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题专题系列第一弹:解密+模板+刷典型题=大题高分

各位淀粉宝宝好,今天我们将带来评价类的大题干货!评价题无论是在高考中还是在平时的练习,都是出镜率很高的一种题型,但是它并不难各种模板和经验都能帮助我们找到思路。下面快拿出小本本记笔记吧~

考情分析
综合对比分析题(非选择题第1道题)

选做题




模板揭秘
历史评价类:
历史评价=(积极因素+消极因素)史实+结论
⑴人物评价=属性+事迹+影响(进步+局限)+结论……
⑵事物评价=概况+性质特点+影响(进步/反动+正义/非义)+结论
⑶观点评价=是什么(材料的观点或你的观点)+为什么(你的理由)+怎么样(对错的根源及正确的观点)
熟练度提高
1.(2021·山东潍坊五县市高三10月阶段性监测·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太祖鉴于“向者登科名级,多为势家所取,致塞孤寒之路”,造成以黄巢为代表的落第进士起兵反叛的历史教训,对前朝的科举制度进行了改革。首先是取士不讲门第,凡是粗具文墨的士人,不问贫富和出身,皆可应举。其次是废除“公荐”,以剥夺大地主、大官僚攫取科名的特权。还严密科举条制,考官实行锁宿和回避制,试卷实行封弥和誊录制,士人在科举中的的(“的”字去掉,换成“黜”)落与否,一切以程文为去留。
——摘编自何忠礼《略论北宋前期的制度创新》
材料二
著自明年为始,嗣后乡会试,头场试中国政治、史事论五篇,二场试各国政台、艺学策五道,三场试四书义二篇,五经义一篇。考官阅卷,合校三场,以定去取,不得偏重一场。凡四书五经义均不准用八股文程式,策论均应切实敷陈,不得仍前空衍剽窃。
——引自王德昭《清代科举制度研究》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清政府科举改制的措施。(6分)
【答案】
一方面,促进了西学的传播,有利于选拔实用人才,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化进程。另一方面,改制力度太小,仍然强调中体西用的封建色彩,没有废除科举考试,无法适应近代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变化的需要,不利于近代化的发展。(6分)
【解析】
据材料二“嗣后乡会试,头场试中国政治、史事论五篇,二场试各国政台、艺学策五道”可知在清末新政中,所采取的针对科举制的改革措施,促进了西学的传播,有利于选拔实用人才,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化进程;据材料二“三场试四书义二篇,五经义一篇。考官阅卷,合校三场,以定去取,不得偏重一场”可知在清末新政中,所采取的针对科举制的改革措施,其改制力度太小,仍然强调中体西用的封建色彩,没有废除科举考试,无法适应近代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变化的需要,不利于近代化的发展。
2.(2020·河南洛阳高一第二学期期末·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文官制度的确立是唐五代以来社会结构变化和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同时也与宋代的科举制度、崇文抑武国策等因素密切相关。宋代处于中国古代社会承上启下的转型时期,从唐代开始的社会经济结构和阶层结构的变化,在宋代得以最终完成。在经济结构上,传统的封建土地国有制崩溃。封建土地私有制得以迅速发展,土地转移和流通的频率加快,租佃契约关系得以确立。这种变化诱发社会结构随之发生变化,传统的门阀士族势力退出历史舞台,庶族地主取而代之,平民社会的因素开始显现,社会流动性空前加强,为宋代士大夫阶层登上政治舞台准备了条件。
——摘编自杨学为《中国考试制度通史》、张创新《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孙中山借鉴西方近代文官考试经验,吸取我国古代科举考试合理内核,创立了“五权分立”、考试任官的政治学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一个月内即制定了《文官考试委员官职令草案》《文官考试令草案》。袁世凯任大总统时期,相继颁布《文官任职令》《文官保障法草案》和《文官惩戒条例》,初步形成了一套文官制度。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考试院,着手推行公务员制度。1933年3月,公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近代公务员制度初步确定。但是国民政府一面采用公务员制度,另一面限制非国民党员进入政府。一些地方实力派也把公务员制度视为中央政府对地方进行人事渗透、瓦解其统治基础的阴谋,坚决阻挠公务员法的制定和推行,尤其到了抗战时期及至解放战争时期更是步履维艰,流于形式,甚至连形式都没有。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并作简要评价。
【答案】
特点:受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借鉴科举制的长处;随着政治变革,通过立法形式不断创新完善;文官制度的推行步履维艰,大多流于形式。
评价:近代文官制度是对我国政治制度的探索和尝试,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但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其作用非常有限。
【解析】
据材料二“但是国民政府一面采用公务员制度,另一面限制非国民党员进入政府。一些地方实力派也把公务员制度视为中央政府对地方进行人事渗透、瓦解其统治基础的阴谋”可知文官制度的推行步履维艰,大多流于形式。第二小问简要评价,据材料二“标志近代公务员制度初步确定”可知近代文官制度是对我国政治制度的探索和尝试,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据材料二“步履维艰,流于形式,甚至连形式都没有”可知但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其作用非常有限。
3.(2021·河北张家口一模·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前期,推行均田制为主的土地政策,同时,国家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推行抑制兼并、均平占田的土地政策。个体小农得到保护与扶持,国家收入得到保障。隋末一斗米值数百钱,贞观初,斗米三四钱。
——摘编自于千千《唐代国家土地政策变迁的经济学分析》
材料二
宋代的土地政策规定,私有土地受到法律保护,土地所有者的子孙后代有权继承,不仅私田可以买卖,甚至公田也被卷入买卖交易之中。在宋朝,依据是否拥有土地把农民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地农民,一类是无地农民。随着时间的推移,无地农民的数量在迅速扩大。面对生存的压力,这些无地农民有些选择依附于地主,有些则不得不背井离乡,到偏远地区开发荒地,再有则是彻底脱离土地,进入城市谋取出路。
——摘编自徐明明《宋代政策研究》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宋土地政策的变化,并对其进行评价。(7分)
【答案】
变化:由限制兼并到不抑兼并。(3 分)
评价:造成土地兼并严重;易造成社会秩序的不稳定;一定程度上推动边远地区的开发;一定程度上推动商品经济发展。(4 分)
【解析】
第一小问变化,由材料一“国家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推行抑制兼并、均平占田的土地政策”和材料二“私田可以买卖,甚至公田也被卷入买卖交易之中”可得,由限制兼并到不抑兼并。第二小问评价,实际上等于在评价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需要考生进行辩证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不抑兼并造成土地兼并严重,个体小农的土地被兼并导致失去土地,易造成社会秩序的不稳定;但是不抑兼并的举措也在一定程度上有积极作用,由材料二“有些则不得不背井离乡,到偏远地区开发荒地”可得,一定程度上推动边远地区的开发;由材料二“彻底脱离土地,进入城市谋取出路”,这就为城市商品经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条件,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
4.(2020·广东汕尾高一第二学期期末·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战国至秦汉时期,山东沿海居民开辟了连接山东半岛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的北方海上丝绸之路。山东半岛是它的起点,因为临淄等地在春秋战国时即为丝织业和纺织业中心,汉初著名的官办三服官手工场就设置在此地。除纺织业外,山东半岛还是全国冶炼业中心。山东沿海的渤海、黄河沿岸,自古产木,其中的楸木,就是造船的上等材料,商船、渔船活动多见于春秋战国时地方志的记载。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也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分不开。面对秦的暴政,沿海地区民众只能消极反抗,利用有利条件向海外移民。汉初楚汉之争战乱不休,又有大批山东沿海居民迁徙至朝鲜与日本,从而推动了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
——摘编自朱亚非《论古代北方海上丝绸之路兴衰变化》
材料二
宋代海外贸易以东南为盛。宋代的沿海通商口岸陆续增加了广州、泉州、明州等十处。宋代的海舶航程也更长,最远的达红海口的亚丁和东非海岸。与宋朝通商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十多个,其中宋代海舶直接到达的有二十多个。宋代的手工业品和原料大批运往海外……宋政府在海外贸易中获得了很大收益。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宋代海外贸易的畸形发展,主要输入商品是奢侈品……与西欧城市的发展相比,没有适应手工业者扩大再生产的需要,不是手工业生产的原料和资金,也不是生产加工所需要的原料。且中国出去的商人较少,大多是蕃商、蕃船来中国。
——摘编自王棣《宋代经济史稿》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表现,并加以简要评价。
【答案】
表现:①沿海通商口岸增加;②海舶航程更长,远达红海口的亚丁和东非海岸;③通商国家数量多;④大批手工业产品和原料外销;⑤对外贸易成为政府重要财政收入来源(任答3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
评价:①促进了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②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③并没有成为手工业扩大再生产的动力,没有推动社会的转型(没有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任答2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
【解析】
第一小问表现,据材料二“宋代的沿海通商口岸陆续增加了……十处”可知,沿海通商口岸增加;据材料二“宋代的海舶航程也更长,最远的达红海口的亚丁和东非海岸”可知,海舶航程更长,远达红海口的亚丁和东非海岸;据材料二“与宋朝通商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十多个,其中宋代海舶直接到达的有二十多个”可知,通商国家数量多;据材料二“宋代的手工业品和原料大批运往海外”可知,大批手工业产品和原料外销;据材料二“宋政府在海外贸易中获得了很大收益”可知,对外贸易成为政府重要财政收入来源。第二小问评价,据所学宋朝商品经济的知识可知,促进了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据材料二“宋政府在海外贸易中获得了很大收益”可知,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据材料二“与西欧城市的发展相比,没有适应手工业者扩大再生产的需要,不是手工业生产的原料和资金,也不是生产加工所需要的原料”可知,并没有成为手工业扩大再生产的动力,没有推动社会的转型(没有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
5.(2021·河北唐山高三摸底考试·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北人民政府于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人民币发行后,逐步扩大流通区域,原各解放区的地方货币陆续停止发行和流通,并按规定比价逐步收回。1949年初,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迁到北平(今北京),各省、市、自治区相继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分行,至1951年底,人民币成为新中国的唯一合法货币。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
罗斯福就职后的第二天就要求停止黄金交易,全国银行暂行休假,3月9日他促使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授予总统以管制信贷、通货、黄金、白银和外汇交易的紧急权力,授权联邦储备银行根据各银行资产增发纸币以解救货币荒;3月10日,总统命令禁止黄金自由输出;4月5日,总统又命令所有居民必须在5月1日前把储存的黄金售与联邦储备银行;5月12日,国会通过《农业调整法》,将美元贬值50%;11月罗斯福乃决定用减少美元含金量的办法进一步刺激通货膨胀,把原来黄金法定价格每盎司20美元67美分提高到31美元26美分,由财政部收购黄金,以带动物价上涨。1934年初,罗斯福促使国会通过《黄金储备法》,将金价又提高到35美元1盎司;6月通过了《白银收购法》,指令财政部收购白银,直至收购量达到国家货币准备金的1/4或者白银的世界市场价格上升至每盎司1.29美元为止。
——据刘绪贻《论罗斯福新政的“货币政策”》整理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罗斯福新政时期货币政策的基本内容并简要评价。
【答案】
内容:整顿银行,加强对银行和货币的管控;废除金本位体制,禁止黄金流通和出口黄金;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4分)
评价:对于促进物价回升、恢复发展生产、缓解危机起到积极作用,但有强烈的经济民族主义色彩,引发各国货币战,造成国际经济秩序的混乱和国际局势的紧张。(6分)
【解析】
第一小问内容,根据材料二“要求停止黄金交易,全国银行暂行休假,3月9日他促使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授权联邦储备银行根据各银行资产增发纸币以解救货币荒”可知,整顿银行,加强对银行和货币的管控;根据材料二“总统命令禁止黄金自由输出……用减少美元含金量的办法”可知,废除金本位体制,禁止黄金流通和出口黄金;根据材料二“国会通过《农业调整法》,将美元贬值50%;11月罗斯福乃决定用减少美元含金量的办法进一步刺激通货膨胀,……以带动物价上涨”可知,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第二小问评价,根据材料二“由财政部收购黄金,以带动物价上涨”及所学知识,结合罗斯福新政对经济的影响的角度分析可知,对于促进物价回升、恢复发展生产、缓解危机起到积极作用,根据材料二“授权联邦储备银行根据各银行资产增发纸币以解救货币荒”可知,有强烈的经济民族主义色彩,引发各国货币战,造成国际经济秩序的混乱和国际局势的紧张。
6.(2019·天津高考·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5、16世纪的欧洲,手书新闻和单页印刷新闻已经较为流行。僧侣、贵族和富裕起来的资产阶级,对外界事物很关切。一些人专门搜集消息,编写“通报”,抄送给有需要的客户。消息来自一些中心城市如罗马、巴黎、伦敦,以及西班牙的马德里和葡萄牙的里斯本,内容包括当时的欧洲战事、王室消息、贸易商隋(情)。随着贸易的广泛开展,商人们越来越需要准确地了解远方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法)乔治·维尔《世界报刊史》
材料二
美国独立战争时,反英报纸《波士顿公报》印数一度达到2000份,相对于当地的人口总数来说,这是个巨大的数字。以赛亚·托马斯在马萨诸塞州出版的报纸上呼吁工人投身到国家独立的事业中。有评论说:“假如没有报纸,美国革命根本不会发生。”英国人出版的报纸则鼓吹服从英国,宣传英国和北美殖民地的和解。到战争结束,美国报纸数量增加到43家,自主的造纸厂、铅字厂等也相继建立起来,摆脱了对英国产品的依赖。
——摘编自(法)乔治·维尔《世界报刊史》
材料三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一起创办了《新莱茵报》。《新莱茵报》适应当时德国爆发的人民革命的需要,成为欧洲各国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政党的坚强组织中心,组织和领导了几次大的群众斗争,在广大群众中的影响日益扩大。尽管《新莱茵报》仅存在了354天,但却出版了301期,恩格斯说它不愧是“革命年代德国最著名的报纸”。办报期间,马克思、恩格斯在国内外几十个城市设有固定的通讯员,形成通讯员网;发表的读者来信总数多达几千封。这在无产阶级报刊史上是个奇迹。
——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
依据材料一、二、三,评价报纸所起到的历史作用。(4分)
【答案】
适应了时代发展、社会需要;发挥了传递信息、传播思想的作用;成为人民的喉舌,推动了历史进步。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报纸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适应了时代发展、社会需要;第二,发挥了传递信息、传播思想的作用;第三,成为人民的喉舌,推动了历史进步。
7.(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宾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答案】
示例:
情节:鲁滨逊遇险漂流到海岛上,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领地。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近代早期的西欧殖民扩张。
概述和评价:近代西方殖民扩张始于新航路开辟,在亚非拉地区依靠武力等方式强占殖民地,掠夺财富,进行移民,开展贸易。殖民扩张掠夺的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资本主义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给遭受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极大灾难,客观上带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解析】
首先提取情节,根据小说梗概可提取的情节主要有鲁滨逊在巴西开办种植园,并贩卖黑奴;鲁滨逊遇险漂流到海岛上,在那里进行开发,建立了自己的领地;鲁滨逊自学《圣经》,获取精神动力;等等。其次指出该情节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注意情节与历史现象之间的关联性,结合世界近代史相关知识可知开办种植园、贩卖黑奴,在海岛上建立领地等情节反映了近代早期西欧的殖民扩张;自学《圣经》反映了宗教改革;等等。最后进行概述和评价,概述时要注意时间、过程、代表性事件等基本要素完整准确,如概述近代早期西欧的殖民扩张,需要指出它的时间(始于新航路开辟)、地域(亚非拉地区)、方式(武力掠夺、贩卖黑奴、商品贸易等)等要素;最后评价时要全面合理,辩证评价。
8.(2021·河南中原名校高三第二次质量考评·27)【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以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从1952年起,中央人民政府决定设立国家计划委员会,逐步形成由国家计委、中共各部计划司、各省市自治区和县级计委等组成的自上而下的计划机构体系。财政方面,实行中央、省(市、自治区)、县三级财政,由中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但绝大部分资金集中在中央。工业领域,重要物资分为统配和部管两种,分别由国家计委和主管部平衡分配,国营、公私合营企业所需重要物资,均纳入国家物资分配计划。商业流通领域,从1953年起,国家根据不同商品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地位,分别采取了统购统销、派购、议购等不同购销形式,对外贸易,始终实行国家统购政策,进出口业务均由国家所设外贸公司负责。通过上述一系列改革,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基本形成。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系进行评价。(8分)
【答案】
评价:这种集中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在当时物资缺乏、经济基础薄弱的条件下,起到了积极作用。它有利于把有限的资金、物力和技术力量集中起来,保证重点建设项目的完成。但是,国家包揽过多、统得过死,不利于地方和企业积极性的发挥,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其弊端愈加突出。(8分)
【解析】
由材料“我国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以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得出这种集中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在当时物资缺乏、经济基础薄弱的条件下,起到了积极作用;由材料“财政方面,实行中央、省(市、自治区)、县三级财政,由中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但绝大部分资金集中在中央。工业领域,重要物资分为统配和部管两种,分别由国家计委和主管部平衡分配,国营、公私合营企业所需重要物资,均纳入国家物资分配计划”得出它有利于把有限的资金、物力和技术力量集中起来,保证重点建设项目的完成;由材料“国家根据不同商品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地位,分别采取了统购统销、派购、议购等不同购销形式,对外贸易,始终实行国家统购政策,进出口业务均由国家所设外贸公司负责”得出国家包揽过多、统得过死,不利于地方和企业积极性的发挥,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其弊端愈加突出。
9.(2020·湖北天门高一第一学期10月调研考试·17)(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帝恶其国俗鄙陋,乃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时魏之势虽极盛,然剽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
——根据1907年宏文馆出版的《中国历史讲义》等整理
材料三
拓跋魏一切改从汉制,实为魏之极盛时代……诸族遂大受汉族之同化……国中一切制度文物,亦无一不仿南朝。至北齐北周之治制,则尤为隋唐治制之所本,于中国之贡献颇大。
——摘自1913年《共和国教科书本国史上卷》和1928年《初中本国史》
材料二、三对孝文帝改革的评价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影响史学观点的主要因素。(12分)
【答案】
不同:材料二持否定态度,材料三持肯定态度。(4分)
因素:研究者的立场不同;研究的方法、角度不同;史料的选取和运用上的差别;受时代的影响。(8分,1点3分,2点6分,3点8分)
【解析】
据材料,以殷墟出土刻有文字的龟甲是作为实物史料能够反映商朝的具体情况,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司马迁撰写的《史记》属于文献史料。
第一小问不同,据材料二“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可知孝文帝改革导致北魏国力衰落,因此材料二持否定态度;据材料三“拓跋魏一切改从汉制,实为魏之极盛时代,于中国之贡献颇大”可知孝文帝改革增强北魏国力,对中国贡献极大,因此材料三持肯定态度。第二小问因素,依所学,研究者的立场、史料的选取利用、时代特征都会影响史学观点。
10.(2020·北京大兴区高一第二学期期末·26)(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人对贫困的认定,一般是对收入来源、财产状况、家庭劳动力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以此进行分类定级。如清代汪志伊在《荒政辑要》中将“产微力薄,家无担石,或户倾业废,孤寡老弱,鹄面鸠形,朝不谋夕者”定为极贫,将“田虽被灾,盖藏未尽,或有微业可营,尚非急不及待者”定为次贫。古代对不同程度的贫困者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汉律规定国家需向“贫不能自存者”提供救助。宋代,国家开始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如采用招商赈济,以工代赈等形式,除此以外,还鼓励民间互助,明代林希元《荒政丛言》提出“极贫之民便赈米,次贫之民便赈钱,稍贫之民便转贷”。乾隆以后,清朝国力大不如前,但是对于农贷的免除依然进行着。嘉庆末年国家已经进入多事之秋,时局动荡,国步维艰,但是即便如此,依然对苗疆农民的借贷予以加恩免除。
材料二
美国林登·约翰逊时期的贫困救助是美国历史上非常典型的反贫困范例。约翰逊时期的贫困救助主要包括食品券计划、营养计划、住房援助计划等。国会于1964年8月通过了“食品券法案”,拨款3.75亿美元作为1965至1967年三年实行这一计划的经费,那些符合条件享有食品券的人每月可以购买一定数量的食品券。与此同时,美国联邦政府也开始向妇女和婴儿提供科学的饮食套餐,营养咨询、健康服务等营养计划,以此来提高人们的满意度。60年代随着美国城市的郊区化发展的完成,美国中产阶级以上阶层都居住在郊区,城市中心区成了穷人聚居之地,城市中心区的环境人口问题日益严重,社会和政治机制崩溃。约翰逊政府启动了“模范城市”计划,将住房援助和城市重建有机地结合起来。除此之外,约翰逊政府还推行了教育援助、医疗援助;对人力资源培训开发;对落后地区再开发等行之有效的政策。
——摘编自王文艺《中美贫困救助政策比较研究》
材料三
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中国广袤的农村地区分布着2.5亿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极端贫困人口,占当时农村总人口的30.7%.仅在1978至1985年间,中国农民收入增长了1.69倍,农村贫困发生率则下降了50%.2003年,中国农村外出就业的劳动力超过1.1亿人,全国农民人均劳务收入514元人民币,在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额中,劳务收入的贡献率达到52.1%.有世界银行专家说,“中国的改革开放成为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减贫行动,尤其对减少农村地区的绝对贫困人数更是如此。”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美国林登·约翰逊时期的贫困救助措施。
【答案】
评价: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弊端,广大的社会底层群众仍旧无法得到长久的公平;有缓和社会矛盾,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作用;缩小贫富差距,改善底层群众生活的作用。
【解析】
应从积极与不足两个方面来评价约翰逊时期的贫困救助措施。积极方面,据材料二“符合条件享有食品券的人每月可以购买一定数量的食品券。与此同时,美国联邦政府也开始向妇女和婴儿提供科学的饮食套餐,营养咨询、健康服务等营养计划,以此来提高人们的满意度”可得低收入群体收益多,缓和了社会矛盾,从而起到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作用;不足方面,救助幅度有限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弊端,广大底层群众生活得不到根本改善。
好啦今天的全部内容就到这啦!相信你10道大题过后一定会有收获~

想刷【精选好题】选定哥《小题精练》、掌握【基础知识】选《定哥笔记》、构建【知识体系】选《定哥脑图》、记忆【历史时间】选《记忆卡牌》、【轻巧便携】选《小黄书》、【押题猜题】选《红宝书》 更多好物还在定哥熊猫屋等着仔仔们(๑˙ー˙๑)
👉🏻关注:微信公众号:历史如何考高分,更多干货等你来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