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ling in the Franxx同人续写 特别篇 无尽自传 6

“作为两个宇宙的交界处,我最本质的形态是一层二维薄片,运动靠意识控制,没有质量,因此可以光速移动。”
“然而放松时我还是习惯能量体的形态。能量体状态下的我运动也是靠意识控制,有形有质,是一团正在发生核聚变的‘粒子汤’,具有惯性,具体体重我无法控制,大概在十几吨左右。”我转了转自己的胳膊,“因此刚变成实体生命时我花了很长时间来适应生物的运动方式。靠摩擦力和反作用力运动属实受限很多,但奈何能量体状态下我的体温常年在上亿度,根本没法接触任何东西。”
“你刚有意识时不懂任何一种语言,对吧?”
“对,都是后来学的。”
“叫龙人和能量体刚诞生时都不懂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后天学习的。叫龙人刚出生时意识模糊,脑海中还没有清晰的'想法',等到其意识清晰时,也差不多学会了说话,因此能用语言来描述、形容、表达自己的各种心理。但你意识的清醒要比你接触到语言这个概念早十几亿年,这中间你是如何度过的呢?是什么感受?是如何对自己描述内心的想法的?”
“你这个问题问的......很刁钻啊。”我稍作思考,“‘清晰的想法’的形成和‘语言’的学习谁在前,谁在后呢?到底是语言使得意识变得清晰还是意识变得清晰从而学会了语言,或者两者同时进行,互不干扰。这个因果关系、先后顺序我们就没有搞清楚。”
“抛开这些,就描述一下你的感受呢?”
“我确实是直到接触到第一个成形的文明后才开始系统地学习语言,但在此之前我也有自己专用的'语言'。这语言不以发音或文字的形式表现,它只是我对于宇宙万物的大概的描述和定义,且较为零散,经常变更,语法什么的约等于没有——毕竟只要自己理解就行了,不会也没条件用于个体之间的交流。”
“没条件?”澪歪头看了我一眼。
“对啊,在第一个智慧生物出现前我想找人交流也找不着啊。”
“很难想象你这十几亿年是怎么度过的。”
“还好吧,毕竟那时连‘孤独’的概念都没有,自然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好。后来习惯了群体生活后才对孤独有所感受,而且,身为能量体,我没有海马体或多巴胺这样的东西,各种感情自然也很淡。就连这仅有的一丝情感也是在文明社会中培养出来的。”我微微地笑了一下,“看起来我和正常人别无二致,是吧?”
“这样的话,你对感情有什么看法吗?”
“这是个哲学问题,我难以回答。”
“说说你身为能量体的看法嘛。毕竟角度不一样,和我们看到的也肯定不一样。”澪有些不满地拉长了语调。
这家伙,我要不说估计还会纠缠下去。
“嗯……”
“感情,从纯物理的角度来说,是神经细胞离子信号的传递和激素等物质的分泌,但就是这简单的0和1,大量堆积组合起来却异常复杂,从0和1到‘想法’的中间过程使人捉摸不透,这大概是所谓的‘群智涌现’吧。感情的形成和运作原理,我们现在没有足够的算力和理论基础去深挖和研究,因此只能透过表象探寻其规律。”
客厅里只能听见微微的送风机的声音和电子中刻意发出的滴答声。澪靠在沙发上,把一个靠垫紧紧搂在胸前,低头把下巴埋进去,默默地听着。
“我认为,生物进化出感情大致有两个目的:
一、快速反应:
人的想法有感性和理性之分,理性冷静、客观、清晰,但生效慢,消耗的时间长。生物为应对原始状态下各种突发情况,进化出感情以应对突然的威胁。感情同样也可以使生物爆发出理性所难以达到的力量。
二、作为基因的工具:
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真核生物细胞内有细胞核,核内有染色体,染色体上有DNA,DNA上有基因,这是生物的遗传物质和遗传信息。基因决定了我们的身体构造等生理特征,并在一定程度上告诉、教导我们‘我们生来要做什么,该怎么做’,这就是先天性行为,是与生俱来的。
而动物的神经细胞构成了神经系统,能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后天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学习行为。
如果学习行为和先天性行为发生了冲突呢?虽然这是小概率事件,但总是会有的。
低等生物的神经结构简单,学习行为会顺从于先天性行为。 但高等生物,或叫龙人等智慧生物,形成了自我意识,构成了‘我’这个概念和存在。'我'具有极强的思考能力和坚定的意志,能与基因的意志进行对抗,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关系从此开始改变。
以先天性行为为代表的基因意识,和以学习行为为代表的'自我'意识,绝不是完全对立的,这两者更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脱离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就无法形成。而没有学习行为,生物也很难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生存下去。这两者同样也没有绝对的进步性,有时是基因意识更有利于生物生存,有时是自我意识更先进。
无论如何,情感是维护基因意识主导地位的手段之一。比如为保护个体演化出的自利,为繁衍后代演化出的母爱,以及各种'快感'和身体的自我奖赏机制等。然而在特定的手段下,情感也可以用来加强自我意识。”
“不过需要明确的是,情感是感性的大头,但感性不等于情感。感性还包含着更多东西。同时,尽管基因意识中感性成分居多,但它并不等于感性。学习行为和理性之间也是如此。”
“用情感加强自我意识,甚至维护理性?可以举例吗?”
“比如心理学说、社会工程学等,类似的例子不少,但大都表现得不明显。”
客厅里灯光一片柔和,只能听见微微的送风机的声音和电子种刻意发出的滴答声。澪靠在沙发上,把一个靠垫紧紧搂在胸前,低头把下巴埋进去,默默地听着。
“作为能量体,你认为感性的存在合理吗?”她突然发问,“或者说有何利弊?我们是否应该抛弃感性而选择彻底的理性?”
“感性的存在自有其合理性,它有利也有弊,现阶段我们仍需依赖感性,完全的理性是做不到的。
感性和理性的界限很多时候并不是那么分明,很多行为都同时带有理性和感性。但随着社会和神经系统的发展,我们渐渐不再需要像祖先那样面对随时可能会发生的危险,也不用顾虑大脑的算力不足以支持我们的思考,感性和感情也因此显得有些无用武之地。
既然如此,为什么说现阶段仍需依赖感性呢?
一,感性和直觉目前仍能节省很多思考时间。
二,现今社会缺少感性难以运行,社会结构对感性有很大的依赖。
三,退一万步说,就算我们决定并坚定抛弃感性,以现在的科技水平,我们能在客观上断绝感性吗?我们可以切除海马体,但神经系统的结构使我们的思维方式带有感性。要改神经系统的结构,就要改基因,但感性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基因的每一个片段都或多或少指引着‘感性’的形成,要改掉这些,无异于直接造一种新生物。
但现在的生物技术发展到什么程度?叫龙人的基因组是四十多年前测出来的,后因为战争一直停滞不前,我之前待过的文明也不过如此。我们顶多用‘力大飞砖’的办法,强塞进去一段基因,即转基因技术,或者知道这段基因控制着哪个形状,比如果蝇的残翅和长翅。而感性这种无数个性状的综合表现,可以说是个完完全全的复杂系统,我们是无法精确控制的。
如果你问,做个思想实验,假设人们都去除理性,社会将怎么样,可不可以?可以,但我只能说,缺乏时间和社会调研与观测,更缺乏实践,我无法给出作答。”
“真严谨,很有科学家的风范。”澪打趣道。
“不是专业人士,没才能多说也不敢多说,怕说错了啊。“我苦笑一声。
“你能说错什么?以你上千年的社会经历,没人能比你更有权威。”
“是吗?”

抱歉最近实在是有点忙,拖更了很久才发出来
求点赞q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