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小圈文化思考实录(4)

2023-03-28 23:53 作者:YVETTE苏凌岩  | 我要投稿

续上。

 

今天是休息日,一个人的独处之日极度舒适。跳舞上有了肉眼可见的进步,感动到了老师,也对自己表示甚是满意哈哈。思维又开始活跃了,那就继续更文。

3. 我是双非

提到小圈属性主要分为三类:主,被,双。

当然,从狭义的角度来说,进行实践行为的双方及个体而言确实能分为上述类型。但对于仅对小圈文化感兴趣而不亲身参与普遍定义上活动,如实践活动、线上/线下名义管教活动的爱好者而言,是否还存在所谓的圈内属性?

 

有不少圈友相信和我的体验相似,喜欢圈里圈气的事件但并不喜欢真正以小圈名义进行一些圈内正统活动。也就是说喜好和行动不一致,并且仅停留在喜欢文化这一层,甚至一旦被卷入到圈内实践活动中反倒容易产生一种极度厌恶之情。

 

其实所谓的圈里圈气在我看来,简而言之,是由非家庭直系亲属进行的一系列无实践活动的微管教行为。其核心是让被动方感受到了被在乎被关爱,以爱为核心并引导被动方个体成长展开的。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许多被动方希望找到一个比自己年长,在能力方面,尤其在自己薄弱但又想提升的部分比自己强并能借此引导自己。简而言之,慕强且渴望得到强者偏爱且能够部分弥补现实情感缺失且能够自身提升。而引导者便为“主属性”,被引导者为“被属性”,二者身份都有涉及者为“双属性”。而双属性中还分为偏主属性及偏被属性。

 

当然,如果上述内容并不被认可为是真正意义上的小圈文化,那么对小圈文化有兴趣但仅限进行上述活动的人就既不属于主也不属于被或双。

 

因此,有没有一种可能,这些对小圈文化感兴趣但并不进行真正实践操作的人(也就是上述的主属性,被属性及双属性)可以称为小圈文化的“双非”?

 

显然,我就属于“双非”范畴。

 

从双非范畴来看,也可以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圈有会觉得自己身边的老师或学长/学姐有圈气。因为其职业属性注定在学生所学习的某学科上能力高于学生/学妹学弟,年龄也必定比学生/学妹学弟年长(大多数情况下)。若是再体现出认真的专业态度,加之对学生/学妹学弟有些许关注,关爱及教育,“主里主气”自然产生。

 

上述的灵感来源也是因为有一天师父突然跟我感慨到感觉自己好像也像混进了我们小圈一样(笑)。我没有否认并且接纳了,因为我和橙子一直都觉得他很有主属性,纯天然,无需修饰的那种。那天听到他这么说倒也完全不意外,顺其自然,是那就是。当然双方都有很强的界限感,知道底线在哪里并且互相尊重,这也是乐意接纳他方观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至于“双非”,一个突发奇想的新名词,主要是来源于之前上课时候我的老师教了一个思路叫做取反,迁移了一下。既然有双,那为什么不可以取反一下?于是双非就横空出世了。


双非——特指对小圈文化有爱好但并不参与小圈活动的旁观边缘人士。

 

 

4. 小圈活动与现实

5. 理想的主与被


小圈文化思考实录(4)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