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埃里克森:自我心理学

2018-06-26 23:53 作者:暗界之炛  | 我要投稿

埃里克森的理论比较出名的就是“自我同一性”了,人们把他的心理学理论称为“自我心理学”。埃里克森的理论也和他自身的经历大有关联,:在他小的时候,母亲带着他改嫁到犹太人的家庭里,于是,他在朋友眼里,会被当成犹太人排斥,但同时,由于出身并非犹太人又会被犹太人排斥,这使得他难以获得“自我感”。

自我同一性,是指我们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理想自我三者的统整,也就是知道过去的自己是什么样的,现在是什么样的,未来想要成为什么样的。缺失自我同一性称为“同一性混乱”,这是一种内心支离破碎,人生缺乏目标的感觉。

在埃里克森的理论中,为人所知比较广泛的是他的人格发展理论。

前五个阶段和弗洛伊德的划分是一致的:

口唇期,发展出信任感或者不信任感。这一时期,孩子主要靠嘴巴吮吸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如果母亲能够很好地关照孩子的需求,孩子在饿的时候能够获得食物,那么,孩子就容易发展出对世界的基本信任,认为存在着一个必然、确定、一致的事物,这种信任感会扩展到自己和周围的人;而如果母亲经常忽略孩子的需要,孩子就会感到害怕、怀疑,甚至总觉得自己处在危险中,没有人可以依靠。如果在这一时期,信任感的发展超过了不信任,人就会发展出“希望”的品质。

肛门期,发展出自主或者羞愧、怀疑。孩子在这个时期是在学习掌控自己的排泄行为,如果父母能够给予孩子适当的引导,不打击孩子的自主训练时,孩子就容易发展出自主感(坚持实践自由、自主选择);反之,孩子容易感到羞耻,觉得自己经常犯错误,于是干脆什么也不做避免犯错引发羞耻。如果自主感的发展超过了羞愧和怀疑,则自我就会发展出“意志”的品质。

前生殖器期,发展出主动或愧疚。在这个时期,孩子已经可以开始自己主动地探索世界了,如果父母能够让孩子充分地发挥这种主动性(也要引导),孩子就会发展出主动去探索的倾向;反之(父母嘲笑孩子的行为)则可能会产生罪恶感,自信心受挫,从此过着唯唯诺诺,循规蹈矩的生活。

潜伏期,发展出勤奋或者自卑。这个时期,埃里克森孩子不像弗洛伊德说的“性意识被压抑”,而认为这是进入学校需要认真学习而为适应社会做准备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如果孩子在刻苦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父母或老师的表扬,则能够把兴趣从玩耍转移到学习上;反之(父母老师打压孩子或对孩子期望过高),孩子就会产生自卑,变成信心缺乏的人。但要注意的是,这个阶段如果孩子发展成过分勤奋的话,就会使得孩子长大后可能会将事业看得太重要而忽略了生活的其他方面。

青春期(弗洛伊德称为“生殖器期”),发展出自我同一性或者是同一性混乱。这个时期,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在发生巨变,容易出现自我同一性的危机(虽然自我同一性的寻求是持续一生的过程,但是在这里极易出现问题)。如果青少年能够将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整合起来,把自己眼里的“我”与别人眼中的“我”统整起来,就会形成一个完全且健康的自我同一性。而如果青少年无法获得充分的信息来认识自己,就会发展成“角色混乱”。埃里克森认为,有一部分个体从别人处听到的都是不好的评价,使得他们没有办法很好的接受自己,但同时那些“不完美”又是存在在他们身上。于是,便会使得这部分人在潜意识里否认这部分的自己(讨厌的自己),而把这些讨厌的部分投射到别人身上,认为是别人“很讨厌”,而不是“自己身上的某个部分讨厌”。这被称为“消极认同”。这一阶段发展顺利会形成“忠诚”的品质(忠诚于内心或誓言)。

青年期,发展出亲密感或者是孤独感。上一阶段的自我同一性的获得,使得个体在刚开始建立亲密关系时便要牺牲掉一部分同一性去与他人融为一体。如果自我同一性没有很好地建立,则个体在这个阶段就难以冒险牺牲某部分的同一性去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感到疏离(孤独)。这一阶段发展顺利会发展出“爱”的品质。

成年期,发展出生产和停滞。生产指的是个体在这个阶段感到自己是富有创造性和建设性的(如常常能够为建设更好的社会作出贡献);停滞指的是个人感到无所事事、生活枯燥无味,自我中心。这一阶段发展顺利,会发展出“关心”的品质。

最后一个阶段是成熟期(老年期),发展出自我统整性或者失望。如果前面的几个阶段发展都很顺利,则会感到高统整性,获得到“智慧”的品质;如果之前的阶段有太多的挫折,则个人就会看到很多过往的不幸,陷入对自己的深深失望当中(更恐惧死亡,因为回顾人生时没有发现太多的自我意义)。


埃里克森:自我心理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