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历史]《别样的三国志11》之三 嬴政战袁术
256年 9月,秦国、楚国、袁术势力开始拥有精锐部队。各势力以完成军事改革,由原有的58兵制改为8、10兵制,开始出现大规模兵力的战争。 10月,嬴政亲率12.4万人从永安出发进攻武陵,欲夺取荆州四郡。魏延安插在永安的密探星夜报向武陵,魏延报于寿春。袁术本欲称帝,闻之,以为机会,召见群臣商议对策,吕布建议正面应战,杨弘认为应该先缓和关系。然陈登闻之,往寿春,见袁术,言:有破敌之策,请将军出征抗秦。提出我三利秦三失:一、我有经战之兵将(黄巾之乱),秦国无;二、我有境内之安逸,秦国劳师远征;我有长江天堑为屏障,秦国需过江而战。 袁术思之允之,调吕布、张辽、陈登等数人往荆州,登请袁术坐镇柴桑。 嬴政久居蜀地,避开了黄巾之乱,有了充足的时间发展,准备打算东出。然秦军各部前进速度不一,被陈登发现。 陈登计策:令乐就引水师埋伏与江津至公安的水域,等待秦军至公安登陆,趁秦军登陆部分时,突然进攻秦军未登陆部队,将其切断。命长沙率军前往江陵,与武陵军协同作战,各自击溃陆上秦军。 257年1月,袁术势力水师突然对秦国登陆部队发起进攻,秦军顿时混乱,吕布闻之,全力进攻武陵陆上秦军。(此战袁术势力部队13.2万,秦军12.4万),袁术势力在武陵参战部队10万。此时,长沙与柴桑部队仍在乌林。 2月,嬴政亲率部队败退,秦军阵脚混乱。二月底,武陵战役结束,袁术军除了长沙、柴桑的部队未能赶到,其余计划,全部实施,重创秦军。秦军在邓艾的指挥下,使大量兵力撤回永安。袁术军损失25,138人,秦军损失63,922人。 4月,袁术在泰山封禅并称帝,国号“成”,定都建业。 封杨弘为丞相、豫章亭侯,封吕布为车骑将军、泗乡侯,封陈登为尚书令、舒亭侯,封陈宫为太常、都亭侯,封乐就为皖口水师都督、安东将军,封纪灵为征东将军、虎林亭侯。(吴景因未按计划抵达战场,所以未能爵,以示惩罚) 5月,何进表卢植之功绩,封卢植为安东将军、汉兴亭侯。后,又封曹操为陈留亭侯,封刘邦为渭南亭侯,封皇甫嵩、朱俊为都亭侯。 从各势力起家到称霸一方的势力,格局在不断的改变,最初天下第一势力何进势力到项羽势力,此时秦国和成国也开始崛起,虽然秦国新败,但仍有强大的军团和数年来积攒的东出资本,此时秦国在东进困难时,开始选择北上。 7月,嬴政派张松以6,200金将被成国俘虏的将领全部赎回。 同月,袁绍拥有精锐部队。 10月,韩公破剑阁。嬴政急召大臣商议对策,李斯提议让白起统兵收复剑阁并考虑攻占汉中,嬴政令白起回成都,白起接受嬴政的命令,领梓潼10万,收剑阁、破汉中。 11月,白起以4.7万进攻剑阁(韩军3万)。 12月,韩军退出剑阁。 韩军损失13,301人,秦军损失6,858人。 同月,鞠义受袁绍之意,占领解县,然鞠义率晋阳军赶到时,解县已被马腾等人占领。鞠义悍然对其发动突袭。(晋阳兵:2.6万,汉军:2.4万)汉军败退,损失1.6万,袁绍军损失6,142人。 258年2月,白起收复剑阁后,回成都,见嬴政,提出暂缓进攻汉中的想法,走山川小道,直接偷袭天水,以天水、梓潼,两面夹击汉中。嬴政同意,并调大量强将前往梓潼。嬴政命刘焉负责粮草。白起令张嶷引兵4千保护粮草运输,自己同邓艾、钟会、乐毅等引兵9.6万进军。 李斯对于白起的想法,提出了军事构想,认为如果韩公与汉庭联合,那么秦国与汉庭对峙就会在剑阁和汉中一带,那么未来秦国北方长期将会在这一带作战,北方无法有所收获,而东方则有成、楚两个大国更无法收获,那么秦国只能龟缩在蜀地无法发展。奇袭天水,不光能分散汉庭的注意力,还可以扩展自身势力,并且对汉中形成犄角之势。可以阻断汉军对汉中的支援。 4月,秦国与韩公休战。白起率军走山路,令张嶷率辎重走栈道,韩军误以为秦军欲图阳平关,快速占领阳平关。 6月,白起以到天水外,等待粮草到达,即刻对汉军发起进攻。 7月,秦军突然对汉军巡逻队发起进攻(秦10万、汉7万)。韩遂闻之,迅速出击。 8月,何进令安定、武威郡增援天水。 9月,在秦军的强攻下,天水被攻破。汉军增援部队,保护天水撤出的物资队撤退。汉军损失6.97万,秦军损失20,343人。 注:本内容与历史史实毫无关系,仅供娱乐。 注:因一些原因导致没有图片,后期会有,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