,不到晚来凉”。
在那株青梅里,我想起了河畔初遇
《点绛唇》出自南朝江淹《咏美人春游诗》:“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应是一个春天在江边偶遇的故事,亦或是别的什么。至于在这写青梅,是对于《点绛唇》,我一开始想到的是李清照写的:“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那句。
少年的游历,隔世梦醒无归期
到底说少年时代还是一个常常追忆的时代,不管现状是怎么样。同样是《少年游》,晏殊在我的印象始终是那个在庭院里徘徊的叹春人。“绿鬓朱颜,道家装束,长似少年时”到真觉得他是一点没变。而柳永“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终是换了浅斟低唱,估计到最后也不能拟把疏狂图一醉。
《阮郎归》说的是刘晨和阮肇入山中半年再出山已过了十世的故事。乍一读这个故事感觉和烂柯人那个套路好像,到末了刘晨没看破,阮肇看破了而已。山中的那一场梦,醒来或是没醒来,都已经回不去了。晏几道的《阮郎归》有写“梦魂纵有也成虚,哪堪和梦无”。
浣纱的小溪,飘过渔家的小曲
《浣溪沙》本意应是说西施浣纱的溪水,这做了一个联想,溪水流向的那头会是什么呢。估计会传来渔人随口的吟唱吧。记得小学就学过张志和那首《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这是我对渔家唱歌最早的印象。
世间情深死生皆相许,鹊桥相守谁结局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里的这句应该传诵很广,似乎提到《摸鱼儿》就是这首丘雁词。《鹊桥仙》似乎也是这样,本是说牛郎织女的故事。记得早些时候知道这个应该是《古诗十九首》里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不过现在一提到便是秦观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那远方的笺语,诉说着江边的柳絮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这便是《长相思》。对于相思,似乎总是喜欢寄托在什么身上,像红叶之类的。我在想寄来的书笺会说点什么故事,于是就想到了《诉衷情》。《诉衷情》是晚唐温庭筠创作的曲调,应是会想到他和鱼玄机的故事。所以把温庭筠初遇鱼幼薇的试题《江边柳》写了进来。
昔时深宫念奴的词曲,都化作大江浪东去
第一次读《念奴娇》是苏轼那首“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好像在那个时候印象中就记得《念奴娇》是一个豪放词的词牌。但在看到元稹写的“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的时候,突然感到这似乎是一个无奈的人。百科上写着唐天宝年间妓女念奴 "善歌唱……声出於朝霞之上,虽钟鼓笙竽,嘈杂而莫能遏。"念奴娇"之名盖本于此。突然想到唐盛时有多少歌女,偏偏念奴在这留了名。觉得苏轼写的千古风流人物当有念奴才对,但是不管是周郎还是念奴,即便当时多么耀眼,都如这江水,浪淘尽。
沁园往日春色难寻觅,勾勒出白雪的墨笔
《沁园春》说的汉朝窦宪倚势变相强夺沁水公主田园的故事。沁园即沁水公主的园子。第一次读的是那首“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和前面大概想说一个意思,词牌说的是沁园的春天,但光阴流转,也到了一个飘雪的冬天。
塞上狼烟勾动烽火起,生平蓑笠且任烟雨
《定风波》源自《敦煌曲子词》:“四塞忽闻狼烟起,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波”。没想到定风波一开始是写战场的,印象中的定风波是苏轼那首“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人生豁达。但想一想,原意也是平定风波。
霸王血染乌江 绽放的绮丽,映照在故国明月里
初读《虞美人》是老师讲的那首初花秋月何时了。《虞美人》说的是虞姬,垓下夜里的最后一舞,我想那晚应是有月亮的吧。多少光景流转,到了李煜的那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月亮里。
小榭的软语,远处鹧鸪的轻啼
《双双燕》为南宋词人史达祖创调,这里用的是史达祖词中的“又软语,商量不定”。下一句的鹧鸪是词牌中的《鹧鸪天》。唐人郑嵎有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鹧鸪天名与此。
如梦的烟景,谁人吹奏龙吟曲
《如梦令》原名《忆仙姿》,因是李存勖写“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故称《如梦令》。“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这是我第一次读到的《水龙吟》,传水龙吟最早是南北朝时北齐的一组古琴曲,唐时君王出行有仪仗鼓吹,所奏乐曲有《龙吟声》。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中有“笛奏龙吟水,箫鸣凤下空”。
回首乡关再难见辛夷,江南美景成回忆
前一句是蒋氏女引用《减字木兰花》中“渐进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辛夷即是木兰,北宋灭亡之际,金人入侵将大量宋民虏去北方。蒋氏女便是在这国破家亡时,写下这首词。一路萧索景,就此与江南无缘。写到这就想到下一句的词牌《忆江南》。可惜那个“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蒋氏女见不到了。
秋声里再寻觅,难消一剪梅的痕迹
《声声慢》原名《胜胜慢》,据说是蒋捷的那首秋声定名的《声声慢》,但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才是我一开始想到的声声慢。而下一句的《一剪梅》因周邦彦有“一剪梅花万样娇”而定名。
月映秋江沉浸星河里,苏台前多少宫人去
《西江月》是李白《苏台觅古》中的“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突然发现古人写怀古之类的东西都喜欢用不变的东西去看变的东西。苏台仍在,星月仍在,可惜吴王不在。大多看月的情怀是一样,不管多少年的变迁,但月亮依旧在那里。前一句的意境在欧阳烔写的《西江月》:“月映长江秋水,分明冷浸星河”里。月照在江水里,而在江水里看到是繁星点点。
铃声回荡雨中难停息,纵良辰好景都须臾
《雨霖铃》说是唐玄宗听铃声想起杨贵妃,想来是马嵬坡的雨夜,铃声回荡,一段情与国的终止。柳永有“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想来在此处也是一样的意境。
玉楼窗前苦等的思绪,换来风月了无意义
《玉楼春》又是一个负心汉的故事了,女主是叫小玉,牛峤所写:“小玉窗前嗔燕语,红泪滴穿金线缕”就是这个故事。倒觉得欧阳修的“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说的是,若无情痴人,风月又何关。
那年丁香枝上 相思藏心底,今家国何处听羌笛
传《眼儿媚》来自王安石之子王雱的情书,“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应是一见钟情的故事。后来北宋被灭,宋徽宗赵佶写《眼儿媚》:“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看来这一眼已是山河易主。
运河悠悠谁人论功绩,斟一杯对月问何夕
应该一说《水调歌头》的时候,想到就是苏轼那首明月几时有。每到中秋时候总是想到这个。但《水调》曲,为隋炀帝所制。杜牧《扬州》诗“谁家唱水调”句自注说:“炀帝凿汴河成,自造《水调》。
冰清霜洁如此的美丽,折不尽相思难藏匿
《霜天晓角》始见林逋,“冰清霜洁,昨夜梅花发,甚处玉龙三弄”。后一句是化蒋捷写的“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

(参考文献 蒋韶著《词牌故事》及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