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镍基合金(inconel783)成分性能密度硬度适用领域

2023-06-16 14:53 作者:bili_44862803453  | 我要投稿

inconel783产品的均匀腐蚀可以发生在酸性或热的碱性溶液。通过这种机制可以预计的亏损,并在设计允许的。inconel产品的腐蚀速率非常慢时,该金属是在被动状态,一般的是耐腐蚀性更好地较大的铬含量,但其他的溶质可以是有害的。

IN783合金是由美国SpecialMetal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开发的一种铁-镍-钴基合金。它被用于制造第四代航空发动机,具有抗氧化、低膨胀和耐高温的特性。随着超超临界汽轮机技术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对于在高温合金进行热加工之前是否有必要进行高温扩散退火的问题一直存在着许多争议。为了研究锻前的长时间高温扩散退火对IN783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作者选择该合金作为研究对象,并分析和阐述了扩散退火工艺对析出相的影响规律。

1试样制备与试验方法

实验用材料为IN783铝合金,铸态,其成分见表1所显示。对IN783铝合金浇铸开展持续高温扩散退火解决(通称Hom态),随后和不开展扩散退火的IN783铝合金浇铸(通称N-Hom态)一起,经热挤压(锻造温度为1120~980℃)后,再依次进行固溶处理、固溶处理十一级时效性(通称β时效性)、固溶处理十一级时效性十二级时效性(通称γ'时效性)热处理工艺[3-46]。在其中,时效处理加工工艺为(1110±10)℃×1h水冷散热;一级调质处理加工工艺为(845±8)℃×4h;二级调质处理加工工艺为(718士8)℃×8h炉冷(冷却速率约55℃·h-¹)+(621±8)℃×8h风冷。

2试验结果与讨论

2.1扩散退火对显微组织的影响

从图1中可以观察到,在固溶处理后,两种状态的IN783合金只有基体γ相的衍射峰。而在固溶十时效处理后,除了γ相之外,还出现了明显的β相的衍射峰。

从图2中可以看出,经过β时效和γ'时效处理后,未经过扩散退火处理的合金中的β析出相分布不均匀,呈现出带状分布,贯穿多个晶粒;而经过扩散退火处理的合金中的β析出相在晶内和晶界的分布是均匀的。β析出相的均匀分布在材料的高温性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晶界上细密分布的β粒子有助于控制晶粒的生长,并进一步提高了材料的应力加速晶界氧化脆性倾向[1--4]。

根据图3的结果,我们可以观察到经过β时效处理后,未经过扩散退火的IN783合金中的β析出相在晶内和晶界处都相对较大且分布不均匀。一些β相在晶界处呈现出枝叶状或聚集的形态,这种较大的枝叶状β相在多个观察范围内广泛存在,而且比例相当高。在扩散退火合金中,较少见到连续的枝晶状β相析出,与其他合金相比。晶内β相析出的颗粒较小且分布均匀,而大部分晶界处的β析出相主要呈现断续的短棒状。

此外,我们还注意到在未经过热处理后的合金中存在一种较大尺寸的析出物。根据图4所示的能谱线扫描结果显示,这种析出物中含有丰富的铌和碳元素,很可能是铌的碳化物。对于高温变形合金来说,其高温拉伸强度和持久寿命主要取决于高温下的晶界强度或晶界滑移抗力。当沿晶滑移抗力提高时,合金的高温拉伸强度和持久寿命也会提高。当细小的粒状碳化物析出时,会增强界面的滑移抵抗能力。在IN783合金中,我们添加了适量的铌和钛。这两种元素既对γ'相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也是主要形成MC型碳化物的元素。在未进行扩散退火的合金中,部分铌元素会形成较粗大的碳化物。而在长时间扩散退火的合金中,没有观察到粗大的铌碳化物,这表明长时间扩散退火可以使IN783合金中的铌碳化物有效溶解,然后在后续的时效处理中以更细小的碳化物或γ相的形式均匀析出。

根据图5的观察结果,可以得知在进行了β时效处理之后,合金的扩散退火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中的晶内和晶界处β析出相的形状比未扩散退火合金中的更加规则,尺寸更加细小。在IN783合金中,β-NiAl相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细小粒状或者球状的晶内析出,另一种是沿晶界析出的短棒状。在合金中形成的微小颗粒状β相可以使合金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塑性,而在晶界上析出的长条状β相则可以增强晶界的抗氧化能力,提高晶界强度,并通过阻碍晶界滑动的方式,大大提高合金的抗裂纹扩展能力、长期使用寿命、持久强度和高温塑性。另外,因为β-NiAl相的析出,必然会导致周围固溶铝的含量降低,使周围形成γ相贫化。在一定程度上,贫化的γ区域将起到微塑性区的作用,有助于减缓应力的集中,降低合金的脆性敏感性[3-4.6]。

根据图6显示的结果,经过γ'时效处理后,扩散退灭合金中的β相不仅均匀分布在晶内和晶界,还形成了许多细小且分散的纳米γ'相。这些γ相基本上呈现出两种形态,一种是尺寸较小的球状γ'相(约10nm),在γ'时效温度下(621℃)析出。另外一种是较大尺寸的块状γ相(50-100nm),它在718℃下通过γ'时效的二级时效过程中析出,并在接下来的(621±8)℃×8h时效过程中进一步增大尺寸。经过γ时效处理,IN783合金中出现了大量细小且分散分布的β-NiAl相和γ'相,这有效地提高了合金的强度[5-6]。

2.2扩散退火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从表2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经过固溶处理后,两种状态的合金的硬度达到最低值。随着时效处理的进行,硬度逐渐提高。其中,经过γ时效处理的合金硬度最高,其次为经过β时效+(718±8)℃×8h空冷处理后的合金。经过不同条件的热处理后,合金的硬度经过扩散退火后都比未经过扩散退火的合金要高。

根据表3的数据,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经过γ时效处理后,扩散退火合金在室温和高温下的强度和塑性较未经扩散退火处理的合金明显更好。与未经扩散退火处理的合金相比,室温下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提高了近100MPa,同时伸长率提高了近30%。在温度为650℃下进行拉伸试验时,经过扩散退火处理的合金相较于未经处理的合金,不仅强度提高了,而且塑性提高了一倍以上。在未经高温扩散退火处理的合金中,元素没有经历均质化过程,在标准热处理后,β析出相会较粗大,并且在一些晶界局部区域呈现枝晶状或带状分布;而在经过长时间高温扩散退火处理的合金中,合金元素的分布更均匀,随后的热加工与热处理过程中,析出相也更加均匀地弥散分布。扩散退火处理后的合金具有明显更高的强度和塑性,这是因为在合金中形成了均匀、细小和分散的析出相。

3结论

(1)未经扩散退火处理的IN783合金在经后续热锻、固溶和时效处理后,其显微组织中会生成较大尺寸的带状或枝晶状晶界β相及大块状的含铌碳化物,热锻前的扩散退火处理能明显抑制甚至消除粗大析出相的生成。

(2)经γ'时效处理后,扩散退火IN783合金的室温屈服和抗拉强度分别比未扩散退火合金的提高近100 MPa,伸长率提高了近30%,其高温拉伸性能更加优异,650 ℃下扩散退火合金的拉伸强度显了准解理断口,其原因是接头的局部热处理温度达到了TA1钛合金的韧脆转变温度,韧性下降,在相同应力水平下发生脆性断裂。在拉伸过程中,TA1钛合金内部首先沿晶面发生解理断裂,当其内部形成大量微小解理裂纹后,在外力作用下裂纹扩展,在小裂纹彼此连接的边界处,就有可能通过塑性变形及微孔聚集机制使压印接头断裂,形成准解理断口形貌[1-12]


镍基合金(inconel783)成分性能密度硬度适用领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