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商学院在职研:如何选专业和方向

推荐选择企管专业企管方向
商学院有俩专业:企业管理和会计,这里只介绍企业管理。
会计专业我认识几个人,据说没啥人愿意当班委,也没什么人组织复习,考试和毕业进度明显不如企管。
企业管理也有财务金融方向,如果不是特别专注会计,也可以考虑报企管。
如果目的是拿证,强烈建议报企管方向,因为企管人多资料多,考试相对来说比会计容易,论文方向也更多,更容易毕业。
企业管理又分为 5 个方向:
企业管理:公司各个环节都有涉及,报名人数最多,每个班大概一半人报这个。
人力资源:主要是面向 HR,专业课阶段各自为战,没人组织复习,专业课导师非常严格,毕业率较低。
财务金融:专业课难度高,不建议零基础人报,专业课导师比较严格。
项目管理:专业课评价一般,偏建筑行业的项目管理,不是互联网方向的,导师人数少。
市场营销:专业课比较实用。
需要说明的是:不管报什么方向,最后写论文是不受方向限制的,除了上的 6 门方向课不同,没有任何区别。
截止到 2022 年底,18C 班各方向毕业人数统计数据如下(根据班级通讯录与图书馆论文提交记录对比):

班级总人数为 193 人,除去大概四分之一的人本来就不考试不拿证,还剩下 140 人左右是想拿证的(根据国考群人数推测)。
因为 2022 年 12 月还有一批人正在答辩,论文还没上传到图书馆,实际上毕业的人数应该还要再多十几个。
也就是说,实际上成功拿到学位证的人大概是 80 个左右,毕业比例其实还挺高的,大概是 57%(拿证人数/参加国考人数)。
隔壁 18D 班比我们班毕业的人数还要多一些,中间因为疫情考试资格证延长了几个月,所以 2022 年下半年还有人参加了国考,应该还能再多几个毕业的。
选人多的专业和方向,意味着大家可以相互扶持提醒,尤其人大商学院很多人是朋友、同学、同事介绍入学的,更容易从往届学员获取到信息。
同等学力其实不难,但前提是有人引导,帮着熟悉规则。
如果全凭自己单打独斗,就是地狱难度,处处都是坑,整个过程特别的繁琐。
人大其他学院毕业情况
具体数据可以看另外一篇文章,但可以肯定的是:其他学院的毕业率远远低于商学院。
就我接触到的几个学院和专业,比如农学院、经济学院、劳人院,都是工商管理学位,学院内部复习资料很少。
很多人都是在知乎、小红书上找我要资料认识的。
农发院两年的学生放在同一个群管理,估计老师连多建一个群都嫌麻烦。
哲学、教育学所在学院存在报名人数太少(每年不到 30 人),开学后发现报名的专业被取消合并到其他专业的情况。
一位本来想报教育学专业的同学,最后念了行政管理,据说全班只有俩人毕业了。
其他学校,不管是师资、管理还是毕业情况,都更加不乐观。
对京外同学的建议
如果是外地的同学,也不太建议报名。
我认识几个从外地过来上课的,那时候还没有疫情,时间和交通成本比较磨人。
很多在北京的同学都不能坚持下来,更别说外地的了。
据我所知,苏州、深圳、青岛的话,人大商学院是在当地有线下班的,但是好像最后写论文的时候不能选择导师,而是学校分配。
还有一个选择是线上班,这是疫情期间推出的,不是腾讯会议上课,而是有互动性更强的多媒体平台。
如果实在想拿证,又找不到靠谱的学院,可以考虑下。