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各时期的瓷器款识特点,收藏爱好者一定要知道
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同为一词,充分说明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因此瓷器也是千百年来深受各大人士的喜爱,收藏。
对于一个瓷器爱好者来说,想要收藏到真的瓷器,那么瓷器的款识肯定是要知道的,那么康熙时期的瓷器款识你认识吗?如果不知道的话一定要看看了。
康熙一朝共计61年,基本以20年为段,分作早、中、晚三个时期,各期款识各有特点。
早期
康熙十九年九月,才正式在景德镇设置御窑厂,因此早期瓷器以民窑器为主,官窑器也是委托民窑烧造。年号款的落款较少,多见干支纪年款、堂名款和花押等标志,写明代各朝年款的寄托款也很流行。



中期与晚期
中期:与早期相比,中期款识趋于规范,以楷书六字双行为主,字体秀逸,笔道有力。
晚期:开始由专人负责写款,字体更加工整秀丽。楷款中的“清”字开始出现的写法。
珐琅彩瓷于康熙59年烧造成功,均书“康熙御制”四字楷书款。
出现了宋体字写款,并在雍正朝流行。
出现了极少量篆书款。尤其是六字三行篆书款,开创了雍正以后各朝流行的篆书六字三行款式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