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伪物与被遗弃的真物

前言
“属于我的恋情,究竟是怎样的呢?”沙弥香不断地追问着。
从小黑,到前辈,再到灯子,她真诚、真诚地对待每一份感情,但命运却一次又一次地捉弄着她,让她的感情一次又一次地得不到回应。
“纵然如此,我还是想加倍地去领悟,如何爱上一个人。”她仍发自内心地渴望着。
似乎是为了响应她的祈求,热情活泼的后辈枝元阳跃入了她的生活。与阳在一起的时光是那么温暖而新鲜,让她觉得自己已经找到了答案。
但这份感情,真的是她所期望的吗?
“感情最大的敌人,是过于轻率的感情”
佐阳相恋的动机是什么呢?
佐阳的互动着实温情脉脉,但如果我们抛开这些,探究这份恋情的起源,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她们相恋的动机是如此的贫乏。
阳到底喜欢沙弥香的什么地方呢?
“要说哪里最不一般嘛,就是……脸,颜值实在是太高了。”
“就是说,被学姐的美貌给深深迷住了”
“当时啊……隔着泪水出现在对面的沙弥香学姐,真是美极了。”
“还是头一次看见沙弥香学姐的大白腿耶!太色情了!”
……
在全文中,阳对沙弥香说了无数次的“喜欢你”、“超喜欢你”,但喜欢的原因,却除了外貌再无其他。
如果是真心喜欢一个人,怎么可能不知道喜欢她的什么地方呢?
聪颖、温柔,待人体贴入微,常常一本正经所以偶尔人来疯的反差非常可爱……即便是我们这些未曾真实接触过沙弥香的读者,也能轻易地列出一箩筐她惹人喜爱的特质。
如果连对方有什么地方让自己动心都不了解,这份感情真的深入到可以说出“我喜欢你”的程度了吗?
还是说,其实她并没有自己所以为的那么喜欢沙弥香,而只是沉浸在了“喜欢上一个人”的自我感动中?
再结合上“高感情周转率”的特点,一副“自我感动时山盟海誓,兴致过了就一拍两散”的花心渣女形象简直跃然纸上。
和这样的她进入恋爱,真的能幸福吗?
看完小阳,我们再来看沙弥香喜欢小阳的什么地方
“我在枝元同学身上,见识到了太多的第一次”
“是因为至今为止,都没怎么结识过像她这种性格的女生吧。”
因为是“第一次”,因为“没结识过”,所以产生了好感。
这种好感,真的能称之为“喜欢”吗?
与其说是“喜欢”,是不是更像“好奇”呢?
一直以来,沙弥香都“高效”地生活着,对于不感兴趣的事物,她不会花费半分目光。到了大学之后,她才意识到生活本就各异多彩,不同的道路高低优劣之分,因此也开始对别人的道路产生了好奇。
这时跃入沙弥香生活的小阳,自然吸引了沙弥香最多的目光。这个性格与她几乎截然相反的女生,带给了她各种各样的第一次,给予了她许许多多的新鲜感。
但新鲜感终究是要褪去的,在这之上建立的恋情,又将何去何从?
“如果当时没有碰巧遇到她在哭的话,我们之间恐怕将毫无交点。”
或许有人会说:
“虽然她们感情的开端混杂着各种自我感动和新鲜感,但这种激情未必不能成为作为双方深入了解,建立真正羁绊的契机。”
“重要的是沙弥香获得了成长,她不再小心翼翼地挪动脚步,而是跑动了起来,即使前路未卜。”
确实,若是为了向幸福前进而奔跑,绝对是一件好事。
只是,这样的奔跑,究是为了向幸福前进,还是从现状逃脱呢?
“改变也是从现状逃离吧,为什么不能肯定现在和过去的自己呢?”
名为“成长”的“逃避”
我们通过一个故事来探讨一下成长与逃避的区别
小明从小就热爱学习,作业从来都独立完成,当他看到有同学互相抄作业,他就向老师举报他们。结果老师狠狠地训了同学一顿,小明也因此被同学们孤立了。小明因此感到十分委屈。
但是后来他想明白了,做作业是为了巩固知识,只要能达到这个效果,作业怎么做并不重要,他觉得抄作业巩固知识更有效率,于是他与同学们一起愉快地抄起了作业。
因为对自己的追求有了更深的理解而改变自己的行动,我们称为“成长”。
还有另一种可能,小明因为委屈,放弃了自己的坚持,和同学们“同流合污”抄起了作业。
因为自己所追求的道路过于痛苦而改变自己的行动,我们称为“逃避”。
同样的行为,完全可能有着全然不同的性质。
那么,沙弥香接受阳的告白,是属于哪一种呢?
“但目前最根本的问题或许就在于,我并非打从心底里喜欢着她。
但是,这真有那么无法接受吗?
……
哪怕能够望穿这耀眼的光芒,想必也找不到我想要的答案。
同时,无论我得出怎样的结论,也无法改变太阳的光辉。
云彩的形状,天空的湛蓝,都将在一成不变之中悠悠流逝。
即使如此,这依然是一份足以动摇整个世界的烦恼。
所有的一切,都只取决于我的心境。”
是啊,“想必”找不到答案,即使找到,“也无法改变太阳的光辉”。
既然如此,何不让一切“取决于我的心境”,这份感情,不就不难以接受了吗?
或许是她经历了太多的酸楚吧,她似乎选择了后者,为不再被疑问所困惑,不再去追寻真正期盼的感情。
“草地里最晚枯萎的孤草”,在秋风中杵立了许久,最后还是枯萎了。
仅仅因为不想再等待,就轻率地将自己交给了还未确认喜欢上的人,将自己置入了一段不知去往何处的关系中。
这样的伪物,实在难以导向幸福。
“沙弥香学姐,你要那一个?”阳指着自贩机问我。
“嗯……”我的目光轻轻地扫过一排排的商品,目光停留在了一听啤酒上。
“学姐你要喝酒吗?真是少见啊”似乎是察觉了我的视线,阳按下了按钮,将啤酒抛到我手上。
“……”
其实我并不是想要喝酒,只是想起那次在阳家第一次喝酒的时候,喝的就是这个牌子,有些怀念罢了。
她似乎已经不记得这件事了。嘛,毕竟和我不一样,她的情感周转率很高啊。
“可是这酒要怎么处理呢?”我不想辜负阳的好意,一时陷入了困惑之中。
“看!海濑”小阳似乎发现了她中意的海濑玩偶,兴奋地跑过去了。
我正想跟随她跑去,却发现双腿像扎根于此处一样,无法跟上
更让我心底一颤的是,我竟然从这种杵立中感受到了久违的恬静。
“两个人的回忆,只有一个人记得,太不公平了。
记得的那个人一定很累,不仅要独自守好这份记忆,还要承受得起另一个人的无所谓。”
曾经读过的两句话浮现在了脑海中。
或许只是新鲜感退却了吧,和阳相处的时间,并没有当初我所想像的那样愉快,我对阳的感情,似乎也没有预想的那样喜欢。
说到底,我答应开始交往的时候,其实不是还没有喜欢上她吗?
“以为跑起来就能……,为什么我会如此幼稚呢”
那个许久不曾想起的人,又从我的心底浮起。
“终究,不过是一时的意乱情迷”
“你和我又有什么不一样呢?”
不,你错了。
或许我并没有喜欢上她,但我一直正视着她的感情,也不会逃避拒绝她的责任。
拉开易拉罐,稍微确认了下味道。
“果然,还是好苦”
虽然这个世界上能从中尝出香醇风味的人很多,但我显然不是其中一员。
当她回到这里,就这样答复她吧。

她的归宿落于何处?
如果说阳不是沙弥香最终的归宿,那沙弥香的归宿在何处?
既然沙弥香的恋情,始终围绕着“什么是爱”的探求而展开,那她到达归宿的条件,就是这一探求的达成吧?
可这个问题的解答是如此的艰难,以至于全人类花费了数千年,通过无数文学的、伦理学的、心理学的探索,至今也没有得出一个统一的答案。
“想要完全了解什么的,是个极其自以为是,独断专行且傲慢的愿望”
如果没有能回答她的人,那沙弥香的难道就只能一直走下去吗?
从与小黑的碰触中生发的朦胧感情,在与学姐的相处中得到了证实。
被学姐轻率玩弄的感情,在对灯子的告白中得到了正视。
那么,在与灯子相处的时光中,还有什么需要通过下一段感情来补完的呢?
只是对感情的“接受”吗?这么想难免有些太轻飘飘,如果只是一份普通的感情,那所有的迷茫和思索又有什么意义呢?
况且,沙弥香的感情,不只是普通的感情,也是对“什么是爱”的探求和实践,如果不能理解这份感情中这哲思性的一面,根本就谈不上“接受”。
无尽的旅途,被理解和接受的渴望。沙弥香真正渴求的感情,已经呼之欲出了。
“可是如果......如果,彼此都有这种想法的话,
把那自我满足加强给对方,
如果存在这种可以相容的关系的话......”
如果存在这种相容的关系的话,想必就是她的归宿吧。
“如果我的想法如此难以理解,找一个抱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就可以理解了吗?
如果我要走过的旅程是如此艰难,没有人愿意陪伴,那找一个与我目标相同的人,不就可以互相搀扶前行了吗?
即使相遇的日子还没到来,即使还需要漫长的等待,相遇的希望也永远会我的在心中鼓动。
我在这段旅途中,等待着与你的相会。”
所有人追逐太阳,只有她渴求月亮。
她如同机器一般,在这段旅途中不断地前行着。沙山雪海,孤原残壁……
可能也的确是累了,在坐着看月亮的时候,她突然希望有什么东西能靠一下。这大概是这长程中,第一次有想要有个什么依靠的感觉。
‘还是算了吧,行程要紧,这样也挺好。’
于是这种想法一瞬而逝,站起身,拍拍土,继续前行。我是沙弥香,收到也不用回话,因为没人能收到这电波。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
……
……
于是,在第四十二亿九千四百九十六万七千二百九十五个万里晴夜,一个人坐在冰冷如的大地上看月亮的时候,不自觉的往后靠了一下。
她愣住了。
一种从未有过的触感,微弱的温度,相似的姿态,不同的方向,两个空间重叠,一个时间凝固,紧紧的靠在了一起。
她转过头去,她回过头来。没有言语,只有眼神与心灵的频率:
你,在看什么。
我,在看月亮。
这个世上只有一个月亮吧。
但是却有两个人看了,现在。
那我们结个伴吧。
好。
就这样,她和她相遇了。

引用与参考:
仲谷鳰《终将成为你》
入间人间《佐伯沙弥香的追忆》(flankoi译)
C.S 路易斯《四种爱》
里尔克《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十万三千字——春物研究报告》:
https://www.saraba1st.com/2b/thread-934852-1-1.html
《奔走在自己的热爱里》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486004722499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