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矛、盾、矛盾,反论题,反证法的论证过程,排、中、律、排中律

2020-11-23 20:50 作者:中国崛起呀  | 我要投稿

欧几里得72、矛、盾、矛盾,反论题,反证法的论证过程,排、中、律、排中律

 

…反:见《欧几里得22》…

…证:见《欧几里得12》…

…法:见《欧几里得3》…

 

反证法:通过断定与论题相矛盾的判断(即反论题)的虚假来确立命题的真实性的证明方法。

 

…断、定、断定,论、题、论题:见《欧几里得71》…


…矛:象形。金文字形,是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进攻性武器。本义:长矛。

字义:古代兵器,在长杆的一端装有青铜或铁制成的枪头:长~。~盾…

(…象形:造字法之一。指描摹实物形状的造字法。如“日”,画一个太阳的形状“⊙”;“月”,画一个新月的形状“☽”…)


…盾:初为象形字。商代甲骨文已出现,像方形盾牌、中有把手状。

 

最早见于甲骨文。本义是防御性兵器盾牌,引申作后盾,比喻支持和援助的力量。

字义:1.盾牌,古代打仗时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箭等的牌形武器。

2.盾形的东西:金~。银~…

 

矛盾:矛和盾是古代两种作用不同的武器。古代故事传说,有一个人卖矛和盾,夸他的盾最坚固,什么东西也戳(chuō)不破;又夸他的矛最锐利,什么东西都能刺进去。旁人问他,“拿你的矛来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没法回答了(见于《韩非子·难一》)。后来“矛盾”连用,比喻言语或行为自相抵触的现象:~百出。他的观点前后有~。

词义:

1.比喻言行自相抵触,矛盾百出。

2.因认识不同或言行冲突而造成的隔阂(hé)、嫌隙:他们俩的~很深。

3.泛指事物互相抵触或排斥:自相~。

4.形式逻辑中指两个概念互相排斥或两个判断不能同时是真也不能同时是假的关系。

5.具有互相排斥的性质:去还是不去,他心里很~。

…形式逻辑:见《欧几里得71》…

…概、念、概念:见《欧几里得22、23》…

…判断:见《欧几里得71》…

…反论题:与原论题具有矛盾关系的论题。如果原论题为判断“p”,那么,反论题就是判断“非p”。在论证中,可以设立反论题,通过确定反论题的虚假来论证原论题的真实性…

“这里运用到一个叫‘排中律’的理论…”中学生说,“下面会说‘排中律’。”

 

反证法的论证过程如下:

先提出论题;

然后设定反论题,并依据推理规则进行推演,证明反论题的虚假;

最后根据排中律,既然反论题为假,原论题便是真的。

…推、理、推理:见《欧几里得12》…

…排:形声。从手,非声。本义:推挤,推开。

字义:1.一个挨一个地按着次序摆:~队。~字。把椅子~成一行。

2.排成的行列:他坐在后~。

3.军队的编制单位,隶属于连,下辖若干班。

4.指排球运动:~坛。中国女~。

5.用于成行列的东西:一~子弹。一~椅子。上下两~牙齿。

6.一种水上交通工具,用竹子或木头平排地连在一起做成。

7.指扎(zā)成排的竹子或木头,便于放在水里运走。

8.一种西式食品,用大而厚的肉片煎成:牛~。猪~。

9.排演:彩~。这是一出新~的京剧。

10、除去,推开:排出、排斥、排水、排外、排挤、排山倒海、排忧解难、~除、排中律…

[…形声:一种造字法…是说字由“形”和“声”两部分合成,形旁和全字的意义有关,声旁和全字的读音有关。如由形旁“氵(水)”和声旁“工、可”分别合成“江、河”…]


…中:甲骨文字形象旗杆,上下有旌(jīng)旗和飘带,旗杆正中竖立。本义:中心;当中,指一定范围内部适中的位置。

字义:[ zhōng ]

1.方位词。跟四周的距离相等;中心:~央。华~。居~。

2.指中国:~文。古今~外。

3.方位词。范围内;内部:家~。水~。山~。心~。队伍~。

4.位置在两端之间的:~指。~锋。~年。~秋。~途。

5.不偏不倚(yǐ):~庸。适~。

6.适于;合于:~用。~看。~听。

7.成;行;好:~不~?这办法~。饭这就~了…

 

…律:见《欧几里得42》…

 

排中律: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指在肯定、否定之间必须选其一,不能都不选。也就是对同一问题做的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中,必有一个是真的,非此即彼,不能都否定。如在“甲是乙”和“甲不是乙”这两个判断中,必须肯定一个,否定一个,没有第三种可能。违反这条规律,就会犯模棱两可的错误。

…模棱(léng):含糊,不明确,不肯定…

…两可:这样也可以,那样也可以…

…模棱两可(百度汉语):对问题或事物正反两方面,持既不肯定、也不否定的态度…

…模棱两可(百度百科)2: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对问题正反两面态度模糊…

 

比如有一块空地可以种庄稼,甲、乙两人讨论这块地该种什么庄稼好。甲一会儿说应该种玉米,一会儿又说不应该种玉米。

针对甲的说法,乙说:“你的两种意见,我都不同意。”

在这里,甲的说法就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因为他同时肯定了这块空地“应该种玉米”和“不应该种玉米”这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

而针对甲的说法,乙的说法就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因为排中律认为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假,而乙恰好断定上述两个判断都是假的。

也就是说:这块地要不就是应该种玉米,要不就是不应该种玉米,二者必有其一。

 

…矛盾律:见下集…

 

“矛盾律:对同一个问题作的两个相反的判断,不能都是真的。如对“甲是乙”和“甲不是乙”两个判断,不能都加以肯定,至少要否定一个。违反这条规律,就会犯自相矛盾的错误。

请看下集《欧几里得73、矛盾律,假,不,否、否定,真实,不真实》”


若不知晓历史,便看不清未来

欢迎关注哔哩“中国崛起呀”


矛、盾、矛盾,反论题,反证法的论证过程,排、中、律、排中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