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三次读完《活着》之后

2020-05-06 11:47 作者:润涵是我的字  | 我要投稿

看着这本《活着》,翻开第一页,感谢自己有一个写阅读记录的习惯,也由此意识到,我与这部书的初次相遇,竟是2017年的事情了。

《活着》

三年前的1月9日,在学校读完这本书后,觉得福贵好坚强,刚好读完《麦田里的守望者》,我相信福贵是“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可以为了一个目标卑贱地活着”这句话的最好印证,也许是带着点骄傲吧,把这句话连同上一句写在了这本书的第一页。


两年前的2月22日,在开往青岛的T395次火车上,匆匆忙忙读完这本书,觉得福贵好惨,相比下来我还算幸福。没有其他的感觉,回到了家,在第一页写下“二周目于T395”就把它放回了橱子里,直到今年,不经意间发现了落满灰尘的《活着》。

昨晚,我第三次看完了这本书,又到了需要在第一页写点什么的时候了,我才突然意识到,这本书的名字,叫《活着》。

时时刻刻活着的我,今生第一次开始认真考虑过这个词。

想到这,我有点伤感,也有点害怕,因为我突然意识到,像我这样活着,好难。

我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是个有理想……算了不糟蹋理想这个词了,我是个有想法的人。

我希望进入科研这座围城,若有幸能有点成果的话,就著书立说、开坛授课。我曾和朋友说,希望我们能共同在建国100年时,作为先进科学工作者甚至顶着“人民科学家”的称号,登上天安门城楼,接受人民的检阅。

可现在我是什么样的呢?

我现在在家里,是如假包换的待业青年,去年自作孽让今年的考研失败,明年考研和就业形势极其的严峻,不知道明年能不能上岸,不能上岸怎么办,考医师证?考规培?考公务员?找工作?不管怎样,距离我向往的科研道路只会越来越远,到那时,理想就真的成了水中月、镜中花。

而作为一个手残党和玻璃心,我实在是没有勇气走向临床岗位。

我知道要努力奋斗,我只是怕再失败,再失败对我来说有点不能承受。

我想起了教员的话:

“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我决定把我想付诸科研的一丢丢想法告诉你们,如果有一天我无法走向这条路,希望有志之士可以代我走下去。

1、量子纠缠理论在粒子同步观测技术中的运用

2、高维几何理论在医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3、干细胞技术用于修复机体缺损的广泛应用

最后,愿我们都能在梦想的彼岸处重逢。

拙作一篇

与君共勉

润涵 沐手书



第三次读完《活着》之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