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骇翼相关杂谈】双标,名缰利锁与死亡
引子是看了一个视频,这件事有这么几个点
一、关于经费
不得不说这里对经费有限的利用非常讨巧。在这个节骨眼上,极致地体现一下兄弟情,再用具备突然的冲击性和争议性的画面把骇翼送走,会在很多人心里形成记忆点。创作者是会刻意赚观众眼泪的,而且有人不理解也正常——不理解就意味着会持续在心里反复掂量,乃至其情可悯一类,约等于人气赚到了。
二、关于双标
首先,我们最好能够接受一个大前提:除了太上忘情之人和上帝,大部分人类都双标。
1.人是有限的,2.人有情感,只要再加上这两个变量,顶多再加一个人会随时间发生变化,骇翼的行为整体就算可以自洽的。因为人有限的情感只能分给有限的对象,谁分得多一点,就得到更多的关注、宽容和允许一类的东西,反之亦然。是有限的情感让人“待某人与别人更是不同”,比如我们在生活中对亲朋好友比其他人更好。
一个角色双标,只能说明一个角色接近真实存在的人,而不是说这个角色的塑造是有问题的。这正揭示了大多数人作出双标选择的因果性,而不能用双标推断人家做这个行为是没有原因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不到=人物逻辑有问题塑造失败,真的是这样的吗?
说回骇翼的行为本身。评论区里已经有人说了,其实在镜头之外,他和威震天应该是有一定的追随的感情基础,是导师那种级别的也说不定,所以尚有情分可以消耗,不会一有违反自己标准的行为立马翻脸(如果真是这种设定,恐怕骂他眼窝子浅反复无常的人又能排出三条大街)。
人心大抵都是有一个信用评级系统的,违背意愿一次,算是刷了一次卡,尚可包容包容,忍耐忍耐(这也是一种有毒副作用的对“人都会犯错”的慈悲,或许还是防微杜渐比默默扣分更经济,有的问题本不至于如此发酵,但这也包含在人格特质当中,很难改),再二再三,只取不存,总有刷爆的一天。情分耗尽,看待彼此的眼光就会自此不同。所以会有人想要“但使愿无违”,都很正常。这一切并不意味着标准本身的不存在,把情感当作逻辑推断中的一个变量或一个前提,无损于理性的光辉。
盗墓那一集,骇翼明确地说了这样让他不舒服,想到天震的死;威震天出尔反尔那一集,骇翼也有不赞同的迹象,他思考了没思考怀疑了没怀疑我们都没法透视了,只是我不相信有人生活中不包含着任何一点忍耐的成分,只不过程度深浅,忍耐的方面不同而已,只要不痛苦至极就还能再凑合凑合的人不在少数,人都有惯性,更何况有着数百万年惯性的赛博坦人。单论这一点,如果说骇翼做错了什么,明显的一点就是,有一些事明明应该用脑袋去想,却偏偏非要用肩膀去扛了。(来自王小波的一句话,微博上刷到的)
另外,补充一下关于荣誉感和双标的问题:荣誉感本身就是一种包装精美的双标。荣誉感究其本质,是认为自己加入的共同体(例如霸天虎)、认定的领袖(例如威震天)比其他共同体和领袖更优越,或与其他共同体有所不同,所以要精诚地去维护它增益它。所以理论上越有荣誉感的人,越容易执拗地去分亲疏远近。
我倒是有个让骇翼在最后那个抉择里做道德完人的法子:如果道德就应该对他人增益而不是有损,那他不满意霸天虎就可以直接走,走得远远的,到谁都找不到他的地方去,这倒是对大家都好了。当然,最后死了,那也是走得远远的,而且还很彻底。
三、名之一字
其实想要点最浅薄的名声和人缘,那只要姿态做足就行,恰好编剧给骇翼设计的姿态很端正,所以他就会有第一眼眼缘和美名。但是名的反作用力紧接着就会反弹回自身,为了维护它就要持续规训自己的行为,摆脱不了就会让人厌烦,所以还是相当玄妙不好把握的一个东西,也无怪有人总想顿开名缰利锁,甚至不惜一死。
四、关于死亡
人的生存有赖世界(此处的世界包括他人,下同),有类似顾客与供应商的关系,存在着条约和期限,条约本身的复杂性和随机性在此不做讨论。人毁约或期限达到,世界就解约,不让他再继续活下去;如果人认为世界毁约,条件允许也可以自行解约,人固有一死,还有解约的希望在,就不是完全的强买强卖,也意味着人世的苦难对于他来说总有一天会结束,这何尝不是一种慰藉。
骇翼大体是靠亲情和忠诚撑着,这两样都被打碎的时候,如果没法尽快建设新的心理支柱,那他相当于已经心死了,那自然千休万休,不如死休。
从一些视角来看,骇翼有错,他做错了很多事情,死亡是对他的惩罚,死亡引起的余波是对活着的人的惩罚。死去的人还完了他的债,不必再为生者所役使,一死酬了知遇之恩,那么今后就只能生者多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