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港股打新——超高中签率、包赚不赔、一年翻番……真的假的?

2021-07-16 11:49 作者:金融系船长  | 我要投稿

从网易到百度,从腾讯到爱奇艺——诸多已经在美上市的知名中概股企业,在近两年纷纷选择了回港上市。

 这也使得一个非常火热的词进入了投资者们的视线当中: 【港股打新】 

我们在这篇文章中详细介绍了港股打新与A股打新的区别,如果对港股打新还不甚了解,可以查看《港股打新,看这一篇就够了!》 进行阅读。

2020年,众多在港上市的生物医药、物业、消费类公司都实现了上市首日股价大幅上涨,吸引了众多资金参与到港股打新;很多微博大V、自媒体也把港股打新吹得神乎其神,什么“闭眼打新吃肉喝汤”、“包赚不赔一年翻倍”…… 

然而事实究竟如何? 

我们对最近一年内港股新发行的130+支股票进行了数据测算,利用控制变量法模拟出了不同打新方式下的期望收益对比。 

港股打新能做到“闭眼吃肉”吗?

 港股的水比A股的更深,这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但是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港股打新是可以采取一定的策略的。 

以下是我们对 2020年下半年 vs 2021年上半年 港股打新收益期望值的模拟测算。 

如果实在懒得看这些略显枯燥的公式和计算数据,可以直接下翻到文章最后看结论部分。

  *新股分配基准

测算开始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一下港股新股分配的原则。 

港股打新根据申购资金量不同,分为甲组和乙组。简单来说,500万港币以下归为甲组,是散户;500万港币以上归乙组,可以理解成机构或者大户。 

我们还是以【时代天使】这支新股举例。我们可以通过它公布的中签率看到,1手=200股。

甲组散户申请10手2000股的1手中签率是0.54%;乙组大户1手3万股,1手中签率是0.2%。

这里要注意,实际计算中,实际中签率=1手中签率*申购手数。

比如时代天使的申购10手的实际中签率=0.54%(1手中签率)*10(手)=5.4%。 

很明显,随着申购手数的上升,中签率会显著提高。

但即便如此,大家都冲着热门肉股去,实际中签率也没有大V们吹嘘的60%、80%那么高。

不过,这种问题怎么难得倒我们聪明机智的中国人呢?

既然申购手数越多、中签率就越高,再加上港股打新的抽签只计算申请账户数目,不像A股似的按人头算,因此很大一部分跑去港股打新的股民开了不止一个账户,每个账户里存点钱,打新的时候十几个账户一起打,中签的概率会高一点。
(例:时代天使公开发售股份分配基准)

 1.小资金投资者无脑打新的收益期望

只计算2020年下半年和2021年上半年港股所有新发股票,打新1手最多需要34600港币。因此对于小资金投资者,我们假设1个账户中始终有5万港币,每当发行新股,就参与打新,并且只申购1手。

20年下半年的收益期望明显高于21年上半年。这很科学21年港股的整体表现比较萎靡,新发股票首日破发的还真不少。 

如果选择加杠杆,申购10手的实际中签率会更高。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情况下的收益——很明显,加杠杆后导致的差异化更加明显了。一旦中奖的全是破发的股票,搞不好还真要天台见了……

我们给大家挑了两个耳熟能详的热门公司:20年上市的蓝月亮集团,和21年上市的奈雪的茶。直观地对比一下它们的数据表现:

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不同情况打新收益期望值如下:

(注:收益金额=首发价*中签率*每手股数*首日涨跌幅;一手中签率=总中签手数/总认购手数;实际(中一手)中签率=一手中签率*申购手数) 

这部分的结论:作为小资金投资者,除非你跟A股打新一样,真·无脑打新——所有新股都申购,这种情况下的收益还算不错; 

如果你对港股新股毫无研究,还喜欢听消息挑着个别热门公司打新,在对市场定价一概不知的情况下,一旦遇到定价不合理的就极有可能破发。 

尤其是那些已经在美股上市,回港二次上市的。 

比如小鹏,港股公开发行的发行价为每股180港元或23.19美元(相当于每ADS 46.39美元),但是上市前小鹏的美股收盘价为44美元,这样破发的概率是极大的。其实ipo基本不太会搞个溢价发行,但是谁让港股打新市场现在人傻钱多呢。 

另外,毫无研究也就算了,如果还盲目加杠杆,收益分化就会扩大数倍。赚了会所嫩模,亏了下海干活。 

2.大资金投资者无脑打新的收益期望

如果我有50万港币用来打新呢?

可以选择的方式就有很多了。这里我们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对比:
①是否分多个账户进行申购?

②是否加杠杆进行申购?

③甲组和乙组如何选择? 

①是否分多个账户申购?

A.一个账户,放50万,每次打新申购10手;

B.十个账户,每个放5万,每次打新每个账户申购1手。

分成多个账户进行打新,无论是去年还是今年的行情,收益会明显高于只放在一个账户里打新。 

②是否加杠杆进行申购?

B.十个账户,每个放5万,每次打新每个账户申购1手。

C.十个账户,每个放5万,每次打新每个账户申购10手(通过加杠杆);

在港股整体市场环境波动的影响下,加杠杆后参与港股打新的收益会有明显的差别,市场表现好坏对于收益的影响更为显著。 

③甲组和乙组如何选择?

C.十个账户,每个放5万,每次打新每个账户申购甲组10手(通过加杠杆);

D.一个账户,放50万,每次打新申购乙组对应的手数(通过加杠杆)。

(注1:港股打新市场较为分化,大资金只会集中在个别股票上,而这些股票的中签率一般较低。为了得到更有参考价值的、更贴近真实情况的平均期望收益,在本次模拟中,D组数据剔除了乙组中签率在10%以上的股票) 

(注2:以500万的资金在甲组申购较多股数,我们称为“甲尾”;在乙组申购称为“乙头”) 

对于500万以上的大资金而言,更要注意港股市场整体环境和股票质量。由于乙头中签率明显高于甲尾,所以在市场整体呈上涨趋势时,深入研究某支股票并参与乙头重点打新会获得更高收益。 

但当市场整体比较萎靡时,研究了半天股票,结果破发了,就还不如参与甲尾的无脑打新。 

我们同样来挑几个大家比较熟悉的公司举例,给大家看一下计算数据。两个是去年上市的泡泡玛特和农夫山泉;两个是今年上市的心通医疗和百融云。

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不同情况打新收益期望值如下:

通过具体公司的测算,我们可以更直观的感受到,对于大资金投资者:

1.资金放多个账户分别打1手,优于一个账户打多手(B>A);

2.随着申购手数增多,1手的实际中签率其实是提高的;所以在不增减资金的情况下,1个账户打新应该全额申购或者加杠杆申购(C>B)

3.结合甲组和乙组来看,鉴于乙头的中签率明显高于甲尾,所以如果是深入研究非常看好且首发价合适的票,适合参与乙组打新(D>C)

我们同时需要关注到,新发股票一旦像百融云这种上市就破发了,分账户和加杠杆对于打新来说就是双重打击。

投资策略及建议

如果是从上面一路看下来看到这里,是不是突然发现,港股打新跟投资大V们说的“闭眼吃肉”不太一样? 

我们根据研究得来的数据,给大家总结了一下港股打新的策略。 

先说结论:港股打新,不是不能打,但无脑打新是绝对不会稳赚不赔的。 

虽然A股中签率非常低,但只要中奖了,基本都会是个大大的巧克力;

而港股中签率虽然高,但随着赴港打新的人越来越多,也在明显下降。就算成功中奖,也有可能是巧克力味的翔…… 

我们需要一定的打新策略。 

1手中签率最高、门槛最低,因此我们的最优策略是将资金分多个账户,每个账户分别申请1手;

如果不想开那么多账户,只用一个账户打新的话,也要尽量全额或者加杠杆申购,把申购手数提升上去,中签率会更高;

但是无论如何,千万不要随便看人家推荐,不经过自己的研究的就盲目跟风打新,尤其是大量资金——因为港股市场打新比较分化,500万以上港币去参与打新就可以视为是非常专业的投资者了,这就需要大资金投资者对新股有较为充分的研究之后再去决定。 

打个比方,港股打新和相亲比较像:你需要了解相亲对象(上市公司)是做什么工作的;你需要了解他所在的行业发展前景如何;你需要了解他一年能挣多少钱……你啥都不知道就跑去跟人家谈恋爱,那不是干等着被别人骗财骗色吗? 

国内的羊群效应非常明显。看见别人买了基金,自己也就要去买;看见别人买了某行业的股票,自己也要去投;大家都在港股打新,自己不干点什么就总觉着心里不舒坦——尤其是看见别人还挣着钱了。 

可是大家只看见了贼吃肉、看不见贼挨打的时候。盲目跟风投资大多数的下场就是当了韭菜,这点已经在无数次投资失败的血泪史中被验证过了。 

尤其像港股打新这种可以加杠杆的操作,很多人很容易脑子一热就加个十几手、几十手,想着从银行套利变现。结果人家银行本来想跟你互利共赢,没想到你倒是给变成付费支持了,银行偷着乐估计还得骂你两句痴线。 

这还算好的,加杠杆加到上天台的也不是没有。希望大家在做投资决策的时候能够谨慎再谨慎,尤其是在自己不懂的领域,不要简单听信了网络上的推荐,就一股脑儿涌进了陌生的市场。

我是金融系船长,一名基金主理人。我们团队从2009年开始协助家庭做资产配置,在2012-13年,2018-19年A股估值中枢以下的位置都成功帮助很多家庭将足够比例的资金配置到股票型基金中,在2015年泡沫前后进行了大幅减仓,保留了收益,并在2016、17年暂别A股,进行港股配置,收获了港股周期的收益。

2020年开始,我设立家庭理财账户【超越哥伦布】和【陪伴哥伦布】,帮助更多投资者更简单地资产配置。

港股打新——超高中签率、包赚不赔、一年翻番……真的假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