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诊断学:常见神经症的简介

神经症之前叫神经官能症,也有人称之为精神神经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表面为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会发觉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因其而感到痛苦,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都受到了一定的损害,但没有可以被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其特点有:意识到的心理冲突,强烈的心理痛苦感,持续时间长(不低于3个月),无器质性病变,有良好的自知力,社会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有主动求治的行为。
强迫性神经症
强迫性神经症又称强迫症,是一种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特征的神经症。患者常为这些反复出现的强迫现象所困扰,虽竭力克制,但无法摆脱,呈现出明显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同时存在”。
强迫症的强迫观念有多种形式:强迫怀疑、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联想、强迫回忆、强迫计数、强迫表象、强迫意向。
强迫行为主要有:强迫检查、强迫询问、强迫性清洗、强迫性仪式动作。
强迫症的诊断要点:
1,符合神经症诊断标准;
2,以强迫症为主要临床表现;
3,连续三个月的多数日子中存在强迫症状或强迫动作,引起痛苦妨碍正常活动;
4,症状被看作是患者自己的思维或冲动而非外界强加的;
5,至少有一种思想动作仍被患者徒劳地抵制。

抑郁性神经症
抑郁性神经症又称神经症性抑郁,是由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特征的神经症,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患者有治疗要求,但无明显的精神运动性抑制或精神病性症状,生活能力不受严重影响,病程可迁延,治疗效果良好。
主要表现为:
1,情绪低落,多有持久性的情绪低落和不愉快的内心体验,也有不少人不让人看到其真实的心理状态,“内苦外乐”,被称为微笑型抑郁症。
2,抑郁性认识,对自身、现在和未来曲解等认识障碍,表现为自我评价低,自责自罪,消沉悲观,优柔寡断,思维迟钝,自惭形秽,言行消极,感到生活无意义。
3,意志行为能力低下,觉得懒散无力,精神不振,反应缓慢,对学习工作缺乏信心,效率低下。
4,躯体感觉全身疲乏,常有胸闷、心悸、腹部不适、食欲不振、便秘、月经不调、阳痿、性欲减退等。睡眠障碍较为突出,失眠、难以入睡、早醒、多梦等是常见症状。
抑郁性神经症的病因中,遗传起较为重要的作用,其次是不良的心理社会问题(如夫妻争吵、离异、亲人分别、意外伤残),再而是心理缺陷(如人格缺陷),还有便是缺乏亲密朋友和适当的社会支持。
诊断要点:
1,符合神经症诊断标准;
2,持久的轻度至中度的抑郁为临床相,伴有以下症状中至少三项:兴趣减退;对前途悲观但不绝望;自觉疲乏无力或精神不振;自我评价下降但愿意接受鼓励赞扬;不愿与人交往,被动接触良好,愿意接受同情支持;有想死的念头但顾虑重重;觉得病情严重难治,主动求治希望治好;
3,无以下的任一症状:明显精神运动性抑制;早醒和症状昼重夜轻;严重自罪或内疚;非疾病引起的持续食欲减退明显体重减轻;不止一次自杀未遂;生活不能自理;幻觉或妄想;自知力严重受损;
4,病程至少2年,全部病程大部分时间心境低落,若有间歇期每次最长不超过2个月。

焦虑性神经症
焦虑性神经症最初来自佛洛依德(Freud),他将焦虑分为客体性焦虑、神经症性焦虑和道德性焦虑。客体性焦虑即对某物的恐惧(如任务搞砸了),继发性客体性焦虑则是对可能出现的客体所产生的焦虑(如“任务可能会搞砸”);神经症性焦虑为意识不到的焦虑,是无意识中的焦虑,造成焦虑的威胁来自本能冲动;道德性焦虑来源于超我(良心和理想自我),常被体验为羞耻和罪感。
焦虑性神经症又被称为焦虑症,主要表现为持续地出现焦虑、紧张、恐惧、伴有头晕、心悸、胸闷、呼吸急促、出汗、口干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和运动性不安。其症状包括三方面:漂浮焦虑/无名焦虑,是一种没有确定对象和具体固定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和恐惧;精神运动不安,坐立不安,来回走动,甚至奔跑喊叫,也可表现为不自主的震颤或发抖;伴有身体不适感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如出汗、口干、嗓子发堵、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竖毛、心悸、脸上发红发白、恶心呕吐、尿急、尿频、头晕、全身尤其是两腿无力感等。
焦虑症又分为广泛性焦虑和急性焦虑(惊恐障碍)。
广泛性焦虑也叫一般性焦虑,特点为无名焦虑,焦虑的内容没有中心主题,内容取决于日常生活环境的变动。其中,预设了不幸的未来,不论什么事情都害怕最坏结局的出现,被称之为预知性焦虑(anticipatory anxiety),如皮肤划破浅表的小口子想到破伤风和败血症,十分恐惧;刚入学看到书本就担心没法毕业。
急性焦虑是发作性的,发作不限于任何特殊的处境,也没有特殊的诱因,所以是不可预测的。发作来得很突然,出现严重的植物功能障碍:剧烈心跳,胸痛,咽喉部有阻塞感和窒息感,头晕,全身发麻和针刺感,呼吸快而浅等。
焦虑症的病因主要有:认知过程中,焦虑症个体倾向于把模糊事件解释呈危机先兆,倾向于失败的结局在等待着他们,低估自己对消极事件的控制力;应激事件;某些情况下,躯体因素也可引发焦虑症。
广泛性焦虑症的诊断:
1,符合神经症诊断标准;
2,无对象性的紧张不安;
3,对现实中某些问题担忧过度;
4,症状持续,发作缓慢,持续时间超过半年,至少达到三个月;
5,烦躁不安,心悸、疲乏无力、胸闷、气急和神经过敏等;
6,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出现呼吸急促、胸紧、口干、上腹不适、心动过速、胀气、尿频尿急、阳萎、早泄和性欲缺乏等症状;
7,过分警觉可能导致难入睡,入睡后易醒,梦多,注意力难集中,记忆下降。
急性惊恐障碍诊断要点:
1,无对象性,表现为濒死感和窒息感;
2,发作速度快,程度剧烈;
3,出现明显的症状,如呼吸困难、心悸、喉部梗塞、震颧、头昏、无力,似乎即将面临死亡;
4,每次发作时间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很少超过1个小时;
5,担心再次发作;
6,1个月内至少3次惊恐发作。
来源:《心理诊断学》(张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