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胶东民间故事:栖霞老人默默守护烈士墓23年

2023-07-10 00:15 作者:小可热点新闻解读  | 我要投稿

记者 杜晓丹 吕奇

在位于栖霞南庄村西南方向的山坡上,埋葬着两名烈士,每年清明节该村74岁的退休教师于和民都会去给他们扫墓,这一坚持就是23年,于和民说:“感觉他们就像我家里的长辈一样了。”

“前两天还想着得去给两位烈士扫墓,老伴提醒我说,不是都迁到英灵山了吗。”于和民笑着说,这么多年都习惯了,村里的习俗是每年正月十五给家里去世的长辈送灯,清明节去给他们扫墓……

4月3日,于和民老人来到南庄村曾埋葬两位烈士的山坡上

“他们归队,我就放心了”

“没事的时候,我自己还会去埋葬两名烈士的地方看看,看看他们曾住过的地方。”于和民说,把烈士们迁入陵园后,他有些舍不得,但又为他们高兴,“还是归队了好”。

埋葬烈士的地方,位于南庄村西南方向不要远处的一座山坡上,坡下是一条小河,春天雨水少,河底窄窄的一道小河坝露了出来,于和民小心翼翼走过河坝,拐到埋葬两名烈士的地方。

“去年搬走了,现在还剩下两个土坑了,按我们这的习俗,不能填埋。”于和民围着它们转了一圈,拔了拔干枯的草。山里的春天来得晚,只有几株野梨树开花了,洁白如雪。

“两位老前辈,退役军人事务局把你们迁到英灵山了,我也放心了,你们在那里好好安息吧。”于和民望着眼前两个土坑,眼睛湿润了。

今年清明节到来前,于和民到烈士陵园看望了两位烈士,他表示以后有时间,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会再去。

清明节前夕,于和民老人去到栖霞烈士陵园看望之前守护了23年的两位烈士

“我去不了,就让孩子去”

说起守护烈士墓的故事,于和民如数家珍。

“听村里老人讲,在抗战时期,松山街道南庄村是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独立营驻地,当时,两名大学生在阻击敌人、掩护抗日游击独立营撤退战斗中壮烈牺牲,后来村民将他们安葬在村西南的山脚下。”于和民说。

“在我还是小学生的时候,老师就带我们去扫墓,那时候,我们自己用墨水把纸染色,扎花圈,唱扫墓歌。”于和民说,几十年过去了,他依然记得歌词,“山鸟啼,红花开,阳光照大陆,少先队员扫墓来……”

后来于和民当了老师,他把这首扫墓歌教给学生,每到清明节便带学生们去扫墓。随着时代的发展,村里的小学撤并,于和民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就默默成为了两名烈士的守墓人。“那一年清明节,过了好几天也没有人去给烈士扫墓,我就赶紧去买纸,还和我老伴说,没人给挂纸,他们会不会‘挂挂着’,从那以后,每年都去,一直到去年,23年了。”

“他们是为了保护我们村牺牲了,我觉得这是我应该做的。”于和民说。“这件事还得做下去,和我儿子说,以后我要去不了,就让他替我去。”

声明:本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此文仅用于分享传播,如侵自删!胶东五市协同发展,共筑美好家园——魅力胶东。



胶东民间故事:栖霞老人默默守护烈士墓23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