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分封建制到天下一统
秦开国,汉定邦,我们的华夏文明经历了周朝的分封建制,春秋战国的礼乐崩坏之后,浴火重生,脱胎换骨,从此迎来了一个崭新的起点,那就是以郡县制为基础,君主专制的时代。它的出现巩固了大统一与中央集权的概念,也为后世两千年的文明发展,打下了坚定的基础。不过在这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在那个时代到来前的背景。
自周武王联合各个部落、小国通过牧野之战,攻破朝歌,商纣王自焚鹿台之后,周王朝正式诞生。因为当时的人口、生产力都非常有限,为了巩固国家,长治久安,于是周武王大封同族、功臣,以及商朝后裔为诸侯,让他们为自己开疆扩土,镇守一方。这就是非常有名的分封制。
到周幽王的时候,周王朝国力下降,他本人也因为宠爱褒姒,荒怠朝政,意图废长立幼,从而导致王后的父亲申侯勾结犬戎,一并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犬戎掠走褒姒,一阵劫掠之后,周王朝彻底一蹶不振。虽然周幽王之子周平王,在诸侯们的护卫下东迁洛邑,但是国力日渐式微,已经不足以震慑诸侯。离开了原本的国都镐京,失去了往日力量的周天子,甚至需要依靠诸侯的力量,来抵御外患。
至此,诸侯们逐渐不再尊重周天子,尤其是郑国的崛起,郑庄公在繻葛之战中击败平王之子周恒王,进一步削弱了周朝的国力,使得周天子威严彻底坠入深渊。诸侯们基本上不再拜见周天子,甚至将周天子视为帮助自己称霸的跳板。
随着周王朝的衰落,随即瓦解的还有井田制,因为它已经不难满足当时的生产需求。于是人们开始偷偷的开垦私田,诸侯们也逐渐承认了这种行为,比如鲁国的初税亩,齐国根据管仲的“相地而衰征”,具体问题集体分析,根据土地情况的不同,分等征收农业税,逐渐增强了国力。齐桓公也借此,以“尊王攘夷”等口号,成为了春秋五霸之首。
另外,随着战乱频繁,礼乐崩坏也随之而来。周天子无法震慑诸侯,那么诸侯之间的争霸战争也骤然打响。春秋五霸具体是指哪些君主?历来存在争议,太史公在《史记》上说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但是宋襄公名不符实,为了名义多次错失战机,败给了楚国。《墨子》中认为的五霸应该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他们对国家的发展,以及通过战争获取威名,又相继会盟,或者问鼎中原,霸主之称名副其实。
不论五霸具体是哪些君主,但都告诉了我们,从春秋开始,战火就逐渐在九州蔓延。虽然一开始还有章法、礼仪,但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和威名,诸侯们很快便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灭国兼并式战争。百姓们流离失所,生灵涂炭,华夏大地开始了一段漫长的动乱时代。
随着诸侯们的争霸步伐进一步扩大,三家分晋、田氏代姜,华夏大地正式从春秋过渡到了战国时期。这个时期的周天子,连名义上的共主地位都岌岌可危,由于周围强大的诸侯林立,在战国七雄的眼皮下几乎没有扩展和发展的能力,进而内部陷入争权夺利,分裂成西周公国和东周公国,彻底失去了东山再起的资本,东周天子虽在,但是周朝已经名存实亡。
为了能够在兼并战争中,获得最大的利益,至少保持自己国富兵强,各个诸侯国先后开始了取长补短,变法图强。比如齐国的邹忌变法,魏国的李悝变法,韩国的申不害变法,赵国的胡服骑射,楚国的吴起变法,燕国的燕昭王改革。其中最为有名的,便是秦国的商鞅变法。
各国变法的目的是革除弊端,改善吏治,劝客农桑,增强生产力,使得粮食、武器、战车的供应源源不断,兵员也能够毫无后顾之忧,全心全意为国家征战。不过这些变法触及了奴隶主大贵族们的利益,从而受到了严重的阻力,最终大部分变法都以失败告终。
秦国的商鞅变法,是唯一成功的变法,客观上来说,秦国的奴隶主势力有限,而商鞅本人又遇到开明的君主秦孝公,在他的大力支持下,商鞅可以发挥自己的全力,将变法的力度覆盖整个秦国。他严刑峻法,提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从现在的角度来说,其中有不少内容都非常严苛。
但是这些方法非常的严酷,但也帮助秦国开水力,扩展田亩,使得被秦国兼并的川蜀地区,以及关中平原地区,都成为了沃野千里的良田,非常稳定的大后方。百姓们也在军功授爵的刺激下摩拳擦掌,一听说有机会打仗便踊跃参军,投入战场。
秦国日益强大,而东方六国在变法失败后,纷纷陷入了激烈的内部争斗中,当他们惊讶的发现秦国已经悍然崛起,东出函谷关,大有席卷天下的势头后,连忙在纵横家苏秦的游说下,以合纵之势共抗秦军,甚至反攻到函谷关下,让秦国产生了极大的震动。秦国又在纵横家张仪的连横之下,从内部分化、瓦解了抗秦联盟,才重新拿回了属于自己的战争主动权。
另外,战国的转折点在五国伐齐,以及长平之战上。公元前286年,齐闵王灭宋国。看到齐国开疆扩土感到不安的其他诸侯国,为此转而联合攻齐。燕、秦、韩、赵、魏组成的联军,在燕国名将乐毅的指挥下,几乎灭亡齐国。后来联盟解散,乐毅因为受到新任燕王猜忌,被替换。
齐国则在仅剩两城的情况下,在名将田单率领下,用火牛阵击败燕军,一举复国。但是经历了这次举国战火,齐国一蹶不振,至此失去了和秦国一决高下的实力。再后来,秦国名将白起在长平之战击败缺乏实战经验的赵括,并全歼赵军,使得胡服骑射后军力强大的赵国,也从此失去了阻挡秦军的能力。
没有了威胁的秦军,先后消灭西、东两周公国,周王朝灭亡。秦王嬴政亲政之后,东方六国日益衰微,秦国正式开始了一统天下的作战计划。先后灭韩、赵、魏,攻楚伐燕,最后逼降了齐国,正式统一了天下。秦王政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于是自称始皇帝。
为了能够使得自己的帝国长治久安,秦始皇任用法家,在严刑峻法的同时,进一步同化六国的百姓。另外,取消诸侯,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管理包括行政、军事、经济等重大决策。地方上也废除了不合时宜的分封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守由皇帝任命。一方面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及度量衡。另一方面也焚诗书,坑术士。
大统一之后,秦始皇命令蒙恬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并修筑万里长城,防备匈奴的入侵。命屠雎、赵佗南征百越,期间为了方便粮草等补给,修筑灵渠运河,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
秦始皇晚年追求长生不老,派徐福出海,后事与愿违。其子秦二世更加无道,在赵高的“辅佐”下屠戮宗室,大兴土木,疲劳百姓。随着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号“王侯将相宁有种”,天下皆反,秦朝随之覆灭。
再经过楚汉之争,汉高帝刘邦最终夺取了天下,不仅仅吸收了秦朝的制度,还吸取了秦亡的教训。先无为而治,后世独尊儒术,虽过程曲折,甚至产生了新的问题,却也开启了以大一统为中心,长达两千年的君主专制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