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文史资料选辑 (第44辑) 兰州的山西羊杂碎泡馍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 (第44辑) 兰州的山西羊杂碎泡馍 作者:张西原 山西风味的羊杂碎(山西人称羊杂烂)泡馍,是兰州的一种著名风味食品。解放前,南关(南关什子以西)有三家专卖羊杂碎泡馍的小馆,关家、邵家和张家,尤以张家天恩师傅羊杂碎泡馍最有名气。这三家皆为晋南绛(州)太(平)人。自清末至解放,绛太二县在兰州经商的人很多,因此,也将山西的一些风味食品引到兰州。独具特色的山西风味羊杂碎泡馍即为其中一种,解放前在兰州已有数十年历史,成了一种享有盛誉的山西风味食品。 张天恩的羊杂碎选料考究,制作精细,方法独特,杂碎酥烂爽口,汤洁白若乳,鲜香宜人,毫无异味,配以葱花饼或月牙烧饼(山西人叫狗舌头),葱花饼香软酥烂,与杂碎汤的滋味相得益彰,脍炙人口。 张天恩师傅主要选取兰州大尾羊新鲜、肥硕、无疫病的头蹄下水为原料,兰州大尾羊是一个优良的地方品种,它以体大、尾大、肉多、脂多、肉质鲜美而名传天下,并以站养为特点,这种羊的头蹄下水自然也就好。 张天恩洗羊肠肚不放盐、碱、醋等物,肠子先用清水浸泡,用漏斗灌洗内壁,同用水烫刀刮去净肚膜污物的羊肚一起,用清水反复揉搓漂洗,令其洁白无异。然后将肠子肥瘦相搭,四五根如拧绳般绞成一股。将头蹄反复烧烫刮洗,而无焦毛之骚味。然后将头劈开,洗去鼻咽中秽物。各样洗净后挂起沥尽残水。 煮时不放调料,开锅先撇去浮沫,用文火煮至酥烂,以脱牙老人能咬动为宜。兰州因水土关系,煮羊杂碎汤清无色,独张天恩羊杂碎汤洁白若乳,并以醇厚鲜美的原汤原味取胜,使食家另眼看待。 肠子煮熟后,切成薄片,如铜钱大小,但见紐纹紧密,形成凹状,人称“碗碗肉”。心、肝、肚、肺、头、蹄,或丝或片;另有羊血块,分类置子盘中,汤中只放盐、白胡椒面、味精而已。 随顾客喜好抓取杂碎,或肚块,或肠片,或肝肺,用铜漏勺将杂碎在沸汤中焯熟,放进碗里,配上一撮泡好的龙口细粉丝,浇汤,上桌。 桌上摆着盛盐、酱、蒜、芫荽、油辣椒的小碗碟,辣椒面用羯羊油熬制,色泽红亮,香味扑鼻,顾客随口味配置。 月牙烧饼、葱花饼制作亦很精细。月牙烧饼用半死半发的面,加盐及少许五香粉,烙成圆饼,从中切开,形如半月,故名月牙烧饼。色黄面不焦,放入汤中久泡不散,软而筋道。葱花饼,先用少许加盐汤水和成硬面,在案上反复揉搓,以光滑均匀为度,苫布饧半小时,再在温盐水中如碱面,揣好后而稍带黄色,软而有劲,揪成一两大的剂子,捺面抻为薄片,抹清油,撒葱花(葱花加少许五香粉及盐拌合),团而压成小圆饼,块炭生火,上鏊,用大油煎炸,油以半淹为度,酥脆鲜香,入口即化。 张家杂碎棚自1938年开业,下午五点营业到午夜打烊,无一日或辍。解放以后,至1956年公私合营结束。借此种独具特色的风味食品未能继承发展下来,目下张天恩虽然健在,但已年迈体衰,无力重操旧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