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本源——源质与能量(110)时间专题(10):“‘关联时间’与‘独立时间’(3)”
书接前文,这篇文章继续讨论“关联时间”与“独立时间”的有关内容。
在题名“时间专题”的最初的几篇文章里我说明了这样一个观点——“变化”才是“时间”的本质——“对于人类而言拥有意义”的“时间”的本质是物理实体有先后顺讯的相对位移变化过程,物理实体产生的变化——相对位移——它带来的源质引力作用效果有先后顺序的变化是“对于人类而言拥有意义”的“时间”形成的基础,如果宇宙中所有物理实体彼此之间都不再变化,那么“对于人类而言拥有意义”的“时间”也将不复存在——在这其中,我重点论述了变化与时间的联系性,并且分析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即使“时间”能够彻底脱离所有形式的“变化”独立存在,这样的“时间”对于人类而言也不具有任何意义。
——在说明完了“变化”才是“时间”的本质这一观点之后,在接下来的几篇文章中我先是说明了时间引力作用规则中的“引力失衡程度越高越先行动”——引力失衡程度高的先动,低的后动,不失衡的不动——这一原则,而在那之后我重点讨论了“时间”的“关联性”与“独立性”也即“关联时间”与“独立时间”的有关内容。
在上上篇文章以及上篇文章中我有指出,在宇宙中存在的、能被我们人类识别到的物理结构,如果其含有大量基本物理单位——由这些基本物理单位聚合而成、已经大于量子尺度、达到质子、中子、电子及以上的接近于宏观的尺度或是宏观以上的尺度,则它们对外施予的源质引力作用效果很难——通常不能完全被引力自适应协调平衡协调掉,几乎所有此类宏观物体都会彼此之间互相对对方施予源质引力作用效果并以四大基本力的形式表现出来,而这些源质引力作用效果又会使它们彼此之间联系在一起进而出现它们——这些宏观物理单位与物理结构中的任意一个发生哪怕一丁点的“变化”余下的也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改变”,因此可以说它们的“变化”是同步的,拥有同步的“关联时间”。
——与之相对的是,在质子、中子、电子以下的量子,及量子之下的基本物理单位——源质与能量——尺度中,由于这些物理单位及物理结构所含源质与能量单位的数量太少,它们对外施予的源质引力作用效果——对外造成的引力失衡存在被引力自适应平衡协调协调掉的可能,因此在该尺度下一个物理单位或物理结构的“变化”可能与另一个物理单位与物理结构的“变化”彻底独立,因此它们各自具有只属于自身的“独立时间”。
——在了解以上内容之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通常情况下具有“关联时间”的大于量子尺度、达到质子、中子、电子及以上的接近于宏观的尺度或是宏观以上的尺度的物理单位与物理结构——与——具有“独立时间”的、在质子、中子、电子以下的量子,及量子之下的基本物理单位——源质与能量——尺度的物理单位与物理结构——它们彼此之间的“时间”到底是“关联的”还是“独立的”——也即是讨论宏微观尺度下“时间”的“关联性”与“独立性”——而其答案则是——宏观物理单位与微观物理单位,它们中的部分——部分宏观物理单位与物理结构与部分微观物理单位与微观物理结构的“时间”是“关联”的,部分宏观物理单位与物理结构与部分微观物理单位与微观物理结构的“时间”是“独立”的——而这就是这个问题的答案了。
——可能有人看不懂上述这段话到底表述的是个什么意思,所以我举这样一个例子来说明情况吧:
假设现在我手上有一块铁——也就是一份基本上全是由铁原子聚合而成的物体——其中含有点碳之类的、所有不是铁原子的杂质就暂且忽略掉吧——我将这块铁扔进了一个小池塘里,然后假定就这样过了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后我过来看,发现这块铁生锈了。
铁生锈是个什么意思呢?用化学的语言来描述就是先有铁、水、氧的反应如下——
4Fe+6H2O+3O2=4Fe(OH)3
——之后再有氢氧化铁的反应如下:
2Fe(OH)3=Fe2O3 + 3H2O
——铁原子在经过了一系列化学变化之后由铁原子转变为了氧化铁,这也就是一般所说的铁的氧化反应。
在铁的氧化反应过程中,很明显地,铁原子转变为氧化铁的化学过程是一定会发生的——要不然也就不叫铁的氧化反应了——不过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从极为严格的意义上来说,在铁的氧化反应发生的过程中及发生的过程后就一定所有的铁原子都被转变为了氧化铁吗?
——一般而言这个答案是否定的。
通常来说,一个物理或是化学反应——过程——进行,被用于参与反应的基础材料都不可能被严格意义上的百分之一百地完全消耗——以上述的铁锈蚀举例就是那块被扔进池塘里的铁中,就算99.9999999%的铁原子都被转化为了氧化铁,仍会存在极少数的铁原子未被锈蚀——它们没被转化的原因或是因为极其幸运地没有接触氧气,或是因为任何原因形成了致密保护层或是因为别的种种种种因素,反正不论如何从“严格意义”上来论,总会有那么一两个铁原子“小概率”地没有被转化而保持原本的没有“变化”的状态——虽然,以铁扔进池塘的模型来举例的话仅经过一个月——就算经过了哪怕一两年也应该还有两三成的铁原子没有锈蚀——此时,在铁锈蚀一段时间以后我们可以发现,部分的铁原子“变化”了,而部分铁原子却维持了“不变”。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说过了,“变化”才是时间流逝的本质,如果万事万物皆不变,即使这样的“时间”能够脱离所有形式的“变化”独立存在,这样的“时间”对于我们人类而言也没有意义,而在此时,我们再将铁块部分“变化”部分“不变”的情况结合起来看,我们就可以发现部分铁原子的“时间”伴随着我们人类认知的时间同步“变化”出现了时间的“关联性”也即属于与我们人类有关的“关联时间”,部分铁原子却因没有发生“变化”而没有维持与我们人类有关的“关联性”,取而代之地是它们有它们自主的“独立性”或说拥有了“独立时间”——在“铁”这种宏观?物理单位结构中出现了时间的“关联性”与“独立性”并存的现象,或说作为宏观物理单位结构的一整块铁同时拥有了“关联时间”与“独立时间”,因此在这一整块铁中才能有的铁原子“变了”有的则是“不变”——而这正是宏观物理结构所具有的特殊性质——
由于所有的已经大于量子尺度、达到质子、中子、电子及以上的接近于宏观的尺度或是宏观以上的尺度的物理单位与物理结构均是由在质子、中子、电子以下的量子,及量子尺度之下的基本物理单位——源质与能量——尺度的物理单位、物理结构构成,所以这些已经大于量子尺度、达到质子、中子、电子及以上的接近于宏观的尺度或是宏观以上的尺度的物理单位与物理结构所含的部分在质子、中子、电子以下的量子,及量子尺度之下的基本物理单位——源质与能量——尺度的物理单位、物理结构总是与别的宏观物理结构所含的微观物理结构存在引力关联性并具有“关联时间”,而那些不与别的宏观物理结构所含的微观物理结构存在引力关联性的微观物理单位则具有属于自身的“独立时间”——由此,我们可以回到最初的问题——宏微观物理结构与物理单位它们彼此之间的时间到底是“关联的”还是“独立的”?
——部分关联,部分独立,这就是答案了。
关于这部分内容,如果我想要再延伸性地讲讲的话,其实我还可以再讨论讨论量子传输、量子计算机之类的话题,但是想想还是算了,这篇文章已经差不多摸了3K字,我也写得有点烦了,所以就这样,有关内容有机会的话在以后的量子专题里再说吧,这里需要专门说明的一点是——
一般而言,物理单位或物理结构越小,它就越是分无可分,尤其是达到基本物理单位——源质与能量——的层级,它就基本不可能再分了——嗯,反正我估计未来至少几千年的时间里,以人类的技术水平是找不到它之下的物理结构单位、亦或是提出与之有关的、可靠的理论了——当达到这种分无可分的层级,它们要是“变化”则彻底“变化”,“不变”则彻底“不变”,不可能出现宏观物理结构那种“部分变,部分不变”的情况。
此时让我们做一个设想——假定存在一堆“基本物理单位”与“基本物理结构”,它们中的部分因引力失衡而“变了”,部分却因为没有引力失衡,故而“没变”,此时如果我们代入那些“变了”的物理单位与物理结构的视角,“没变”的物理单位与物理结构是怎么样的,代入“没变”的物理单位与物理结构,那些“变了”的物理单位与物理结构又是什么样的?
——这个问题的答案,下篇文章揭晓。
总之,就这样吧,之后的文章之后再说。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