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弈棋,不应该到此为止……(对当下三国演弈棋创作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忧虑)
众位朋友,好久不见,确实是好久了。话说本人已经隐退,本不应该再多嘴。但是,鉴于2021年春夏三国演弈棋新作品数目的急剧减少,本人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却又有心无力……因为已经说了隐退,覆水难收……
言归正题,在本站的搜索栏输入“三国演弈棋”然后搜索,选择“新发布”的话,会发现,本人在2月份录制的最后一个有关三国演弈棋的视频竟然排到第三个!也就是说,最近5个月以来,新的视频作品才2个……2个啊……还是由2名UP主分别上传的……

不仅视频,新的专栏作品也少之又少……情况也是不容乐观。点击专栏,选择“发布时间”,会发现如下的情况,



可以发现,在本人发布的“隐退篇”之后,5个月时间里,新的专栏作品仅有6篇……也是分别由2名UP主上传的。
5个月,2个视频,6篇专栏,3位UP主……
毫不客气的说,这个成绩,还不如本人最佳状态下单人1个月输出的作品总和,如果不信的话,可以去看看本人的空间,本人在今年2月份有几篇专栏、有几个视频……
难怪有人对我说,“这个棋是不是凉了?”
我没有回答……因为,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也不知道如何回答。
先来回顾一下三国演弈棋历代玩家代表吧,这是我最近一段时间闲来无事总结的。
初代超元老级玩家代表人物(2005-2008):
·卧龙
【官方提名资深玩家,著有《论对弈中的36计运用》,该文已被收录进三国演弈棋实体棋第8、9版说明册。】
·澹台灭明
【官方提名资深玩家,著有《三国演弈棋的道理》,该文已被收录进三国演弈棋实体棋第8、9版说明册。】
第二代元老级玩家代表人物(2009-2013):
·走麦城(别号“怀旧狂魔”)
【官方提名资深玩家,三国演弈棋第一位视频UP主。主要贡献:将三国演弈棋以视频的形式搬到网络平台的第一人,让众多互联网用户得以知晓三国演弈,扩大了三国演弈棋的知名度。著有时代mod理论、残局理论、独创多种拓展玩法。】
第三代准元老级玩家代表人物(2014-2018):
·邻家默小七(本人,别号“某科学的邻家索菲”)
【官方提名资深玩家,三国演弈棋第二位视频UP主、第一位专栏UP主。主要贡献:独创三国演弈棋新式棋谱记录法并被官方采纳,协助官方完善棋规,完善走麦城创立的时代mod理论与残局理论,独创棋局记录法、新手入门指导。】
(在这里本人只列举大家所熟知的,其实还有很多。)
至于2019年及以后入门的新玩家,可以算作第四代了吧……
【成为三国演弈棋玩家代表的基本标准】
1.官方提名,这个并不是必要条件;
2.对三国演弈棋的发展与宣传有贡献;
3.对之后入门的新人玩家能够产生一定影响。
这三条基本标准里的后两条怎么体现出来?当然是输出一定量的作品,让其他人知道三国演弈棋这款桌游,了解自己的棋路与对局风格。只有自己录制视频、撰写文章,才能让其他玩家知道自己的想法与创意,才能表达出自己的意愿。如果在玩家群体中有一定影响力,自然也会被官方发觉,达成第1条也就不是难事了。
回顾了对三国演弈棋比较有贡献的玩家之后,言归正传。
最近一两年内入门的新玩家,其人数虽多,但真正有影响力和对三国演弈棋的继续发展与传播有贡献的却无一人。因此,随着元老玩家们在网络平台的隐退,导致目前尚未有新的有贡献的玩家代表(可以算作第四代玩家代表)出现并接过这杆大旗。
所以,本人在此呼吁!
各位三国演弈新玩家、老玩家,如果您有录制、剪辑视频的能力与条件,或者您有出色的文笔,以及宽裕的业余时间的话,那么请您务必加入到三国演弈棋相关作品的创作行列中来。将您平时的对局记录以及对局中产生的感悟通过视频或文章的形式分享给大家,为三国演弈棋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几天在与某位元老玩家交谈时,老玩家也说出了他的看法,创作题材已经全面且饱和,新UP主的创作方向与上升空间狭窄。但是并不是说完全就没有可创作的题材,比如可以做中局战术研究、开局体系的建设、实用残局讲解、对局解说、将卧龙的《论对弈中的36计运用》中没提到的其他计谋进行完善。
其实就算是我又如何?我手头的东西也不多,不过一部手机、一套实体棋、一两本手抄的棋谱、一个俯拍架而已。

视频剪辑方面,我是个小白,可以说是零基础那种。我所依仗的其实就是本站APP自带的剪辑功能,其实也就是加个字幕配个BGM而已。
专栏就更简单了,在手机记事本打好草稿,拍几张需要用的图片,不就搞定了?有什么难的么?
总之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最后在这里附上关于三国演弈棋玩家划分的调整说明】
有位棋友在看过我的玩家划分以后,指出我专栏里关于对三国演弈玩家划分的弊端,以前的是这样的:
第一代超元老级玩家(2005~2013),9年
第二代元老级玩家(2009~2016),8年
第三代准元老级玩家(2016~2019),4年
按这位朋友的话说,超元老级(他所说的骨灰级)时间跨度太大,长达9年!往后的则是越来越短,超元老级玩家的比重不应该这么大,应该是稀有的才对。而且各代玩家分段时间划分不合理、有重叠,这个就要参考投票设计原理。
比如一个2010年入门的,那他算骨灰级还是元老级?
2016年入门的,分别是准元老级的最开始、元老级的最末尾,到底算哪代?
因此我做了修改,调整如下,
将最初四年就入门的玩家——2005、2006、2007、2008年的定为超元老级,即骨灰级;
2009、2010、2011、2012、2013这五年入门的算是第二代,即元老级;
因为旧的三国演弈官方平台最终是2013年关闭的,这些骨灰级、元老级玩家也算见证了三国演弈曾经的辉煌。
2014、2015、2016、2017、2018这五年入门的算作第三代,准元老级或资深级,属于是摸黑前行、打着火把探索的一代。由于旧平台关闭了,这时期入门的只能是靠自己搜索散落在网络里的资料或者跟随以前的元老们学习,由前辈们带领着入门。
至于2019、2020、2021以及将来在2022、2023年入门的算是第四代,主要是准资深级玩家、进阶玩家、新人玩家们。人数众多,基数庞大,拥有众多有实力有潜力的新人。并且此时又恰逢三国演弈官方的复出,三国演弈棋再次火热起来,因此可以说是复兴的一代。
综上,不仅没有重复,而且正好五年一划分,比较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