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黄河还是河吗?全世界超一半河流每年断流,地球大江大河去哪了?

2021-07-16 15:07 作者:建材圈财经  | 我要投稿

择一水而栖,依一河而居。

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你会发现,没有哪一个文明能够离开水源后,还能生存下来。而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能流传至今,和黄河的存在离不开关系,它成“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九个省,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母亲河”。但你知道吗,在过去的50年中,黄河几乎每一年都会出现断流现象,从严格意义来讲,它已经不能称之为常流河了。让人不禁产生疑问,这还是水患不断,需要先贤不断治理的“黄河”吗?

如今,全球气候变化越来越反常,哺育了华夏文明的黄河也只是地球上所有大江大河的一个缩影,全世界每年几乎都有超一半的河流会发生断流,就是尼罗河、印度河这些同样哺育了一方文明的历史名河也会频繁的断流。

地球上的那些大气磅礴了几千年的大江大河到底去哪了?

断流现象不仅仅是黄河独有,同样孕育古代文明的尼罗河、印度河这些标志性的大江大河,也会出现频繁的断流。

根据今年6月《自然》杂志的一项最新研究,全世界数千万公里的河流中,有将近51~60%每年会出现至少一天的断流。这些断流的河流分布在世界五大洲,所有的气候变化都会导致断流出现。科学家们预计,如果气候变化和水资源问题得不到解决,未来几十年将有大量河流陷入干涸。

导致河水断流的原因有很多,干旱只是最重要的因素,但并不是全部因素。在干旱比较严重的地球,河流会更容易出现季节性断流。例如以撒哈拉为代表的沙漠地区河流,它们会在两次雨季之间长时间干涸。

而在非干旱地区,寒冷的北极和喜马拉雅山脉,河流会在冬季停止流动。即便在温热地区,如果上游没有能够蓄水的地理条件,河流一样会面临断流。这些我们都可以归纳于气候变化的直接原因。

除了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剧烈变化,人类对自然河流的改造也在加剧断流。为了确定全世界有多少河流会出现断流,研究人员在4428个常流河水文站和1187个非常流河水文站的数据进行分析建模。根据每个河段的气候、土壤、地质等环境因素,他们对全球河流断流进行了预测。地球上6400万公里的河流中,有接近51-60%的河流每年至少有一天会停止流动,44-53%的河流每年至少有一个月处于干涸。

02 人类将面临无水可喝

据外媒报道,位于中高纬度的美国西北部地区,在今年发生了频繁的热浪现象。在过去的6月,西雅图的最高温度已经突破了111°F(约44℃)。

同时,北极圈内的西伯利亚地区也正在遭受热浪的袭击。其中温度最高的维尔霍扬斯克镇,其最高气温达到了48℃,这比去年的北极圈最高温度提高了足足10.8℃。而且,维尔霍扬斯克镇到了冬季,其最低气温也同样刷新纪录,达到-67.8℃,温差足足115.8℃。北极圈和世界各地极端的温差正表明着,气候变化处于一种失控状态。

在这样的情况下,地球人类的饮水将会受到极大影响。在未来,大量人类将面临无水可喝的情况。

03 如何应对饮水危机

对于如何解决水资源匮乏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人类并不是毫无对策,但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并且还需要漫长的时间去治理。

首先,人类可以通过全球合作的方式,来让地球气候的变化处于一种可控的状态。其中最知名的就是《巴黎气候协定》,控制各国的碳排放,确实可以对控制气候变化起到一定作用。除了控制碳排放,人们还应当推出更多的生态保护对策。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人类研究出的气候变化以及推出的生态保护策略大都建立在常流河的数据上。而且有一些还特意的排除了难以界定的断流河。这样的研究和生态管理往往会不符合现实情况,例如在气候研究模型里不考虑河流的季节性断流现象,那么碳排放会低估10%左右。人们应当根据新的河流数据来推出更加准确的研究和对策。

其次,要对现有的水资源进行保护。节约用水,人人有责,每一个人都应该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发挥点滴聚合效应。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多次循环利用水资源,而不是简单地把水当成一个购买品。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家庭卫生间用水占整个生活用水的2/3左右。那么,你在洗澡打肥皂期间会关掉水吗?有时候浪费就在于一点一滴。

最后,人类可以将部分人口移民到外星,分散地球的人口压力。相应减少的人类活动能更加有效的保护地球。

在太阳系内,其实有很多天体是存在有大量水资源的。在人类目前探索得最为深入的月球,其极地附近存在着大量的水冰。NASA准备在2024年进行的阿尔忒弥斯计划里,获取这种资源来在月球上建立人类永久生存的基地。

目前,马斯顿空间系统公司、月球前哨公司、蜜蜂机器人公司正在开发一种技术,这种新技术将利用火箭技术来开采月球上的冰。这种水冰开采系统是一辆安装有火箭发动机的月球车,当探测器到达一个充满水冰的地点时,圆顶封闭的引擎就会启动,将混合泥土碎石的冰发射到真空装置中,分离并储存水冰颗粒。

除了月球,火星上也存在着大量水冰资源。火星轨道飞行器的雷达曾在火星的中北纬度地区探测到一处“扇形凹陷”区域。这个区域有着大量的沉积物,这些沉积物含有50%-85%的水冰。而根据发布在《科学发展》的研究报告,火星上还有200多条干涸的河道,这意味火星上仍有一部分水处于深层含水层中,等待人类的开采。

这些水资源的存在,为人类殖民异星的可能提供了无限可能。但对于人类来说,殖民异星的难点并不在于水资源,而是如何应对宇宙辐射等问题。众所周知,月球和火星是没有臭氧层的,而月球就更加干脆,连大气都没有。在没有臭氧的保护下,这两个天体的表面辐射量远远高于人类所能承受的阈值。这些辐射能够让人类的脱氧核糖核酸产生变异,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好消息是,《PLOS One》期刊在今年6月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的研究论文。在这篇研究论文中,我们能看到NASA的航天员们,在国际太空站上完成了Crispr基因编辑。这项实验的完成,意味着人类能够开展修复宇宙辐射导致突变的脱氧核糖核酸实验。

早在几年前,NASA就找到了许多能够修复脱氧核糖核酸的小分子。来自哈佛大学辛克莱教授团队提供的β-Nicotinamide Mononucleotide?(Wlnad)就是其中之一。Wlnad是人类体内健康因子的合成前体,其合成的健康因子,控制着人类近一半的代谢功能,而且还参与到人类日常损耗的脱氧核糖核酸修补工作。

及时补充Wlnad,能够让人类的代谢水平得到恢复,从而拉长一定的生命周期。WLNAD这种物质还被莱特维健等生物企将其量产,投放在国内外如亰D上,受到高净值人群的青睐。

WLNAD 的研究试验已经基本完成, WLNAD 受到欧美和亚洲地区的富豪们的追捧,马斯克(Elon Musk)现任女友格莱姆斯(Grimes)、香港首富李嘉诚、潘石屹等都曾公开服用过。

NASA之所以能注意到这种物质,是因为在一次实验中,辛克莱教授将通过Wlnad预处理的小鼠暴露在辐射环境中,发现小鼠没有因为辐射而产生脱氧核糖核酸的异变。这让研究对抗宇宙辐射的NASA工作人员大感兴趣。而随着Crispr基因编辑实验在太空中完成,Wlnad和其他对抗宇宙辐射的太空试验也会随之开展。

在不远的将来,宇宙辐射将不再是人类殖民异星路上的绊脚石。而类似火星的天体,也会被人类改造成适宜定居的殖民地,分摊地球的人口压力,逐步恢复我们母星的环境。


黄河还是河吗?全世界超一半河流每年断流,地球大江大河去哪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