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三少爷的特技——评电影《三少爷的剑》

2018-03-23 20:02 作者:泓烧鸭BurningDuck  | 我要投稿

(本篇文章作于2017年4月,是我休学回家期间所作,如果写的很不行请轻喷噢~)

我是泓烧鸭。

前几天自退学回家以后,在家里创作之余、偶也百无聊赖。身为武侠作者,我是需要吸收更多来自武侠二字的精髓的。

于是想起当下国产电影市场中最近的一部武侠电影,便是去年十二月上映的、尔冬升导演的《三少爷的剑》了。嗯,就是林更新、蒋梦婕、何润东主演的那部。

不过先说话,我没看过古龙原著,因此这篇文章只针对两部电影进行点评。

说起来也真是,尔冬升1977年主演过也就算了,居然还在2016年亲自执导一部,还带徐克一起监制。说真的,当年我在电影院刚看过的时候,我居然还觉得它挺好的,甚至发说说表扬出了8.0的高分。至少和近年国产其他武侠片相比,还拿得出来。

可是看过1977年版的后,我发现当年的我,实在愚昧,太过浅显了。

——题记

2016年尔冬升电影《三少爷的剑》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小李飞刀称绝响,尘世不见楚留香。

遍览这些年来我国诸般多武侠作品,不说情怀、只说本质,我依然还是觉得自‘金古温梁’始扛起的中国武侠大鼎,至今无人接继。

我谁啊,我敢放这话?

我谁也不是,我不过是逐浪中文网上一个小小的武侠作者,读武侠有近三年,写武侠更才两年,区区一个后辈小生罢了。但我热爱中国武侠文化的心,却是不会劣于任何人。

借三尺明月,衔两袖青龙。

轻剑快马恣意,携侣江湖同游。

我的一位大学老师同我说过三点,武侠世界与现实社会世界最大的关联。第一点在于,武侠世界有武术轻功、有飞檐走壁,侠义精神。简单的概括即是说,在武侠世界,人们可以通过力量做成想做之事,即便有违法律,也是一样。

第二点,中国的文化与历史,不同于西方、尤其美国等等。五千年来过来,文化是具有包容性的、而从不排斥。

在同一块大地上,我们有北风呼啸、冰原狩猎,也有五毒虫兽、丛林穿行,有干涸荒漠、黄昏刮风,甚至还能有市井巷陌、街坊吆喝等等。文化的包容性,也是武侠的精髓一点所在。行侠仗义不一定除枪便是刀剑,中国还有十八般武艺、修真、仙侠、轻功,哪样不能结合到一部优秀的故事、作品当中去?

第三,无论武侠还是现代社会,有一些东西,我不好说出来、但它的确存在,身为作者我们应该写出、又不应该写出。

金庸先生在五十年代初写武侠时,正是香港黑社会家族盛行的时代,当时其初作《书剑恩仇录》便是一部形似《水浒传》的武味淡、侠味浓的作品。到了和平年代,一部主角完全不会武功的《鹿鼎记》又问世。在作者关于文学作品的创作中,总有一些影响了他的东西,会让他不自觉写入到书中。


2009年谭友业、温伟基、何振华电视剧《书剑恩仇录》

金庸先生是这样,我也是这样。

由此,当我带着这些思想去看武侠时,便看到了许多,许多。

 

电影,是最足以将画面、声音、故事糅炼混合在一起的文化传媒形式。捧着枯黄褶皱的旧书面对枯燥的文字,大部分读者、观众,还是会选择坐在沙发、戴上眼镜,面对大屏幕,进入视听享受的。

前提是,那一部电影得是享受才行。

即便不把逐渐喜剧化当作篡改武侠内核、精髓来看,逐渐市场化、快餐化而渐渐丢失武侠精髓,也是不得不提的一个大问题所在。而倘若算上的话,倒不能再让一个多年来热爱武侠的读者、观众继续忍气吞声了。

不可否认,国产武侠文化的电影市场,从八九十年代直到现在,是呈在一个走下坡路的趋势的。

不说太久远的,我们便从九十年代说起。

先说说横向对比。

拿起这一部尔冬升执导的《三少爷的剑》,我对其感慨颇多。近年来且不说拿得出手,光是能入我眼的国产武侠电影,怕是也只有《卧虎藏龙青冥宝剑》了。在风评中那是一部不怎么优良的电影,而在我看来则不然。这部电影只是拍了个一般般的故事,并不像它联系不大的前作那般,足以震撼人心。不过打戏是完全能给分的,它的动作指导,可是拍出了《蛇形刁手》、《苏乞儿(2010)》这样经典之作(至少在动作戏上)的袁和平。

若是,我们拿它与《三少爷的剑》对比呢?

说句难听的,《卧虎藏龙青冥宝剑》之中好歹有实景,而《三少爷的剑》…不是我刻意抹黑它,我比读到这篇文章的任何一个人,都希望中国武侠文化在电影市场上的脚步更迈进一些,至少,再抬高一些。但我此时只是一个十八岁的小小网络作者,我能起到的帮助,怕是也只有写文章来激励。

扯远了,来说回《三少爷的剑》。

在这部电影中,关于场景的塑造,实在是过于浮夸了。浮夸到像一部魔幻3D大电影了,就像而脱离掉武侠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披上一件华丽的大衣就去招摇过市了。

或许我说得过于严重,但我没有抹黑它的意思。

蒋梦婕饰演的小丽/娃娃,在船上将林更新饰演的阿吉/谢晓峰送走时,竟将‘富豪商贾’的‘贾(gǔ)’念错作了‘贾(jiǎ)’?这个问题我是在前往电影院第二次支持时发现的,当时我就走火入魔、气息逆行经络了。不知是演员问题,还是什么其他问题。


念错音这实在低级的错误,还有必要犯吗?

行,即便我们不谈这个,这个所有电影都能犯的低级错误。我们就来谈谈关于电影本身,关于他如何算对得起‘武侠’二字最为重要的表演之一——打戏。说到这,我便要做一个纵向对比。

拿出同是尔冬升先生参与的,但却是作为主演的1977年电影《三少爷的剑》。

 

说到这一部,我的话就更多了。

或许我说得过于严重,但说句难听的,与旧的《三少爷的剑》相比,去年上映最新的这一部,其实像是把一颗苹果果核刨掉七八分、果肉换成梨子的,再披上一层鲜橙的皮,拿到水果市场去卖了。

为什么?!——

我没看过原著,虽两部电影技术水平、时代、市场之类的,统统相差近四十年,但至少是改编自同一部小说的!中国的‘四大名著’是元明清时便已存在了的小说,但近代自有摄制技术以来,四大名著被翻拍了不知多少遍。

其中各版本褒贬不一,而大部分的风评却都倾向于老版本(抑或最初版本)更好,这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人们总会对最先接触到的事物倾注更多情怀,说其情怀二字,那更有的谈了。就好比你听过一个歌手的第一、二、三张专辑后,他出了第四张,你会聊表情怀去听一下,但之后还会继续表示喜欢前三张。这其实不代表第四张的水平一定比前三张低,这只不过是人之常情罢了。

不过!我不是这个意思!

相信大家一定也都听过一句话,比如我举个例子,《三国演义1994》电视剧是对罗贯中原著《三国演义》的改编,而《三国演义2010》电视剧却是对《三国演义1994》电视剧的改编。

这句话,其实说的不无道理。

我们说回到两部《三少爷的剑》上,拿这两部来相比,实在让我惊愕万分。刚说到打戏,比打戏,两部电影的演员们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

东方及亚洲的大部分动作片(尤其港片及邵氏武侠等)喜欢在拍摄打戏时,将镜头固定在打斗双方的全景上,或只有微微移动,以图表现出打戏的真实性。中国著名动作巨星成龙也曾说过,如果拍打戏时镜头一直乱动,那么表示这位演员不会打。

我觉得这话说的很对。

由此针对2016《三少爷的剑》中的打戏,我决定呼应这篇文章的主题,给这一部电影起一个外号、冠上一部新的名。

《三少爷的特技》。

 

身为一部应该注重打戏的武侠电影,不知是新世纪演员实在不会打的缘故,还是导演不会拍的缘故。尔冬升虽是演员出身、可怎么说也是拿过数次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导演,在《三少爷的剑》中的表现更是不由分说。

《三少爷的剑》,是一部很经典的、使用全景固定或稍微移动镜头,来拍摄打戏的电影,影片中所有大侠的武功展现都很棒。而在《三少爷的特技》中,只我主观意见,仅何润东的表演合格,其它演员们,则是不太让人满意。我要提点出来,能给你提一宿。怎么说?

林更新吧,似乎表情有些僵硬,打戏更是用摇晃镜头、升格摄影(慢动作)来进行,完全不像会打的样子。尔冬升在表演时,得知一次次真相时的狂暴,那眼神中流露出来的,却是比林更新深刻多了。

江一燕饰演的慕容秋荻,在旧版中则有陈萍饰演。不是我开玩笑,其实如果坐着不动,江一燕比陈萍更像那个心机深重的江南七星塘少主。但要是动起来,那眉眼间的神色,情态,那份威严全失去、倒是比陈萍差远了。

至于互相篡改过了的故事,我就不想提了…

旧版中的傅红雪、慕容金龙、哑巴、玉面霸王兄弟、毒狼君等角色,在新版统统不见,新版却出现了竹叶青、无名、韩大奶奶、大老板、天尊这些角色…我没看过原著,但只相比这两部来,区别还是显而易见的。

旧版的故事像是一场武林争斗,新版却像是夫妻吵架、家庭纷争…

旧版的打戏看起来是在打,新版却像是在表演…

不说别的了,光是实景少到几乎没有、全是特效做的场景,就让我足够对这部《三少爷的特技》蹙眉深思了。说真的,不是我太夸大旧时代的电影,其实真要对比,孰优孰劣,不用我讲、你亲自看都能看得出来。

国产武侠电影市场是在走下坡路,从不敢拍、到不想拍,到不愿拍,到拍不出,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流失到哪里去了呢?待得邵氏、徐克、王晶、袁和平这一代人故去了,又有谁再能出来、叱咤一次江湖?

到时中国的武侠文化,要如何在世界电影市场立足?

靠特技,吗?

乌黑浓密、很柔、很光的头发,就只能靠加特技了吗?

 

我不是武侠导演,我没什么能忠告他们的,我也没资格。但我在观看了两部电影后,有所感觉,有些话不说也不好吧。

说了,怎么说,好吧,只能像那样说了。

其实《三少爷的特技》呢,也没有全方位输给它的前作。有一些东西我们拿出来综合对比,还是得的出来些结论的。

比如在讲故事方面,后作比前作更长,却省略了许多东西。相反达到的一个好效果,是把主线故事讲的足够清楚了。

在观看前作时,观众会处在一个‘上帝视角’,静看天下武林的变化。

而后作中,则是着重增加了燕十三、谢晓峰二位主角的戏份,让观众们得以将自己代入到两人的视角中去,相比前作、更有感觉。

而这样制作的好处是什么呢?

与前作苟同、不可违背原著的是,这部作品的结局,便是燕十三、谢晓峰二人的决斗。而若是将二人一路走来的历程、过程,加重笔墨色彩,那么在决战时,其实会比‘上帝视角’更具有震撼力,说的俗一些、更有感觉。

举个例子,日漫《火影忍者》便是漩涡鸣人、宇智波佐助两位主角,在十几年的连载过程中,许多读者早便猜到了结局是二人决战,果不其然即是。


1999至2014年岸本齐史漫画《火影忍者》

在这一点上,后作考虑到了观众感受,并经过修改制作,使得决战变得更能震撼、更加刻骨铭心了。

我在看前作时,会能感受到是在看一部武侠世界群雄争斗的故事。

而看后作时,我至少能明白了,这是围绕两个主角展开的。


2016年尔冬升电影《三少爷的剑》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没有故意批评《三少爷的特技》的意思。

至少四十年过来了,技术获得进步,以前的一些幻想可以实现了。但要拍出更先进的东西时,请先留住作为一部武侠电影,其本质该有的东西。

何为武侠电影的本质,何又为其所该有的呢?

当我们点击打开一部电影,两个小时过后,会去购买一部实体、或是直接在网上阅读它的原著作品吗?

电影到底该注重哪一方面,还是该均衡发展呢?

若是要对得起‘武侠’二字,又该做些什么呢?

正如我前文所说,我没有什么能忠告的。如何拍好一部武侠电影,甚至描绘好一个精彩纷呈的武侠世界或故事,其实,也是我一直在探讨的。

究竟何为武侠?

我想我要用一辈子去探究这个答案,并且在我十八岁这年便已预料到,即便花上一辈子、我也决得不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2015至2018年泓烧鸭小说《槊蟒记》

我是泓烧鸭。

——泓烧鸭

——作于2017年4月7日

三少爷的特技——评电影《三少爷的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