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灭
中国能统一的基础是元明清七百年的统一,也是两汉四百年的统一,也是唐朝三百年的统一,而不是你喜欢吹的秦始皇那短短十几年的统一
![[微笑]](http://i0.hdslb.com/bfs/emote/685612eadc33f6bc233776c6241813385844f182.png)
关于「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从《易经》、《尚书》、《诗经》、《春秋三传》等文献和地下出土的竹简、金石铭文来看,最迟在西周以后,汉字的符号、文法和文章结构,就是统一的。诸侯国无论制度、礼仪、文化、信仰、血缘,基本上都是一致的,而且还有周天子这个统一的老大,至少在西周,周天子不是傀儡。吹捧秦始皇的人往往把三代的功绩全部泯灭掉,夏我就不说了,商周就这么没有排面,全球都认可商周是统一王朝,你要推翻?
秦朝李斯作小篆,程邈作隶书,只是书写方法的简化,并不是首次统一文字。何况,程邈作隶书,至今尚无实物证明,现在发现最早的是汉隶而非秦隶。
关于「车同轨」,史书上说的是秦始皇修驰道,统一车辆轨道的宽度。可是,秦始皇并不是「修驰道」的创始者。西周就有国家一级的道路,称为「周道」或者「周行」。西周初年周公靠打点式分封形成的点状城邦,但是点状城邦成长为块状领土国家是西周诸侯的开拓功绩,这也能算在秦的头上?你不会以为是秦把点状城邦连成面的吧?他是把块状的领土国家硬拼在一起结果把自己玩崩了。你无非就是想说周统治的区域没有秦的大而已,那同理,秦也不是统一的中国,名义上的天下共主都不是,因为西域蒙古西藏海南云南根本不服从秦王朝,汉朝才把西域纳入版图之中,海南西藏云贵是到了明清才郡县化。
![[吃瓜]](http://i0.hdslb.com/bfs/emote/4191ce3c44c2b3df8fd97c33f85d3ab15f4f3c84.png)
周初的大封建给中原方国带来了礼乐文化,通过武装殖民和礼乐教化才让得先商方国“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这就叫统一,就算周王室衰落的时候周王也能插手诸侯国君的继承权甚至烹杀诸侯,春秋争霸打的旗号也是尊王攘夷,结果秦朝稀烂的地方掌控力连当面刺杀的刺客都抓不到,没过几年秦吏全带头投降义军了。秦粉很有意思的就是划定统一的标准的时候以秦为标准,集权程度不如秦那就是不统一,集权程度高于秦那就是承袭秦的功劳,自己又当选手又当裁判那属实是不败之地了
秦朝建立以后,实行重税制度,“收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戍”。“泰半”为三分之二,也就是百分之六十六;“闾左”为贫穷农民,其劳役和兵役都极其沉重。修长城、御匈奴征调四十万民夫;戍五岭、平百越征调五十万;建阿房、修郦山征调七十万,其他没有记录的徭役不下于此。秦长城,秦始皇三十三年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筑长城万余里,以防匈奴南进全国总人口中扣除妇孺老弱,徭役适龄人口最多不到一半,故徭役征调率很高。而且服徭役不算路程,以及役期拖延,一来一往经常在大半年以上。三分之二以上的税率,加上兵役劳役,不但完全破坏了秦朝的国民经济基础,而且让社会民众家破人亡,生产难以为继。垦草令中抑制商业的实际诉求:
促使民众进行垦荒及农业生产;
挤压民商以控制市场。说完抑商,再来说愚民。愚民政策明面上是说为了防止民众求学及出国求仕而荒废农业生产,但内在诉求另有2点:
通过降低民众的知识水平以加强专制效果;
通过压制本土士人以保障外籍士人在秦廷的利益
再来说一下鼓励耕作及焚烧《诗》、《书》:
无论鼓励耕作还是限制民众学习,最终都必须要涉及到基层的执行者,也就是由当地地主担任的基层官吏。
鼓励耕作的内容,其原型来自于魏国的“尽地力之教”,更早的渊源应来自于井田制下贵族监督庶人耕作公田的习惯。
这一法令能够让基层地主逼迫其他农业劳动者家庭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农业生产之上,自然会影响其男性成员的求学。
至于焚烧《诗》、《书》,则在根本上消除农业劳动者学习的机会。
如果将上述两项政策贯彻到位的话,底层农业劳动者也就很难再有成为士人的机会,进而出现板结的闭合
秦国是把人力资源用到了极致,在秦国普通人除了耕田就是打仗,其他国家平民可以有其它手段谋生,还有好多人是托庇于豪门大族,国家是无法有效利用这些人口的,秦国还可以通过战争吞并土地人口来补充增加自身
作为一个后世者看这个时期的历史只能说秦朝有的地方做的惠泽后世 帮助很大 如水利工程 文字 度量衡 国土统一等等 但恕我直言那个时期的百姓没有幸福可言!只要彻底了解商鞅变法就会知道当时秦国百姓活在什么环境里!他虽然通过商鞅变法给底层百姓上升通道 但他把全国人民的生存道路和思想道路都只留了一个口子 就耕地 打仗 耕地目的也是为了打仗 如果你作为一个秦国人不能作为这两样存在的话 那么你就是无用之民 会被淘汰!
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爱好和兴趣,如果你把全国人的生存道路全都抹杀堵死只留一条路生存 这是何等自私残酷!!
作为后世人对秦国那个时代的人的不懈努力 奋斗不止的拼搏精神是值得学习赞扬的 但是对那个时期的百姓生活感到如临地狱!如果选择穿越是绝对不会选择秦国
任期内:
始皇为微行咸阳,与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盗兰池,见窘,武士击杀盗,关中大索二十日。米石千六百。 (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本人出门逛个街差点被打劫,秦粉们,这可是咸阳,不是芒砀山)
苍梧之变 — 苍梧守军联合苍梧百姓起义(镇压)
迁陵县起义(镇压)
韩国新郑起义(镇压,韩王又没参与起义,结果一并宰了)
张良博浪沙扔大锤(失败,但是张良没抓住)
刘亭长逃亡芒砀山(没人管)
彭越英布关中为盗(没人管)
高渐离刺杀(失败,但是造成嬴政后来再也不敢见六国人)
东郡荧惑守心 — 刻秦篆“始皇死而地分”于陨石上(没抓到实施者把方圆数里之内百姓悉数坑杀泄愤, 请问秦粉们这是大秦的哪条法律规定?大汉哪条法律推行这无辜屠杀了?)
公安局A级通缉犯项羽同学在他项梁叔叔身边,看着他的车架来了一句,“彼可取而代之”。
秦始皇难道没有屠城?
刘邦的“屠”是屠城,秦始皇的“屠大梁”就是善待老百姓了?秦粉这双标的。
秦始皇灭魏国的时候明确记录了“屠大梁”,秦粉怎么老故意选择性无视啊?
秦始皇一百步笑五十步,真有脸。
“其后秦稍蚕食魏,十八岁而虏魏王,屠大梁”——《史记·魏公子列传
《原道训》斥秦:“争于锥刀之末,斩艾百姓,殚尽太半,而忻忻然常自以为治”
《兵略训》斥秦:是“攘天下,害百姓,肆一人之邪,而长海内之祸”
《兵略训》斥秦“纵线人之欲,穷侈靡之变,不顾庶民之饥寒穷匮也”,
《本经训》斥秦“民力竭于徭役,财用殚于会赋”甚至“燎焚天下之财,罢苦万民之力”
《诠言训》斥秦“与民为仇”的暴政中。秦是自绝其路,必将败亡。
结束战乱,国家统一,这时候最应该做的难道不是休养生息?他还使劲折腾,要还在战国时百姓还能跑,而且秦始皇下令过所有平民(没犯过罪的那种)升一级爵位,那现实呢?土地在哪儿?宅邸在哪儿?从这里就能看出秦国已经在崩溃边缘疯狂作死了。
他最有代表性,而且我觉得在对待百姓上他完全不考虑后果,就说的平民封爵一事,按惯性思维,有了爵位就有土地有房子,生活怎么也能轻松一点,完了到最后一点没变,日子还是很难过,百姓对这个王朝的信任度直接下降,他是真考虑不到还是觉得老百姓都是蠢货
:李贽评价秦始皇“千古一帝”,实际上就是嘲讽秦始皇。
李贽原话是:“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胡亥书名附者何?若胡亥不附,始皇安可见耶?”
意思是,秦始皇也不过是历史上第一个自称皇帝的人,胡亥为什么要附名?如果胡亥不附,又怎么能显示第一世的始皇帝?
千古一帝不是千古第一优秀的皇帝,而是第一个自称皇帝的意思。
这段话分明就是对始皇帝这一称号的嘲讽。李贽在《续藏书》中对明朝开国之君,明太祖朱元璋倒是有个档次更高的称呼——“千万古一帝”!
臣李贽曰:我太祖高皇帝,盖千万古之一帝也。古唯汤武庶几近之,然武末受命,非周公,则无以安殷之忠臣。汤之受命也晚,非伊尹,则决不能免于太甲之颠覆。
唯我圣祖,起自濠城,以及即位,前后几五十年,无一日而不念小民之依,无一时而不思得贤之辅。盖自其托身皇觉寺之日,已愤然于贪官污吏之虐民,欲得而甘心之矣。
故时时用兵,时时禁谕诸将,无一字而非恻怛,亦无一字而不出于忠诚。故天下士咸愿归而附之,而乐为之死也。《帝王世纪》说:“计秦及山东六国,戎卒尚有五百余万推民口数,当尚千余万。及秦兼诸侯,置三十六郡,其所杀伤三分居二。”也就是说,秦国吞并六国的战争,使军民死伤三分之二。
二、疯狂迁民成大量民众死亡
《潜夫论实边》:民之于徙,甚于伏法。伏法不过家一人死尔。诸亡失财货,夺土远移,不习风俗,不便水土,类多灭门,少能还者。
《秦始皇本纪》王弟长安君成蟜将军击赵,反,死屯留,军吏皆斩死,迁其民於临
高曰:“君侯自料能孰与蒙恬?功高孰与蒙恬?谋远不失孰与蒙恬?无怨於天下孰与蒙恬?长子旧而信之孰与蒙恬?”
斯曰:“此五者皆不及蒙恬,而君责之何深也?”
高曰:“高固内官之厮役也,幸得以刀笔之文进入秦宫,管事二十馀年,未尝见秦免罢丞相功臣有封及二世者也,卒皆以诛亡
把自己代入王侯将相,想着自己是他们深感自豪,实际上在王侯将相眼中就是可以以万计牺牲的草芥和可以不停干活的牲畜。或者把那个时代的丰功伟绩想着有自己先祖的一份。实际上是在先祖的尸骸与血泪上建立起的丰功伟绩,偶尔能出个当官的先祖享享福罢。有的人对秦始皇可以共情,但对秦朝的老百姓很难共情。可能他们认为自己穿越回去不说帝王将相起码也能混个一方郡守当当吧。 难得有人能说秦始皇的残暴,秦始皇都被吹成千古仁君了,网上一批人天天政哥长政哥短,饭圈文化都发展到封建帝王了,真是可怕。 方士术士的概念自己去查查吧,坑的就是以儒生为主的学者,武黎嵩老师的课建议听听。
太多人二元论,其实能君和暴君是可以同时兼容于一身的。凡成就大事业的人,首先是能力很强,至于名声好不好就看做事的方式和手段了。李世民能有好名声主要是他的方式更人性化,好比你是老师每次劝爱打架的学生都是拳头👊,就算你是好心最终让他改掉了爱打架的毛病,他还是会记恨你这坏老师一辈子。
秦始皇去世后1年就秦末农民起义了,这就说明秦始皇时期已经很惨痛了。有些秦粉就是容不得说秦一点不好,非得把锅全甩给胡亥。说啥秦始皇再在位几年,就没有秦末农民起义,说啥都是六国贵族捣乱,没杀干净之类的。真是好笑。
: 六国贵族好什么?不是被秦始皇杀了吗?秦始皇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杀投降的前朝君主的。
你要把张良这种也算成“六国贵族都好好的”,那刘裕也对前朝贵族也好,杨坚对前朝贵族也很好,比秦对前朝贵族好多了。齐王建不是秦始皇饿死的?
秦始皇骗齐王建说投降就给他封地安顿,结果齐王建投降了,就被秦始皇幽禁,禁止给齐王建送水送食物,把齐王建活活饿死。
六国贵族的作用真的不大,秦末主要还是农民起义。真正有实力厉害的贵族没死也早被监视起来了。项梁项羽哪个不是秦末才发迹的,要是项燕起义还可以吹一下。包括那个扶起来的楚义帝熊心,都沦落到那个地步了。不过老实说熊心是真有本事,愣是在项梁死后收拢部下、迁都等成为刘邦项羽宋义等人的领导,也算是有点本事。
历史饭圈被称为饭圈不是没有原因的,和饭圈粉丝维护他们的明星方式一模一样,避而不谈明星演技差、脾气大等实质性问题,先从批评者的发言里挑刺,找点语病之类的问题,然后再举出一些明星优点,好像有了这些优点,缺点就不存在了一样,比如反驳说“反正怎么说你都没有人家xx好看”。
吹秦始皇大概率不知道吕不韦改革昌平君叛乱,不了解秦帝国的前世今生,他们只知道嬴政是第一位皇帝,所以就心安理得地把战国至秦汉六百余年的历史发展统统加在了一个人身上。历史可以有英雄主义,但历史容不得片面之词。
![[无语]](http://i0.hdslb.com/bfs/emote/44667b7d9349957e903b1b62cb91fb9b13720f04.png)
献公死拖最强的对手
孝公改革旧制
惠文王拿下巴蜀,稳下商於
武王拿下宜阳,把都城和沃野连在一起。
昭襄王弱六国,平定义渠,打造天府之土。
孝成王稳定国势,稳定宗室。
庄襄王大赦天下,收揽民心,灭东周。
最后嬴政收揽天下之民,一统六国
作为一个君主,杀一个、二个大臣,杀几个上层,无所谓,那才几个人?谈不上残暴。
说秦始皇残暴,主要是:刚刚经过残酷的多年的战争,天下凋敝,老百姓困苦,急需要休养生息。
但是,秦始皇不体恤民力,滥用民力。这才是真正的
好多人以为自己是p社玩家里面的国家,但其实你只是人力池的一个数字
罗马城富丽堂皇,但是你在卡普亚
长城宏伟壮观,但是你在大泽乡
过度娱乐话让一些人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了。就感觉自己是高位者了,忘记自己原本属于芸芸
![[吃瓜]](http://i0.hdslb.com/bfs/emote/4191ce3c44c2b3df8fd97c33f85d3ab15f4f3c84.png)
让古人去买甲,就搁现在让人去弄套防弹衣一样,这惩罚也够重的。我是不知道他们怎么得出来与失期法皆斩罚的轻的道理。 兵役和徭役是两个体系。而且哪怕是被吹嘘为最为富裕的宋朝,他依然不敢徭役发钱,而秦的财富会是多少?这条政令具体会如何执行?要知道长城、阿房、骊山,这些都是十几万人同时进行的大工程,如果全部都发钱秦国的财政能支撑吗?还有当兵的黑夫,他上战场都需要家里支援钱财衣物,更何况徭役。睡虎地秦简里面的东西多了
你们只喜欢看有利于秦粉的东西,对于其他一概不问
举几个例子:
睡虎地里面的秦税,不仅仅包括田地税,还包括每年1个月的兵役和一个月的徭役和其他杂税,说得好听点是农闲练兵,还发钱,实际上徭役路上不管穿衣吃饭,百姓得自备干粮,兵役不管铠甲兵器,百姓自备兵器,发的那点钱管个什么?
仅仅是秦国,秦国人吃苦耐劳,走个几百里去咸阳不是事情,可是你让楚国人,燕国人也跑咸阳?
人家得跑两千多公里,一来一回,就算路上没遇到强盗被杀,遇到衙役勒索,几个月时间就过去了,还种个鬼的田?
更何况路上死的概率,徭役死的概率,每年收2/3的税负,动辄就要肉刑,罚钱,罚多少呢?一盾,一盾什么概念呢?一户中产人家不吃不喝,一年的土地产出,秦简中有个叫黑夫的家书,你们看到的是好温暖,我看到的是没钱买衣服要家里人寄钱寄衣服,他家有还好说,没有呢?会不会冻死?
还有秦法严苛到什么程度呢?历史上章邯发骊山20万刑徒,秦国总共才多少人?怎么这么多犯人?你想过没有?因为官吏腐败横行,动辄无罪抓人,李斯都说过要当仓中鼠,你想想天下多少硕鼠呢?
此外,秦法宽松到什么程度呢?项伯杀人被抓,司马欣抓住项伯,没几个月,项伯又杀人,再次被抓,又几个月,项伯又杀人,如此数次,何至于此呢?因为项伯家里有钱,给司马欣钱,自然能放出来。
秦简中记载的东西很多,还有,有个人受不了秦法,当街拦路杀官,要逃亡楚国,连杀三人后死亡
同理,秦法中,睡虎地明确记载了民戍误时罚钱,可是这个民戍是从丰沛到咸阳,1000多公里,全程自费,到不了罚钱,到得了罚命,可以交钱抵徭役,这钱自然是交一份官府,交一份上官,税负很重,2/3的收入要上交,徭役兵役很繁琐,动辄死人,罪名很多,动不动入狱,入狱死亡率很高,但是可以靠战功,将功折罪,所以有仗打,大家热情很高,升官发财升爵抵罪,运气好,把魏国的地主抢一家立马发财了,没仗打,瞬间地狱
搞清楚自己的立场和命运才是最重要的,永远不要是炮灰的命做着皇帝的梦,这种yy才是最可怕的
说到底,他该夸的地方就好好夸,该骂的地方就好好骂,我想这才是喜欢一个时代和一个国家的人的应有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