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以细胞为研究对象,应用近代物理学、化学、实验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的技术 和方法,从细胞整体水平、亚显微水平和分子水平三个层面来研究细胞的结构及其生命活动规 律的科学。
医学细胞生物学:以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研究和探讨人体细胞的结构、功能、 发生、发展、成长、衰老、死亡的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发病机理和防治的科学。
膜内在蛋白:又称膜整合蛋白质或镶嵌蛋白。占膜蛋白总量的 70%-80%,其部分镶嵌于膜中, 以非极性氨基酸与脂双层膜脂疏水区共价紧密结合,不易从膜上分离下来,跨膜蛋白也属此列。
膜外在蛋白:他们不直接与脂双层疏水部分直接相连,而通过静电作用、离子键、氢键与脂 分子极性头部或膜整合蛋白质分子亲水部分相互作用间接结合。主要分布在膜的内在表面,为 水溶性蛋白质。
细胞外被 :存在于细胞表面的覆盖物,富含糖类,也称糖萼。一般指与质膜相连的糖类物质, 是质膜中糖蛋白和糖脂向外延伸的寡糖部分。
脂筏模型:脂筏是指质膜外层富含胆固醇和鞘磷脂,富集而形成有序脂相的微结构域,是一 种动态结构。脂筏像一个蛋白质停泊的平台,其上载有蛋白质,与膜信号转到有密切关系。① 许多蛋白质聚集于脂筏,便于相互作用②脂筏提供蛋白质一个有利于构象变化的环境,形成有 效构象。
通道蛋白:由 a 螺旋构成的介导被动运输的跨膜蛋白,其形成亲水性通道。具有离子选择性, 转运速率高,瞬间。包括电压门控通道,配体门控通道等。
载体蛋白:细胞膜上的某种与物质运输有关的跨膜蛋白,它通过与特定溶质分子可逆性结合而 改变自身构象,使溶质分子穿越细胞膜。
协同运输:一些载体蛋白如离子泵在转运一种溶质分子时,同时或随后伴随转运另一种溶质分 子的运输方式。后者逆浓度梯度运输时其动力不是直接水解 ATP,而是借助前者的形成的浓 度梯度,以其为动力。
钠钾泵:为嵌在质膜类脂双层上的跨膜蛋白,由α,β两个亚基组成。具有载体和酶活性。实际 上就是 Na+-K+ATP 酶。驱动 Na+、K+的对向运输,主动的逆电化梯度把 Na+泵出细胞外,把 K+摄入细胞内。
细胞内受体:位于细胞质基质或核基质中,主要识别和结合亲脂性信号分子(如甲状腺素,甾 类激素)进而产生和引导生化反应和生物学效应的受体蛋白。
膜受体:存在于细胞膜上的某种可以选择性识别配体(外来信号),并与之结合而在细胞内产生 继发信号,产生相应的细胞效应的物质,多为蛋白质。包括离子通道受体,G 蛋白偶联受体 等。
G 蛋白偶联受体:具七段跨膜的α-螺旋结构的跨膜蛋白,与相应配体结合后引起构象变化,与 G 蛋白偶联调节其活性完成胞内信号传递作用。是最大的受体家族。成员:肾上腺素受体、胰高 血糖素受体等。
G 蛋白:一种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是由α、β、γ三个亚基组成的异三聚体的可溶性的膜蛋 白。是一种具有 GTP 酶活性,在细胞信号通路中起信号转换器或分子开关作用的蛋白质。
NO 信号:NO 合成酶(NOS)催化精氨酸生成 NO 和瓜氨酸的信号。NOS 活性受 Ca2+/钙调蛋 白调控。NO 是脂溶性的,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是 NO 主要生成细胞。NO 功能,激活可溶 性 GC,刺激 cGMP 合成,引发多种生物学效应。
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本身具有激酶活性,是单次跨膜蛋白,配体与受体结合导致受体二聚化, 二聚体内彼此相互磷酸化胞内断落氨酸残基。
内膜系统:指位于细胞质内在结构、功能、乃至发生上相联系的膜性细胞结构的总称。包括 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等细胞器和胞质内膜性转运小泡。
信号肽:指新合成的蛋白质端带有的由 15-30 个疏水氨基酸组成的肽段,能被 SRP 识别并引导 蛋白质在合成过程中转移至内质网膜上,最后被信号肽酶水解。
蛋白质糖基化:指单糖或寡糖与蛋白质共价结合成糖蛋白的过程。包括 N-连接的糖基化和 O- 连接的糖基化。
起始转移序列:位于多肽链内的一段疏水区段,具有与 N 端信号肽同样的功能,只是不能被 信号肽酶切除,从而成为膜蛋白的α-螺旋跨膜结构。
终止转移序列:肽链上的一段特殊序列,与内质网膜的亲和力很高,能阻止肽链继续进入内质网腔,使其成为跨膜蛋白质。
分子伴侣:是一类在细胞内协助其他蛋白质多肽链进行正确折叠、组装、转运及降解的蛋白 质分子,其中大多成员属于热激蛋白家族。
蛋白质分选: 细胞根据蛋白质是否携带有地址签以及地址签的性质,选择性地将其送到细胞 不同的部位,这一过程称为蛋白质分选或蛋白质靶向运输。
分选信号:由于各个部位所需蛋白不一样,在进化过程中蛋白质合成时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地 址签,蛋白质合成后通过对地址签的识别将其运输至相应部位,即为蛋白质分选,地址签即为 分选信号。
有被小泡: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中,与特定大分子识别并结合的膜受体分布在有被小窝处, 之后其内陷入细胞并与细胞膜脱离形成所谓有被小泡。它的被由蛋白质构成,主要为网格蛋白。 有被小泡也与细胞内蛋白质分选运输有关。
内(吞)体:是细胞内一类异质性的膜泡,由细胞胞吞作用形成,有早期内体和晚期内体之分。
导肽:在细胞质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前体形式,转移到线粒体的蛋白质需要的 N 端的一段氨 基酸序列称为导肽。有 20-80 个氨基酸残基,富含带正电的践行氨基酸。
氧化磷酸化:营养物质在线粒体代谢,电子沿呼吸链传递给氧结合生成水释放的能量驱动 ADP 磷酸化形成 ATP,即物质氧化与 ATP 形成相偶联的过程叫做氧化磷酸化。
翻译后转运: 游离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必须等蛋白质完全合成并释放到胞质溶胶后才能 被转运,所以将这种转运方式称为翻译后转运。
共翻译转运:膜结合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 在它们进行翻译的同时就开始了转运入内质网, 这种边翻译边转移的方式称为共翻译转运。
线粒体半自主性:线粒体除具有 mtDNA 外还具有蛋白质合成系统(mRNA,rRNA,tRNA) 和线粒体核糖体,具有一定自主性;但线粒体基因只编码少数几种线粒体蛋白,自主性有限。 线粒体的自我繁殖和功能活动除自身外还受核基因影响和控制,所以称半自主性细胞器。
细胞骨架:是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由蛋白纤维构成的网络骨架系统,除支架作用外,还广泛 参与细胞的多种生理活动。包括微管,微丝,中间纤维等。
微管相关蛋白:参与微管组装,维持微管稳定以及微管与其他骨架纤维连接的蛋白质,表现 出广泛的功能性作用。具有 MT 结合域和横桥。
微管组织中心:与微管组装和解聚的相关区域,γ-微管蛋白环装复合物作为 MTOC 中微管蛋 白异二聚体的结合核心,控制微管组装和其极性。
肌动蛋白:微丝的主要结构成分,又称球状肌动蛋白,其单体外观呈哑铃型,具有 Mg,K, Na 和 ATP 结合位点。
微丝结合蛋白:直接参与微丝纤维系统的组成,对微丝的动态组装具有调节作用。如与肌肉 收缩有关的肌球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微丝结合蛋白将微丝组装成三种主要形式。
马达蛋白:细胞内参与物质运输颗粒和囊泡的载体,依赖于细胞骨架通过水解 ATP 将化学能 转化为机械能参与运输的蛋白。马达蛋白分为头部和基部,头部:包括 ATP 活性马达结构域、 MT 结合区域。基部:识别结合运载物(膜泡或膜细胞器)
剑桥序列:完整的人 mtDNA 序列,即一个长 16569bp,含 39 个基因的双链闭合环状 DNA 分 子。1981 年,剑桥大学的 Anderson 小组测定了人 mtDNA 的完整 DNA 序列,称为剑桥序列。
遗传瓶颈: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线粒体数量急剧减少的过程。这使得只有少数线粒体真正传给 后代,也是造成子代差异的原因。如果通过遗传瓶颈保留的一个线粒体携带一种突变,这种突 变就会在个体中占有一定的数量。
Wallace 突变:指编码 NADH 脱氢酶亚单位 4 中第 340 位高度保守的精氨酸变成组氨酸,使 NADH 脱氢酶活性降低从而影响线粒体能量的产生。这将导致易受线粒体的视网膜神经节细 胞轴突发生退行性变。
核定位序列:引导蛋白质选择性进入细胞核的一段的序列,由 4-8 个带正电荷氨基酸组成,可 存在于蛋白质任何部位。受体为 importin。
核纤层:细胞核内层核膜下搞电子密度的纤维蛋白壳层,内与核骨架相连外与中间纤维相连, 构成贯穿胞核胞质的网架结构体系,整体观呈球形网格,切面观呈片层结构。
核基质(核骨架):是真核细胞间期核中除核被膜,染色质,核仁外的一个王家系统,是充满整个核空间的一种精细的非组织蛋白网格结构。功能:可作为 DNA 复制支撑物,与基因表达调 控有关,与染色体的构建有关。
核小体:是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位,每个核小体由组蛋白八聚体(H2A,H2B,H3,H4 各两分 子)构成核心,外面盘绕 1.75 圈 DNA(约 140bp)。两个核小体间以 60bp 的连接 DNA 片段和 组蛋白 H1 形成细丝连接。
X 染色质:也称巴氏小体,雌性哺乳类体细胞核内两条 X 染色质在胚胎发育早期为均有活性的 常染色质,胚胎发育前 16 天之后,其中一条失活,转化为异染色质,在核膜内缘形成一个高 度凝集的浓染小体。
核仁组织区:控制间期核仁形成的染色质部分,即 rDNA 所在区域,在细 胞间期高速表达缔合核仁的功能,位于有随体的染色体的次缢痕处。但并非所有次缢痕均为 NOR。
rDNA:即 rRNA 的基因,由 5.8S、18S、28SrRNA 基因及间隔顺序,形成高度串联重复,转录 时呈“圣诞树”样。
细胞周期:是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开始生长到再次分裂终了所经历的过程,分为 G1 期 S 期 G2 期和 M 期 4 个时相。
细胞周期检验点:是检查和控制细胞周期进程的信号通路,可以检查细胞周期事件的完成情况, 控制进度,确保其正确性。有 DNA 限制点、DNA 损伤检查点、DNA 复制检查点、分裂检控 查等。
Cyc-Cdk 复合物:细胞周期引擎,是多种周期蛋白与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的复合物,催化靶蛋白 的磷酸化,参与周期调控。其中 Cyc 是调节亚基,Cdk 是催化亚基,两者结合才具有激酶活性。
CKI:Cdk 抑制蛋白,包括 P15、P16、P18、P19、P21、P27、P57 等蛋白质,可抑制 Cdk 的活性, 受检查点机制的调控,在细胞时相转换时发挥重要作用。
蛋白质的泛素化降解:APC 和 SCF 将泛素连接于蛋白质使蛋白酶体将其降解的过程。分为三 步骤:1、泛素激活酶 E1 水解 ATP 激活泛素;2、泛素结合酶 E2 与泛素结合;3、最后由泛 素链接酶 E3 将泛素共价链接到特定蛋白质表面的赖氨酸残基。E3 是泛素化蛋白质降解的关键。
Hayflick 界限:细胞,至少是培养的细胞不是不死的,而是有一定寿命,他们增值能力不是无限的而是有一定界限。
细胞凋亡:(细胞程序性死亡)一种主动的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主死亡的过程。
凋亡小体:胞质浓缩、染色质凝集、染色体降解呈 DNA ladder、细胞膜出芽形成凋亡小体。
caspase 家族:该基因家族编码的是一组存在于细胞质中,在细胞凋亡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的 酶。能特异切割靶蛋白天冬氨酸残基后的肽键。其中,caspase-1 是秀丽隐杆线虫死亡基因 ced-3 的同源物。
Bcl-2 家族:该基因是编码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一类调节因子基因。Bcl-2 家族成员都含有 1-4 个 Bcl-2 同源结构域。
细胞坏死:由超过细胞可以承受的强度或阈值的环境因子、以及机体病理状态导致的细胞死 亡。
细胞衰老:是在正常情况下随着年龄的增加,细胞内部结构的衰变及功能的衰退或丧失,细 胞趋向死亡的不可逆的现象
adhesion plaque 黏合斑
aging 衰老
apoptotic body 凋亡小体
autophagic lysosome 自噬性溶酶体
barr body 巴氏小体
basal body 基体
Cdk inhibitor,CKI Cdk 抑制蛋白
Cell coat 细胞外被
Cell membrane receptor 细胞膜受体
Central body 中心体
Chromatin 染色质
Clathrin 笼蛋白
Coated pit 有被小窝
Coated vesicle 衣被小泡
Constitutive heterochromatin 结构以染色质
Contractile ring 收缩环
Cotransport 伴随运输
Cyclin 周期蛋白
Cytoskeleton 细胞骨架
dynein 动力蛋白
endomembrance system 内膜系统
endosome 内体、内吞体
euchromatin 常染色质
exocytosis 胞吐作用
free ribosome 游离核糖体
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G 蛋白偶联受体
Hayflick limitation Hayflick 界限
heterochromatin 异染色质
immotile cilia syndrome 纤毛不懂综合症
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 膜整合蛋白
keratin 角蛋白
kinesin 驱动蛋白
lamin 核纤层蛋白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 低密度脂蛋白
matrilinear inheritance 母系遗传
microfilament associated protein 微丝结合蛋白
microtubule organizing center,MTOC,微管组织中心
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微管相关蛋白
molecular chaperon 分子伴侣
mosaic protein 镶嵌蛋白
necrosis 坏死
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NLS 核定位信号
nuclear pore complex,NPC 核孔复合体
nuclear skeleton 核骨架
nuclear organizer 核仁组织者
oncogene 癌基因
peripheral protein 膜外在蛋白
peroxisome,PXP 过氧化物酶,过氧化物酶体
proteasome 蛋白酶体
receptor mediated endocytosis 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respiratory chain 呼吸链
restriction point 限制点
second messenger 第二信使
signal peptide 信号肽
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al,SRP 信号识别颗粒
sorting signal 分拣信号
spectrin 血影蛋白
stress fiber 应力纤维
transmembrance point 跨膜蛋白
transmembrance transport 跨膜运输
tubulin-GDP cap 微管蛋白-GDP 帽
ubiquitin 泛素
γ-tubulin ring complex,γ-TuRC γ-微管蛋白复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