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芭蕾舞剧《胡桃夹子》

2023-01-20 19:42 作者:江苏正一  | 我要投稿

中文剧名:胡桃夹子

外文剧名:The Nutcracker(英文);Casse Noisette(法文);Щелкунчик(俄文)

剧本:马里乌斯•佩蒂帕(Marius Peptipa)根据恩斯特•特奥多尔•阿玛迪斯•霍夫曼(Ernst Theodor Amadeus Hoffmann,1776-1822)的童话《胡桃夹子与鼠王》(The Nutcracker and the Mouse King)改编

编导:列弗•伊凡洛维奇•伊万洛夫(Lev Ivanovich Ivanov)

音乐: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Peter Iyllich Tchaikovsky)

指挥:里卡尔多• 德里戈(Riccardo Drigo)

布景:米哈伊尔•波恰洛夫(Mikhail Botcharov);康斯坦丁•伊凡洛夫(Konstantin Ivanov)

服装:伊万•弗谢沃洛日斯基(Ivan Vsevolozhsky)

首演:1892年12月18日于圣彼德堡玛丽娅剧院(Maryinsky Theatre St.Petersburg)

演员表:

克拉拉——斯塔尼斯拉夫•贝琳丝卡雅(Stanislava Belinskaya)

科克鲁什王子——尼古拉•古斯塔沃维奇•莱加特(Nicolai Gustavovich Legat)

糖梅仙女——安托涅塔•德尔厄拉(Antonietta dell'Era)

骑士——帕维尔•安德列维奇•盖尔德(Pavel Andreyevich Gerdt)

胡桃夹子王子——谢尔盖•莱加特(Sergei Legat)

斯特尔鲍姆博士——蒂莫费伊•斯图科金(Timofey Stukolkin)

第一幕

西尔贝哈姆斯议长——费利克斯•克舍辛斯基(Felix Kschessinsky)

弗里兹——瓦西里•斯图科金(Vassily Stukolkin)

玛丽安娜——莉蒂娅•鲁布特索夫(Lydia Rubtsova)

机械娃娃:

士兵(The Soldier)——谢尔盖•利塔夫金(Sergei Litavkin)

商贩(The Sutler)——玛丽娅•安德森(Maria Anderson);

丑角(Harlequin)——乔治•基阿克什特(George Kyaksht)

科伦拜恩(Columbine)——奥尔加•普列奥布拉热斯卡娅(Olga Preobrazhenskaya)

第二幕

大娱乐性插舞(Grand divertissements):

西班牙舞者(巧克力)——玛丽娅•佩蒂帕(Marie Petipa);谢尔盖•劳基诺夫(Sergey Lukyanov)

阿拉伯舞者(咖啡)——娜捷日达•佩蒂帕(Nadezhda Petipa)

中国舞者(茶)——玛丽娅•安德森;亚历山大•戈尔斯基(Alexander Gorsky)

俄罗斯舞者(糖果棍)——亚历山大•谢里耶夫(Alexander Shiryaev)

生姜妈妈——雅科夫列夫,安德烈(Nikolai Yakovlev)

花卉——安娜•约翰松(Anna Johansson);克劳迪娅•库利切夫斯卡雅(Claudia Kulichevskaya);奥尔加•普列奥布拉热斯卡娅;瓦瓦拉•勒希赫利亚科娃(Varvara Rhykhlyakova)

 

康斯坦丁•伊万诺夫为《胡桃夹子》创作的场景素描,1892年

 

1.剧情简介

人物表:

西尔贝哈姆斯议长(President Silberhaus)(后改为:斯塔布鲍姆先生(Herr Stahlbaum))…………议长

西尔贝哈姆斯的夫人(President Silberhaus)(后改为:斯特尔鲍姆的夫人(Frau.Stablbaum His wife)…………议长夫人

克拉拉•西尔贝哈姆斯(Clara Silberhaus)…………西尔贝哈姆斯的女儿,有几种版本。在其中一个中,主角被命名为克拉拉,在另一个中,主角被命名为有时被称为玛丽(Maria)或玛莎(Masha)。在霍夫曼的作品中,女孩的名字叫玛丽亚(Maria),她的一个玩偶叫克拉拉。在苏联时期,由于意识形态的立场,芭蕾舞剧被俄罗斯化了,因此主角从资产阶级人物克拉拉变成了俄罗斯人物玛莎。

弗里兹(Fritz)…………斯塔布鲍姆先生儿子

路易丝(Louise)…………斯塔布鲍姆先生的女儿

玛丽安娜(Marianne)…………斯塔布鲍姆先生的侄女

儿童客人(Children Guests)

穿着花花公子样式服装的父母(Parents dressed as incroyables)

德罗塞尔梅尔先生(Herr Drosselmeyer)…………议员,克拉拉的教父

德罗塞尔梅尔先生的侄子(在某些版本中,他的侄子后来变成了胡桃夹子王子,由同一个舞者表演

机械娃娃(Dolls,弹簧激活,有时三个舞者都是))…………木偶

丑角和科伦拜恩,从大白菜里拿出来(第一件礼物)(Harlequin and Columbine)…………木偶

商贩和玩具士兵(第二件礼物)(Vivandière and a Soldier)…………木偶

胡桃夹子(Nutcracke)(第三件礼物,起初是普通尺寸的玩具,然后是由小变大并会“说话”,然后是王子)…………木偶

猫头鹰(Owl)(时钟,由德罗塞尔梅尔先生装扮)

老鼠(Mice)

哨兵(Sentinel)(对话角色)

兔子鼓手(Hare-Drummers)

士兵(胡桃夹子)(Soldiers (of the Nutcracker))

鼠王(Mouse King)

雪精灵(Snowflakes)(有时是雪晶(Snow Crystals),有时伴随着有雪女王(Snow Queen)和国王))

天使(Angels)

糖梅仙女(Sugar Plum Fairy)…………糖果王国的仙女

科克鲁什王子(Prince Coqueluche)…………糖梅仙女的骑士

胡桃夹子王子(Nutcracker Prince)

12名侍从(12 Pages)

宫廷的达管贵人(Eminent members of the court)

西班牙舞者(巧克力)(Spanish dancers (Chocolate))

阿拉伯舞者(咖啡)(Arabian dancers (Coffee))

中国舞者(茶)(Chinese dancers (Tea))

俄罗斯舞者(糖果棍)(Russian dancers (Candy Canes))

丹麦牧羊女/法国卢笛演奏者(芦笛舞)(Danish shepherdesses/French mirliton players (Marzipan))

生姜妈妈(Mother Ginger)

小丑(生姜妈妈的孩子)(Polichinelles (Mother Ginger's Children))

露珠(Dewdrop)

花卉(Flowers)

 

 

二幕/三场芭蕾舞剧

 

第一幕 第一场

18世纪末,19世纪初。圣诞节前夕,德意志地方一座小城镇,市议会议长斯特尔鲍姆博士家的大客厅。

幕启。

窗外飘着白雪,室内炉火正红;温暖如春。博士夫妇和他们的女儿克拉拉、儿子弗里兹正忙着作过节的准备。客厅中央竖起了一棵圣诞树,它已被装饰一新并接受客人来庆祝平安夜。今晚将要举行圣诞晚会,这是亲友相聚,儿童欢乐的日子。

大挂钟敲了九下。门敞开了,孩子们跟着父母来到这儿作客。看见屋子里张灯结彩的圣诞树,他们都高兴得手舞足蹈。博士夫妇给孩子们戴上了漂亮的纸帽,同时祝贺他们的父母佳节愉快。围着美丽的圣诞树,大家兴高采烈地跳起了优雅的小步舞和欢快的“塔兰泰拉舞”。客厅内洋溢着节日的欢乐气氛。

开始分发礼物,孩子们都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他们的父母。忽然,屋内灯光摇曳不定,大挂钟上那只吓人的猫头鹰张开了翅膀。一位长得非常象猫头鹰,留着一把长胡须的老头腋下夹着个大盒子从门口走了进来。小孩看到他的模样都害怕地躲到了大人们身后。博士哈哈大笑,原来来人是博士的老友——市议会议员德罗塞尔梅尔。老头微笑地站在房间当中,不慌不忙地从大盒子里往外拿礼物。克拉拉和弗里兹都睁大了眼睛瞧着。德罗塞尔梅尔象一个魔术师似的先取出一棵卷心菜,从里面拿出一个玩具士兵。这个玩偶可真是好玩,它居然能在人们面前跳起了圆舞曲舞。然后又拿出一块大蛋糕分送给克拉拉和弗里兹。克拉拉没收到礼品,很不高兴,躲到她母亲的怀抱里哭泣(在其它版本中,她依然平静和微笑),德罗塞尔梅尔看见小女孩满脸不高兴,似乎猜透了小女孩的心思,就又从自己的怀里掏出了一个木偶递给她,克拉拉是喜出望外,但他的弟弟弗里茨十分嫉妒。这个"家伙"的模样很特别:手和嘴都很大,脸也不漂亮。克拉拉问老头:"这是什么人?"德罗塞尔梅尔答道:"这叫胡桃夹子!"说着便顺手摸出一颗胡桃放在这夹子中夹碎。夹子夹碎胡桃的声音使弗里兹感到十分有趣,他也接过来试了几下。克拉拉要弗里兹把夹子还给她,可弗里兹却说没玩过瘾。于是,两个孩子争吵不休,互不相让。德罗塞尔梅尔抓过弗里兹手里的胡桃夹子,把它交给了克拉拉。弗里兹大为生气,不顾一切地攥住木偶不肯撒手。结果胡桃夹子被弄坏了。克拉拉顿时伤心地哭了,急忙爱怜地把它抱到玩偶们睡的床上。德罗塞尔梅尔装成医生给胡桃夹子治疗,并在它脑袋上缠上一条手绢。一会儿,弗里兹将胡桃夹子给忘了,他和小朋友们举着自己的礼物,又是敲鼓又是吹号地闹个不停。时钟敲过了十点,应该是孩子们睡觉的时候了。但克拉拉和弗里兹玩兴正浓,他们想把木偶玩具都抱进卧室去。可是父母亲却说:"不行!你们去睡觉,木偶得放在客厅里。"克拉拉听到这话立刻嘟起了嘴。斯特尔鲍姆博士夫妇领着客人们跳了最后一段舞蹈“祖父”舞(又称“格罗斯法尔舞”),然后大家互道晚安,各自离开客厅休息去了。

深夜,圣诞树在窗外射进来的月光下闪闪发亮。空荡荡的客厅一片寂静。克拉拉穿着睡衣,轻手轻脚地溜了进来。她惦念着胡桃夹子,朝着放它的小床走去。突然,站立在挂钟上的猫头鹰扑腾起翅膀,随之响起了报告已经是午夜十二点的铛铛声。就在这时,女孩子发现有一只肥大的耗子窜进了房间。她心里一阵害怕,赶紧躲到窗幔后面,蜷缩在长沙发上。奇怪!圣诞树和树下那些玩具怎么象是长大了?连那几个玩具士兵也越长越高。耗子也已变大,大模大样地在克拉拉身边跳来蹦去。咦——瞧,士兵们和耗子打起杖来了!耗子王率领它的部下猛烈攻打士兵。士兵们节节败退,看来就要溃不成军了。蓦然间,胡桃夹子从床上翻身下来加入了战斗。他也变得和真人一样,勇敢地指挥士兵接连向耗子发动进攻。眼看胡桃夹子就要打输,在这紧急关头,克拉拉忘掉了惧怕,拿起自己的拖鞋朝耗子王的头上砸去,正巧,打中了它的脑袋。这一下可为胡桃夹子赢得了时机,他趁势用剑结束了耗子王的性命。一见首领倒毙,其他耗子纷纷从克拉拉身边逃散。

恢复了平静的克拉拉从沙发上坐了起来,这时她才发觉不知从什么时候胡桃夹子已变成了一位英俊的王子。他感谢克拉拉救了自己,为报答小姑娘的恩情,准备带她到糖果王国去游历。(转暗)

第二场

舞台转亮

客厅、圣诞树都已消失。窗户不断变宽,眼前出现了一座积雪弥漫的森林。克拉拉坐着的木偶床上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着。胡桃夹少年从鼠王头上取下头饰给克拉拉戴上,胡桃夹子王子和克拉拉一起来到了白雪皑皑的松树林中。四周漂浮出一群白雪仙女,她们燃起了火迎接客人。随后,在悦耳的乐曲声中,她们跳起了华美的“雪花圆舞曲”。克拉拉心旷神怡,她跟着王子继续朝前旅行,带着她前往神话中的仙国。

第二幕

糖果王国

幕启

王子与克拉拉乘坐的飞船抵达这个一切都是用糖果王国。当他们上场时,城门大开,糖果王国的女王气宇轩昂地领着仙女和许多侍从出来欢迎他们。王子和克拉拉被引至城堡里一个豪华的大厅中,主人们将要在这里举办盛大的舞会款待远道来的贵宾。王子把克拉拉介绍给女王。女王询问了王子的近况,王子跳了一段舞,讲述他奇特的经历:耗子王及其部下怎样攻击士兵;克拉拉如何在最危急的时刻解救了他。女王热烈庆贺王子的胜利,为纪念年轻的女英雄,下令世界各地来的舞者开始跳舞,这是一组娱乐性插舞:来自西班牙的巧克力,来自阿拉伯的咖啡,来自中国的茶和来自俄罗斯的糖果棒都为他们舞蹈;丹麦牧羊人他们在吹着卢笛表演;生姜妈妈和她的孩子,她从巨大的裙摆下变出许多小丑的舞蹈;一段美丽的“花这圆舞曲”。最后是糖梅仙女和她的骑士表演的“双人舞”。

一个接一个的舞蹈深深迷住了克拉拉,糖梅仙女从的宝座起身,最使她惊喜的是女王竟把原来戴在耗子王头上的王冠送给了她。小女孩接过礼物,陶醉在无比的喜悦之中,仿佛自己也登上了王位。欢愉、幸福的气氛弥漫了整个舞台,在此之后是美好的梦想,克拉拉在圣诞树下醒来,胡桃夹子依偎在她怀里,,原来她是在圣诞之夜做了一个甜蜜的美梦,大幕落下。

在原作中,芭蕾舞剧是在欢乐的庆典 “作为一个很大的蜂巢和飞舞的蜜蜂,时刻守护着它们的财富” 中结束的。在原作之后,还有各种不同结局的版本(在乔治•巴兰钦的版本中,克拉拉和王子向她鞠躬,她亲吻克拉拉说再见,胡桃夹子王子和克拉拉结束了糖果王国的游历,带领他们坐上驯鹿拉雪橇,在女王、仙女和骑士等主人的阵阵祝福声中依依不舍地离去……)。

 

(从左到右)莉蒂娅•鲁布特索夫饰演玛丽安娜,斯塔尼斯拉夫•贝琳丝卡雅饰演克拉拉和瓦西里•斯图科金饰演胡桃夹子(帝国剧院,圣彼得堡,1892年)的原创作品

注:康斯坦丁•谢尔盖耶夫记录的《胡桃夹子》原作草稿(1892年)舞谱是马里乌斯•佩蒂帕1892年原作剧本基础上的概要。故事不同时代的相传,虽然大多数遵循原来的基本结构。剧中人物的名字有所不同。在E.T.A.霍夫曼的原作故事中,年轻的女主角被称为玛丽•斯特尔鲍姆(Marie Stahlbaum),克拉拉是她的玩具娃娃的名字。佩蒂帕根据大仲马改编的剧本名字是玛丽•西尔贝哈姆斯(Marie Silberhaus),但还是有其它的作品:如米哈伊尔•尼科拉维特奇•巴里什尼科夫(Mikhail Nikolaevitch Baryshnikov)的版本克拉拉是克拉拉•斯特尔鲍姆(Clara Stahlbaum)而不是克拉拉•西尔贝哈姆斯(Clara Silberhaus)。

 

2.舞蹈结构:

序曲(Overture)

这首可爱玲珑的序曲,颇为活泼优雅,是一首轻快光辉的开场音乐。乐曲开头是由第一、第二小提琴与中提琴担任低音,产生晶莹明丽的音色。全合奏先呈示恶神卡波拉斯的主题,英国管奏紫丁香精的主题。这段小序曲,由轻快活泼的第一主题开始,随后引入优美文静的第二主题。耶诞夜大人忙着准备过圣诞节,儿童们则幻想着收到自己心目中的礼物。(这段序曲就是描述调皮逗趣的儿童世界,小提琴演奏活泼可爱的主题,好像儿童们蹦蹦跳跳的出来,接着是长笛演奏快速音符,好像是儿童们正在纷纷寻找他们的礼物,相同的音乐反覆两次。)

第1幕,第1场

1.圣诞树(The Christmas Tree)

圣诞晚会。装饰并熠熠生辉的圣诞树,市议会议长斯特尔鲍姆夫妇一家淮备过圣诞节。

2.进行曲(March)

这是第一幕的圣诞夜,克拉蕾和邻家的孩子们,在客人面前表演舞蹈时的进场音乐,是一首活泼可爱的进行曲。开始时,由单簧管、法国号,宣告孩子们的进场,接着小提琴奏出轻巧天真的音乐,表示孩子们高兴欢跃的情景。(在铜管乐器引导下,儿童们精神抖擞的进场,他们围绕着耶诞树跳舞,那小提琴跳动的旋律,就像孩子们滑过来、滑过去,中段长笛吹奏快速的音符,好像孩子们正兴高采烈的玩着游戏。)

3.加洛普舞曲和双亲的舞蹈(Galop and Dance of the Parents)

小朋友的加洛舞,父母的登场,盛装的男女主人上场,跳着塔兰泰拉舞。

4.舞蹈场景——德罗塞米尔的礼品(Dance Scene - The Presents of Drosselmeyer)

中提琴与长号奏小行板,圣诞老人降临,带来圣诞礼物。老人取出自动装置的娃娃,娃娃跳双人舞。

5.场景——圣诞老人的舞蹈(Scene - Grandfather Dance)

老人拿出胡桃夹子玩偶,两人因争夺玩偶而发生冲突。哥哥从玛丽手里抢得胡桃夹子,把它摔在地上,玛丽感伤地把它抱到娃娃床上。哥哥在客厅里吹打玩具鼓号喧闹,大人为了让孩子安静,邀请跳舞。

6.克拉拉和胡桃夹子(Clara and the Nutcracker)

贵宾退场,孩子入睡,魔术开始。在摇篮曲的旋律下,客厅安静下来,玛丽抱着胡桃夹子偷偷进客厅。单簧管与低音管表现她战战兢兢地走近娃娃床的情景,壁上钟声下,老鼠出现,短笛暗示老鼠的动作,变成中板。小提琴表现圣诞树慢慢伸展成巨树,糖果里的娃娃兵纷纷走向屋间。

7.胡桃夹子与耗子大军战斗(The Nutcracker Battles the Army of the Mouse)

胡桃夹子与鼠王的战争,玩偶变成王子,以活泼的快板表现胡桃夹子指挥玩具与老鼠的战争。在危急时刻,玛丽把鞋扔向鼠王,鼠王倒下,群鼠纷纷逃窜,玩具获得胜利。在优美的弦乐表现的旋律中,胡桃夹子变成王子,他感谢玛丽的救命之恩,要引导她去糖果王国。

第1幕,第2场

8.在圣诞树下(In the Christmas Tree)

冬天的松林,小提琴以行板,表现玛丽跟着王子来到夜晚的松林,雪精灵用火把为两人引路。

9.场景和雪花圆舞曲(Scene and Waltz of the Snowflakes)

雪花圆舞曲,雪精灵与女王的舞蹈,幕后有24名童声合唱。

第2幕,第1场

10.在魔法城堡糖果山中(The Magic Castle on the Mountain of Sweets)

王子(胡桃夹子的化身)带着小克拉拉来到了奇妙的糖果王国,糖梅仙女跳起舞蹈欢迎他们。在竖琴悦耳的伴奏上,音色迷人的钢片琴奏出温柔的旋律,表示温婉美丽的糖梅仙女的来临。(这首曲子非常特别,因为柴可夫斯基应用了音色亮丽的钢片琴做为本曲的主角,这个乐器是第一次被运用于音乐作品中,那轻巧的声音,就像美丽的糖梅仙女纤细的身影,愉快的跳着舞,编织出梦幻般的世界,带给人无限的想像空间。)

11.克拉拉和迷人的王子(Clara and Prince Charming)

玛丽与胡桃夹子受到糖梅仙女的欢迎,适中的快板,仙女在侍从簇拥下出现,王子把玛丽介绍给她,叙述与老鼠作战的情景,糖果王国开始欢迎玛丽的盛宴。

12a.性格舞:巧克力(西班牙舞,Character Dances: Chocolate (Spanish Dance))

二演员表演活泼的西班牙风格舞蹈。

12b.性格舞:咖啡(阿拉伯舞,Character Dances: Coffee (Arabian Dance))

一个身穿阿拉伯人服装的"咖啡"打断了巧克力的舞蹈。他把咖啡斟入杯中接过吸管,开始跳起慢吞吞,懒洋洋的独舞,力气用尽后便一头栽倒于地呼呼大睡。

12c.性格舞:茶(中国舞,Character Dances: Tea (Chinese Dance))

一对少年恋人从漆木箱内出来,表演由跳跃,空中劈叉等动作组成的中国舞蹈。舞毕回箱,由助手们推滚退场。

12d.性格舞:特雷帕克(俄罗斯舞,Character Dances: Trépak (Russian Dance))

穿着印有糖棍图案紧身衣服的男演员,以旺盛的活力和复杂的舞步蹦跳。舞蹈音乐袭用了俄罗斯农民的狂热舞曲——托雷帕克。

12e.性格舞:芦笛之舞(Character Dances: Dance of the Reed Pipes)

由短促、跳跃的长笛舞曲伴奏,一群牧羊女出来跳舞。

12f.性格舞:小丑舞(Character Dances: Polchinelle (The Clown))

法国童话里生过许多孩子的"生姜妈妈"及她孩子们的舞蹈。

13.花之园舞曲(Waltz of the Flowers)

圣诞蛋糕上用奶油做的朵朵玫瑰花跑下来跳的一段欢快华丽的舞蹈。

14a.双人舞:引子(Pas de deux: Intrada)

14b.双人舞:炫示部舞1(塔兰泰拉舞曲,Pas de deux: Variation I (Tarantella))

14c.双人舞:炫示部舞2(糖梅仙女之舞,Pas de deux: Variation II (Dance of the Sugar Plum Fairy)

14d.双人舞:结尾舞部(Pas de deux: Coda)

15.终场园舞曲和欢乐的庆典(Final Waltz and Apotheosis)

 


伊万•弗谢沃洛日斯基为生姜妈妈和她的小丑孩子设计的原始服装,1892年

3.作品赏析:

德国幻想小说作家霍夫曼的著作,时时会因其想入非非甚至近乎荒诞的构思,一再激起芭蕾舞剧作家们的创作冲动。芭蕾史上着名的芭蕾舞剧《葛蓓莉娅》(Coppelia)及《胡桃夹子》就是这种"灵感"的产物。《胡桃夹子》所依据的故事情节原十分繁杂,在将它改编成芭蕾舞剧的过程中,编导不得不对之作了精心的删节,最后才形成了由两个具有不同风格、不同情趣的独立部分组成的芭蕾作品。

芭蕾舞剧《胡桃夹子》是一部抒情、奇妙、富于感染力的童话芭蕾。它和《天鹅湖》(Swan Lake)、《睡美人》(The Sleeping Beauty)一起常被世人赞誉为"杰出的三大俄罗斯芭蕾舞剧",它们众所瞻目、相映生辉,都是能与最优秀的歌剧媲美的芭蕾舞剧。这是柴可夫斯基芭蕾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

《胡桃夹子》充满着浪漫主义的神奇色彩,它描绘了一副幸福家庭的生活图景,展现出儿童想象中的高尚品德和对文明社会的向往。

自1890年的《睡美人》创作成功后,1891年,帝国剧院(Imperial Theatres)院长伊万•弗谢沃洛日斯基,委托柴可夫斯基谱写了二部作品即歌剧《约兰塔》(Iolanta)和芭蕾舞剧并准备在同一个晚上演出,这样的话,作品的长度只正常作品的一半,所以《约兰塔》是一部独幕歌剧,而《睡美人》为二幕。柴可夫斯基将再次与他合作《睡美人》马里乌斯•佩蒂帕联手,原始资料是由佩蒂帕提供的一部,由法国作家亚历山大•大仲马(Alexandre Dumas,Père 1802 - 870年)的改编自德国浪漫派作家霍夫曼的童话《胡桃夹子与鼠王》(中的《胡桃夹子的故事》(The Tale of the Nutcracker),非常适合简化改编为两幕芭蕾舞剧。霍夫曼的故事包含一个长长倒叙,其故事中的主要部分是说明胡桃夹子如何变成王子,其它部分为了芭蕾舞剧不得不被删除。

不久后,佩蒂帕给柴可夫斯基作曲提供了一份极其详细每一段音乐的组成、节奏和长度的说明大刚,他从1891年2月开始创作, 3月18日柴可夫斯基和佩蒂帕及弗谢沃洛日斯基在圣彼得堡详细讨论创作的问题,并在出中之前完成的第一幕。为了能在作品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在巴黎买了儿童玩具乐器(拨浪鼓,喇叭,兔子鼓,布谷鸟笛,鹌鹑笛,钹)用在作品中,其中兔子鼓是给舞台上小演员用的。同时他还发现了“钢片琴”并首先使用了这一特色乐器,将它用在了“糖梅仙女之舞”中,为作品增色不少,其后应用在大家熟知的交响民谣《市长》(The Voyevoda)中。因柴可夫斯基在美国进行了为期25天访问,在卡内基音乐厅指挥开幕式音乐会,创作被中断了二个月。6-7月份,柴可夫斯基分别在法国卢昂和俄罗斯的梅达诺夫(Maïdanovo),用了很短的时间完成了完成了作品第二幕的写作。1892年1-3月又重新开始写作,主要它全部进行了配器,在4月初作品全部完成。他将已完成的乐谱改编为二十分钟 的“音乐会组曲”并于3月19日在圣彼得堡演出,演出获得了极大有成功,7月16日又在莫斯科上演。


伊万•弗谢沃洛日斯基为胡桃夹子创作的原始服装素描,1892年

1892年12月18日(儒略历12月6日)芭蕾舞剧与柴可夫斯基的最后一部歌剧《约兰塔》(Iolanta)一起,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帝国玛丽娅剧院(Mariinsky Theatre)举行了首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剧本由佩蒂帕创作,作品无可争辩的是由佩蒂帕最先精心设计编导的。佩蒂帕的编排工作始于1892年8月,然而,因疾病让他无法编导完成,使得让他的助手列伊万诺夫来完成作品。当伊万诺夫始开作手编排时,他被迫采用由佩蒂帕的提出的意见和方案,尽管即使佩蒂帕认为柴科夫斯基音乐有成败的可能性,如果伊万诺夫没有打算发展它的话,也不可能获得成功。但是在海报上列出唯一编导的名字却是佩蒂帕以及一些当时的资料记录归于佩蒂帕。他那具有儿童心理特征的天真烂漫的想像力,那色彩斑斓的"巧克力舞"、"咖啡舞"、"杏仁舞" 和"中国茶舞"的舞段,庞大的"雪花舞" 通过群舞的图形造成幻觉,以及不朽的圣诞节题材,成为了西方世界男女老少每年在圣诞节最为喜闻乐见的芭蕾舞剧。演出有里卡尔多• 德里戈指挥,安托涅塔•德尔厄拉饰演糖梅仙女,尼古拉•古斯塔沃维奇•莱加特饰演王子,斯塔尼斯拉夫•贝琳丝卡雅饰演克拉拉,奥尔加•普列奥布拉延斯卡娅饰演科伦拜娃娃,谢尔盖•莱加特饰演胡桃夹子王子和蒂莫费伊•斯图科金饰演斯特尔鲍姆,孩子们的角色,不像后来上演的许多作品不是真正的儿童演员,而是成人(贝琳丝卡雅饰演克拉拉和瓦西里•斯图科金饰演弗里茨,他们当时是圣彼得帝国芭蕾舞学校的学生,1899年才毕业)。

《胡桃夹子》首场演出被视为并不成功。 给舞者本身代来负面的影响。虽然一些评论家称赞安托涅塔•德尔厄拉饰演的糖梅仙女(据称,她得到了五次喝彩) ,一位评论家称她的体型过于“矮胖” ,而对奥尔加•普列奥布拉延斯卡娅的表演,认为 “完全无味”。

芭蕾舞剧结构本身被认为存在着一些问题,其剧本被批评为“偏颇” 和不被忠实原作《霍夫曼的故事》。许多批评集中在其芭蕾舞剧有如此显著的儿童特色,多数观众感叹芭蕾舞女首席在第二幕结束时没有跳“大古典双人舞”( Grand Pas de Deux,哪个时候还没有出现在午夜时演出节目),一些人发现在第一场的凡尘世界和第二幕的梦幻世界之间的过渡中有点太唐突了。但对柴可夫斯基的音乐评价较高。一些评论家认为“在详细的灵感之下,音乐令人惊喜的丰富”和“从开始到结束,是美丽、悠扬、独创和有特性的。”但即使这样也有不同的意见,一些批评家发现部分场景“沉闷”和“大古典双人舞”淡而无味” 。


奥尔加•普列奥布拉热斯卡娅饰演糖梅仙女,谢尔盖•莱加特饰演胡桃夹子王子,1900年

芭蕾舞剧《胡桃夹子》的故事性并不很强,第一幕的剧情和舞蹈都没有什么特色,尽管初演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却因柴科夫斯基音乐的绚烂瑰丽及芭蕾舞剧第二幕中舞蹈者们有争相显出本领的机会,让这些不乏精彩舞段被保留了下来。这部抒情,奇妙。富于感染力的童话芭蕾曾广泛上演。由于它为人们描摹了一幅幸福家庭的美好图景,从而深得观众的喜爱。每年圣诞节来临之际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芭蕾舞团都要连续上演几十场着名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在今天有许多地方把观看《胡桃夹子》,作为人们欢度圣诞节的一项不可缺少的活动。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胡桃夹子》享有巨大的普及和被现在无数的芭蕾舞团演出,主要是圣诞节来临前与后这一段时间,让家长和孩子们都看得很高兴,于是它就成为屡演不衰的圣诞节目,尤其是在美国,美国芭蕾舞团全年的票房总收入约有40 %来自上演的《胡桃夹子》。

芭蕾舞剧的第一部分是一个家庭里的儿童生活场面,实际上已包含了这个芭蕾的寓意。小女孩克拉拉的生活十分幸福。圣诞节又来到了,她从疼爱自己的亲友手里得到了许多礼物。当女孩子躺在圣诞树下进入梦乡以后,忽然发觉自己钟爱的胡桃夹子变成了一位英俊的王子,他率领玩具士兵同耗子王展开了一场殊死的搏斗。就在最紧要的时刻,靠着克拉拉的帮助,丑陋无比的敌人终于被打的落花流水......在这里,现实生活——孩子们平时喜爱玩的纯朴游戏与尖锐的讽刺有机地交织在一起了。于是,芭蕾舞剧的中心思想:善战胜了恶的主题便在一片儿童的幻觉天地里被鲜明地折射出来。芭蕾舞剧的第二部分写小女孩由王子带领到一个奇妙的地方——糖果王国作了一次游历。她在那里看到的一切居然都会以甜食——巧克力、咖啡、杏仁等形象出现,真是琳琅满目,甜蜜迷人。对此,一位芭蕾舞剧评论家曾写道:舞台上仿佛创造了一座"伊甸园"式的乐园,作者从孩子们的眼光和想象出发,造出了一个"清彻见底、天真朴实"的理想王国,尽管这个美丽文明的国度也许永远只可能在一部童话芭蕾舞剧里边呈现。

芭蕾舞剧以音乐序曲作为开头。它表现的是无忧无虑的儿童世界。让我们回忆一下自己的金色童年,以便与紧接着转入成长过程中不可少的斗争与考验作一个形象的对比。

大幕拉开后,舞美设计先把我们带到大雪纷飞的圣诞之夜。灯光效果把雪花打到一块纱幕上。一组组客人冒着鹅毛大雪去参加女主人翁克拉拉家的圣诞晚会。每组客人的舞蹈形象都有它们自己的特征,同时每组客人中的小孩与大人的动作也有明显的区别。这样一开场就向我们展示出一幅生动鲜明的舞蹈交响画:有大人拖着正在吵架的女孩子;有贵妇人毫无表情地跟在几个正兴高采烈地"骑马"的男孩子后面;有几个长舌妇一边走一边咬耳朵搬弄是非;有大腹便便的老头用碎步紧跟着自己那高傲的夫人;有骑士风度的男人迈着鹤步伴随着他们那缓缓行走着的丰满的妇人……。最后一个神秘的人物上场,他身穿黑色燕尾服,手里抱着一个红色的木偶娃娃——胡桃夹子。原来他是克拉拉家的老朋友,也是一个玩具制造大师。他叫德罗塞尔梅尔。顷刻间就突出了德罗塞尔梅尔的形象,同时又强调了他的神秘性与多面性。德罗塞尔梅尔虽然是芭蕾舞剧中继克拉拉与胡桃夹子之后的第三个主要人物,他很善良,也很爱克拉拉,但绝不去溺爱她、宠她,相反给她设置许多障碍、困境和考验,有意让克拉拉经风雨、见世面,在斗争中锻炼成长,去赢得自己的爱情和幸福。。

纱幕起后,人们看到克拉拉家的客厅。客人——大人和孩子们逐渐站满了整个舞台,兴奋地等待着圣诞晚会的开始。这时第二道纱幕拉开,舞台后区的正中树立着一棵圣诞树。

圣诞晚会正式开始了。先有男孩子们手握马刀,"骑"着马跳一段舞蹈,然后女孩子们抱着洋娃娃跳一段轮舞。克拉拉始终与自己的小朋友们在一起欢跳、玩耍,最后,她在女孩子群舞的伴奏下跳起一段独舞。接着大人们上场,在克拉拉父母的带领下跳起小步舞曲。此时德罗塞尔梅尔打扮成一个魔术师的模样——头戴高帽,脸上加了一个假面具突然来到客厅。

音乐主题形象及其各种节奏、音色的变化,使德罗塞尔梅尔的舞蹈显得更加神秘,更加怪诞,更加令人恐惧,形成一种孩子们又好奇、又不敢接近他,同时又不得不顺从他的一种不可抗拒的魔力。这时德罗塞尔梅尔神不知鬼不觉地变出一个木偶屏风,并开始表演木偶戏。然后他又变出两个真人大小的男木偶,给他们上弦,让他们舞起来,而他自己不时地给他们纠正移动的方向。木偶的舞蹈结束后德罗塞尔梅尔走到了屏风后面。这时两只红色的胳膊像火苗一样从屏风后面伸出,接着两个穿红黑相间的紧身衣服的男女小鬼从幕后跳出来,开始跳他们的一段鬼舞。编导用侧滚翻、旋转和跳跃的动作塑造了男女小鬼互相挑逗玩耍的形象。第一对玩具木偶的舞蹈暗示着德罗塞尔梅尔制作玩具的职业,男女小鬼的舞蹈则表现了他的神秘、极富魔力的性格特征。


斯塔尼斯拉夫•贝琳丝卡雅饰演克拉拉,帝国芭蕾舞学校的学生扮演老鼠,1892年

接着音乐中出现了柔和、温馨的旋律。德罗塞尔梅尔摘下假面具,变成了一个善良、可亲的人。克拉拉和她的弟弟弗兰兹拽着德罗塞尔梅尔的袖子请求他继续变魔术。德罗塞尔梅尔拗不过他们,于是把他带来的胡桃夹子玩具送给克拉拉玩。这个玩具又丑又笨,以致当他跳舞时,德罗塞尔梅尔还得扶他一把,否则他就要倒地。然而克拉拉一点也不嫌弃他的丑和笨,相反,很同情、喜欢他。克拉拉、弟弟、胡桃夹子和德罗塞尔梅尔一起跳”四人舞“,形成一个完整的、复调性的情节舞:德罗塞尔梅尔向孩子们展示胡桃夹子并不断地扶着他,给他纠正动作;胡桃夹子此时只是毫无表情地跳木偶式的舞蹈;弟弟在一边学着胡桃夹子那笨手笨脚的动作讽刺他;而克拉拉却对他爱不释手,高兴地围着他转来转去玩个不停。但是调皮的弟弟最终把胡桃夹子给搞坏了。德罗塞尔梅尔揪着弟弟的耳朵把他赶走,克拉拉却跪在胡桃夹子身旁伤心落泪。在温柔动听的摇篮曲旋律中克拉拉与德罗塞尔梅尔把胡桃夹子抬到沙发上开始给他"治病"。这时弟弟又领着几个孩子戴上假面具来吓唬克拉拉。这里编导有意在克拉拉与弟弟之间进行对比:姐姐由衷地喜欢外表丑陋的胡桃夹子,弟弟却讨厌并耻笑他;姐姐可怜同情被弄坏的胡桃夹子。弟弟却幸灾乐祸地继续搞他的恶作剧。通过对比,更加突出了女主人翁善良、仁爱的性格特征。

最后,大人们手里拿着大啤酒杯,跳起德国古老的“格罗斯法尔舞”((Grossvater Tanz)(又称“祖父舞”)是17世纪的德国舞曲。通常被认为是传统的民间乐曲。它的真正作者是卡尔•戈特利布•赫林(德)(Carl Gottlieb Hering(de),1766-1853),但是这个归因似乎并没有得到普遍的支持。它通常由三部分组成:1.在酒吧3/8拍8小节,行板(这里在歌唱:而当祖父带着祖母,由于祖父是一个新郎。);2.在酒吧不同主题,2/4拍4小节,快板(重复);3.在酒吧的另一个主题,2/4拍4小节,快板(重复)。多年来,每当婚礼庆典结束时,经常还出现跳这支舞。后来它变得与婚姻有关联,当路易斯•斯波尔(Louis Spohr)在1825年3月为黑森公主玛丽(Marie)嫁给萨克斯-梅宁根(Saxe-Meiningen)公爵的婚礼庆典创作一个节目,他被要求引用“格罗斯法尔舞”。 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在他的两部作品中引用了“格罗斯法尔舞”: 一是作品《蝴蝶》(Papillons, Op.2 (1831))最后一部分;二是在《狂想曲》 “大卫同盟盟员进攻庸夫俗子进行曲”("Marche des Davidsbündler contre les Philistins") of Carnaval, Op.9 (1834–35))中,他在那里标榜的是17世纪的主题主题。柴可夫斯基在第1幕圣诞晚会的结尾引用了“祖父舞”。这是因为柴可夫斯基是舒曼音乐的崇拜者,但尚不清楚这是否意味着是舒曼的某种贡献,或者简单地作为一种适用于音乐的曲调,描绘了一场幸福的家庭生活的场景。)。圣诞之夜的晚会结束了。纱幕再次落下,外面仍下着鹅毛大雪。客人们又跳着过场舞蹈返回各自的家。此时他们个个显得很疲劳,无精打采。只有走在最前面的德罗塞尔梅尔看上去比较精神,甚至有些得意,因为他知道克拉拉开始长大了,开始懂事了,所以这对音乐中又出现了象征着克拉拉疼爱、同情胡桃夹子的摇篮曲旋律。

斯塔尼斯拉夫•贝琳丝卡雅饰演克拉拉,亚历山大•戈尔斯基饰演丑角, 玛丽娅•蒂斯特罗娃饰演商贩, 谢尔盖•利塔夫金饰演士兵,奥尔加•普列奥布拉热斯卡娅饰演饰科伦拜恩,——瓦西里•斯图科金饰演弗里兹,1892年

紧接着音乐中出现了焦急不安的音调。克拉拉穿着睡衣,手里拿着蜡烛独自来到已经熄灯了的客厅来找她的胡桃夹子,她把他紧紧抱在怀里,好像要用自己的身体去温暖这个可怜的娃娃。

午夜的钟声响了。德罗塞尔梅尔又一次神秘地出现在克拉拉面前。他的舞蹈变得更加怪诞,好像一只大鸟拍打着翅膀,围着抱着胡桃夹子的克拉拉跳来跳去。克拉拉有点害怕地跳到沙发上。这时德罗塞尔梅尔手一挥,那棵圣诞树开始长高、长宽。挂在树上的玩具娃娃纷纷从树上下来,其中有中国、印度、法国、俄国和西班牙的五对娃娃。德罗塞尔梅尔又走到台中弯下腰做了几个神秘的手势,于是从地下喷出冒烟的火光,在烟雾之中出现了鼠王,他头戴王冠,身披紫色斗篷,恶狠狠地跳起舞来,大显淫威。德罗塞尔梅尔又挥手招来一群灰色的老鼠,娃娃们怕被老鼠吃掉,吓得挤成一堆。正在这紧要关头,德罗塞尔梅尔又挥手召来一群身穿铠甲娃娃兵,而他们的指挥官正是胡桃夹子。他率领身穿铠甲娃娃兵投入了战斗,好像要不顾一切地保护克拉拉和各国的娃娃们不受老鼠的伤害。几次交锋后,眼看鼠王和他的队伍就要打败胡桃夹子了,此时的克拉拉终于战胜了恐惧,奋不顾身地冲上前去,将手中的蜡烛掷到鼠王身上,赶跑了老鼠队伍。其实这一切都是德罗塞尔梅尔幕后操纵的,为的是让克拉拉经受一次严峻的考验,此时他已达到自己的目的,便终止了战斗。娃娃们围着倒在地上的胡桃夹子。胡桃夹子用双手捂着脸慢慢抬起头来。当他打开双手时面具已经没有了,丑陋的娃娃变成了一个年轻英俊的王子。娃娃们用手指着克拉拉,告诉王子是她救了他。克拉拉经过一场生与死的考验好像长大了,成熟了。两个人跳起一段抒情的慢板。胡桃夹子衷心感谢克拉拉的救命之恩,而克拉拉似乎也敬慕王子的勇敢无畏的精神。这是两位年轻主人翁萌发爱情的双人舞,他们向往着未来,向往着幸福。在他们的双人舞结束时客厅的墙壁突然消失,展示出一幅冬天的风景:白雪茫茫,一片银色的世界,远处有几户人家,舞台中央仍树立着那棵圣诞树,不过它正被皑皑白雪所覆盖,而且变得非常高大。克拉拉、胡桃夹子在娃娃们的陪同下离开了温馨的小家,踏上了新的生活旅途。

音乐中出现了“雪花圆舞曲”美妙动人的旋律。这是一段有克拉拉、胡桃夹子、各国的娃娃们以及雪花群舞参加的大型圆舞曲。在广阔的原野上雪花漫天飘落,旋转、飞舞,时而聚集在一起,时而散开成各种奇异的队形。她们既是大自然的恩赐,又是两位主人翁内心的写照。音乐中间或出现童声合唱的旋律,克拉拉与胡桃夹子在雪花之中做一些大跳动作表现他们迎接新生活的喜悦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最后在德罗塞尔梅尔的魔力指引下,克拉拉与王子乘上停靠在圣诞树上的童话飞船缓慢地升起来,开始了他们沿着圣诞树的旅行,走向新的未来世界,飞向那颗挂在树顶上的闪闪发光的星星……

第二幕的开头大幕拉开,一道纱幕上画着树枝和各种装饰彩具。在纱幕后面可以看到克拉拉与胡桃夹子乘坐的飞船悬在空中。先由西班牙、印度、中国、俄罗斯和法国的5对娃娃在舞台前区跳着各自的舞蹈过场,好像他们在追赶两位主人翁乘坐的飞船。这些娃娃的动作虽然也带有机械、木偶的性质,但同时却更富有人性。他们既是圣诞树上复活的木偶娃娃,又是克拉拉与胡桃夹子的忠实朋友。接着在舞台上出现了鼠王为首的老鼠队伍。他们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一直鬼鬼祟祟地跟着主人翁和娃娃们以便寻机进行报复到了高大的圣诞树中段处,娃娃们已经追上了克拉拉与胡桃夹子(王子)。正在这时鼠王又指挥着他的队伍向他们发起进攻。娃娃们个个捂着脸四处逃散,胡桃夹子挺身而出,单枪匹马杀入鼠群与鼠王搏斗。他急速的旋转与大跳动作好似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吓得敌人魂飞魄散,最后他骑在鼠王的背上,与他一起在一团烟雾里消失在地洞之中。克拉拉与娃娃们不知胡桃夹子是死是活,站在洞口旁焦急万分。这时胡桃夹子又从洞中升了起来,他刀上挂着鼠王的紫色斗篷,象征着善战胜恶、光明战胜黑暗、爱战胜恨。在第一幕中是鼠王被克拉拉吓跑,在第二幕中则是胡桃夹子战胜了鼠王。至此,两位主人翁都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并在斗争中告别了无忧无虑的金色童年,进入到更富有挑战性的青年时代……


雪花圆舞曲,1892年


接着是表现娃娃们欢庆胜利的“木偶组曲”。它由西班牙、印度、中国、俄罗斯和法国的五段舞蹈组成:

"巧克力舞"——活泼洒脱的西班牙舞。

"咖啡舞"——个身穿阿拉伯人服装的"咖啡"打断了巧克力的舞蹈。他把咖啡斟入杯中接过吸管,开始跳起慢吞吞,懒洋洋的独舞,力气用尽后便一头栽倒于地呼呼大睡,-笼罩着神秘色彩的阿拉伯舞。

"茶舞"——由助手们推滚退场快速灵巧的中国玩偶舞,一对少年恋人从漆木箱内出来,表演由跳跃,空中劈叉等动作组成的中国舞蹈,舞毕回箱。

"糖棍舞"——穿着印有糖棍图案紧身衣服的男演员,以旺盛的活力和复杂的舞步蹦跳。舞蹈音乐袭用了欢快狂热的俄罗斯农民的狂热舞曲——特列帕克。

"杏仁舞"——一群牧羊女身穿鲜艳的节日盛装,由短促、跳跃的长笛舞曲伴奏,在领舞带动下兴高采烈地跳起了舞蹈。

"生姜妈妈和她的孩子"—— 法国童话里生过许多孩子的"生姜妈妈"由男演员饰演的生姜妈妈穿着宽绰,肥胖的长裙出场,她解开钮扣,从裙子里跑出八名孩童,精力充沛地跳起了舞蹈,舞毕,又钻进了妈妈的裙子里。

它们个个都短小精悍,无论是音乐还是舞蹈都十分精彩而富有民族特征。热情奔放的西班牙舞,庄重缓慢的印度舞,粗犷豪迈的俄罗斯舞,精巧别致的中国舞和抒情娇柔的法国舞,都从各个侧面补充刻画了克拉拉和胡桃夹子的精神世界与深厚情谊。最后5对娃娃一起跳一段结尾舞蹈,共同迎接新生活的到来。

接着是"花之圆舞曲"——随着绚烂的花之圆舞曲,水果糖们敏捷地跳起了快速的圆舞曲。圣诞蛋糕上用奶油做的朵朵玫瑰花跑下来跳的一段华丽的舞蹈。

下面是一段大型的群舞。整个大型舞蹈由三个舞蹈"声部"组成:六对男女领舞,穿白色长纱裙的少女各舞以及双手拿着高大烛台的男群舞。每个舞蹈"声部"有时跳一段自己的片断,有时又与其他"声部"合成一个复杂的整体,像万花筒那样变幻无穷,美不胜收,既概括地塑造了克拉拉与胡桃夹子那丰富、纯洁、高尚的精神世界的形象,又渲染了他们进行订婚仪式的氛围。

接着是克拉拉与胡桃夹子的一段“大古典双人舞”(原版是由糖梅仙女和她的骑士所跳,因为那时饰演克拉拉与胡桃夹子的是儿童演员)。胡桃夹子来到舞台中心,跳起了包括由转身与平衡控制相交替组合的慢舞(Adagio),和在伴有钢琴叮当声中展开轻柔优美的女炫示部舞在内的雍容华丽的双人舞,全部群舞作为克拉拉与胡桃夹子双人舞的伴奏。音乐每次走向高潮时都为男女主人翁设计了一组空中托举的动作,用三维空间的变化来突出他们,以免他们被群舞淹没。克拉拉与胡桃夹子的双人舞充满了喜悦、幸福与青春的活力,象征着人类战胜黑暗走向光明的美好愿望。最后外国伙伴给克拉拉戴上白色婚纱,给胡桃夹子披上红色斗篷,并一起跳起一段祝福的舞蹈。


蒂莫费伊•斯图科金斯饰演特尔鲍姆博士,1892年

正当大家欢庆两位主人翁喜结良缘之时前面落下了一道纱幕,灯光渐暗。克拉拉穿着睡裙出现在纱幕前。随着灯光的熄灭她眼看着王子与欢乐的人群逐渐消失,她感到恋恋不舍,婉惜忧郁。她又回到了空荡荡的客厅,冲到躺在地上的胡桃夹子娃娃身边,把他紧紧地抱在怀里。此时的克拉拉再也不是原来的小女孩子。所发生一切固然只是她的想像而已,但又像是她的亲身经历。女主人翁一夜之间领悟到生活的真谛。《胡桃夹子》让观众和他一起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一起去探索生活中真、善、美的意义,去思考当今的人生哲理。尽管胡桃夹子的外貌确实很丑陋,但是小女孩克拉拉却能透过外表看到他心灵的美。是的,在鼠王眼看就要打垮胡桃夹子时,克拉拉本来可以逃回她的卧室,但她却挺身而出,赶跑了鼠王,保护了胡桃夹子。尽管人生的道路并不平坦,但有着崇高的理想,有了披荆斩棘的精神,终究会达到自己的目标。

 

4.版本解述:

芭蕾舞剧初演是由伊凡诺夫编导的,原来的意图只是借一个童话故事来作为圣诞节的娱乐,此后俄罗斯(或苏联)国内出现了一些具有影响力的改编版本。由于柴科夫斯基的音乐实在太美了,于是许多编导家们便努力创新,企图把这出芭蕾舞剧加多一些人情味,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胡桃夹子》芭蕾舞剧和原先的不太一样,因为一个世纪以来有许多编导把它加工和改进,甚至把故事也作了改动,但是在仙境中演出的许多舞蹈大部份被保存下来,并且时有创新,使它的娱乐性愈来愈丰富了,因此历演不衰。由此可见芭蕾舞是一个活的艺术,它可以让艺术家们创造、再创造,不断的推向新的高峰。

芭蕾舞剧自1892年12月18日在圣彼德堡玛丽娅剧院上演以后,其后也上演了不同的版本:

1923年,费奥多尔•洛普霍夫(Fyodor Lopukhov)编导并采用原作的布景和服装;亚历山大•加克(Aleksandr Gauk)指挥,伊丽莎夫塔•杰特(Elizaveta Gerdt)饰演糖梅仙女,米哈伊尔•杜德科(Mikhail Dudko)饰演王子,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索利尼尼科夫(Nikolay Alexandrovich Soliannikov)饰演德罗塞尔梅尔。

1929年,费奥多尔•洛普霍夫重新编导;亚历山大•加克指挥,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德米特里耶夫(Vladimir Vladimirovich Dmitriev)设计服装,奥尔加•彼得罗夫娜•莫加洛娃(Olga Petrovna Mungalova)饰演玛莎,皮特勒•古斯福(Pyotr Gusev)饰演胡桃夹子,列昂尼德•谢尔盖耶维奇•列昂蒂耶夫,(Leonid Sergeevich Leontiev)饰演德罗塞尔梅尔。

2001年,基里尔•西蒙诺夫(Kirill Simono)编导,米克哈尔•希米亚金(Mihail Chemiakin)设计布景和服装及剧本。娜塔莉亚•索洛古布(Natalia Sologub)饰演玛莎,亚历山大•谢尔盖耶夫(Alexander Sergeev)和安德里安•法捷耶夫(Andrian Fadeïev)饰演胡桃夹子王子,安东•亚历山德罗•阿达西斯基(Anton Alexandrowitsch Adassinski)饰演德罗塞尔梅尔。



在大剧院芭蕾舞团演出的版本:

1932年,亚历山大•伊万维奇•什克里金(Alexander Ivanovich Chekrygin)和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莫纳霍夫(Alexander Mikhailovich Monakhov)根据伊万洛夫版本复排,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学校演出,尤里•法耶尔(Yuri Fayer)指挥,叶菲姆•格里戈里耶维奇•叶菲莫夫(Efim Grigorievich Efimov)饰演克拉拉,尤里•维克罗维奇•帕普科(Yuri Viktorovich Papko)饰演胡桃夹子,亚历山大•伊万维奇•切克里金(Alexander Ivanovich Chekrygin)饰演德罗塞尔梅尔,奥尔加•列别申斯卡娅(Olga Lepeshinskaya)饰演糖梅仙女。

除俄罗斯以外删节的芭蕾舞版本的演出,在国外首演是在由埃德•布拉达(Ede Brada)编导,于1927年在布达佩斯皇家歌剧院(Royal Opera House)。

另一个删节版由俄罗斯蒙特卡罗芭蕾舞团上演的,由亚历山德拉•费多罗娃(Alexandra Fedorova)再次根据佩蒂帕的原作而作于1940年在纽约上演,由艾丽茜娅•玛尔科娃(Alicia Markova)和安德烈•爱格列夫斯基(André Eglevsky)主演。

自亚历山大•戈尔斯基(Alexander Gorsky),瓦西里•伊瓦诺维奇•瓦伊诺年(Vasily Ivanovich Vainonen,1898 - 1964)和乔治•巴兰钦(George Balanchine)编导的作品,其他许多编导家已经创作出了自己的版本。而其他国家创作了一些与戈尔斯基和瓦伊诺年不同的版本,如巴兰钦,利用原来的剧本。这其中包括一些著名的作品,由鲁道夫•努里耶夫(Rudolf Nureyev)为英国皇家芭蕾舞团(Royal Ballet),尤里•尼科拉维奇•格里戈罗维奇(Yuri Nikolaievich Grigorovich)为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Bolshoi Ballet),米哈伊尔•巴里什尼科夫为美国芭蕾舞剧院(American Ballet Theatre)和彼得•赖特(Peter Wright)为英国皇家芭蕾舞团和伯明翰芭蕾舞团(Birmingham Ballet)编导的。近年来一些修订的作品,包括由马克•莫里斯(Mark Morris),马修•伯恩(Matthew Bourne)和米哈伊尔•切米亚金(Mikhail Chemiakin)编导的。这些作品从根本上背离了1892年原作剧本和瓦伊诺年的复排版,而莫里斯•贝嘉(Maurice Bejart)的版本,完全放弃了原有的情节和特性。作品除了当年在现场演出外,许多作品仅仅进行了电视转播/或制成家庭录影带。

目前《胡桃夹子》有两个演出版本,一个是尤里•尼科拉维奇•格里戈罗维奇版本,另一个是巴兰钦版本。在西方,《胡桃夹子》演出是巴兰钦版本,该版本偏重于儿童情趣和节日气氛,每年作为欢度圣诞节的一项不可缺少的活动,从1960年开始,芭蕾舞团在圣诞节表演《胡桃夹子》已成为传统并最终完全蔓延到美国其他地方。格里戈罗维奇版本,在保留伊万诺夫的“雪花之舞”等传统舞段的同时,对芭蕾舞剧作出了重大的修改,他成功地抓住了全剧的哲学主题——善与恶的斗争,各种生活因素和现象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他的版本中,“雪花之舞”不再是娱乐消遣性的舞段,而是主人公内心激情的形象化表现,对幸福的憧憬与焦虑不安混杂在一起。此外,他新加一个人物——木偶巧匠,这个人物很符合霍夫曼的童话风格,也有利于柴可夫斯基音乐实质的揭示。

 

1.伊万•克鲁斯蒂内(Ivan Clustine)版(1911年)

安娜•巴甫洛娃(Anna Pavlova)成立了自已的芭蕾舞团即安娜•巴甫洛娃芭蕾舞团(Anna Pavlova of Ballet),伊万•克鲁斯蒂内和她为芭蕾舞团巡演改编了松树林和雪花舞场景,加入到芭蕾舞剧中并命名为“雪花舞”,从 1911年开始直到1931年她去世,她在美国和欧洲巡回演出,虽然只是全本作品的一小部分,帕夫洛娃改编的显著意义,作为首次采用松树林的音乐,为雪女王和国王俩人之间编导了一部双人舞。这首音乐同样后来被瓦西里•瓦伊诺年他为玛丽娅芭蕾舞团采用到第一幕克拉拉和胡桃夹子王子俩人之间的双人舞中,20世纪60年代由库尔特•雅各布(Kurt Jacob)他为德国——美国人电视台(German - American television)的作品中,由米哈伊尔•巴里什尼科夫他为美国芭蕾舞剧院编导的著名作品中,由肯特•施多威尔(Kent Stowell)为西北太平洋芭蕾舞团(Pacific Northwest Ballet)编导的作品中,由彼得•赖特他为英国皇家芭蕾舞团(Royal Ballet)和伯明翰皇家芭蕾舞团(Birmingham Royal Ballet)编导的作品中。雪女王/国王以后将被后续的一些作品中采用,包括:海尔吉•托马森(Helgi Tomasson)为旧金山芭蕾舞团(San Francisco Ballet)。

 

2.亚历山大•戈尔斯基版(1919年)

1919年,亚历山大•戈尔斯基(曾在玛丽娅剧院参加《胡桃夹子》的首演)编导上演他的版本,由N.A.费多罗维(N.A.Fedorov)指挥,康斯坦丁•科罗文(Konstantin Korovin)设计服装;瓦伦蒂娜•瓦西里耶夫娜•库德亚特塞娃(Valentina Vasilyevna Kudryavtseva)饰演克拉拉,叶菲姆•格里戈里耶维奇•叶菲莫夫(Efim Grigorievich Efimov)饰演胡桃夹子王子,阿列克谢•德米特里维奇•布尔加科夫( Alexey Dmitrievich Bulgakov)饰演德罗塞尔梅尔。将此克拉拉和胡桃夹子的角色由成人取代儿童,让他们自己舞蹈。他这样做是第一次,其原因使得克拉拉和王子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舞者中去跳舞。删除了糖梅仙女和她的骑士,同时将克拉拉和糖梅仙女这俩个角色合并,把仙女的舞蹈给克拉拉跳,将骑士的舞蹈给胡桃夹子王子跳。

 

3.瓦西里•伊瓦诺维奇•瓦伊诺年版本(1934年)

瓦西里•伊瓦诺维奇•瓦伊诺年是玛丽娅剧院20年代的舞者,很早就退出舞台从事教师工作,1932年,根据鲍里斯•阿萨菲耶夫(Boris Asafiev, 1884 - 1949)的音乐,编导了芭蕾舞剧《巴黎的火焰》(Flame of Paris),奠定他在俄国芭蕾舞界的地位。

革命胜利后的苏联表演艺术都要根据“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原则创作,注入正确的思想和积极的意义,如何使《胡桃夹子》符合这种要求呢?时代倾向于古典芭蕾舞剧的复排,二十年代的实验仍停留在过去。

1934年,他被委托编导一部典型的古典芭蕾作品——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夹子》,他的许多作品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为音乐是如此深刻和有意义,经常与编剧的意图发生冲突。瓦伊诺宁明白他面临的所有困难,事实上,在他之前,许多著名的编舞家——佩蒂帕、伊万诺夫、戈尔斯基、洛普霍夫,都编导过这部作品,这只会增加他尽可能有逻辑地将舞台情节和音乐内容结合起来的愿望。因此,以音乐为主的他决定改变剧本:首先,将现实和幻想世界明确地分开,与童话的作者霍夫曼融合交织在一起,然后与佩蒂帕的版本融合在一起;其次,将演出分成三幕,而不是两幕。在新的场景中,第一幕是圣诞新年假期,在这期间,不仅概述了未来情节中主人公的形象和人物,还创造了第二幕的先决条件——玛莎的梦,灵感来自她对假期的印象。现在,观众明白了为什么这样的情节会在梦境世界的后续情节中展开。第二幕是与鼠王的战斗和胜利,“胡桃夹子”变成王子和“雪花华尔兹”;第三幕是在心爱的玩偶王国里的一场欢乐的庆典,而结尾则是略微长大的玛莎的苏醒,带着关于未来青年的美好梦想回到现实世界。瓦伊诺宁创作了这样一个清晰易懂的剧本,目的是让他的作品不仅接近成年人,也接近儿童。通过赋予人物真实的性格,编舞没有贬低幻想世界,相反,编舞赋予了幻想世界自己的特点,强调在女主角的想象中产生的世界是她的真实经历,这意味着他的角色也是真实的。在整体风格统一的情况下,在不同的情节和场景中使用完全不同的表达手段,强调音乐,既传递了日常场景,又传递了情感体验,还有“战斗”,以及一个快乐神奇的节日。剧中的哑剧人物是一个舞蹈的角色,但他不是用象征性的手势,而是一种情感上的表演。在序幕中,客人们聚集在西尔贝哈姆斯的家里度假,没有一个舞步,客人们的退场是有节奏的,他们的形象是由步态、手势创造的,他们的举止是由音乐的性质和节奏决定的。一段舞蹈出现在圣诞树的场景中,但即使在这里,客人们也完全按照他们的形象跳舞:孩子们自然而愉快地,他们的父母用小而勇敢的顽皮的步伐,创造出客人们互相礼貌的印象,进行闲聊,而他们每个人都保留了在序幕中概述的自己的特点。德罗塞尔梅尔先生喜欢和孩子们一起玩,他展示给孩子们看他的娃娃,上了发条的玩具,每一个都不一样。只有胡桃夹子不在娃娃中间跳舞:这个娃娃不是为了好玩,而是为了工作。因此,瓦伊诺宁将他呈现为一个对比:一个普通的玩偶在最复杂的玩具表演之后,出于这个原因,而不仅仅是出于同情,玛莎的选择落在了他身上,他是一个你可以玩的普通玩具,而不仅仅是看她会做什么。音乐也暗示在第一幕中把胡桃夹子做成一个玩偶:在玛莎的部分,摇篮曲的音调被感觉到,所以编舞让她手拿玩偶跳舞,这仍然是一个孩子对玩具的爱,但这种爱充满了内在的严肃。第二幕由瓦伊诺宁主要根据佩蒂帕版本编导,有神秘的夜间转变,还有神话般的与老鼠的战斗,虽然充满了严肃的内心含义,善与恶的斗争,战胜邪恶力量,然后胡桃夹子变成了王子。玛莎和前胡桃夹子的“双人舞”向观众呈现了一种羞怯的柔情的诞生,一种他们至今无法理解的感觉,这种新鲜感让他们仿佛在审视自己,这种羞怯的舞蹈起初并没有变成激动人心的舞蹈,但它揭示了另一种东西,一种对彼此无限信任和小心翼翼的态度。感情的逐渐发展与双方技术上的逐渐复杂化相对应。编舞力求观察“雪花华尔兹”中逻辑的严谨性。在过去版本的作品中,通常有各种各样的舞步,舞者在舞台上有相当稳定排列时;瓦伊诺宁试图不去创造一个下雪的场景,但他的情绪表现得完全不同。他的舞蹈以主题的四次重复开始,每一次都增加了舞者的数量,“雪下的越来越大”。从一开始就确定了舞蹈模式,多样化的几何图案,对称的像雪花,编舞传达了同样的运动印象,发现变化和连续的各种各样的人物可以给一个“雪花舞”的印象:要么是一个平滑的,意想不到的漩涡,或飞舞。总的来说,这一切创造了一种流动的、多变的和声的印象,以至于“雪花华尔兹”经常独立于芭蕾舞剧作为音乐会表演的片段。另一方面,“雪花华尔兹”按照音乐非常有机地融入了整部作品:在与老鼠的紧张打斗之后,在盛大的庆祝活动之前,营造出一种温柔而轻盈的幸福和喜悦的感觉。佩蒂帕版本的第三幕完全符合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具有娱乐的特点。瓦伊诺宁赋予了这个有趣的角色一个有意义的角色。胡桃夹子战胜了邪恶的巫术,复活了娃娃的王国,这是另一种善意力量的表现;他和玛莎去拜访他们的娃娃朋友。但这些冒险经历让女孩变得更加成熟,现在他们周围都是其他的成人玩偶:不是孩子们的上了气的玩具,而是客厅里的瓷器小雕像。因此,第三幕的舞蹈是有条件的,不是民间的,但每一种舞蹈都有自己的“民族”风格的性格舞。它以一段小牧羊人的舞蹈开始,这是一段真正的“三人舞”,但由舞蹈学校的学生们表演。取而代之的是其他玩偶的舞蹈:西班牙舞、东方舞、中国舞、俄罗斯舞,每一个舞蹈都有自己的风格,有自己的含义,玩偶们用它们交流、调情,却不失其“国籍”。第三幕在“玛莎公主和胡桃夹子王子”的双人舞中结束,瓦伊诺宁在表现力和与音乐的和谐结合方面都继承了佩蒂帕版本最好的传统。关于《胡桃夹子》,阿萨菲耶夫评价说:“这是一部关于童年的交响曲,讲述了一个玩具洋娃娃的女孩的灵魂从成熟到爱的第一个黎明的过程。”这不是木偶戏,而是一首意味深长的舞蹈诗。

芭蕾舞剧一方面是传统的,另一方面,瓦伊诺年的创作风格在其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使用了柴可夫斯基和佩蒂帕时期未使用的古典舞蹈技巧,许多着名芭蕾舞剧的版本都出自他的手笔。瓦伊诺年先后在玛丽娅剧院和莫斯科大剧院担任编导和舞蹈指导,1934年,芭蕾舞剧《胡鸫夹子》在基洛夫剧院上演,由伊万•谢列兹尼奥夫(Ivan Seleznyov)设计服装,嘉丽娜•乌兰诺娃(Galina Ulanova)饰演玛莎,康斯坦丁•谢尔盖耶夫(Konstantin Sergeyev)饰演胡桃夹子,剧本也是由瓦因奥年编写的,但是他并没有赋予《胡桃夹子》童话以外的意义,重点仍放在表现肢体的浪漫气息与美感。他把小女孩克拉拉名字改为年龄略大的玛丽,她梦中去的地方改为海底洞窟中的神秘世界,但那里仍旧有糖梅仙女,不过玛丽不像克拉拉那样只看不舞,而也担任相当吃重的的舞蹈以及和王子共舞的双人舞;在她做完梦以后,王子和仙女们都不见了,而她则仍旧躺在沙发上,手中抱着胡桃夹子,窗外太阳升起,玛丽心中充满了光明和希望,幕落,剧终。换一句话说,这个芭蕾舞剧除了在原有的基础上丰富了一些舞蹈场面以及把二幕三场改为三幕八场之外,还加上了一条光明的尾巴,将梦幻的世界带入到现实之中。其后许多后续作品,包括:鲁道夫•努里耶夫和米哈伊尔•巴里什尼科夫,都将采用这样的结尾。同时,将原作中第二幕糖梅仙女和她的骑士“大古典双人舞”省略,增强德罗塞尔梅尔角色的作用。

他写道:“我的作品的指导原则是:第一部分是对现实的诠释,舞蹈哑剧的使用和现代古典舞蹈技巧在其第二和第三部分,作为一个整体,充分揭示出对苏联观众最具意义的艺术价确,这是过去古典芭蕾遗产宝库中的一颗音乐珍珠,也就是《胡桃夹子》的乐谱。”。并于1954年修订,并在1994年的复排并录制为DVD,到今天仍然成为基洛夫芭蕾舞团的保留剧目。成为其他编舞家心爱的圣诞芭蕾。如:米哈伊尔•巴雷什尼科夫(Mikhail Baryshnikov)和尤里•格里戈罗维奇(Yuri Grigorovich),都欣然地借鉴了瓦伊诺年《胡桃夹子》中的一些想法,来充实自己的作品。瓦伊诺年经常被错误地认为是第一个将克莱拉与胡桃夹子的冒险故事变成梦的编导,在1892年的原著中没有发现这个情节的转折,他也经常被错误地认为是让成年人而不是孩子来饰演克拉拉和胡桃夹子/王子的想法,因此,这些在原著中没有出现的情节引入,是他个人的爱好与兴趣。实际上,这两个想法都是由编导亚历山大•戈尔斯基在1919年复排的芭蕾舞剧中提出的。

瓦西里•瓦伊诺年编导上演的一版作品,解决了对1892年上演的原作的许多批评,挑选演员时用成人舞者饰演克拉拉和王子的角色,同样是戈尔斯基影响了瓦伊诺年的版本及稍后的其它版本。然后被在许多剧院的舞台中上演。其中的“雪花舞”也作为一个单独的音乐会节目上演。

这一版于1939年在莫斯科大剧院上演,由尤里•法耶尔指挥;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德米特里耶夫(Vladimir Vladimirovich Dmitriev)设计服装,玛丽娜•塞米诺瓦(Marina Semyonova)饰演玛莎,阿列克谢•埃尔莫拉耶维(Aleksey Yermolayev)饰演胡桃夹子。

作品在1954年复排上演,并作为在圣彼得堡(苏联时期称为列宁格勒)玛丽娅剧院的保留剧目,1992年,为纪念芭蕾舞剧的首演100周年。1994年,再次上演了瓦伊诺年版本,首次恢复了1954年设计使用的布景和服装,由拉莉萨•列日妮娜(Larissa Lezhnina)饰演玛丽,维克托•巴拉诺夫(Victor Baranov)饰演胡桃夹子/王子,皮奥特尔•鲁萨诺夫(Piotr Russanov)饰演德罗塞尔梅尔。这一版还发行了录像带和DVD。

 

 

 

4.尼古拉斯•谢尔盖耶夫(Nicholas Sergeyev)版本(1934年)

1934年1月,尼古拉斯•谢尔盖耶夫根据他从玛丽娅剧院带来的佩蒂帕原作舞谱,为维克•维尔斯芭蕾舞团(现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编导首演了《胡桃夹子》,这是第一次在俄罗斯以外的西方国家上演全本版本的这部芭蕾舞剧,由赫德利•布里格斯(Hedley Briggs)设计布景,艾丽茜娅•玛尔科娃和斯坦利•贾德森(Stanly Judson)主演,芭蕾舞剧每年都在上演,一直到1952年。

 

5.威廉姆•克里斯滕森(Willam Christensen)版本(1944年)

威廉姆•克里斯滕森亚在乔治•巴兰钦,10年后他编导了自已的版本并在历山德拉•丹尼洛娃(Alexandra Danilova)的帮助下(两人均熟悉1892版),于1944年12月24日为旧金山芭蕾舞团(上演了自已的版本,这是第一部在在美国上演的版本。由安东尼•索托玛娅(Antonio Sotomayer)设计布景;罗素•哈特利(Russell Hartley)设计服装,威廉姆•克里斯滕森饰演骑士;赛拉•卡希兰扎(Gisella Caccialanza)的妻子卢•克里斯滕森(Lew Christensen)饰演糖梅仙女。上演非常成功,旧金山芭蕾舞团是第一个在美国有一年一度上演芭蕾传统的芭蕾舞团,同时,也是唯一一家在美国上演全本芭蕾舞剧《胡桃夹子》的。芭蕾舞团后续每年上演一次《胡桃夹子》的版本分别由卢•克里斯滕森和海尔吉•托马森(Helgi Tomasson)创作。

1965年元旦,ABC电视台转播一小时卢•克里斯滕森于1964年编导的删节版。由辛西娅•格雷戈里(Cynthia Gregory)饰演糖梅仙女;特里•奥尔(Terry Orr)饰演雪王。这个版本的从来没有在电视上复播。

 

6.乔治•巴兰钦版本(1954年)

原籍俄国在圣彼得堡玛丽娅剧院成长的乔治•巴兰钦,紧随克里斯滕森的脚步,秉承密切佩蒂帕和列夫•伊万诺夫1892年的原来版本,复排使得他回忆起作为一个15岁年轻的俄罗斯男孩饰演胡桃夹子/小王子,老鼠王的角色的时光(特别是演出的小丑”特列帕克舞”(Trepak)的炫示部舞),所以当纽约城市芭蕾舞团(The New York City Ballet)决定做一台芭蕾舞剧晚会,他首想到的是《胡桃夹子》,其中美国观众是不够熟悉的,他为纽约城市芭蕾舞团编导了这部芭蕾舞剧新的改编版,作品于1954年2月2日在美国纽约市立音乐和戏剧中心首演,糖果棍(俄罗斯特列帕克舞(Trepak))的炫示部舞和魔法小王子是由原作的编导,胡桃夹子与鼠王的战斗由杰罗姆•罗宾斯(Jerome Robbins)编导,霍勒斯•阿米斯特德(Horace Armistead)设计布景,卡琳斯卡(Karinska)和设计服装,莱昂•巴尔津(Leon Barzin)指挥,美国芭蕾舞学校的学生参加了演出,由阿尔伯塔•格兰特(Alberta Grant)饰演玛丽,迈克尔•阿尔香斯基(Michael Arshansky)饰演德罗塞尔梅尔,保罗•尼克尔(Paul Nickel)饰演胡桃夹子王子,玛丽亚•塔尔契夫(Maria Tallchief)饰演糖梅仙女,尼古拉斯•麦哲伦(Nicholas Magallanes)饰演骑士。在纽约非常的流行喜爱,自首演以后,由纽约城市芭蕾舞团每年上演,现在,每年一次在戴维•H.科赫林肯中心剧院(David H.Koch Theater at Lincoln Center)演出。内法由到我在1955年,巴兰钦将选自《睡美人》第一幕中的小提琴华彩乐段“树的生长” 的主题音乐,插入有作为《胡桃夹子》第一幕的哑剧音乐。此版本被电视台直播了3次——第一次是一部删节版的形式,于1957年由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电视直播,这标志着不是唯一首次播出巴兰钦版本所有的芭蕾舞剧,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剧场播出了巴兰钦更加完整的90分钟的《胡桃夹子》(但仍然删节,其中第二幕结束时的糖梅仙女与骑士的“大双人舞”,由“五人舞”(Pas de Cinq)取代并省略由男舞者巧克力,咖啡,茶,糖果棍支撑糖梅仙女的柔板;糖梅仙女炫示部舞已从传统“大双人舞”高潮的位置转移到第二幕开始),由女演员朱内•洛克哈特(June Lockhart)解述。1958年,《胡桃夹子》首次进行彩色电视直播,由戴安娜•亚当斯(Diana Adams)饰演糖梅仙女,年仅10岁邦妮•贝黛莉娅(Bonnie Bedelia)饰演克拉拉,罗伯特•马约拉诺(Robert Maiorano)饰演胡桃夹子王子(这一版改动了,恢复了“大双人舞”慢舞和结尾舞步并取代“五人舞”中的骑士,但缺少骑士炫示部舞,保留了第二幕开始时糖梅仙女的炫示部舞)。这一版作品在2011年圣诞节期间,美国公共广播公司(PBS)于林肯中心现场转播降。这是美国公共广播公司有史以来第一次转播巴兰钦的《胡桃夹子》。这一版作品还行了DVD,并获得艾美提名奖。

巴兰钦把《胡桃夹子》成功改编而普及,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圣诞节有上演全本《胡桃夹子》的传统,最终蔓延到美国其他地区。后来他在美国成为芭蕾舞坛祭司,对二十世纪的芭蕾艺术有极大的贡献,今天在欧美各地演出的《胡桃夹子》大都根据他的版本。

巴兰钦的《胡桃夹子》版本,除了有纽约市芭蕾舞团上演以外,目前每年有其它5个芭蕾舞团在美国演出:阿拉巴马州芭蕾舞团(Alabama Ballet),宾夕法尼亚中央青年芭蕾舞团(Central Pennsylvania Youth Ballet),迈阿密市芭蕾舞团(Miami City Ballet),俄勒冈芭蕾舞剧院(Oregon Ballet Theatre)和宾夕法尼亚芭蕾舞团(Pennsylvania Ballet)。以前是在斯坦福在康涅狄格州斯坦福德艺术中心(Arts in Stamford, Connecticut)由匹兹堡芭蕾舞剧院(Pittsburgh Ballet)演出。从1966  - 1994年,亚特兰大芭蕾舞团(Atlanta Ballet)每年上演巴兰钦的全本版本(在之后演出整个的第二幕为8年),芭蕾舞团现在演出的版本是由家约翰•麦克福尔(John McFall)编导的。

作品全部按柴科夫斯基音乐总谱(包括附有”雪花圆舞曲”中24名童声合唱),其版本的主要特点是它使用了规模庞大复杂的舞台装置,如高大的圣诞树,人造风雪等等,另外还有三十九名儿童舞蹈演员参加演出。在美国国内引起巨大轰动。此后,每逢年底,巴兰钦率领的纽约城市芭蕾舞团都要上演整整四个星期的《胡桃夹子》,此传统一直持续至今,而巴兰钦版《胡桃夹子》今天仍保留在纽约城市芭蕾舞团的演出剧目中。

它共有二幕四场,这一版保留了原作中由儿童饰演克拉拉和胡桃夹子王子的角色的传统,只是将克拉拉的名字改为玛丽(Marie),第一幕的情节还是老样子,它的第一场是圣诞前夜玛丽家中的舞会,第二场是玩具兵和老鼠军大战,玛丽救了胡桃夹子而战胜了有九个脑袋的老鼠王;第三场是胡桃夹子变成王子,把玛丽带到下着雪的树林中去,音乐奏出动听的雪花圆舞曲,穿了白色服装的群舞者翩翩起舞,雪愈下愈大,没有歌词的合唱更增加了气氛,在圆舞曲中,王子和玛丽继续他们的旅程。

第二幕是糖果仙境,柴科夫斯基在作曲的过程中于巴黎发现了一件新乐器钢片琴(Celesta),十分喜欢,把它秘密运回俄国,写了”糖梅仙女舞曲”,用在第二幕较后的双人舞中。巴兰钦却把这首舞曲提前在糖梅仙女的第一个独舞中就用上了,之后糖梅仙女在这一场中有许多美丽和艰难的步法,所以通常由主要芭蕾舞星饰演,而她的男舞伴骑士则是男主角。接下来是玛丽和王子来到仙境,受到盛大欢迎,坐下来欣赏娱乐性的舞蹈。这些舞蹈包括由六对男女演出的”巧克力”或西班牙舞、由女独舞者主演的”咖啡”或阿拉伯舞、由一男两女演出的”茶”或中国舞、主要由男舞蹈员显功夫的”特列帕克” 舞(Trepak)或俄罗斯舞、由一个主要女舞蹈员领导四个女群舞者演出的”芦笛舞曲”(Les Mirlitons)、以及恢谐的群舞”生姜妈妈和小丑”(La Mere Gignonetles Polichinelles)。全剧的高潮是“花之圆舞曲”,而其中的"亮点"则是糖梅仙女和她的骑士的双人舞和各自的独舞。最后是玛丽和王子在仙女等全体欢送下离去。

巴兰钦重新编导了原作中王子的哑剧场景和第二幕中的糖梅仙女和她的骑士的“大古典双人舞”。巴兰钦为他的编导成功地修订了一些音乐,增加了原作为《睡美人》第二幕中的一首幕间曲音乐添加到(用作客人和老鼠之间的战斗),移到第二幕糖梅仙女开始的舞蹈中,有意删除为骑士而作大双人舞中的塔兰泰拉炫示部舞。在某些细节上,巴兰钦处理得与原作不同,例如,在原作有18对男女花表演的圆舞曲,巴兰钦采用了一组14名女舞者和一名领舞。其它的改变表现恢复了霍夫曼故事的原作。例如,巴兰钦使用了霍夫曼原作女主角名称为玛丽•斯特尔鲍姆(而不是1892年作品中克拉拉•西尔贝哈姆斯(Clara Silberhaus)),引入了德罗塞尔梅尔的侄子并出现在社交场景和随后的胡桃夹子王子。

 

7.鲁道夫•努里耶夫版本(1963年)

1963年,鲁道夫•努里耶夫为英国皇家芭蕾舞团(Royal Ballet)根据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创作了他自己的版本,由默尔•帕克(Merle Park)饰演克拉拉。努里耶夫于1958年2月在列宁格勒芭蕾舞学校当学生时,饰演过瓦伊诺年版本中胡桃夹子王子。努里耶夫的作品采用戈尔斯基和瓦伊诺年版本中的许多素材,改变了1892年原版本中的角色,包括:克拉拉和王子的角色改为成人舞者,删除糖梅仙女的角色,将克拉拉梦幻的世界带入到现实世界之中。

1967年11月,英国皇家歌剧院(Royal Opera House)在伦敦考文特花园(Covent Garden)首演。

这版于1968年在英国电视录像并发行DVD,努里耶夫饰演德罗塞尔梅尔和胡桃夹子王子角色。这一版曾两次由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Paris Opera Ballet)复排上演:在1988年修订版中,由伊丽莎白•莫兰(Elisabeth Maurin)饰演克拉拉和洛朗•希莱尔(Laurent Hilaire)饰演德罗塞尔梅尔和王子并在2008年由米利亚姆•奥乌尔德 - 布拉哈姆(Myriam Ould - Braham)饰演克拉拉和杰雷米耶•雷米贝兰嘉(Jeremie Belingard)饰演德罗塞尔梅尔和王子。

1969年:斯卡拉芭蕾舞团(La Scala Ballet);1971年,为科隆剧院芭蕾舞团(Ballet of Teatro Colon);1979年,为柏林芭蕾舞团(Berlin Ballet);1985年12月20日,为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Paris Opera Ballet);1994年,为芬兰国家芭蕾舞团(Finnish National Ballet)编导了自已的版本。

 

8.尤里•尼科拉维奇•格里戈罗维奇版本(1966年)

1966年,格里戈罗维奇在莫斯科大剧院对原来的剧本构思、结构动了一个"大手术",并实行"大换血",完全重新编出所有的舞蹈,利用和修改了许多瓦西里•瓦伊诺年1934年上演的作品,包括女主角(这个版本以玛丽命名取代原来的克拉拉)和胡桃夹子王子采用了成年舞者,删除了糖梅仙女和她的骑士,创作了自已的版本。作品于3月12日上演,根纳季•罗泽德斯特文斯基(Gennady Rozhdestvensky)指挥,西蒙•维萨拉泽(Simon Virsaladze)设计布景和服装;叶卡捷琳娜•玛克西莫娃(Ekaternia Maximova)饰演玛丽和她的丈夫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Vladimir Vasiliev)饰演胡桃夹子王子,弗拉基米尔•亚历山德罗维奇•里亚布西夫(Vladimir Alexandrovich Ryabtsev)饰演德罗塞尔梅尔,赫尔曼•鲍里索维奇•西特尼科夫(Herman Borisovich Sitnikov)饰演鼠王,埃琳娜•瓦图莉娅(Elena Vatulya)饰演胡桃夹子娃娃。

在此版本中,所有参与的玩具木偶采取在台上一一行进通过,玛丽和王子在舞台的后面跳舞。在瓦伊诺年的版本中,许多芭蕾舞团同样玛丽和王子他们在一起表演的舞蹈是在第二幕双人舞慢舞,事实上,玛丽亚和王子在舞台从来没有独自舞蹈。于1892年的原作相比,格里戈罗维奇省略了王子他在第二幕开始表演“描述”击败鼠王的哑剧。哑剧习惯用鼠王被击败的音乐,原作是用在第一幕鼠王没有杀死或瓦伊诺年的版本用在第二幕的开始。

在这部作品中,虽然玛丽(或克拉拉)在最后的圆舞曲配备新娘的结婚面纱,在期待她即将结婚的胡桃夹子王子,然而,当她半夜醒来,发现这是一系列幻想的梦。

此版本于1977年首次在纽约地区WNBC  -  TV电视台转播,仅两天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首次转播了著名的巴里什尼科夫版本。有第一夫人贝蒂•福特(Betty Ford)主持,因为是现场转播,表演到一半由于伤病由领舞者替换。它的复排的视频录制于1987年, 1977年,由两名相同的明星在莫斯科大剧院上演了这部作品,由叶卡捷琳娜•玛克西莫娃饰演玛丽和她的丈夫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饰演胡桃夹子王子。此版本另一个复排的视频录制于1989年,由主演纳塔利娅•阿尔希波娃(Natalya Arkhipova)饰演克拉拉,同样在在早期的版本里没有玛丽,伊雷克•穆哈梅多夫(Irek Mukhamedov)饰演胡桃夹子王子(但不是胡桃夹子自己;这一角色由个女舞者玛丽莎•奥科丝科娃(Marisa Okothnikova)饰演)。在这个复排版本中,克拉拉和王子俩人之间浪漫故事比莫斯科大剧院的早期版本稍明显。使用完整的乐谱,采用小丑来跳舞的方式,恢复删节了早期的版本,虽然是没有出现生姜妈妈,由相同的女舞者表演其它的娱乐插舞。使得这一版的《胡桃夹子》焕发出夺目的光彩,从此成为一个老少皆宜的优秀版本。

格里戈罗维奇把原来相对独立的三段音乐,用人物和情节串联成第二幕的第三场。当纱幕启开时我们看到的是那棵圣诞树的顶尖,玛丽与胡桃夹子的旅行就要结束了……

在圆舞曲开始时德罗塞尔梅尔又一次出现在后面的平台上,他用慈祥的目光环视着欢庆的人群,露出了欣慰的微笑。他深信玛丽与胡桃夹子再也不需要他的帮助了,因此他摘下帽子向大家告别,升向天空飞走了……

在大型的群舞“花之圆舞曲”中,历来众多编导把它处理成花的舞蹈或者带花的舞蹈。格里戈罗维奇保留了这段非常优美的舞曲,但把它改编成”圣诞树蜡烛台舞”,以强调主人翁沿着圣诞树旅行这一主要情节线的连续性。整个大型舞蹈由三个舞蹈"声部"组成:六对男女领舞,穿白色长纱裙的女群舞以及双手拿着高大烛台的男群舞。格里戈罗维奇以他擅长的交响编导手法创作了绚丽豪华的舞蹈场面。每个舞蹈"声部"合成一个复杂的整体,像万花筒那样变幻无穷,美不胜收,既概括地塑造了玛丽与胡桃夹子那丰富、纯洁、高尚的精神世界的形象,又渲染了他们进行订婚仪式的氛围。

在玛丽与胡桃夹子王子的一段大型双人舞。编导没有破坏它古典芭蕾的传统程式——慢板双人舞,男炫示部舞,女炫示部舞,男结尾舞部,女结尾舞部以及双人结尾舞部。但是由于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气势磅礴,宏伟无比,所以历来这一段双人舞总是"压不住台",总觉得音乐太强而舞蹈太弱。因此格里戈罗维奇"动用"了前面圆舞曲的全部群舞作为玛丽与胡桃夹子双人舞的"伴奏",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难题。音乐每次走向高潮时他都为男女主人翁设计了一组空中托举的动作,用三维空间的变化来突出他们,以免他们被群舞淹没。玛丽与胡桃夹子的双人舞充满了喜悦。

 

9.米哈伊尔•巴里什尼科夫版本(1976年)

1976年, 28岁的米哈伊尔•巴里什尼科夫在美国芭蕾舞剧院(American Ballet Theatre)的首演新版本芭蕾舞剧,他亲自饰演胡桃夹子,玛丽安娜•切卡丝基(Marianna Cherkasski)饰演克拉拉,亚历山大•明兹(Alexander Minz)饰演德罗塞尔梅尔。1976年12月21日,在华盛顿特区肯尼迪中心(Kennedy Center in Washington, D.C.)首演,1977年5月18日,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Metropolitan Opera House)上演。

巴里什尼科夫像努里耶夫一样,采用由戈尔斯基和瓦伊诺年的版本并修改了很多,包括:采用成年舞者饰演克拉拉和胡桃夹子王子,删除了糖梅仙女,同时更加突出德罗塞尔梅尔的角色作用,结束场景中克拉拉实现了所有一系列的奇幻的梦想。这版作品采用了瓦伊诺年编导的“雪花圆舞曲”(Waltz of the Snowflakes)。其它的改编包括有一个喝醉酒的客人在圣诞节聚会上成为一个负责破坏胡桃夹子,不是克拉拉的弟弟弗里茨,在这个版本里描述得相当同情。与此同时,克拉拉与鼠王之间的战斗,她不是扔鞋子,而是改为用烛台代替。第二幕“大古典双人舞”慢舞几乎完全进入到三人舞中,同样德罗塞尔梅尔加入到庆祝活动中,糖梅仙女哄克拉拉回到现实中来,但是她拒绝了。在一系列是为了提供一个戏剧性高潮的故事,芭蕾舞剧的倒数第二个舞蹈的慢舞,在最后的圆舞曲和高潮到来之前。

这一版本如此受到欢迎,作品在1977年它被特别得到电视录像,主演格尔塞伊•柯克兰(Gelsey Kirkland)饰演克拉拉(她饰演的角色很少有视频录像),巴里什尼科夫饰演胡桃夹子王子,亚历山大•明兹饰演德罗塞尔梅尔。电视节目的导演是多次赢得艾美编导和导演奖的托尼•查尔莫尼(Tony Charmoli)。虽然没有进行现场电视转播,仍而事实上它当时并没有尝试高清宽屏,作为保存目前最流行的芭蕾舞电视节目,即使在今天,已成为一个巨大的畅销的DVD ,特别是在圣诞节来临期间。这一电视版不是在肯尼迪中心现场表演,而是一部在电视演播室拍摄的录像带,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已经做到了这一点,早在1955年制作柴可夫斯基的作品《睡美人》,由玛戈特•芳婷主演(Margot Fonteyn)。巴里什尼科夫的《胡桃夹子》录像带在加拿大多伦多发行。由于时间限制节目的时长必需约束在九十分钟,生产巴里什尼科夫作品的电视版完全删除了阿拉伯舞蹈。它作为一个圣诞节演出季特别节目,在1977年12月16日首次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转播,它被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重新播出了几次,其后每年在圣诞节演出季由(美国)公共广播公司进行转播。这一版本被提名为艾美表演艺术优秀经典节目奖,巴里什尼科夫本人获得特别杰出个人成就提名奖。

 

 

10.肯特•斯多威尔(Kent Stowell)版本(1983年)

1983年12月13日,西雅图西北太平洋芭蕾舞团(Pacific Northwest Ballet)的艺术总监肯特•斯多威尔编导,在西雅图中央歌剧院(Seattle Center Opera House)首演,儿童作家莫里斯•桑达克(Maurice Sendak)设计的布景和服装为新一版《胡桃夹子》。

与以前的版本不同的是,斯托威尔和桑达克改编E.T.A.霍夫曼故事的原作为灵感。在这一版中,描述的是一个年轻的女孩克拉拉战败鼠王,在这之后剧中人物从一个年轻的女子转变为一个成年舞者完成接下来的芭蕾舞剧演出。斯托威尔分配糖梅仙女完全在第二幕糖果王国演出,根据桑达克创意转而选择在一个土耳其异国情调的闺房里,高贵的帕夏(意味着类似德罗塞尔梅尔的角色,由同一演员饰演)他的随丛为一对他们尊敬的华丽的夫妇演出。直到第二幕结束,克拉拉和王子在糖果王国旅行,胡桃夹子和克拉拉离开后又返回。克拉拉不愿很快离开,帕夏没有用船送她。克拉拉做了一系列的梦,醒来原来是一场空幻的梦想。桑达克和斯托威尔将柴可夫斯基的歌剧《黑桃皇后》(Pique Dame)原作中的一首二重唱音乐加入到圣诞晚会中。

这一版受到非常的欢迎,自从在西雅图复排首演以来,目前每年都在麦考大厅上演一次。

 

11.彼得•赖特(Peter Wright)版本(1984年)

彼得•赖特是根据1892年的原作为皇家芭蕾舞团上演的,其戏剧结构和故事背景与这部芭蕾舞剧的通常版本有些不同。《胡桃夹子》的故事取材于霍夫曼的童话故事《胡桃夹子与老鼠王》,但在搬上芭蕾舞台的过程中,故事情节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修改。目前各国上演的《胡桃夹子》,一般都是以圣诞晚会开始,将其处理为女主人公克拉拉(俄罗斯版一般称为"玛丽")的梦境故事。赖特版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将这部芭蕾舞剧的背景还原于霍夫曼童话故事的原点,而没有将这个故事作为"梦境"处理。其故事梗概为:主要是讲述木偶制作人德罗塞尔梅尔因过去使用他所发明的捕鼠装置为皇宫缓解鼠害而遭到鼠王报复,鼠王将其侄子汉斯 - 彼得(Hans - Peter)变为一个丑陋的木偶——胡桃夹子,只有胡桃夹子击败鼠王并赢得年轻姑娘的爱慕,才有可能解除这个诅咒,重新返回人间。圣诞之夜,德罗塞尔梅尔应邀参加教女克拉拉家的晚会,将胡桃夹子作为圣诞礼物送给克拉拉。克拉拉对胡桃夹子一见钟情,帮助他击退鼠王。圣诞天使将二人带到糖果王国,糖果仙女和王子为他们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汉斯 - 彼得最终得以重返人间。

他创作这一版时,得到了音乐学家罗兰•约翰•威利(Roland John Wiley)帮助,威利对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音乐做过广泛的研究并担任制作顾问。总之,他创作这一版在上列夫•伊万诺夫原作基础上非常接近。例如:赖特的“花之圆舞曲”利用了列夫•伊万诺夫为第一幕设计首演时的风格。赖特背离了原作,采用成人舞者饰演克拉拉和胡桃夹子王子的角色,省略生姜妈妈和小丑。不像瓦西里•瓦伊诺年的1934年的作品,但糖梅仙女和她的骑士的角色保持不变。赖特的这一版,同样象巴兰钦的版本一样加了一个德罗塞尔梅尔的侄子——汉斯  -  彼得,附这个人物之外,他的这个作品实际上胡桃夹子王子这一主角基本终于E.T.A.霍夫曼的原作。服装由朱莉娅•特里维廉•阿曼(Julia Trevelyan Oman)设计,其灵感来自于19世纪的欧洲比德迈时代的风格。

作品于1984年12月20日由英国皇家芭蕾舞团在伦敦科文特花园(Covent Garden)首演。英国广播公司(BBC)于1985年录制并由美国A&E电视转播,由明星舞者朱莉•罗丝(Julie Rose)饰演克拉拉,盖伊•尼布莱特(Guy Niblett)饰演汉斯 - 彼得,莱斯利•科利尔(Leslie Collier)饰演糖梅仙女和安东尼•道尔(Anthony Dowell)饰演她的骑士。赖特指出他制作的芭蕾舞剧, 1984年版本是最接近原著,虽然克拉拉和汉斯  -  彼得是由成人舞者所饰演。

赖特的修订版本于2001年在新装修的皇家歌剧院上演,他创作的尾声中克拉拉最终相信她冒险的梦想, 然后在终场时,克拉拉与汉斯  -  彼得再次在现实世界中相汇,她清楚地意识到,他们实际上发生了什么。修订后的作品并录像由美国公共广播公司电视转播,由明星阿丽娜•科诺卡鲁(Alina Cojocaru)主演克拉拉,伊万•普特罗夫(Ivan Putrov)饰演胡桃夹子王子,宫古吉田(Miyako Yoshida)饰演糖梅仙女和安东尼•道尔(此时饰演德罗塞尔梅尔)。

2008年,又一版新的演员表伊奥赫娜•洛特丝(Iohna Loots)饰演克拉拉,里卡多•塞韦拉(Ricardo Cervera)饰演汉斯 - 彼得和加里•阿维斯(Gary Avis)饰演德罗塞尔梅尔)在英国的电影院直播并作为2009年圣诞节季来临的一部精选的高清电影在美国剧院上演。这部复排作品存在两种不同的版本。第一个版本是由亚历山德拉•安萨娜莉(Alexandra Ansanelli)饰演糖梅仙女,在2008年拍摄的,另一个版本洛特丝,塞韦拉和宫古吉田饰演糖梅仙女,在2009年拍摄并在电影院放映,于2010年发行了DVD。

由于赖特版戏剧结构和细节设计独具特色,舞蹈场景生动有趣,所以一经推出便受到热烈欢迎。1990年,赖特上演了一出新版本的芭蕾舞剧,当时萨德勒之泉皇家芭蕾舞团(Sadler Wells Royal Ballet)迁至伯明翰,改为伯明翰皇家芭蕾舞团(Birmingham Royal Ballet)并在他的指导下上演。在这一版本中,赖特背离了1892年的原作,他在1984年英国皇家芭蕾舞团上演,有着更多的自由空间。在此版本中,一系列的幻想是再一次的梦想,克拉拉是一名芭蕾舞学生,她的母亲以前是一名芭蕾舞女首席。特别值得称赞是由约翰•麦克法兰(John Macfarlane)设计的布景非常有特色,这一版在1994年拍摄成电影,伊雷克•穆哈梅多夫饰演胡桃夹子王子,桑德拉•玛德格维科(Sandra Madgwick)饰演克拉拉,并再次由宫古吉田主演糖梅仙女。

 

12.马克•莫里斯版本(1991年)

1990年,美国舞蹈家和编导家马克•莫里斯开始编导作品《坚硬的螺母》(The Hard Nut),是一部当代版本的《胡桃夹子》,其灵感来自恐怖漫画艺术家查尔斯•伯恩斯(Charles Burns),美术品的原型观念的着重于内疚,童年,青春期的性和凄美,描述了对战后美国的怀旧。加入莫里斯团队的合作者,唤起了他对伯恩斯黑与白的世界了解:布景设计师阿德里安娜•洛贝尔(Adrianne Lobel),灯光设计师詹姆斯F.英格尔斯(James F.Ingalls)和服装设计师马丁•帕克莱蒂纳兹(Martin Pakledinaz)。马克•莫里斯在比利时国家歌剧院舞蹈任艺术总监期间最终创作了有十二个部分的《坚硬的螺母》。

《坚硬的螺母》于1991年1月12日,于布鲁塞尔皇家莫奈剧院(Théâtre Royal de la Monnaie)首演。由观众投票选出为2007年和2009年喜爱的年度受欢迎电视的 “胡桃夹子战争” 。不久后到美国首演,芭蕾舞团在莫奈剧院完成了他们为期三年演出目标, 6个月后芭蕾舞团返回在比利时的国家歌剧院,于1992年美国公共广播公司转播并制成录像带和影碟,《坚硬的螺母》并于2007年发行DVD。这一版本获得两个艾美提名奖。

 

13.马修•伯恩版本(1992年)

1992年,编导家马修•伯恩上演了新版的芭蕾舞剧,作为一场二部节目与柴可夫斯基的独幕歌剧《约兰塔》(在北方歌剧院演出)庆祝两部上演一百年周年。伯恩的版本保留了柴可夫斯基的音乐(除了生姜妈妈和小丑的音乐)改编民传统的剧本。在此版本中,克拉拉成为生动的博士,糖梅仙女住在孤儿院。在这个版本的“胡桃夹子”类似虚构的口技演员,其原型来自杰里•马奥尼(Jerry Mahoney)的生活,最后没有变成一个王子,取而代之是一个赤膊、肌肉发达的男子,颇似宇宙先生。糖梅仙女成为剧中人物名为糖梅公主,美丽的克拉拉成了放荡的女人。发展了1892年原作为第二幕而作的娱乐插舞的结构而不是放弃,伯恩在第二幕中,克拉拉在这个时候,一定要找到她匈牙利的求爱者,以防他娶糖梅公主。最终克拉拉在孤儿院里醒来,发现他躲在她的床底下,准备带她飞奔而去,有史以来以一个快乐的大团员结束。

1992年8月26日,在爱丁堡国际艺术节(Edinburgh Festival)首演获得成功,并于1993年和1994年萨德勒之泉剧院上演。1994年获劳伦斯•奥利弗 “最佳新舞蹈制作” (Laurence Olivier Award for "Best New Dance Production")提名奖和由苏格兰设立的 “最佳爱丁堡艺术节奖”( Best of the Edinburgh Festival Award)。伯恩在2002年对作品进行了修订在英国上演,2003年,在美国上演并发行了DVD 。

 

14.基里尔•西蒙诺夫(Kirill Simonov)版本(2001年)

由俄罗斯艺术家米哈伊尔•切米亚金加入,基里尔•西蒙诺夫编导、瓦莱里•杰捷耶夫(Valery Gergiev)指挥的新一版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于2001年2月12日在圣彼得堡的玛丽娅剧院首演。由纳塔利娅•索洛古布(Natalia Sologub)饰演玛丽,亚历山大•谢尔盖耶夫(Alexander Sergeev)和安德里安•法捷耶夫(Andrian Fadeïev)饰演胡桃夹子王子,安东•亚历山德罗•阿达西斯基(Anton Alexandrowitsch Adassinski)饰演德罗塞尔梅尔。

这版与莫里斯•桑达克和肯特•施多威尔于1984为太平洋西北芭蕾舞团复排的作品相似,他们借鉴了E.T.A.霍夫曼故事原作的灵感。切米亚金更加强调一些霍夫曼的黑暗和更怪诞的主题,包括那些被压抑童年的想象力和异化(在这个版本里女主角躲开她自己的双亲,虽然她不是在霍夫曼的故事这本书里) 。正如1892年原作,没有能实现一系列的幻想和糖梅仙女仍然出现(虽然像戈尔斯基的版本和1934年瓦伊诺年版本,西蒙诺夫给在第二幕为女主角创作的“大古典双人舞”,以玛丽和胡桃夹子王子命名的) 。在一版本中,切米亚金大幅度偏离霍夫曼原作的故事,有女主角和胡桃夹子王子结婚作为欢乐的结局,想必留在糖果王国以后,一同与他幸福地生活。代替霍夫曼原作神化的结局,玛丽和王子沉浸在深深的相爱之中并在舞台后结婚,其婚礼被转到巨型甜点蛋糕的顶部。

作品于2003年在美国华盛顿特区肯尼迪中心(Kennedy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 in Washington)进行首演,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George W.Bush)和夫人劳拉(Laura)出席观看。其精选在高清电影剧院播放。 这一版已被证明极具争议性并许多被评论认为枯萎无味,但仍然有称赞芭蕾舞女首席伊琳娜•戈卢布(Irina Golub)饰演的玛丽,作品发行了DVD。俄罗斯舞评论家尼娜•阿洛维特(Nina Alovert)对作品轻蔑地口吻评论说,这是“充满了冷漠的人类和老鼠吃人”,并认为“一个好人(意指玛丽)变成糖衣娃娃“ 。这一版在2007年拍摄并在2008年发行DVD。

 

15.赫尔吉•托马森(Helgi Tomasson)版本(2004年)

2004年12月17日,赫尔吉•托马森为巴拿马 - 太平洋国际博览会闭幕创作的一个新版本,由旧金山芭蕾舞团在旧金山战争纪念歌剧院(War Memorial Opera House, San Francisco)首演。(其它的作品:如罗伯特•乔弗里(Robert Joffrey)为乔弗里芭蕾舞团(Joffrey Ballet)和塞普蒂梅•威伯瑞(Septime Webre)为华盛顿芭蕾舞团(Washington Ballet)曾将采用类似的情节移植到美国作品中。)饰演克拉拉的演员,在大多数情况下,一般是年轻的女孩,而不是一个成年女性。

这一版本基本采用了1892年版原作大纲,稍有有一些偏离。例如,在切米亚金版本胡桃夹子最初“生命的开始”是在圣诞晚会上克拉拉的梦想之前开始的,而不是1892年原作版本作为一个士兵开始的,它是在第二幕有德罗塞尔梅尔将胡桃夹子变个真人大小的娃娃。克拉拉在滑稽排列的玩具士兵的帮助下,得到一个巨大的捕鼠器夹变住鼠王的尾巴,马尔萨斯启用胡桃夹子致命地刺中他,而不是克拉拉她的用鞋子扔住鼠王。

在第二幕,托马森用水晶宫布景代替糖果王国,像一个精选的1915年展览会的地方。

在庆祝活动接近尾声,糖梅仙女和德罗塞尔梅尔授予年轻的女孩克拉拉她最大的圣诞愿望,将她变成一个美丽的女人,她在王子的怀抱里跳舞,这一版本中的成年人所饰演的。同样,在戈尔斯基版本和瓦西里•瓦伊诺年1934年版本中的“大古典双人舞”是由克拉拉和胡桃夹子王子跳的,而不是糖梅仙女和她的骑士。此外,像瓦伊诺年作品中的克拉拉在圣诞节早晨醒来变成一个年轻的女孩,发现这是一系列幻想的梦。

这个版本在2007年由旧金山公共广播电台(KQED)摄制成影片并选择在加拿大和欧洲和整个美国电影院上影。之后在圣诞节来临之际,作为舞蹈它被美国公共广播公司提出在美国播出,随后发行了DVD 。

 


芭蕾舞剧《胡桃夹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