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一进安理会,就对中国趾高气昂,尹锡悦成了说硬话的软骨头

前几天,韩国国家安保室长赵太庸关于中韩关系发表了一通讲话,他表示今后与中国的交往将奉行“与今非昔比的国力和国民见识相称的、不卑不亢的外交”,虽然看上去这句话好像没什么毛病,但是实际上这代表了尹锡悦政府对中国强硬、疏远和对美国亲近、依赖的态度。
韩国政府表态今后将“不卑不亢”,言下之意就是在之前与中国的交往中,韩国是地位较低的,但是中国在与他国的交往中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原则,也是主张平等的,新中国建立后从来不搞恃强凌弱那一套。所以韩国的真实意图其实是,在平等的基础上对中国更加强硬。

韩国的底气是从哪里来的?今年,韩国在外交上大动作不断,在近期也发生了两件。一件是韩国与美国达成了协定,尹锡悦总统正式宣布,韩国与美国之间的同盟已经升级为“以核为基础”的同盟,这意味着今后美国将会把它的核武器重新部署在韩国。韩国有了来自美方核武器的保护,面对它北边不安分的邻居朝鲜还有西边强大的中国时,在军事的层面上更有底气了。
另一件就是韩国不久前在联合国大会上,当选了联合国安理会新一届的非常任理事国,为期两年,这对于韩国来说也是一项重要的外交胜利,也在政治层面上给了韩国强硬的底气。韩国外交部长官朴振在韩国成功进入安理会后,直接点名中国与俄罗斯两个常任理事国,说希望中俄两国在朝鲜核武器问题上能“发挥负责任的作用”。‘’
韩国在外交上取得胜利后为什么不针对别国,偏对中国强硬?这就是因为尹锡悦政府疏远中国、亲近美国的方针导致的,美国为了遏制中国的发展而发布了“印太战略”,尹锡悦政府是“印太战略”的忠实拥护者。在经济上,韩国政府加入了“印太经济框架”,这个框架的目的就是在供应链上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其实就是在试着与中国进行有限的、逐步的脱钩,把更多的精力和注意投向东盟、南亚和欧美;在军事上,这一届韩国政府打破了上一届政府与中国在萨德问题上做出的承诺,准备增加萨德的部署,还经常与美国、日本进行联合军演,同时满足了韩国威慑朝鲜、美国威慑中国的愿望,可谓是一石二鸟;在政治上,韩国积极参与美国主导的国际机制,尹锡悦出席了北约马德里峰会,并委任了韩国常驻北约的代表。不过,韩国对“印太战略”如此积极,并不完全是为了巴结美国。

韩国在2021年时GDP总量已经达到1.81万亿美元,在全球位列第十,在同一年的贸易和发展理事会会议上,韩国正式被联合国认定为“发达国家”。自1964年来,韩国是所有发展中国家里面,第一个变成发达国家、实现逆袭的,这很大地刺激了韩国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这种民族主义使得韩国人对自己的国家充满热爱的同时,也期待着自己的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不再是夹在强国的缝隙中被左右命运的小国,而是要拥有更大的国际影响力,即成为所谓的“全球中枢国家”。而美国的印太战略,就是韩国要可以借的“东风”。通过成为印太战略的一环,韩国参与进地区事务与大国博弈,确实让自己的存在感和影响力增强了。虽然韩国的如意算盘打得不错,但是,跟随美国对付中国也是有代价的,尹锡悦实际上,成了说硬话的“软骨头”。
韩国政府在做“大国梦”之前,还是最好先想想押错宝、站错队的后果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