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思麒麟芯片从不外卖?是华为不愿意卖,还是友商不愿意买?
Hello大家好,我是老孙
还有两个多月时间,华为下半年旗舰Mate40系列将迎来更新,也将首发华为新一代海思麒麟旗舰芯片。预计这款芯片将在性能和工艺方面大幅领先骁龙865/865Plus,成为新一代地表最强安卓处理器。

每当华为有新的处理器问世之后,都会有人发出疑问,为什么华为的麒麟处理器这么好却不外卖?是担心别人做的更好打击华为本身业务,还是有什么不得已的原因?其实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必须要从华为的历史讲起。
华为并不是很多人印象中单纯的手机公司,手机只是公司旗下的一项分支业务,隶属于华为终端。而麒麟芯片归属于华为海思半导体,二者属于平行的关系,海思麒麟芯片并不归属于终端公司。

华为最初靠代理商起家,说白了就是赚差价的中间商,后来任正非意识到这样的公司不能长久,90年代开始投资做研发工作。当时华为只是提供技术的供应链,任正非多次明确表示不会进军手机领域,90年代末多次拒绝公司内部要求进入小灵通领域的请求。
很多华为员工察觉市场潜力巨大,反复向任正非请愿开展手机业务。面对员工不断谏言任正非不胜其扰,甚至在一次公开会议时,任正非拍桌怒斥:华为公司不做手机这事早已定,谁又在胡说八道,谁就下岗。

看到任正非的坚定,员工做好了辞职的准备,收集了相关材料再次给任正非汇报。事情的结果出乎意料,任正非在听完汇报之后没有发火,而是平淡的决定拿出十个亿做手机。
华为起初只是在做低质廉价的贴牌机,甚至还不如早期的小米,与后来的山寨机无异。2008年前后华为手机业务进入低谷,任正非决定出售该业务49%的股权,当时所有投资者都不看好华为,谈判价格远不及任正非的心理预期。

任正非一气之下决定将手机业务升级为三大业务板块之一,甚至还放出豪言壮语要将手机做到世界第一。自那以后华为经历多次内部调整,余承东走马上任挂帅手机业务,立下目标:将手机经营策略从贴牌机改为自主品牌、从低端转向高端、启用华为海思处理器、研发Emotion UI(EMUI)等。
2012年,华为首款采用自主研发海思处理器的手机发布,但是性能非常差,不但运行卡顿而且发热严重。传闻任正非在使用之后不满,当着公司员工的面将手机砸在余承东脸上,这件事情已经不可考,但华为公司内部因为海思处理器的表现确实发生较大矛盾。

当时很多友商都在嘲讽海思芯片,面对联发科、三星猎户座、高通骁龙的强大竞争,海思芯片的表现甚至还不如一些山寨机。很多人都在呼吁华为能够采用其它处理器,但是任正非坚持必须采用海思麒麟,哪怕口碑和销量不行,也必须坚持到底。
事实证明任正非的坚持是对的,在经历过几年痛苦的市场表现,麒麟处理器终于迎来了逆袭。尤其是麒麟9系列芯片的表现,不断追赶高通8系列的旗舰,直到如今实现部分反超。华为曾经的失败是因为任正非的原因,如今的成功也是因为任正非的偏执,麒麟芯片就是在这种波折中诞生。

回到最初的话题,为什么麒麟芯片不能外卖?这可以分为外界不想用,华为不想卖两大因素。先说外部原因:麒麟芯片生产成本高,面对高通骁龙的同级别芯片没有价格优势,友商凭什么要选择麒麟?华为也在做手机,如果友商使用麒麟片会不会被华为卡脖子?

友商这样的担忧不无道理,高通曾经也生产过手机,但是因为下游产业链的担忧,不得不放弃这一业务。华为能因为要出售麒麟芯片放弃做手机吗?答案是肯定不能的,手机业务已成为华为最主要的业务之一,不可能因为芯片的生产而砍掉这一重要企业支柱。
另外的原因则是来自于华为,面对巨额投资的麒麟芯片,对外出售有可能导致核心技术外泄。芯片业务不仅仅是包含处理器,也包括一系列的打包服务,真要对外出售的话,华为手机将不再有任何秘密可言。另外重要的原因是华为只有设计芯片的能力,并不具备生产能力,所以产能严重依赖台积电。

其实还有第三方面的原因,高通也会给各家厂商一定压力,如果真的有厂商敢与华为接触芯片业务,那么必将遇到高通的“断粮”危机。包括华为、苹果、三星在内的所有手机企业,一部分必须使用的核心专利都掌握在高通手中,如果真把高通惹毛收回专利授权,基本上就等于告别手机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