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周话题】文科到底怎么学啊!!!—政治篇

2022-12-19 19:26 作者:历史老师定哥  | 我要投稿

在上次的话题投票中,夺得头筹的话题是“文综怎么学”,看来虽然文科学习的方法已经在之前的笔记中提到过许多许多次了,但大家还是没有找到一个最合适自己的那一种。今天小历就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方法,带着大家1V1式解决方法上的问题。

文综里,背得最多、费笔芯最多的应该就是政治了,但知识点最集中、最好背的应该也是政治。那么到底怎么背?记忆混乱怎么办?背了不会用怎么办?对这个学科,其实如果能把教材背好,就能拿下75%甚至以上的分数。小历最推荐的就是这样一个方法:搭骨架+填血肉

骨架,顾名思义,就是学科框架。血肉,类似于打通学科思维的任督二脉,建立知识联系,丰富知识体系酱紫。

背的基础是看,看书先看目录一这又是被很多人讲烂了了一句话。但只看目录本身甚至强行背目录,是不能把教材学出一朵花的。

针对政治这个科目,个人比较推崇一

对教材逐句、逐词分析,分析教材的用词、行文逻辑、上下段落之间的联系,分析完了一段后,再思考段落与章节标题的联系。

虽然听起来有点饶,但多多练习几次,真正做起来就非常easy啦。

举个栗子,看下面这段话:

「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别除。」

这段话出自必修三。

第一句「如何继承传统文化」是疑问句,前半句已经指示出这个段落所在的小节是讲啥的了一传统文化的继承(本节标题),后半句印证了这一节内容的目的落到了「怎么做(方法论)」上(四本教材每节的基本逻辑都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两个词其实互为补充,且为顺承关系。两个态度少了哪个都不行,换了顺序也不行。批判继承和古为今用同理(循序渐进,反思自己的答题逻辑是否如此)

「面对传统文化,要」潜台词:文化(不仅指传统文化)要为现实生活服务(万能答题视角)

「分辨其中.」是在解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之前的结论做解释,当我们做题时,需学会为自己的结论做出合理解释)

「对于符合…对于不符合」采用了对比论证,不失为一项答题技巧,尤其当题目材料有对比叙述的时候,不妨试试!

按照以上的方法和思路分析教材,你会把教材的用词和语句逻辑想了又想,把所有的大标题小标题看了又看。这种深度阅读过后,再按平时背书的方法花点时间(真的只要一点点时间!!!我保证!!),就可以把书背下来。

别忘了睡前回忆大法,白天记得再好,晚上还是得要过一遍,第二天扫一眼(两三分钟的时间就够),再加上平时做作业的时候运用运用。

还!有!谁!会!记!不!住!

这样看书有两个好处

首先,不会让自己遗漏不显眼的考点。例如,必修四里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你知道怎么解释吗?绝大多数同学知道有这个观点就完事了,根本没注意过这句话后面,教材还写了啥。

其次,可以让自己的学科思维向编教材的专家们无限接近。教材是高考出题人必须必须必须参考的重要资料,顺便一提,高考出题人基本都是大学教授,而且同一个学术圈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交流,So分析教材逻辑约等于分析出题人逻辑!而且习惯了这种阅读模式后,考场上分析材料的效率和精准度会大大提高!

最后是Q&A环节!


Q1:考前最后一点点时间,是用来刷题练手感还是整理知识点啊?


其实这两个学习方向完全不冲突。学习都是一环扣一环的,刷题既能够帮助我们保持手感,我们也可以通过分析刷题的结果,对自己的知识漏洞进行查漏补缺。现阶段,每天一定要保持定量的练习,题感的确得维持。但切忌“为了刷题而刷题”,做题的意义不在于做题本身,而在于通过错题,去发现自己知识点上的漏洞。同时,整理知识点,也能让我们做题时更加有信心。所以,“刷题练手感”和“整理知识点”可以同步进行,二者相辅相成,根据自身情况,平衡好二者的关系即可。


Q2:有什么做选择题的好方法吗?平时做卷子就错两三个,一到考试就错五六个,知道自己选择题是弱项,也一直在练手感,刷选择题,但是一到考试就纠结错很多,很着急!

一定先克服这种焦虑的情绪,冷静下来才有可能逆风翻盘。相比于历史地理,政治选择题的指向性其实更加明显,基本上每一个错题,就可以对应着某个知识点的漏洞。问题不在于刷题数,而在于:你是怎么对待错题的。建议:每天保持基本做题量的同时,拿出过往的错题,将每道错题可能对应的教材知识点,全部都找出来,回归到知识本身,去做知识点的辨析。这样你也能彻底搞清楚,自己到底是哪个知识点没有掌握好,才导致做错了某道题。


Q3:请问一下大题材料应该怎么分层呢?总是不确定有没有少分层或者分的准不准。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按标点符号来分层,比如句号、分号、省略号。其次,圈出材料涉及到的所有主体,思考:这些主体分别都干了啥事?通读材料,找出与每个主体相关的所有动作。最后,一般“背景”会放在材料开头,“发展过程”放在材料中间,“结论"放在材料未尾,学会区分这几点即可。


Q4:为什么大题对答案的时候,知识点都一字不差写出来了,材料也有结合,但是分数却比最差预期扣多,是材料结合不好的原因吗?

不完全是。首先,先检查书写和语言组织习惯,是不是把踩分关键词,习惯性放在了不一眼的位置;其次,把答卷与参考答案放在一心对比,需要思考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与参考答案的差距在哪?自己的表述是不是过于口语化,是不是没有把关键词写出来?这种情况十有八九存在“表述口语化”的问题,建议多剖析参考答案,先认识差距,才有可能提高。


Q5:我想问一下背书要背到什么程度呀?整页除了解释的那种句子都要背吗?还是只背什么措施那种知识点就行了?


首先背书先得搞清楚需要背什么。需要背的内容分成两类:1选择题可能会挖坑的;2.写大题时可能需要用到的。把这些背好是基本要求,没做到这点基本上就与高分无缘了,只背措施类术语肯定是不够的~如果还是不清楚具体的背诵范围,可以去市面上买本与教材同步的资料书,基本都会有个类似于“知识整合"的模块,这个模块里的内容,绝对都是重点。


Q6:请教下教材怎么能理解得好呢?

框架!框架!框架很重要。这里说的框架绝不仅仅是背教材目录这么简单。教材上的知识点都是逐级分类的,我们在看书、听课的时义应该思考,这段话为什么放在×单元下,为社么属于×课,为什么属于×课时,为什么会当放在这个小标题下,这段话与这些框架标题的逻辑关系是什么,它与这个标题下的其它知识放在一块,为什么可以解释这个标题?经过这样的思考后,知识会非常成体系,多试几次,对教材的论证结构也能把握得更加明确。

确实我们可以发现文科的学习都有共通性,比如在政治和历史两个学科上共同强调的就是建框架,大家可以根据定哥《脑图书》的模式来给政治知识点也进行框架的构建~

好啦,以上就是小历关于政治学科学习方法的分享啦!也欢迎各路大神来分享自己的独家方法哦~同时,也请敬请期待下一次关于地理学科的分享吧(^з^)-☆

-END-

好啦,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啦~如果大家有什么疑问,也欢迎留言区告诉我们。你们的意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

想刷【精选好题】选定哥《小题精练》、掌握【基础知识】选《定哥笔记》、构建【知识体系】选《定哥脑图》、记忆【历史时间】选《记忆卡牌》、【轻巧便携】选《小黄书》、【押题猜题】选《红宝书》 更多好物还在定哥熊猫屋等着仔仔们(๑˙ー˙๑)         

👉🏻关注:微信公众号:历史老师定哥,更多干货等你来拿~ 



【一周话题】文科到底怎么学啊!!!—政治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